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加官進爵,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同是皇帝,差距怎麼就這麼大

2020-12-25 貪吃的駱駝

昨天分析了一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真正緣由,感覺意猶未盡。所以今天只好再把他從永昌陵中給扒拉出來聊聊。在分析他為什麼要「釋兵權」的原因的時候,駱駝曾在心裡,把他和唐太宗李世民做過對比。發現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出生於官宦世家;他們都是家中的老二;他們都領過兵,打過仗;他們都是用非常規手段當上的皇帝;他們在登基之後,表現得也都可圈可點……

但是在他們在處理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夥計時,卻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李世民在登基後,對於登基後,對於曾經跟隨自己的文臣武將,都給予了極高的禮遇,除了封官進爵之外,還給他們立了個集體牌坊(凌煙閣),讓他們名流千古。反觀趙匡胤,登基不久之後,就利用了一場「鴻門宴」,罷黜了眾多武將的軍權。他們同樣是皇帝,為什麼做事的方式,差別會這麼大呢?

身份背景不同

趙匡胤和李世民雖然同為官宦世家,但是他們的身份背景相差很大。趙匡胤的祖上只是一般的基層幹部,所以趙匡胤登基後,只敢號稱自己是西漢名臣趙廣漢的後代。而李世民則是出自關隴豪門,家中幾代人,都和北方的宗室結有姻親,腰大氣粗的李唐宗室,一直對外宣稱,自己是道教祖師李耳之後。

趙匡胤能取得皇帝之位,主要是憑藉他在朝中積累的威望,和手中握有的軍權,可以粗暴地認為,趙匡胤是「白手起家」。而李世民則不然,他背後站著的是「關隴集團」,這個以姻親締結的組織,歷經四代而權勢不減,雖然各朝的君主不同,但都和他們關係莫逆。甚至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從西魏到北周,再到隋唐,掌權的其實是「關隴集團」,而登基的家族,只是他們共同推出來的代表。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趙匡胤和李世民相比,有著先天的不足。他缺乏強有力的靠山,他要時刻提防有「有刁民想害朕」。他能依靠的只有手中的兵權,所以他不像李世民那樣敢於放權,所以只好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把權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時代背景不同

除了他倆的身份背景之外,他們所處的大環境也有很大的不同。李世民登基時,天下的軍政大權,幾乎都聚集在他所屬的「關隴集團」中。在國內,唯一能和這個集團匹敵的,只有以文人為首的「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這兩大集團,可以讓李世民心生忌憚,但是還不足以對他產生威脅。能威脅他的只有北方的突厥,而高句麗則屬於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所以李世民對於手底下的武將相對比較放心。

而趙匡胤則不同,他的上位,只是手底下的小弟支持,朝中的文臣又不敢反抗。但他周圍依然是強敵環伺。在外,北方的遊牧民族一直虎視眈眈,南方的後蜀、後漢、後唐雖然沒有主動進攻的能力,但是在關鍵時候,拖一下他的後腿,那是肯定毫無問題。這還不是重點,最關鍵的是,自唐玄宗之後,各地節度使紛紛坐大,他們本身就不怎麼服從管理,對趙匡胤鳩佔鵲巢,更是心有不甘。

內憂外患之下,趙匡胤不得不小心謹慎,因為一招出錯,他就可能被任何一個敵人推翻在地,然後先殺後埋。所以他只好聽從宰相趙普的「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12字真言,進行「杯酒釋兵權」。

小結

由此可見,趙匡胤之所以不能像李世民那樣對待老部下,一是因為他根基太淺,沒有笑傲天下的本錢,其次,在內憂外患面前,他不得不採取下策,把兵權收縮在自己手中。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麼說趙匡胤的策略是下策呢?這一點從大宋後來的表現,就能一目了然。大宋在平定南方之後,並沒有過上太平日子,而是被北方的草原騎兵給折騰得死去活來,先是皇帝被俘,皇后充軍,最後大宋被滅,山河易主。

