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三段政治婚姻,帝王為何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力?

2020-12-27 徐二新

宋太祖趙匡胤文武兼備,「杯酒釋兵權」收歸禁軍兵權,「崇文抑武」終結藩鎮割據,堪比名揚海內的唐太宗李世民,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即便有三位皇后,卻不及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恩愛。

宋太祖趙匡胤三位皇后,孝惠皇后、孝明皇后與孝章皇后,為何沒能俘獲趙匡胤真心?本文帶您剖析,趙匡胤在政治與婚姻的抉擇。

宋太祖趙匡胤

聚少離多——嫡妻孝惠皇后賀氏!

《春秋》禮義明確「諸侯無二嫡」,皇室僅皇后可稱「妻」,其餘妃嬪皆視作「妾」,「一夫一妻多妾」是封建宗法倫理標準,趙弘殷與同僚賀景思私交甚篤,婚約能延續交情並且締結同盟,後晉開運初(公元944年)趙匡胤禮聘15歲的賀氏為妻,婚後操持家務夫妻頗為和睦。

賀氏誕育長子趙德秀,但趙德秀早夭使賀氏備受打擊,夫妻感情受影響趙匡胤遂外出遊歷,至襄陽遇到老僧指點投效郭威,屢立戰功升滑州副指揮使,將賀氏接到開封夫妻團聚,公元951年誕育次子趙德昭,繼而誕育長女魏國公主、第三子舒王趙德林及次女晉國公主。

身體虛弱又頻繁生育,賀氏在公元958年病逝,趙匡胤與賀氏夫妻15載,有5年遊歷或在軍營度過,團聚後仍以軍國政務優先,賀氏遭受2次喪子之痛,操持家務撫育3名子女,夫妻感情變得苦澀艱難,趙匡胤繼位追封賀氏為皇后,系確立魏王趙德昭嫡親繼承法統,賀氏與趙匡胤並無世人羨慕的愛情。

後周疆域

接連喪子——繼妻孝明皇后王氏!

孝惠皇后賀氏病逝後,由後周世宗柴榮親自做媒,替趙匡胤禮聘彰德軍節度王饒之女,此時趙匡胤擔任殿前都點檢要職,而王饒彰德軍駐相州 (今河南安陽市)是都城開封門戶,翁婿聯手將威脅到後周皇權,但後周世宗柴榮對趙匡胤信任,期望心腹愛將聯姻穩固後周皇權,賜王氏冠帔及琅邪郡夫人頭銜。

趙匡胤第四子秦王趙德芳身世頗具爭議,公元959年孝惠皇后賀氏已亡故,王氏958年成婚時間對得上,但《宋史·后妃》載「生子女三人,皆夭」,排除趙德芳王氏所誕育,加之趙匡胤第三女永慶公主,及早夭的申國公主、成國公主、永國公主,生母皆未予記載,秦王趙德芳應是普通宮女誕育。

孝明皇后年僅22歲便逝世,5年婚姻適逢北宋改朝換代,趙匡胤根本抽不出精力陪伴,孝明皇后只能以佛事排解壓抑,然而現代推測,常年晨起誦佛書燃佛香,使孝明皇后體內堆積毒素,造成胎兒身體虛弱多病,出生後會刺激嬰兒呼吸道,孝明皇后與趙匡胤近在咫尺,但註定彼此難以關懷恩愛。

《宋史·后妃》常服寬衣,佐御膳,善彈箏鼓琴。晨起,誦佛書。事杜太后得驩心。生子女三人,皆去世。

花蕊夫人

年齡代溝——繼妻孝章皇后宋氏!

開寶元年(公元968年)趙匡胤迎娶皇后宋氏,期間盛傳花蕊夫人與趙匡胤緋聞,後蜀滅亡趙匡胤寵幸花蕊夫人,晉王趙光義憤恨射殺花蕊夫人,趙匡胤悲痛欲絕卻難懲治趙光義,晉王趙光義勢力根深蒂固威脅皇權,阻撓遷都洛陽與推進改革,趙匡胤未冊立儲君亦是防範趙光義,遂迎娶五代時期強勢的勳貴宋氏。

宋忠武軍節度使宋偓,生母為後唐義寧公主,妻子是後漢永寧公主,長女嫁給趙匡胤為皇后,七女嫁蜀地貴族孟隆諗,幼女嫁宋真宗宰相寇準,家族功勳國戚多不勝數,《宋史》稱宋偓「近代貴盛,鮮有其比」,皇權加勳貴聯手壓制晉王趙光義,勢必要犧牲17歲宋皇后的幸福,趙匡胤退朝必親自等候並陪伴用膳,但年齡的代溝始終無法逾越。

