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

2020-12-22 騰訊網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作為宋太祖趙匡胤一場著名的「政治秀」,「杯酒釋兵權」被後人大書特書了上千年,甚至常被拿來稱頌趙匡胤的「大智慧」與「仁厚」。但實事求是說,放當時,這事兒他想不成功都難。

因為「杯酒釋兵權」的意義與難度,並沒有後世諸多野史裡描繪的那麼大。

為何這樣說?可以先看看「杯酒釋兵權」的年代背景與「對象」。比比「大殺功臣」的漢初與明初,當時的宋太祖趙匡胤,只是「繼承」了後周王朝的疆域,半壁江山都不安生,離漢初明初那「天下一統」的景象還差得遠。至於「對象」?被趙匡胤瞄準了要「釋兵權」的石守信王審琦們,雖說都是禁軍悍將,還是趙匡胤早年的結義兄弟,但比起韓信彭越英布藍玉們,論戰功和威權,也都是差得遠。

而那支趙匡胤賴以起家的禁軍,早在趙匡胤「老領導」後周世宗在位時,就經歷了強力變革,軍隊的戰鬥力和行動力都空前提高。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又再接再厲,對禁軍各種「洗牌」:慕容延釗和韓令坤兩位禁軍名將都被外調,「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和「殿前都指揮使」等要職上,都換成了王審琦石守信等「把兄弟」。整個禁軍,都被他牢牢掌握在手。

所以,對於當時的趙匡胤來說,請這幾個「老兄弟」喝頓酒然後「釋」個兵權,真不是什麼難事。說哭就哭說「請辭」就「請辭」。大家心照不宣,合力演一齣戲而已。

也正是在這齣「戲」之後,王審琦石守信們擔任的「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和「殿前都指揮使」等職務,都從此不再設置,取而代之的是禁軍「三衙」(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殿前司)。後來又增設樞密院,從「三衙」手裡拿走了發兵大權。強大的北宋禁軍,這才確保牢牢掌握在大宋朝廷手中。所以說,「杯酒釋兵權」雖說難度不高,卻是個很重要的過場戲。

但雖說如此,對於絞盡腦汁建立大宋軍事制度的趙匡胤來說。「杯酒釋兵權」這齣戲雖然「演得好」,但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大招。

趙匡胤當時最犯愁的是啥?他親歷的那個五代十國時代,堪稱中國古代亂世裡的「戰鬥機」。北方五十三年換五個朝代,十五個皇帝裡七人靠篡位上臺,子殺父弟殺兄的悲劇一出接一出,將領甚至兵士反水譁變,有時比吃飯睡覺還常見。把他「捧」上皇位的「黃袍加身」鬧劇,在他之前就有過好幾場。誰坐在皇位上,一想這毛病,都得後背發涼。

這嚴重毛病,難道就靠「杯酒釋兵權」解決?宋初名臣趙普一句話點中要害:「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比起這些還能與趙匡胤喝酒的禁軍「老弟兄」來,那些畫地為牢的「方鎮」,即唐代藩鎮制度發展到此時的「毒瘤」,才是趙匡胤,乃至初立國的大宋朝廷的大患。

所以,「杯酒釋兵權」,是為了繼續更革禁軍,而更革禁軍,也只是解決這問題的其中一步。通過繼續強力的改革,趙匡胤時代的禁軍,實現了對各地藩鎮絕對的戰力優勢。可只靠這威懾力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挖「藩鎮割據」的根。

於是,跟野史裡神乎其神的「杯酒釋兵權」比起來,趙匡胤真正奠定北宋百年太平的,是接下來另兩條國策。一是「削奪其權」,從北宋建隆元年(960)開始,昔日各個「方鎮」的「馬步判官」,即司法官員,一律改由朝廷派遣文官充任。「方鎮」的死刑權也在兩年後被收回。各個方鎮的「鎮將」,也陸續換成朝廷派來的縣尉。各地的「方鎮」將領,更必須解散親信「牙將」,撤銷所有「幕府」。昔日「藩鎮割據」的基層結構,沒幾年被砸的粉碎。

