明英宗朱祁鎮:史上最忘恩負義的皇帝

2021-02-13 歷史小愛好者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先說年號問題,明朝皇帝,在位時間再長,年號也只有一個,惟獨他特殊,在位總共不過十五年,年號卻有兩個,前一個叫正統,後一個叫天順。倒不是因為他非要搞特權,兩個年號之間,是由一大串可氣的事穿起來的。

先說正統朝,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這麼多的忠良幹才他不信任,偏寵信一個教書先生出身的太監王振,一幹閹黨把國家禍害得烏煙瘴氣。後來瓦刺犯邊,忠臣良將的苦勸不聽,偏聽死太監攛掇,非要御架親徵,帶著幾十萬人牛氣哄哄出了長城,按說既然親徵你就好好打啊,他不,走到半道又後悔了,連敵人影都沒見著撤兵,撤兵麼撤得快點啊,跑還沒跑成,讓人家圍在土木堡包了餃子,稀裡糊塗一場混戰,幾十萬大軍全死光,連本人都當了俘虜,丟人到如此,不是可氣麼。

他被抓到蒙古高原上去啃生羊肉了,爛帳總要有人收拾,皇帝讓人綁了,敵人打到家門口了,總不成學宋朝來個衣冠南渡吧,還好有他親弟弟給他收拾,弟弟朱祁鈺繼承帝位,改年號為景泰,可氣的正統朝總算結束了。

景泰帝信用良臣于謙,成功組織北京保衛戰打垮敵人,再運用外交壓力,逼得瓦刺把英宗放回來當太上皇,總算不用學宋徽宗那樣客死他鄉。作騰半天,祖宗江山差點丟了不說,皇位也作騰沒了,這樣的鬧劇,不怪他自己麼。

雖是傻事敗事一籮筐,但傻人總算有傻福,雖說皇位沒了,命還是保住了,回來舒舒服服過太上皇的日子倒也不錯,可他不消停,拉幫結派培植私人勢力,幾年後趁著弟弟病重搞了場「奪門之變」。

奪回了皇位不說,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殺掉了功臣于謙。並把當初北京保衛戰的功臣們來了個大清洗,掌握朝政大權的全是如徐有貞,石亨,曹吉祥這樣的奸險小人。雖然過了沒幾年,這幾個人也被明英宗清算,下獄的下獄(石亨),充軍的充軍(徐有貞),被殺的被殺(曹吉祥),可明朝的政治氣象,怎一個烏煙瘴氣了得。

皇位奪回來了,自然就要改年號。於是,明英宗改年號為天順。從正統年到天順年,打敗仗,殺忠良,寵小人,亂國家,儘是他辦的敗事,每每讀史到此,不知有多少人氣得直哆嗦。

可正統朝的事畢竟年頭遠了,真正給後世攢下麻煩的,是天順朝。

「天順」麼,字面意思講,自然有風調雨順的意思。從這個意義上說,「天順」朝時代的明朝,運氣還真不壞,別的且不說,單說綁過明英宗票的瓦刺,那在土木堡創下擊敗明朝幾十萬大軍,活捉明朝皇帝偉業的瓦刺首領也先,沒死在大對頭明朝手裡,倒在內戰中被一刀砍死。到了天順朝時期,瓦刺又和鄰居韃靼打個不停,因此,雖然少了良將于謙,但終天順一朝的邊境形勢,還總算是太平無事。

邊境無事,關起門來搞建設也不錯,老百姓么,要的不就是個太平日子?可天順朝的事,卻真箇不太平。先是擁立英宗復位的三員猛將:大學士徐有貞,武將石亨,太監曹吉祥,相互之間先幹起仗來,拉幫結派,你爭我搶,最後相繼敗亡,雖說沒惹什麼大禍,可從天順初年到天順五年,這幫人來回折騰,至於國家建設之類的正事,那是顧不上了。

按說官場鬥爭,小人得志,盛世也好,衰世也好,都算是尋常事。封建時代,只要有明君坐鎮,因勢利導,非但惹不出什麼麻煩,搞好了也能有個國泰民安呢,至於當時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嘛…………

