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留下一個秘密,之後皇帝口口相傳,直到北宋滅亡才真相大白

2021-03-05 史學界的9527

宋太祖趙匡胤在歷史上口碑還是不錯的,這主要是因為趙匡胤登基之後為人比較厚道,不濫殺無辜,對於當初追隨自己的很多功臣也網開一面,讓其享盡榮華富貴,相比於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大開殺戒,趙匡胤的為人確實值得稱讚,也贏得了後人的認可和尊重,但是趙匡胤當初的杯酒釋兵權卻造成了大宋王朝百年重文輕武的弊端,導致後來被異族滅國的悲劇。

趙匡胤和後周柴榮的關係非常好,柴榮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在位期間後周的國力蒸蒸日上,成為了五代中實力最強的一個國家,不僅如此,柴榮還多次打敗北方的契丹人。

正當所有人都認為柴榮會帶領後周走向統一時,沒想到天妒英才,柴榮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在臨終之前,柴榮託孤於趙匡胤,並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但讓柴榮沒想到的是趙匡胤在第二年便發動了陳橋兵變,奪了後周皇帝的皇位,建立了宋王朝,名為禪讓,實際上是篡位,可後周只剩下了孤兒寡母和一班手無縛雞之力的大臣,只好任由趙匡胤宰割。

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對後周母子非常優待,保全了周皇室的體面和尊嚴,這一點也值得後人稱道,比起那些得了天下就將前朝後人趕盡殺絕的統治者來說,趙匡胤已經很有人情味了,後來趙匡胤在後周的基礎上繼續完成統一大業,先後攻滅了蜀國、南唐、北漢政權,收復吳越等勢力,最終完成了大半個中國的統一。

而面對北方的契丹人,趙匡胤感到實力不足,也就沒有貿然開戰,事實證明趙匡胤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因為他死後,他的弟弟趙光義雄心勃勃要消滅契丹,結果被契丹人打的丟盔棄甲,坐著驢車逃跑,從此也將宋王朝虛弱的一面暴露給了敵人。

趙匡胤建立王朝之後,在太廟立了一塊神秘的石碑,每當皇帝即位的時候,到太廟祭祖時必定要掀起黃綢緞閱之,一百多年來這塊石碑讓人感到十分神秘,除了北宋的皇帝無人知曉其中到底是什麼內容,後來金朝發兵攻滅北宋,進入太廟掀開黃綢緞才使得真相大白:據《避暑漫抄》記載:(誓)碑高七八尺,闊四尺餘,(上面刻有)誓詞三行,一云:「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自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云:「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云:「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說白了就是規定了三件事:1、善待周世宗柴榮子孫。2、不殺士大夫和上書提建議的人。3、後世子孫不得有違。所以北宋王朝對於文人來說簡直是天堂,也正因為有著這些規矩,才使得柴氏子孫和文人在宋朝享受著非常優厚的待遇,由此也可以看出趙匡胤確實非常仁愛寬厚,雖然建立的王朝比較窩囊,但是其個人還是留下了不錯的口碑。