秦王趙德芳

宋皇后對秦王趙德芳頗為寵愛,實則摻雜政治投機與皇權博弈,秦王趙德芳非嫡非長亦非賢,被晉王趙光義與魏王趙德昭碾壓,除非宋皇后收趙德芳為嫡子,以宋氏家族底蘊爭奪儲位,趙德芳才有可能逆襲登基,司馬光《涑水紀聞》亦記載,宋太祖趙光胤暴斃當夜,宋皇后屢詔秦王趙德芳入宮,欲使趙德芳登基確保宋氏家族興盛,因內侍告知晉王趙光義而落空。

宋朝百廢待興府庫財政空虛,宋皇后遵行趙匡胤節儉政令,招待勳貴家眷簡約而有皇家氣度,趙匡胤既尊敬又寵愛卻唯獨不像愛情,也許趙匡胤內心仍思念花蕊夫人。

七年未能誕育皇嗣又得罪趙光義,宋太宗未給予其太后稱號,甚至令宋皇后搬離寢宮,宋皇后孤獨度過20年光陰,北宋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病故祔葬趙匡胤永昌陵。

孝章宋皇后

綜述:宋太祖趙匡胤是合格帝王,取捨家國情懷與柔美愛情!

宋太祖趙匡胤三位皇后:嫡妻孝惠賀皇后,遵從父親趙弘殷決定,象徵儒家「孝」;繼妻孝明王皇后,由後周世宗柴榮指婚,象徵儒家「忠」;繼妻孝章宋皇后,從國家社稷長遠考慮,象徵儒家「義」;

宋太祖趙匡胤三位皇后,都只是政治婚姻的犧牲品,關愛與陪伴變成奢侈品,趙匡胤在家國與愛情作出取捨,事業巔峰背後虧欠孝惠賀皇后、孝明王皇后與孝章宋皇后,但宋朝實現穩定富庶也包含著三位皇后功勞。