朱祁鎮這人,饒是辦了這個多傻事,可你要說他是昏君,還真有點冤枉他了。

就拿土木堡之變來說,御架親徵被抓了俘虜,進了蒙古人的戰俘營,按說夠丟人了,可他不,當囚徒還當出水平來了,日子沒多久,從蒙古人的看守,到那些跟他打過交道的許多蒙古將軍,甚至到瓦刺首領也先的弟弟伯顏,全和他成了好朋友,一個個對他死心塌地。甚至那位伯顏將軍,多次為了放不放他回國的問題竟然和親哥哥也先吵得臉紅脖子粗。到了他被接回京城,伯顏將軍親自相送,一直走了幾十裡才灑淚而別。這份凝聚力,哪象個昏君,分明是明君的氣度麼

再說到個人私生活問題,朱祁鎮和他的正宮錢皇后,真稱得上中國歷史上一對有名的患難夫妻,他被抓到蒙古的時候,錢皇后哭壞了眼睛,把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搜羅出來送到蒙古那邊去贖他。為了說服朝臣迎回英宗,她以死相爭,結果摔瘸了腿。

到了朱祁鎮被放回來後,兩人被幽禁在南宮,生活困苦,更是靠錢皇后紡紗賣錢,貼補家用。錢皇后情深,朱祁鎮也專情,重登皇位以後,對錢皇后依舊禮遇有加,夫妻恩愛一生,既能共患難又能共安樂,這份模範,別說是皇帝,就是今天那些一夜暴富的款爺們,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氣度不凡,人品也不差,智商問題呢?你不能不承認,辦過這麼多錯事的朱祁鎮,有時候讓你聰明的難以置信。被囚禁瓦刺的時候,他身邊的太監喜寧反了水,投奔到蒙古人門下當了漢奸,日日出壞主意,幾次都差點置他於死地。

可朱祁鎮絕,騙瓦刺說自己給大明寫親筆信,要大明接受瓦刺的要求。條件只有一個:叫喜寧去送信。等著喜寧樂顛顛的進了大明地界,早已準備好的明軍將士一擁而上,將其五花大綁,不久就碎屍萬段。原來,朱祁鎮暗地派隨從跟著喜寧,並給大明邊關將領送去了要擒殺喜寧的親筆信。一張紙條就解決了問題,這份聰明,你能說他糊塗?

再就是後來奪皇位,一夜之間取代了自己的弟弟重坐了江山,還有天順年間,石亨,徐有貞,曹吉祥三位權臣相繼亂政,朱祁鎮拉一個打一個,不出幾年就將他們一一收拾掉。這種人,說他是糊塗蟲?那任誰都不信。

另外,他在位的時候也做過一些好事,最著名的當屬「優老之政」。規定全國百姓,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發放糧食錢帛,九十歲以上的加倍供給。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這大概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福利政策」了。如此看,這位皇帝大人,還是很有人情味的。

可說到底,他真不是個好皇帝。聰明也好,專情也好,他獨獨欠缺一樣大智慧--治國。

治國就象下棋,黑白交錯,恩威並施,要的是統籌把握全局的能耐,是切中要點問題的大謀略。朱祁鎮聰明不假,可那都是小聰明,善良也不假,可也都是小恩惠,真正可以讓國家富強的大智慧,他是最欠缺的。所謂黑貓白貓,抓住耗子是好貓,昏君賢君,治好了國家是明君,那些個他身上的種種「美德」,放到評價皇帝身上,除了增加點「八卦」外,統統白搭。