相關焦點

  • 北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純屬子虛烏有?
    這三衙又互不統屬,互相牽制,這樣,軍權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裡了。後來,太祖還果真兌現了互聯姻親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還讓三弟光美做了張令鐸的乘龍快婿。君臣無猜,共保富貴,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作為宋太祖趙匡胤一場著名的「政治秀」,「杯酒釋兵權」被後人大書特書了上千年,甚至常被拿來稱頌趙匡胤的「大智慧」與「仁厚
  • 宋朝那些事兒:陳橋兵變後的最大敗筆,杯酒釋兵權
    恰好,趙匡胤完全具備。造反,也就順理成章。很多人都說趙匡胤是被迫黃袍加身,所以對待後周如此禮待。但是看看趙匡胤做的幾件事,就知道陳橋兵變純屬他一手操作。先是奪權,五代十國不同於宋唐,這是一個「天子寧有種乎」的時代。此時中央威望、政治束縛都不如「拳頭」。所以皇帝的能力越強,對江山的掌控力度越大。
  •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準備了200年!
    授權自zhihu.com/people/xing-hua-chun-yu-58/activities01趙匡胤能杯酒釋兵權,那是朱溫、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郭威、柴榮等人,不間斷努力的結果。在權力面前,是沒有溫情可言的。
  • 杯酒釋兵權
    大宋開朝初元的那幾個厚夜,鬱悶的氛圍久久困繞著登上皇權寶座不久的太祖趙匡胤:此刻,最難驅策的人是什麼人?歷代皇帝的深有體會的共識是,最難驅策的人是和自己一道打江山,奪天下的將帥們。如何處理好和這些「功高蓋世」的把兄弟的關係呢?這也是任何一個行政集團的第一把手共有的困惑。你看,這位趙皇兄抖了抖陳橋驛被眾將官強加在身上的那件黃袍,憂心忡忡,思緒萬千,翻來覆去睡不穩這初創的大宋江山。
  •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酒局上都有哪些武將,他們的結局如何?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面,從來都沒有講過到底誰參與了杯酒釋兵權,而宋太祖到底是撤銷了哪些人的職務?筆者特意查閱了很多的歷史資料,卻突然發現,好像在史書中關於杯酒釋兵權的說法,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 例如在宋史中,就根本沒有記載杯酒釋兵權這回事。
  • 歷史很有趣-北宋 第十三章 杯酒釋兵權
    下面人就問,「這是為啥啊」趙匡胤就說,「這還不明白嗎,皇帝這個位子,誰不想做啊」下面將士一聽,瞬間酒醒了,驚恐萬分啊,趕緊跪下叩頭,「陛下怎麼能這樣說呢,現在天下已定了,誰敢有這種想法啊」趙匡胤就說,「唉,我知道你們沒有異心,當時你們想過的好點
  • 「杯酒釋兵權」很簡單?看趙匡胤酒席上說的話,就明白他高明之處
    我們知道,在皇帝君王們對有兵權的大將全是很不安心的。終究一旦這種名將們有反心得話,輕則導致我國動蕩不堪,重則能夠 使皇上被殺,朝代更替或是名將相互之間衝殺。所以說,君王皇上們在不一樣水平上都是會防著這種猛將們。
  • 趙匡胤被逼黃袍加身,他如果寧折不彎拒絕篡位,士兵們該怎麼辦?
    趙匡胤稱宋太祖,也就是說趙匡胤沒有靠著祖上的榮光,靠著自己的努力最終走到了皇帝的位置上,真的不容易。趙匡胤當上皇帝也頗具戲劇性,和以往爭皇位爭得頭破血流不同的是,趙匡胤貌似對皇位不感冒,他是被士兵逼迫著「勉為其難」當上大宋的皇帝,這時候就要問了,趙匡胤作為一名五尺男兒,怎麼就同意了呢?假如趙匡胤寧折不彎,誓死不從,士兵們該怎麼辦?
  • 趙光義怎麼當上的皇帝?是趙匡胤主動給的?還是趙光義動手搶的?
    駱駝最近一直在寫五代十國的那點事,在查資料時,腦海中突然蹦出了一個問題,那趙光義是怎麼當上的皇帝?是趙匡胤主動讓給他的?還是趙光義自己動手搶的呢?駱駝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有了一些個人的看法,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件事。
  • 古代將軍長期手握重兵,又遠離皇帝,為何造反的將軍少之又少?
    1、宋朝的杯酒釋兵權和文治武將趙匡胤登上皇帝的寶座後,其實內心是非常惶恐不安的,雖然對外宣稱他是眾望所歸,是眾將士拜託他一定要來當這個皇帝的,但是如果自己沒有動心,黃袍加身豈是那麼容易就發生的?而在成為皇帝之後,趙匡胤最怕的就是歷史重演,怕自己曾經經歷的事情別人有樣學樣,畢竟,作為一個武將,趙匡胤是成功的,可是作為一名皇帝,趙匡胤又必須要從頭學起,可是,那些擁有兵權的將領能夠等到他成為一名成熟的皇帝嗎?如果他們也虎視眈眈,該如何消除威脅呢?
  • 趙匡胤的幾個結義兄弟,幫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都是什麼結局?
    趙匡胤更是火急火燎的開始上任稱帝,因為趙匡胤在任職節度使的地點是宋州,所以趙匡胤的國號也因此被定位大宋。至此,大宋朝就這麼不費一兵一卒的,正式成立了。由於此次的事件並沒有給後周防範的機會,所以也沒有人反抗,唯一反抗了的就是韓通,所以死的人,也只有韓通一家而已,並沒有大動幹戈。