相關焦點

  • 斧聲燭影的背後,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本來作為宋代開國之君的趙匡胤一生的事跡在《太祖本紀》中都記載的極為詳實,可唯獨對他的死因只記了這十二個字,過於簡略,顯然從這個記載看宋太祖之死不簡單。其次,按照我國歷史的傳統,皇位繼承傳統為父死子繼,除非前任帝王沒有兒子才選擇兄終弟及。但趙匡胤明明有兒子最終繼位的卻是他的二弟趙光義,從制度傳統上推斷,宋太祖之死也不簡單。
  • 宋太祖趙匡胤,實際上死在自己手裡!
    宋太祖趙匡胤首先,趙匡胤的寬厚過了頭!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後,力排眾議,非但沒有順勢將後周柴氏斬草除根,反倒將周世宗的幼子託付給潘美撫養,保留了其血脈,《水滸傳》的小旋風柴進之所以能橫著走,便得益於此。翰林學士王著原為後周世宗柴榮信臣,在趙匡胤的酒宴之中,因醉酒而思念故主,當眾喧譁。群臣大驚,趙匡胤卻毫不怪罪,命人將他扶出去休息,事後也沒有追究。
  •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他為何會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他為何會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 你們知道宋太祖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接下來趣歷史小編為您講解 在中國歷史上,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
  • 解密宋太祖趙匡胤的「暴死」之謎!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任何一個帝王的登基和駕崩,恐怕都沒有宋太祖趙匡胤來得吸引眼球。登基時,他「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至今仍被人們議論紛紛;駕崩時,「斧聲燭影」,撲朔迷離,更是給後世留下了一樁千古懸案。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公元976年11月14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宋太宗。
  •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雖然,宋朝最後還是沒能逃脫滅亡的歷史命運,讓人唏噓不已,但同時也讓人好奇:一向印象中的「弱宋」為何會如此繁華?其實,大宋王朝的繁榮,從根本上說應歸功於一個人,這就是大宋王朝頂層設計者宋太祖趙匡胤。在幾千年的中國社會,宋太祖是極少數能經得起推敲的人物之一。
  •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在一塊誓碑上強調不殺士大夫?他的目的是什麼?
    第一:皇族需要一個龐大的、且不會造反的群體當盟友皇族是沒有辦法單獨治理天下的,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群體來幫助皇族,宋以前是皇帝和門閥共治天下,到宋朝時,門閥已經消失,皇帝需要重新找一個群體做幫手,五代以來的經驗告訴趙匡胤,武將集團太危險,於是他選擇了士大夫。這個士大夫群體是以寒門出身為主的讀書人,趙匡胤防範武將,但也不希望回到隋唐時皇族與門閥共治天下的局面。
  • 趙匡胤之死咋回事?為啥他弟在趙匡胤死後多次親自主持修改宋史?
    黃袍加身的故事相信多數人都熟知,宋太祖趙匡胤,在公元九百六十年發動陳橋兵變,奪得了國家政權,定國號為宋。據宋史記載,趙匡胤出生時,祥雲繚繞,他的遍身都是金色,三月不褪色。歷來帝王的出生都被史書神化,這種記載也不足為怪。只是這位宋朝的開國皇帝,在運用了一生的謀略,奪皇權,釋兵權之後,海晏河清,本該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安穩江山。
  • 宋朝謎案: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趙匡義,為何不傳給兒子?實屬無奈
    除非真的沒有後代,否則哪怕兒子是個不成才的,也絕不會將皇位傳給別人。而我們今天要談及的這個皇帝,就很特立獨行,儘管他有兩個兒子,但他卻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人傑趙匡胤不得不說宋太祖也是一代豪傑,一代明君。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在53年間,共出現了14位帝王。這個時候,趙匡胤從歷史中走了出來,結束了民不聊生的日子。在我們的印象裡,他或許是一位寬容仁慈的皇帝,因為他沒有屠戮功臣,而是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手段;他是一位出色而有成就的政治家,因為他實施了開明、進步的政策,然而,同時他也是個重文輕武的皇帝,或許他可能認為從此天下少戰,但這一策略卻給北宋留下了軟弱的禍根。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死因之謎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滅掉後周稱帝,定都開封,建立了大宋王朝300多年的基業。然而,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晚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去世。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即歷史上的宋太宗。
  • 斧聲燭影:趙光義謀殺了趙匡胤?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幾位皇帝在歷史上是很有影響的,正是因為他們都是傑出的帝王,所以他們故事更是被後世熟知。在這些帝王中間,宋太祖是很有作為的,這位應運而生的偉人,在短時間內終結了亂世,開創了中國歷史最富庶,文明程度最高的大宋王朝,使得他建立的宋朝,成為後來專制王朝開明的典範。  但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卻撲朔迷離,成為了一樁歷史疑案。
  •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作為宋太祖趙匡胤一場著名的「政治秀」,「杯酒釋兵權」被後人大書特書了上千年,甚至常被拿來稱頌趙匡胤的「大智慧」與「仁厚
  • 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一統全國,那他為什麼能夠贏得了後人的好評?
    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趙匡胤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927-976),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涿州(今屬河北)。
  • 宋太祖趙匡胤:今生我只想做個好人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宋太祖趙匡胤也不例外。他雖是軍人出身,一生南徵北戰,縱使殺人無數,但他的本性依然是善的,他有他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操守。正是因為他的善,他才會特別優待周世宗柴榮的後代。也正是因為他的善,才有名揚千古的杯酒釋兵權這樣的佳話。
  • 宋太祖趙匡胤傳位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他的遺願應是讓兒子繼位,宋皇后開始召他的四子趙德芳進宮,但未能如願,宋太宗趙光義捷足先登,這裡面的疑團很多。宦官王繼恩成為關鍵人物宋太祖趙匡胤與他弟弟晉王趙光義雪夜共飲,在「燭影斧聲」中突然去世。
  • 千古謎案: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按理說死亡乃人生最終而且是惟一歸宿,無論你是位列九五之尊、榮耀無比的帝王,還是沿街乞討、吃上頓愁下頓的「犀利哥」,大限一至,都要到閻王爺那兒籤到,這本是人生在世極為難得的、最為公平的一件事。宋太祖亡於五十歲英年,死前身體健壯,殞命那日上半夜還好好的,下半夜卻一睡不醒,按今人的理解叫猝死。
  • 燭影斧聲,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公元前976年便猝然離世了。然而,《宋史·太祖本紀》中有關他的死亡記載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而野史中記載又說法不一,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了又一樁懸案。
  • 宋太祖趙匡胤,都做了哪些讓人敬仰的事情?就連朱元璋也讚嘆不已
    宋太祖趙匡胤作為大宋王朝第一位開國皇帝,都做了那些讓人敬仰的事情呢?1:宋太祖這一生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重新一統華夏,結束了五代十國諸侯割據軍閥亂戰史稱安史之亂的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時代的生活!在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兩次分裂只有兩次,一次是南北朝,另一次就是五代十國。趙匡胤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是我國歷史上承前啟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更迭中,流血犧牲在所難免,而且大多數新君對前代帝王都絕不會心慈手軟,甚至斬草都唯恐不除根,就像我們之前談到過的,靖康之亂後,金國對宋徽宗及其家眷的殘害一樣。
  • 斧聲燭影疑雲重重:宋太祖趙匡胤英年暴斃之謎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樣一幕——趙光義在酒裡下了毒,趙匡胤喝下,毒性發作,他順手抓起「柱斧」戳向趙光義,但已經沒有足夠的力氣,於是身子一軟蹲下,也可能是倒下或趴下,手裡還拿著「柱斧」在地上痛苦地戳著,口中喊道:「好為之,好為之。」而趙光義驚慌離席起身,本能地躲避。如果是這樣一種情形,趙匡胤在說「好為之」這句話的前面,篤定有一段趙氏兄弟間的談話。談話內容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