相關焦點

  • 北宋皇帝趙匡胤死的蹊蹺,野史記載是因一個女人,真相究竟是什麼
    皇帝死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許多與婦女有關。這個故事是關於女人的,但是歷史太模糊了,人們只能猜測,各種猜測。這位皇帝是誰呢,趙匡胤。為什麼趙匡胤會為女人而死?在我們的印象中,趙匡胤不是那種因為美貌而失去判斷力的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歷史上楊家將的原型,為何北宋滅亡時,這個驍勇家族沒挺身而出?
    說起楊家將,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也是發生在北宋初年。而楊家將「忠孝節義」的典型更是家喻戶曉,還被後人以戲曲的方式傳承記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歷史上楊家將原型,然而在北宋滅亡的時候,為什麼這個驍勇的家族卻沒有挺身而出呢?
  •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的結局如何?
    楊業曾經是北漢的將領,主要防禦的敵人,就是趙匡胤建立的大宋。趙匡胤為了統一全國,曾經率領大軍兩度攻打北漢,由於楊業所率領的楊家軍頑強的抵抗,最終趙匡胤沒有把北漢給打下來。到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後,他選擇了繼續攻打北漢,這一次北漢支撐不住了,就選擇了投降。
  • 兄弟皇帝趙匡胤趙光義:相愛相殺幾輪迴!
    ,傳說是趙匡胤出生後,全身金色,三天後才變回正常,而且產房赤光繞室,留下三日繞梁的異香,所以趙匡胤小名「香孩兒」。趙匡胤很為難:你們這是幹啥呀,怎麼能這麼強迫我當皇帝呢,太后、小皇上、眾大臣那裡我怎麼說呢。所以,你們都聽我的話,不作亂,不瞎鬧,我才答應你們做皇帝。等大家都點頭答應了,趙匡胤才迫不得己、勉為其難地當了皇帝。目的達到了,出徵的事兒也不了了之了,大軍回了京城汴梁。
  • 靖康之恥,兩位皇帝成為俘虜,曾經強盛的北宋,是如何被金消滅的
    混亂的五代十國之後,百姓們迎來了安穩的日子。趙匡胤在東京建立了宋朝,開啟了長達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篇章。有後世學者認為,我國古代歷史中,經濟文化最繁榮的就是北宋。因為這段時期不僅科技突飛猛進,儒學也得到了復興,外交更是在唐朝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這偏偏這樣一個強盛大國,被長居北方的金朝打敗,最後導致滅亡,甚至還出現了兩位皇帝被擄走的情況。
  • 趙匡胤篡位後周,為何留下柴榮子孫?看他託孤給誰就懂了
    縱觀歷史,一個政權的滅亡,一定會伴隨其皇族的覆滅,古往今來從不例外,但趙匡胤卻是個奇蹟。他不但沒有殺了後周柴榮的子孫,還給他們找了「寄養家庭」,讓他們在北宋繁衍生息。常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趙匡胤不會不懂這個道理,他為什麼敢留下柴榮的子孫,就不怕他們報復嗎?其實趙匡胤不傻,看他所託付的人就知道了。
  • 北宋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純屬子虛烏有?
    但是,做皇帝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個節度使快樂,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從來都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石守信等人聽了,忙問:「這是什麼緣故?」太祖不慌不忙地繼續說:「這不難知道。我這個皇帝位置,誰不想坐坐呢?」
  • 「說點歷史」王者歸來——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皇帝位子也一樣
    五代十國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混戰的時代,在趙匡胤的手中終結。他憑藉自己的才能進行了不同尋常的設計,杜絕了唐朝晚期以來地方實力強大對抗中央的局面,開啟了一個輝煌的時代。然而,就是在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身後,卻留下了一個千古謎團——斧聲燭影。事關王朝命運和自身地位的繼承人之謎,直到今日還是為人們所爭論不休的話題。
  • 趙匡胤的幾個結義兄弟,幫趙匡胤做了皇帝之後,都是什麼結局?
    僅僅七年之後,他們將徹底掌握後周的高層權力,並且在陳橋驛發動一場兵變,將趙匡胤推上皇位,建立了歷史上又一個正統王朝。那麼,當時和趙匡胤結義的這幾個人,到底都是什麼來頭?他們是怎麼把趙匡胤推上皇位的?趙匡胤登基之後,這幾個人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1.
  • 趙匡胤怎麼死的?趙匡胤猝死的真相
    總的來說:宋 太祖趙匡胤是一位躊躇滿志、英明仁慈的皇帝。他南徵北戰,苦心經營,眼瞅著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大,天下一統的局面馬上就要形成,卻在自己事業最鼎盛的時候莫 名其妙地駕崩了。他的猝死早逝,變成了北宋的一大疑案,其死因亦是眾說紛紜。但趙匡胤的死因一般也都基於推斷猜測,並無確鑿證據。死因揭秘   建立宋朝並不能滿足趙匡胤的佔有欲,統一全國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 為什麼說遼國若亡,北宋也快保不住了?一個致命因素宋朝沒弄明白
