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遼國若亡,北宋也快保不住了?一個致命因素宋朝沒弄明白

2021-01-11 指點江山

唐朝的繁榮盛世,隨著唐朝的滅亡,逐漸消失在了歷史的浪潮之中。

後來,趙匡胤建立了北宋,而北宋也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北面有強大的遼國,他們佔據了幽雲十六州這些廣闊的平原地帶。有了這個地帶,遼國可以隨時進攻北宋,而北宋卻沒有任何天險可以依靠,只能依靠平原上的人工建築作為點狀據點,以此,來抵擋契丹人的鐵騎。

更有甚者,北宋的步兵都是靠著血肉之軀,抵擋契丹騎兵的進攻,就算贏了,也是慘勝。

在北宋剛剛建立不久,宋太祖趙匡胤就對國家進行了一番休養生息,國家力量也漸漸恢復。後來,宋太祖去世,他的弟弟趙光義接替了皇帝的位置,也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和哥哥趙匡胤的關係很好,但是,自古以來,漢人皇位的繼承方式都是父死子繼,也就是說:宋太祖死後,應該由他的兒子來接替皇位。

那麼,為什麼趙匡胤的弟弟會繼承皇位呢?

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也是有著疑問的,據說,在宋太祖死的當天晚上,宋太宗趙光義和宋太祖趙匡胤在一起,還有人聽到了二人房間裡有動靜。後來的事情就更加奇怪了,得知宋太祖死後,宋太祖的皇后非常震驚,用乞求的口吻對趙光義說:「我們母子的性命就託付給你了。」

很顯然,宋太祖的皇后已經覺察到了政變的味道,她自知自己的兒子肯定是新皇帝的最大威脅,這才有了那種惶恐的表現。

趙光義繼位為宋太宗之後,有些人對這個新皇帝不服,所以,他急於表現自己。

畢竟自己也曾跟著哥哥打過天下,並不是一個草包的他要向天下人證明自己。他上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把年號改成了太平興國。宋朝的年號比較有意思,和其他朝代不同,他們的年號都有一定的政治意義,這個年號的意思就是:要讓天下興盛,但是,事實上卻沒有做到太平。

急於求成的宋太宗,剛當上皇帝就展示了很大的雄心,他也是希望自己能像秦漢隋唐的這些大一統的帝王一樣,他要再次統一全國,做一個名垂青史的皇帝。有了雄心之後,就是確立目標了,宋太宗的首要目標就是北漢,然後,再擊敗遼國,奪取幽雲十六州。

契丹人建立了遼國,而遼國的前身就是耶律阿保機建立的契丹族,他曾接受過唐朝的冊封,算是唐朝的屬國,地位比唐朝內部的郡縣稍低,但是,它仍是唐朝的一部分,可以說,遼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一個正統的王朝。

而北宋是趙匡胤篡位得來的,是他們奪了後周的天下,後周又沒有了唐朝的法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曾經作為唐朝屬國的契丹,在正統性上是要強於北宋的。之所以要說正統,是因為在古代,一個國家的正統性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正統性就不配得到天下。

宋太宗趙光義想要對付遼國,不僅要在正統性上強於遼國,更要在實力上強於遼國。

當時,遼國的掌權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蕭太后,她的小名叫蕭燕燕,聽著挺溫柔,實際上,蕭燕燕是一個非常有能力,有魅力的美女政治家。蕭太后的家族非常顯赫,在整個遼國,出現過五位皇后,十幾名北府宰相,是貨真價值的政治家族。

蕭燕燕的父親名字叫做蕭思溫,娶了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兒,也就是蕭燕燕的親生母親。長女蕭胡輦嫁給了遼穆宗之弟太平王;次女嫁給遼景宗之弟趙王。生長在這樣背景深厚的家庭裡,對子女的教育肯定都是上等的,蕭燕燕本人就深受教育,從小就表現出來了很強的能力。

蕭燕燕的父親蕭思溫本人其實是,並沒有多大的能力,但他審時度勢的能力還是有的。

有一次,遼穆宗帶著蕭思溫等大臣出去遊玩,這個冷酷的皇帝,因為得罪了一些害怕被他殺掉的人,就被人突然刺殺了。這個消息非常重要,蕭思溫就展現出了審時度勢的能力,他連忙封鎖消息,並及時通知了與自己關係比較好的遼世宗次子耶律賢。

這個決斷非常重要,因為,蕭思溫的這個舉動,就明擺著是讓耶律賢來繼承皇位,因為,他只通知了一個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而沒有通知其他耶律家有繼承權的皇子。如果說,這是選舉領導人的話,就是等額選舉,在競爭性上就是零。