二是「制其錢穀」,地方「方鎮」之所以跋扈,除了有兵更因有錢。於是從乾德二年(964)開始,地方「方鎮」可以截流財政收入的「留州」特權,被完全廢除,各地負責財政的轉運使,完全向朝廷負責。方鎮親信操縱的官市稅收,也被京城派來的官員取代。昔日橫徵暴斂的苛稅,從此被大量廢除。哪怕方鎮們手裡兵再多,沒錢?照樣養不起。

如此折騰幾年後,昔日各地位高權重的「方鎮」節度使們,幾乎都被廢了武功。這些「識趣」的老油條,也就順水推舟,主動放棄了手中權力,從趙匡胤手裡領了份閒職後歡度晚年。而「杯酒釋兵權」裡的幾位「主角」們,更對趙匡胤的苦心看得明白。

比如被「釋」了兵權的王審琦,後來其老部下犯法後被縣令懲治,部下們紛紛嚷嚷不公,王審琦卻趕忙教育部下:「五代以來,方鎮強橫,縣令不能專任其職事。現今天下治平, 我為方鎮 ,而所部縣令能黜去奸吏,誠為可賞。」

這話,明面上是在歌頌趙匡胤,其實也在敲打自家兄弟:「醒醒吧弟兄們,時代不同了。」

參考一下五代時期,軍頭跋扈叛亂不斷,戰亂不停的慘劇,再看看後來王審琦的嘆息。必須說:「杯酒釋兵權」也許是出小戲,但能以和平的手段,親手結束那樣一個五代亂世,如此趙匡胤,堪稱英雄。

而對於北宋國祚來說,趙匡胤更重要的貢獻,是留給了繼任者們一支訓練有素,令行禁止的強大禁軍。在宋遼戰爭初開打時,強大的北宋禁軍,曾經創下十天急行五百裡的神速,且不經休息,就在野戰裡痛打遼國主力。其強悍的戰力,竟嚇得第一次幽州之戰裡的遼國膽顫不已,紛紛閉關自守。如果不是彼時的宋太宗「軍事興致」大發瞎指揮,「收復燕雲」的偉業,本該和「杯酒釋兵權」的難度一樣,是個水到渠成的事情。

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看看接下來宋太宗的「陣圖」,以及北宋和平年代裡膨脹成「冗兵」的禁軍,那更不得不一聲嘆息:趙匡胤一生煞費苦心種下的「軍事大樹」,就這麼被後來人「養歪」了。靖康之恥的一幕,何嘗不是「養歪樹」的悲劇?