相關焦點

  • 明英宗朱祁鎮:身世離奇,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好人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464年),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因為他即位時還年幼,有人請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但遭到了她的拒絕。實際上,但凡朝廷大事,都要事先稟明張太后,再送往內閣議決執行。 在電視連續劇《女醫明妃傳》裡,朱祁鎮是一個穩重、儒雅的帝王公子。
  • 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能奪門復闢,再登帝位,主要靠什麼?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他的一生,堪稱奇特,作為大明王朝的皇帝,一國之君,居然被蒙古瓦剌部也先俘虜,成為階下囚。
  • 《明事》洗白明英宗朱祁鎮,是什麼樣的人?史上最忘恩負義的皇帝
    朱重八和朱棣的道德人品問題不用提,但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現擺著;而朱祁鎮除了人品極差,關鍵在於他做為皇帝的本職工作做得太糟糕。從《明事》起把朱祁鎮強行洗白成「打錯一仗殺錯一人」的「好人」,到如今電視劇《女醫傳》這種直接顛倒祁鎮祁鈺兩兄弟善惡賢愚,也不過就是數年而已;土木堡後、和代宗病重這兩個節點,如果不是于謙的抉擇,那大位就極大可能都要落到襄王朱瞻墡或其子孫頭上。于謙在乎的本就不是朱祁鎮或朱祁鈺,而是朱瞻基這個真正對他舉拔知遇之恩的君主。
  • 明英宗朱祁鎮與母親孫太后的關係到底如何:著實複雜
    明英宗朱祁鎮,明仁宗朱高熾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是明朝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說英宗特殊,是因為他有過兩次做皇帝的經歷,而他又與歷史上那些被控制、扶植的二次為帝的人不同,兩次在位,都自己掌握大權。
  • 明英宗朱祁鎮一生庸碌無為,但是僅一件事足以讓後世永記
    1464年2月,文華殿內37歲的明英宗朱祁鎮虛弱地躺在龍榻上,雙眼迷離。床前,李賢、王翱等大臣紛紛跪在地上,低著頭一言不發,似乎在等著眼前這位英宗皇帝交代什麼。明英宗朱祁鎮掃了一眼面前的大臣們,微微抬手輕喚站在不遠處的錢皇后:「皇后,你扶朕起來…」時年38歲的錢皇后聽到夫君的輕喚,不禁回憶起兩人一起經歷過的種種,本以為朱祁鎮再次登上皇位可以一起享福,卻不曾想37歲的朱祁鎮意外病倒了,此時看來甚至馬上就要薨逝。
  • 真實歷史上的明英宗朱祁鎮,一生比電視劇還狗血,為什麼他卻能得以善終
    但是我萬萬沒想到,當我了解到明英宗朱祁鎮以及明代宗朱祁鈺的這段歷史之後,我忽然明白為什麼這麼多電視劇電影都喜歡翻拍這段歷史了。因為——實在是太狗血了!下面,讓我們來一起扒一扒史料,共同欣賞一下這段狗血兄弟情!
  • 明英宗朱祁鎮這樣的「奇葩」皇帝是怎樣養成的?
    然而最奇葩的恐怕當屬拿打仗當兒戲、被瓦剌活捉的皇帝朱祁鎮了。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挖洞。朱祁鎮的父母都很優秀啊,他們怎麼會有這麼奇葩的兒子呢?一、「好聖孫」朱瞻基朱祁鎮的父親是文治武功都能拿得出手的宣德皇帝朱瞻基,雖然他只活了38歲,但是他自幼就跟著爺爺朱棣多次出徵,因為機智能幹深受爺爺喜愛,爺爺愛屋及烏,決心把皇位傳給太子朱高熾。
  • 為何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是發動奪門之變的朱祁鎮?
    朱祁鎮是中國歷史上得位最不正的皇帝?這個觀點我無法苟同!先不說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僅僅就大明王朝來說,朱祁鎮的曾祖父朱棣就第一個「不同意」!以「清君側」之名,發動「靖難之役」將自己親侄兒從皇位上拉下馬,整個大明王朝還有誰得位比朱棣還不正嗎?況且,朱祁鎮地位就真的不正嗎?明英宗朱祁鎮,明朝唯一一位兩度登上皇位的皇帝!
  • 從治國理政看,明英宗和明代宗誰更適合皇帝位?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親徵瓦剌。明英宗所帶的北伐大軍可謂陣容豪華,不僅有二十多萬精銳明軍,最精銳的三大營明軍火器主力軍。還有大將及文臣參謀,如果正常這次親徵朱祁鎮就算不大勝也不會敗。
  • 女醫明妃眼光不錯,朱祁鎮就是個好皇帝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中秋節,明英宗朱祁鎮的天子之怒,帶來了「伏屍百萬,流血千裡」——土木堡一戰,大明京師精銳二十萬灰飛煙滅。朱祁鎮這次出徵成為了這位皇帝生平最大的汙點,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明朝國勢的轉折點,大明從此由盛而衰。 這麼大一口黑鍋背在朱祁鎮身上,如果他泉下有知,無論如何也沒法吞得下這口氣。
  • 《大明風華》:朱祁鎮從皇帝、俘虜、囚徒再到皇帝,不改昏君本色