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耶律賢就趕緊帶領自己的親兵趕赴遼穆宗的死亡地點。當然,耶律賢在蕭思溫的幫助下,順利的繼承了遼國的皇位,也就是歷史上的遼景宗。他非常感激蕭思溫的幫助,對他非常信任,一回到首都,遼景宗就對蕭思溫加封高官,賜予厚祿。

之後,遼景宗還讓蕭思溫做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北院樞密使,北府宰相,尚書令,並加封他為魏王。所謂北院、北府等都是遼國的地盤,「一國兩制」最早的發端就在遼國。

遼國為了更好的統治漢地和原來契丹族的遊牧地區,就創立了「南、北面官」制度,也算是「一國兩制」的雛形。

南面官主要就是幽雲十六州的漢人居住地區,在那裡用傳統漢人的管理制度,設置郡縣等,主要管理漢人。北面官主要是契丹貴族們擔任,主要管理契丹族等,地位要比南面官高。可以說,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創舉,對於遼國的穩定有著很大的幫助。

因為,父親蕭思溫的原因,蕭燕燕就嫁給了遼國皇帝耶律賢。而耶律賢也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面對千瘡百孔的國家,遼景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耶律賢因為先天原因,身體狀況十分糟糕,治理國家也是有心無力。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遼景宗在虛弱的時候,連馬都無法駕馭。這對於天資聰慧的蕭燕燕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與丈夫遼景宗的接觸中,她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也很有悟性,深得遼景宗的欣賞與信任。

在遼景宗身體不支,不能上朝處理政務的時候,蕭燕燕就被遼景宗委以重任,代替遼景宗處理國事。

最初的時候,蕭燕燕還需要父親的調教和指導。後來,蕭燕燕在處理政務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成為了一個比較成熟的女政治家。遼景宗對蕭燕燕也更加放心了,將朝政基本都交給了自己的愛妻蕭燕燕來打理,因為,這個女人是他最信任的人。

可是,另一個打擊很快就來了,蕭燕燕的父親蕭思溫被政敵刺殺,這時的蕭燕燕才17歲。

失去父親的蕭燕燕變得更加的成熟,在丈夫的鼓勵和支持下,她全力輔佐丈夫推行全面改革,大大增強了遼國的實力。而好運也是一個接著一個來,不久之後,蕭燕燕就為遼景宗生下了一個兒子,這更加深了遼景宗對她的寵愛。

隨著國力越來越強,蕭燕燕的地位越來越穩固,甚至,她的話就是於皇帝的話,當然,這也是皇帝特地叮囑的。從此之後,蕭燕燕和皇帝就有了同等的地位,遼國的大權也徹底交到了蕭燕燕的手裡。而此時,磨刀霍霍的北宋皇帝趙光義剛統一了南方,可謂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

趙光義不顧遼國的警告,繼續向西北進攻,把北漢也給滅掉了。在遼國看來,北漢完全可以作為宋、遼之間的一個緩衝地帶。

然而,蕭燕燕想得太過簡單,宋朝的最終目的是統一全中國,消滅遼國才是它的最終目標。

當然,北漢在宋太宗趙光義的強大攻勢下滅亡了。按說這個勝利,是近百年來沒有的,這時候除了遼國之外,南方已經統一了。應該在此時好好犒賞一下士兵,讓大家休整一下。但是,趙光義此時已經是飄飄然了,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戰神,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收復幽雲十六州了。

趙光義在滅掉北漢之後,讓自己的部隊徒步六七百裡進攻遼國,這種長途奔襲,已經透支了宋軍的意志力和體力,在面對強大遼國的時候,無異於待宰的羔羊。蕭燕燕為了能夠誘敵深入,把麻袋陣紮好,想一舉把宋軍全部吃掉。

在宋軍剛開始接觸的契丹軍隊的時候,契丹軍隊就「一觸即潰」。這是個大膽的想法,很符合遊牧民族的作戰方式。果然,趙光義的部隊上當了,連續攻克了幽雲十六州裡的很多軍事要地,宋軍從上到下,都產生了驕傲的情緒,好像這不是打仗而是郊遊。

在高粱河,遼國開始展示出了自己真正的實力,宋軍多面受敵,在契丹騎兵的衝擊下全線瓦解,死者無數。就連宋太宗趙光義都差點死在那裡,他的腿部遭到了重創,被利箭射傷,甚至,為了活命,他不惜騎著一匹驢逃跑了。