參考資料:汪聖鐸《細說宋太祖》、高天流雲《如果這是宋史》、《宋史》

相關焦點

  • 北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純屬子虛烏有?
    最早的記載現存「杯酒釋兵權」的最早記載,是北宋真宗時的宰相丁謂所寫的《丁晉公談錄》和北宋仁宗時宰相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丁謂的《談錄》記述了趙匡胤與趙普的一段對話。宰相趙普對太祖趙匡胤說:「禁軍統帥石守信、王審琦兵權太重,不能再讓他們領兵了。」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酒局上都有哪些武將,他們的結局如何?
    面對這樣一個困難的結局,宋太祖選擇的方式與之前的歷代君主有所不同,他選擇杯酒釋兵權,讓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這在史書上被稱為杯酒釋兵權,也是歷史上少有的比較好的君臣下場。 不過可惜的是,教科書裡面只是給我們講了一個模糊的概念,具體的過程我們卻並不知道,而且這些杯酒釋兵權人的下場我們更是不得而知。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故事真的如我們想的那麼美好嗎?筆者本期就和大家一起來細緻的了解一下這段故事。
  •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準備了200年!
    從這裡我們大約可以看出來,想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削奪擁兵大佬的兵權,那就是如同與虎謀皮一樣,對方肯定是不會答應的。所以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皇帝,不要說想收歸擁兵大佬的兵權了,就是想讓擁兵大佬放棄世襲的權力,通常都會讓擁兵大佬們沒完沒了的打臉。02趙匡胤處於劉邦的位置上,如果敢對擁兵大佬玩杯酒釋兵權。
  • 杯酒釋兵權,究竟是宋太祖的精心謀劃,還是一個流傳千年的謊言
    從宋以後,不止一次有人質疑過「杯酒釋兵權」的真實性。甚至有人提出,這根本就是史家杜撰出來的,純屬子虛烏有。那麼,「杯酒釋兵權」究竟是宋太祖精心策劃的收權大戲,還是純屬後世文人的揣摩推測?僅靠一頓酒,就能讓手握重兵的功臣宿將乖乖放權嗎?
  • 歷史很有趣-北宋 第十三章 杯酒釋兵權
    歷史很有趣-北宋太祖篇(說書版請關注抖音:大雄講歷史)第十三章 杯酒釋兵權於是到了第二天,這些武將就紛紛稱自己有病,要求解除兵權,趙匡胤也欣然同意了,罷去了他們禁軍的職務,賞了他們一大筆財物,並分派到地方當節度使了。趙匡胤這招「杯酒釋兵權」不傷君臣和氣就輕而易舉的解決了大將掌軍權的問題,從此北宋王朝開始穩定下來,但是另一種弊端又顯現出來了。
  • 「杯酒釋兵權」很簡單?看趙匡胤酒席上說的話,就明白他高明之處
    我們知道,在皇帝君王們對有兵權的大將全是很不安心的。終究一旦這種名將們有反心得話,輕則導致我國動蕩不堪,重則能夠 使皇上被殺,朝代更替或是名將相互之間衝殺。所以說,君王皇上們在不一樣水平上都是會防著這種猛將們。
  • 杯酒釋兵權
    「眾家兄弟」面紅耳赤,酒至酣處,太祖的酒文章開門見山直接凸現中心:「欲息天下兵革之事,宜國邦常治久安,須除君弱臣強之弊,須消奪方鎮之勢,收其錢糧稅賦之權,蓋集其精銳於朝庭……"此刻,太祖那皇家的鐵腕已是靠近那杯心機叵測的水酒了。玩弄「杯酒釋兵權」者,重點和關鍵是玩味著個「釋」字。
  • 宋太祖趙匡胤並沒有一統全國,那他為什麼能夠贏得了後人的好評?
    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趙匡胤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927-976),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涿州(今屬河北)。
  • 宋太祖趙匡胤:今生我只想做個好人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宋太祖趙匡胤也不例外。他雖是軍人出身,一生南徵北戰,縱使殺人無數,但他的本性依然是善的,他有他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操守。正是因為他的善,他才會特別優待周世宗柴榮的後代。也正是因為他的善,才有名揚千古的杯酒釋兵權這樣的佳話。
  • 歷史懸案:「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之君,一生有著數不盡的傳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賭輸華山」「千裡送京娘」,但是趙匡胤的死因卻是個千古之謎,民間一直有著「燭影斧聲」的說法。趙匡胤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宋太祖趙匡胤離奇猝死,去世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但是歷史對趙匡胤的病因卻沒有詳實的記載。
  • 李世民加官進爵,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同是皇帝,差距怎麼就這麼大