    《大明風華》基本接近了尾聲,該劇作為一部戲說歷史劇,有很多地方為了劇情需要進行了歷史的篡改,我們來還原一下史書中的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他經歷了從皇帝到俘虜再到囚徒最終再回到皇帝的寶座。在我國歷史上他是獨一份。
  •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誰能力強一點,誰對大明朝貢獻更大?
    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同為明宣宗朱瞻基的兒子,他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朱祁鎮的母親孫皇后,少時和朱祁鎮一起長大,頗受宣宗寵愛。
  • 女醫明妃傳朱祁鈺朱祁鎮結局是什麼 兩皇帝歷史原型
    女醫明妃傳兩個皇帝朱祁鈺朱祁鎮結局如何?女醫明妃傳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劇友們的喜愛和支持,那麼對於明朝的兩個皇帝結局如何,追劇的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女醫明妃傳兩個皇帝朱祁鈺朱祁鎮結局劇情曝光。  女醫明妃傳手遊下載:進入下載
  • 朱祁鎮被俘以後,瓦剌人是如何對待他的?好吃好喝還送公主
    對於被俘的明英宗,瓦剌族的實權派人物太師也先也深感意外,一時間竟不知如何是好。土木堡一戰,瓦剌人不僅消滅了十幾萬的明軍,更是俘虜了當朝皇帝,這對瓦剌族來說實在是出乎意料,但太師也先卻也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的反應是挾持英宗,立即整頓軍隊,進攻北京,希望通過挾持明英宗來獲得更大的收益。
  • 朱祁鎮奪門之變復位,為何朱祁鈺不殺了朱祁鎮,卻只是囚禁?
    相信大家只要是一說起明朝這段歷史,肯定就會想到一個名字,那就是朱祁鎮,為什麼會想到朱祁鎮這一點估計大家也可能是因為前段時間的電視劇大明風華的熱播,讓大家知道了這段歷史,明英宗朱祁鎮更是成了大家印象之中比較深刻的一個明朝皇帝,說起了明英宗朱祁鎮就不得不提一個事件土木堡之變,也不得不提明朝的另外一個皇帝,明代宗朱祁鈺,一個問題就出現了
  • 朱祁鈺給自己修的帝陵,被哥哥朱祁鎮毀了,結果葬了另一明朝皇帝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一意孤行,聽信宦官王振的慫恿,不顧群臣反對,要親徵瓦剌。結果在土木堡,王振被殺,明英宗被瓦剌俘虜。在此之後,明朝迎來一段十分艱難的時光。國不可一日無君,皇帝被俘以後,朝廷急需一位新的領導人。
  • 【讀歷史】女醫明妃眼光不錯,朱祁鎮就是個好皇帝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中秋節,明英宗朱祁鎮的天子之怒,帶來了「伏屍百萬,流血千裡」——土木堡一戰,大明京師精銳二十萬灰飛煙滅。朱祁鎮這次出徵成為了這位皇帝生平最大的汙點,甚至有人認為這是明朝國勢的轉折點,大明從此由盛而衰。 這麼大一口黑鍋背在朱祁鎮身上,如果他泉下有知,無論如何也沒法吞得下這口氣。
  • 朱祁鎮:明朝皇帝中唯一當過俘虜,卻兩次做皇帝
    朱祁鎮,出生於1427年,在1435年(宣宗十年)僅三十六歲的明宣宗去世,所以只有8歲的朱祁鎮就即位,年號正統,這也是他第一次登上皇位。因為皇帝年少,所以國事就由太皇太后張氏代持。朱祁鎮在王振的說辭下要御駕親徵,從下決定到出徵也就三兩天的時間,大臣們極力反對未果。可想而知結果如何,果然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虜,王振也因此被悲憤的將士所殺。皇帝被俘,朝廷已經亂成一鍋粥,國不可一日無君,大臣們就找到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后拿主意,孫太后為了穩住朝局就扶持朱祁鎮同父異母的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
  • 《大明風華》大結局了,朱祁鎮後來皇帝當得怎麼樣?
    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新登上皇位,朱祁鈺、胡善祥母子黯然去世,孫若微和徐濱揚帆海上……孫若微和徐濱雙宿雙飛揚帆海上有點偶像劇的味道,我們暫且不論。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歷史上朱祁鎮重登皇位之後,皇帝當得怎麼樣。《大明風華》劇中其實比較完整地還原了朱祁鎮的成長經歷,在土木堡之變之前,他的前半生是順風順水的。
  • 朱祁鎮被瓦剌放歸後,朱祁鈺如果退位將皇位讓給朱祁鎮會怎麼樣?
    同樣的案例,發生在大明朱家王朝,即使朱祁玉在朱祁鎮被瓦剌放歸後,主動退位,還政與朱祁鎮,朱祁玉也同樣難免一死的命運。明代宗朱祁鈺其一、無情最是帝王家。朱祁鎮原本作為大明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在經歷土木堡之變後,成為瓦剌的俘虜。大明王朝在面對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