此戰,宋軍的大量裝備和糧草都被遼國繳獲,遼軍大獲全勝。

甚至,為了真正打疼北宋皇帝趙光義,次年,蕭燕燕領導的契丹軍隊又再次南下,把宋軍打的是落花流水,還俘虜了北宋的幾員大將。此時的趙光義,再也不敢進攻遼國了,畢竟,御駕親徵這種事,不是誰都能幹的,去年要不是自己跑得快,估計已經成為俘虜了。

然而,宋太宗趙光義想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心,一直沒死。對於宋朝來說,幽雲十六州是自己的命門,契丹人控制了幽雲十六州就等於卡住了北宋的脖子,北宋最大的軟肋就在這裡,這就是宋太宗趙光義最擔心的事情,後來北宋消滅女真族的金國就是這個原因。

因此,宋太宗是鐵了心要收復這個地方。

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遼國發生了變故,遼景宗去世了,蕭燕燕12歲的兒子登基,國內形勢很不穩定,所謂「主少國疑」。宋太宗一看機會來了,就再次收攏軍隊,將部隊一分為三,在三個方向上全面進攻遼國,這一年是雍熙年,此次戰役也被稱為:雍熙之役。

蕭燕燕再次發揮了她政治軍事的才能,仍用老辦法誘敵深入。北宋東、中部的兩路大軍被契丹人打的落花流水,最終,北宋的西路軍卻是先勝後敗。這次,宋太宗趙光義可謂是被蕭燕燕用相同戰術再次打敗,用同一隻手打了兩次臉。從此,趙光義再也不談收復幽雲十六州的事了。

其實,遼國和北宋在文化上,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

畢竟,契丹人已經被漢化了很長時間。當然,契丹人兼具草原帝國和中原王朝的特點,導致其王朝空前的強大,統治藝術也非常高超。在蒙古草原上的軍事貴族,之所以不敢反抗遼國,就是因為遼國支付給了他們俸祿,讓他們能夠安心的在草原上守衛。

除此之外,草原上的軍事貴族,也可以用自己的武力,來消除來自其它方向勢力的威脅,以此來保障,包括遼國在內的中原腹地的安全,這對於身處內陸的北宋王朝也是一件好事。作為已經漢化的遼國上層貴族,他們本身的侵略性已經大大下降,也願意與北宋和平共處。

因此,北宋也有了一個穩定而沒有野心的「好鄰居」。

可以說,如果沒有了北面這個「好領居」,北宋哪有日後的百年安定,北面很可能會經常遭到草原遊牧民族的衝擊,北宋也可能早就亡國了。後來,作為軍事部落聯盟性質的金國滅掉了遼國,北宋也隨之滅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假如,歷史可以重來,相信,北宋皇帝是不會資助女真族去消滅遼國的,不會讓北宋失去一個最好的屏障,從而,導致北宋深以為恥的巨大災難:靖康之恥。

可是,歷史不能重來,一切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參考資料:

【《宋史·太祖紀一》、《宋史·太宗本紀》、《遼史》】

相關焦點

  • 遼國自白:我封印了遊牧民族的侵略性,你宋朝卻打開魔盒自取其辱
    對於宋朝的決定,遼國也先後派出使臣前來遊說,「今天大宋圖一時之利,棄百年之好,結豺狼之邦,日後會大禍臨頭」,遼使的話很直白,指出宋朝不懂唇亡齒寒的道理。為了讓宋朝清醒,遼國甚至屈辱地將宋遼兄弟之國降為伯侄之國,遼國甘願自降身份當侄子。但是,宋朝拒絕了遼國示好,鐵了心與金國結盟,成功滅掉了遼國。
  • 滅掉遼國和北宋的金國為什麼沒能一舉統一中國?
    1125年,建國才十年的金國就滅掉遼國,兩年後又順勢南侵北宋,擄走了徽欽二帝,北宋也告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紹興八年,宋高宗正式建都臨安,史稱南宋。金國雖幾度南下,都沒能滅掉南宋,最終形成宋金對峙局面。為什麼新興的金國沒能一舉統一中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軍事「弱雞」的宋朝,熬死了遼國金國,還使蒙古鐵蹄從歐非撤軍
    宋朝,一個極其「偏科」的朝代。我們先來看看它分數最低的科目 - 「軍事」和「外交」。在軍事上,宋朝被遼國、西夏、金國、蒙古打得夾著尾巴做人。而宋朝皇帝的解決方法並不是提高戰鬥力,而是「既然打不贏,那就用錢來擺平吧!」
  • 燕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史學界的許多學者認為,北宋燕雲十六州的缺失,就像一位先天的哮喘病人,被掐住喉嚨,最終死於呼吸困難。那麼燕雲十六州是怎樣的存在呢?為什麼影響了北宋,乃至後世整個中原?這就得慢慢說道了。燕雲十六州的事起緣由:割地之痛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雲指大同,燕指北京。從地理位置看,燕雲十六州主要是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北部。
  • 西夏人偷學了諸葛亮一招,北宋遼國都亡了,他們卻撐了近200年
    以防為主是北宋初年對遼國的主要軍事策略。澶淵之盟都說十八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果不其然。新三國鼎立論起這三個國家的國力,北宋應該是第一等的,遼國其次,最弱的無疑是西夏。那宋和遼為什麼都滅不了西夏呢?我們不妨做這樣一種猜測,當宋與西夏交戰時,面和心不和的遼國當時是怎樣一種心態?是不是恨不得這兩個國家就這麼死纏爛打下去,直至國破家亡,他來坐收漁翁之利呢?同理,當西夏與遼國交戰時,北宋的心態估計也好不到哪?
  • 從高麗國、宋朝和遼國外交關係,淺析小國的生存法則
    前言:在古代朝鮮半島上有一個小國高麗,地緣位置上與遼、金接壤,與宋朝隔海相望,從國家實力上,高麗遠不如宋遼金,然而從政權存在的時間上來看,高麗歷經宋遼金政權而延續下來。高麗是如何周旋於大國之間?有如何同時與互為敵人的宋、遼兩國國同時結盟?小國如何在大國爭鬥中生存?讓我們一起去解讀這段歷史,探尋小國的生存法則。
  • 雍熙北伐始末:宋朝做了精心準備為何還慘遭失敗?
    導致軍隊沒有資金,軍隊腐敗也是很嚴重的問題,武將貪財貨、兼併土地成風已經成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時北宋的軍紀也是很成問題,軍紀渙散、紀律不嚴明,可想而知戰鬥力如何。然而,遼國屬於契丹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戰鬥力可想而知。遼國制定了這樣的規定:"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也就是說,遼國的成年男子,幾乎都是士兵。
  • 打敗宋朝的居然是這個漢人,遼國蕭太后身邊唯一的情人
    在宋朝對外戰爭中,楊家將無疑是家喻戶曉的主力,而英雄背後往往是悲壯的洪流,捲走一切詩情畫意。當年,大宋君臣上下也是雄心勃勃,準備統一天下,掃平蠻夷。不幸的是最會打仗的宋太祖趙匡胤走的太早,留給宋朝一個未完成的江山大業。趙匡胤弟弟趙光義當了皇帝後,一直關注著周圍鄰居,遼國成了重點關注目標。
  • 靖康之變是北宋滅亡的直接原因
    北宋疆域  第一,北宋和金的外交政策  金朝在遼東地區崛起以後,便把遼國打得節節敗退。宋徽宗得知消息之後,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於是便趕緊派遣使臣前往遼東和金國結盟,商議聯合進攻大遼。宋徽宗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想收回丟失百餘年的「燕雲十六州」。
  • 遼國索要關南十縣,北宋是如何回應的?
    劉六符等人是來向北宋君臣「問罪」的。除了指責宋朝不該「欺負」西夏外,遼朝指責宋朝為什麼「擅自」在遼宋邊界增加兵力和防禦工事,還浚通進入契丹的相關河道,你們想幹什麼?劉六符說你們也知道得罪我們是什麼後果,不過我們皇帝有好生之德,不願南朝(遼宋互稱南北朝)百姓毀於兵火。