    唐朝的繁榮盛世,隨著唐朝的滅亡,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浪潮之中。後來,趙匡胤建立了北宋,而北宋也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北面有強大的遼國,他們佔據了幽雲十六州這些廣闊的平原地帶。有了這個地帶,遼國可以隨時進攻北宋,而北宋卻沒有任何天險可以依靠,只能依靠平原上的人工建築作為點狀據點,以此,來抵擋契丹人的鐵騎。
  • 潘美:一個被誤會千年的北宋名將
    不論在小說、戲曲還是影視作品中,這都是一個迫害忠良、惡貫滿盈的反派角色。但是,當我們翻開正史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巨大的誤會!「潘仁美」的歷史原型是北宋名將潘美,此人文韜武略、功業赫赫,根本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個大反派。 1 勇挑重任,開國元勳 首先,潘美是北宋的開國元勳。
  • 趙匡胤兵變後如何安置柴榮老婆孩子?他們是怎麼死的?
    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陷入了軍閥混帳的時代,到五代後期,後周政權逐漸強盛起來,柴榮成為後周皇帝後,更是奠定了其一統中原的基礎,可惜,柴榮的努力卻為另一個人做了嫁衣,他就是趙匡胤。趙匡胤建立的北宋完全脫胎於後周,但他並沒有對柴榮的家室和後代趕盡殺絕,而是採取了比較溫和的態度。
  • 清平樂:宏大肅穆的北宋皇陵,如今雜草叢生,北宋皇陵為何寒酸?
    北宋皇陵遺址不光遊客稀少,甚至連考古學家也很少光顧,與漢唐皇陵的待遇相比,顯得寒酸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一、寂寞的北宋皇陵 除了徽欽二宗之外,北宋的七位皇帝都葬在鞏義宋皇陵區,再加上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的陵墓,這裡一共有八座帝陵,統稱為「七帝八陵」。
  • 北宋靖康之恥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救國?他們去哪裡了?
    北宋滅亡時發生令人羞恥的「靖康之難」,而此時楊家將為何不出來救國呢?因為在歷史上的楊家將只有三代名將,北宋滅亡時楊家後人已經成為普通人。 楊繼業驍勇善戰,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討伐北漢,北漢皇帝決定投降,楊繼業獨自佔據城池堅守苦戰,北漢皇帝派人勸說,楊繼業痛哭流涕,這才投降宋太宗趙光義。
  • 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是怎麼死的?被砍死的嗎?
    作為一個皇帝,臨死之前、死亡之後,御醫與大臣必定會入朝問疾,但奇怪的是,關於趙匡胤之死,記載趙匡胤生活起居的《太祖實錄舊錄》,關於趙匡胤死亡前後及死因的記載,竟然完全略過,一字不提;而正史《宋史·太祖本紀》中,只有寥寥的九個字:「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此外,《宋史·太宗本紀》中,也只有九個字提起了這件事:「太祖崩,帝(宋太宗趙光義)遂即皇帝位」。
  • 中國歷史上造反最難的朝代,從立國到滅亡,沒人成功過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只有皇室才有繼承皇位的可能,其他外姓人想要成為皇帝,只有造反的道路,歷代開國皇帝除了秦始皇和篡位者之外,都是通過造反來成為皇帝。如果說哪一個朝代造反最困難,那整個宋朝就是最困難的朝代。
  • 真實歷史上的折家軍和楊家將 誰更受皇帝信任
    宋朝是我國歷史不上一個特殊的王朝,重文輕武,它的政治經濟遠不如經濟文化那樣繁榮昌盛。從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政權,至公元1279年,南宋正式滅亡,兩宋國祚319年。由於五代十國後期,石敬瑭將幽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人,導致北宋建國之初便處於地緣劣勢。
  •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即位,二者之間有太多巧合,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趙光義以後北宋皇帝均是由宋太宗後世子孫繼承有關,史家為尊者諱,自然不會寫得太詳細。後世研究者只能從野史的諸多記載中加以推敲研究,試圖解開這一歷史懸案。野史中的記載,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周世宗柴榮也是一個如此可惜的人,他採納了王樸的《平邊策》並放出豪言:「十年平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他在位期間北挫契丹奪取十六州其中三州,往南又進一步打擊南唐的勢力,可以說趙匡胤之後的一切也是在柴榮的基礎上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