    昨天分析了一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真正緣由,感覺意猶未盡。所以今天只好再把他從永昌陵中給扒拉出來聊聊。在分析他為什麼要「釋兵權」的原因的時候,駱駝曾在心裡,把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做過對比。反觀趙匡胤,登基不久之後,就利用了一場「鴻門宴」,罷黜了眾多武將的軍權。他們同樣是皇帝,為什麼做事的方式,差別會這麼大呢?身份背景不同趙匡胤和李世民雖然同為官宦世家,但是他們的身份背景相差很大。趙匡胤的祖上只是一般的基層幹部,所以趙匡胤登基後,只敢號稱自己是西漢名臣趙廣漢的後代。
  • 宋太祖趙匡胤傳位之謎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他的遺願應是讓兒子繼位,宋皇后開始召他的四子趙德芳進宮,但未能如願,宋太宗趙光義捷足先登,這裡面的疑團很多。宦官王繼恩成為關鍵人物宋太祖趙匡胤與他弟弟晉王趙光義雪夜共飲,在「燭影斧聲」中突然去世。
  • 趙匡胤的親兒子,八賢王趙德芳為何沒有繼承皇位?
    可以說是趙匡胤最優秀的一個兒子。趙匡胤很有可能想把皇位傳給皇弟趙光義。因為趙光義是唯一早早就被趙匡胤封為王的,而且是東都留守、開封府尹,按照五代時期的傳統,這樣的官職,只有皇位繼承人才有資格擔任。而且,就算趙匡胤打算把皇位傳給兒子,而不是自己的兄弟,他肯定也只能傳給趙德昭。因為趙德昭是孝惠皇后的兒子,是嫡次子(嫡長子早夭)。
  • 宋太祖駕崩後,為什麼他的心腹不擁護他的兒子登基?
    趙匡胤之母力主兄終弟及,早已有協議。
  • 宋朝那些事兒:陳橋兵變後的最大敗筆,杯酒釋兵權
    現在趙匡胤開始裝清高,這可讓幾位將軍敢怒不敢言,但也只能聽趙匡胤說下去。「其實只要你們交出兵權,就能得到黃金萬兩,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你們覺得如何?」目的清楚、條件清晰,只要交出兵權,就能活!不交,就得死!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這個時候,趙匡胤從歷史中走了出來,結束了民不聊生的日子。在我們的印象裡,他或許是一位寬容仁慈的皇帝,因為他沒有屠戮功臣,而是採用了杯酒釋兵權的手段;他是一位出色而有成就的政治家,因為他實施了開明、進步的政策,然而,同時他也是個重文輕武的皇帝,或許他可能認為從此天下少戰,但這一策略卻給北宋留下了軟弱的禍根。任何一個皇帝都有其經世之道,在所有的皇帝裡,他算比較成功的一個。
  • 這個皇帝經常用毒酒殺人,被俘後對方賜他一杯酒,他嚇得連忙下跪
    在各個朝代流傳的故事裡,趙匡胤的形象都是正面的,忠貞的。但是,這都是趙匡胤的表象,其實,他並不是這樣的人。陳橋兵變後,宋太祖趙匡胤總害怕自己的權力被別人搶走。於是,就想盡一切辦法來提升自己的威望。第一步,他讓人到處散布自己早年就有「天人異相」的傳聞,營造一種君權神授的假象,最終,使得老百姓能信服他。
  • 幫助趙匡胤打天下的義社十兄弟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石守信是趙匡胤最為倚重的副手,趙匡胤升任殿前都點檢後,石守信接替他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石守信則坐鎮京城禁軍,以為內應。趙匡胤建國,石守信可謂是功德巍巍。那麼,石守信的結局呢?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他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重點對象。石守信沒了兵權,卻成了國家的大老虎,沒有權,就要錢。
  • 宋太祖趙匡胤三段政治婚姻,帝王為何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力?
    宋太祖趙匡胤文武兼備,「杯酒釋兵權」收歸禁軍兵權,「崇文抑武」終結藩鎮割據,堪比名揚海內的唐太宗李世民,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即便有三位皇后,卻不及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恩愛。宋太祖趙匡胤三位皇后,孝惠皇后、孝明皇后與孝章皇后,為何沒能俘獲趙匡胤真心?本文帶您剖析,趙匡胤在政治與婚姻的抉擇。
  • 宋太祖趙匡胤,都做了哪些讓人敬仰的事情?就連朱元璋也讚嘆不已
    宋太祖趙匡胤作為大宋王朝第一位開國皇帝,都做了那些讓人敬仰的事情呢?1:宋太祖這一生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重新一統華夏,結束了五代十國諸侯割據軍閥亂戰史稱安史之亂的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時代的生活!在我國歷史上最大的兩次分裂只有兩次,一次是南北朝,另一次就是五代十國。趙匡胤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是我國歷史上承前啟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