  • 和小說不一樣的耶律洪基,不但無比親宋,甚至希望死後投胎到宋朝
    當然最後被我們的主人公蕭峰阻止,他也是逼死蕭峰的最直接人物,小時候看小說沒少義憤填膺的痛罵他。但歷史上的耶律洪基真的是個野心勃勃、窮兵黷武的皇帝麼?還真不是。論親宋,耶律洪基要是認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他的一生從來沒有任何入侵大宋的想法,小說裡寫成這樣只不過是金庸老先生讓耶律洪基背一個大黑鍋而已。說這個結論有依據麼?您且聽我道來。
  • 耶律隆緒《燕雲臺》最終贏家,遼國天子認漢臣為父,隱忍還是真心
    引子:以北宋和遼國為題材地歷史劇《燕雲臺》進入了尾聲,此劇以蕭燕燕和韓德讓的愛情為主,但《燕雲臺》真正的最終贏家,卻是看上去乖巧聽話的耶律隆緒,許多人或者不明白,作為遼國少年天子,看著母親「嫁給」韓德讓,還要自己認漢臣韓德讓做父親,而後還對攝政王韓德讓恭謹有加,為何他不學與他相同經歷的秦始皇
  • 《天龍八部》裡一心要打北宋的耶律洪基,其實是最親宋的遼國皇帝
    金庸先生《天龍八部》中,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一幅好勇鬥狠、陰狠猜忌,老想著滅掉宋朝統一天下。但實際上,耶律洪基卻是個崇佛、吟詩,十分親宋的遼國文人皇帝。而他也正是遼國皇帝中,最為親近宋朝的那一個。宋人筆記記載,耶律洪基年輕時,曾經冒充使節來到開封城。自己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結果早就被細作們識破報告了宋仁宗。宋仁宗很有心,單獨帶著耶律洪基遊覽了大宋皇宮,還讓他拜見了皇后。最後,宋仁宗還語重心長地對耶律洪基說,咱們都是一家人,要好好地對待兩國百姓啊!
  • 15本穿越到宋朝的小說推薦,首推《北宋大丈夫》,全都不可錯過!
    今天推薦15本穿越到宋朝的小說推薦,《大宋的智慧》、《北宋大丈夫》,不可錯過!大家一起來看看吧。1.《調教大宋》,作者:蒼山月簡介:慶曆六年,歌舞昇平的趙宋王朝。迎來了一個瘋子……親眼見識了大宋的雍容華貴與溫情。起初唐奕只想享受這個時代,什麼靖康之恥、蒙古鐵騎都與他無關。
  • 雍熙北伐之宋朝神操作?緋聞做情報,戰場微操,監軍反制主帥
    但是,雍熙北伐之戰改變了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北宋在此後的對遼戰爭中徹底從戰略進攻轉變到了戰略防禦的態勢。那麼北宋這次發起的雍熙北伐是怎麼失敗的呢?宋朝的準備工作不可謂不充分,從厲兵秣馬籌備軍需、戰前搜集遼國情報,到調遣功臣宿將、制定戰略方針,可以說這次北伐的準備工作做得是相當充分!
  • 遼國戰神耶律休哥的剋星,打的遼軍十年沒敢再次大舉進攻宋朝
    不過他面對的局面是險惡的,到本年冬天,遼國派大將「戰神」耶律休哥率軍大舉入侵,當時宋軍精銳幾乎在之前的歧溝關和君子館兩戰中喪失殆盡,《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緣邊瘡痍之卒,不滿萬計,皆無復鬥志,河朔震恐」。這耶律休哥曾大敗宋軍於高梁河,以戰功受知於遼景宗,開始執掌遼國兵權。滿城之戰後總領南面戍兵,為北院大王。
  • 北宋末年,抗金英雄馬擴為何被遺忘?
    一、海風吹來的消息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大太監童貫出使遼國,由於其太監的身份,遭到嘲笑與冷落,童貫當時在北宋可以說是風雲人物
  • 中國皇帝之遼,為什麼遼國被女真滅了,還能滿血復活?
    宋朝沒能完成最終統一的主要障礙就是這個遼國。遼國是遊牧民族契丹建立的政權,可汗耶律阿保機在公元916年稱帝,國號契丹。 在民間評書裡,遼國是欺壓宋朝的主要大反派。其實,跟後面金、蒙兩個遊牧政權相比,遼國真的不算壞。前期與宋打了20多年仗後,在澶州達成歷史性的和約。
  • 宋朝的防守策略,從積極進取到消極應對,趙光義經歷了什麼
    宋太宗為北宋打下了總基調如果對南北兩宋制度有了解的,可以看看宋朝的軍事制度,三司有握兵之重,而管部隊調動的是樞密院。這也就是為什麼宋朝後來打仗為什麼處處受被動,而且基本上打仗必須得按照皇帝的章法作戰。攻打北漢其實是個錯誤的方法,但是趙光義由於帝位不穩,不得已而為之。
  • 實拍臺北故宮北宋帝王畫像:圖2宋太祖最威武,圖8是宋朝最帥皇帝
    但是唐朝之後,中國畫的繪畫技巧越來越成熟,到北宋時期專門設畫院繪製帝王將相容貌。現存最早最為真實的帝王畫像就是宋朝時期畫像,這批畫像一直在歷代皇宮內藏,到近現代帝制終結,這些寶貴的文物成為故宮博物院藏品,在1949年歸屬臺北故宮博物院搜藏。圖為宋朝宣祖畫像,他是宋太祖父親,為宋太祖追封帝王。宋代是著名的仁政文弱朝代,從留下來的帝王畫像也可以看出宋代的帝王也多為文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