  • 宋太祖趙匡胤:今生我只想做個好人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宋太祖趙匡胤也不例外。他雖是軍人出身,一生南徵北戰,縱使殺人無數,但他的本性依然是善的,他有他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操守。正是因為他的善,他才會特別優待周世宗柴榮的後代。也正是因為他的善,才有名揚千古的杯酒釋兵權這樣的佳話。
  • 【群內同題】杯酒釋兵權|便消蛇影在匏樽
    1.愛到深秋加黃袍兵變陳橋,北守南徵,自劈開皇圖霸業,權以仁懷,杯酒之間猶可釋;披旒冕君臨天下,文煌武烈,誰料想燭影斧聲,禍難祥說,江山身後竟無言。2.李暉灰飛煙滅易提手;權釋酒籌承得贏。5.孫汝瑛一杯濁酒,解任兵權,朝綱固鼎;萬裡皇圖,竟成霸業,歷史留聲。6.妙契彼時袍澤,今日君臣,論富貴者相忘,遍閱史書無破例;釋以兵權,賜於杯酒,擁江山之獨坐,受來恩典未加誅。
  • 幫助趙匡胤打天下的義社十兄弟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石守信是趙匡胤最為倚重的副手,趙匡胤升任殿前都點檢後,石守信接替他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石守信則坐鎮京城禁軍,以為內應。趙匡胤建國,石守信可謂是功德巍巍。那麼,石守信的結局呢?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他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重點對象。石守信沒了兵權,卻成了國家的大老虎,沒有權,就要錢。
  • 趙匡胤留下一個秘密,之後皇帝口口相傳,直到北宋滅亡才真相大白
    相比於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大開殺戒,趙匡胤的為人確實值得稱讚,也贏得了後人的認可和尊重,但是趙匡胤當初的杯酒釋兵權卻造成了大宋王朝百年重文輕武的弊端,導致後來被異族滅國的悲劇。趙匡胤和後周柴榮的關係非常好,柴榮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在位期間後周的國力蒸蒸日上,成為了五代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國家,不僅如此,柴榮還多次打敗北方的契丹人。正當所有人都認為柴榮會帶領後周走向統一時,沒想到天妒英才,柴榮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在臨終之前,柴榮託孤於趙匡胤,並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
    劉邦朱元璋鳥盡弓藏,李世民卻能善待功臣,真的只因為個人品德?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似乎成了開國君主必做之事,然而縱觀歷史長河真正鳥盡弓藏的開國君主實際上並不多,歷史上著名的只有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像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都能善待功臣,同是開國君主為何做人差距這麼大,難道僅僅是因為個人品德嗎?有專家表示開國君主對功臣的態度和君主的出身有關,劉邦朱元璋出身社會底層,一個區區亭長,後者更是叫花子。而劉秀李世民趙匡胤都是出身士族,劉秀雖然家境貧寒但畢竟是皇族還曾經上過大學,文化程度還是相當高的!李世民世代隴西士族,而趙匡胤長輩也是高官!
  • 歷史懸案:「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之君,一生有著數不盡的傳奇,「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賭輸華山」「千裡送京娘」,但是趙匡胤的死因卻是個千古之謎,民間一直有著「燭影斧聲」的說法。趙匡胤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宋太祖趙匡胤離奇猝死,去世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但是歷史對趙匡胤的病因卻沒有詳實的記載。
  • 趙匡胤是歷史上的罪人嗎?他在執政期間都做了什麼呢?
    趙匡胤在執政期間都做了什麼呢?在官僚體系中,趙匡胤為了扼殺能幹的官員篡位的可能。精心策劃了散沙似的朝政,貪官汙吏成群結隊,買官賣官開始盛行,從而開創了歷史上買官賣官的歷史先河。在文化上,趙匡胤採取「裡足」政策。宋王朝的三百年裡,國內動亂採用鎮壓。
  • 李世民當了太子有了兵權,不會再逼李淵了,為何李淵主動退位
    而在「玄武門政變」發生後,尉遲敬德就衝進宮來,以保護李淵為名,向李淵要兵權。當時李淵不但把兵權交給了李世民,而且還把太子之位交給了李世民。對於李世民來說,他無非想的是兵權和太子之位。而李淵已經給他了,他自然就沒有什麼不滿意的了。 再說了,李世民其實是一個相當注意自己形象的人。從「貞觀之治」中,李世民的表現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