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北伐之宋朝神操作?緋聞做情報,戰場微操,監軍反制主帥

2020-12-27 李老師歷史課

01前言

北宋初年的雍熙北伐之戰可謂是宋遼戰爭史上的一道分水嶺,在雍熙北伐之前,無論是宋太祖趙匡胤還是宋太宗趙光義基本都對遼國保持著攻勢,即便是宋太宗經歷了「高梁河之敗」這樣的大敗仗,都還是一隻「牙碎爪裂仍不停咆哮攻」的猛虎。但是,雍熙北伐之戰改變了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北宋在此後的對遼戰爭中徹底從戰略進攻轉變到了戰略防禦的態勢。

那麼北宋這次發起的雍熙北伐是怎麼失敗的呢?宋朝的準備工作不可謂不充分,從厲兵秣馬籌備軍需、戰前搜集遼國情報,到調遣功臣宿將、制定戰略方針,可以說這次北伐的準備工作做得是相當充分!尤其是前線主帥的任用上,宋朝方面基本上拿出了當時國內最頂級的武將群落擔任主帥或者副帥,這麼精心準備的大規模戰爭,居然就敗了,而且敗得極其迅速,簡直塌方式的失敗,這一切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本文就分析一下,為什麼宋軍在諸多名將指揮的情況下依然失敗的原因。

02燕雲十六州:宋遼矛盾的焦點

宋遼之間的矛盾焦點主要集中在燕雲十六州的歸屬問題上,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對於遼國來說,燕雲十六州是當年中原王朝的後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大遼的國土。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絕對不可能還給宋朝人,因為燕雲十六州對遼國的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宋朝。俗話說「胡虜無百年之運」,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卻第一個打破了這個魔咒,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遼國佔據著燕雲十六州這塊風水寶地!

有了燕雲十六州,遼國在對中原王朝的戰爭中,進攻則可以迅速直搗中原腹地,防禦則憑藉燕雲堅城拖垮敵軍,不過這只能算是燕雲十六州帶給遼國的第二大好處。第一好處則是燕雲地區高度發展的農耕經濟,有了它,以在草原遊牧為主的遼國人再也不怕颶風或暴雪帶來的生存危機了,因為他們可以從燕雲地區源源不斷地運送所需的各種物資來維持生活,應該說契丹民族是一個有著非凡智慧的種族,他們開創的這種農牧混合經濟給後世王朝的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宋朝方面對此則萬萬不能接受,直到北宋末年宋朝人還喊著「念舊民塗炭之苦,復中國往昔之疆」的口號,發誓要收復燕雲十六州,宋人如此執著其實並不難理解,首先燕雲十六州不僅自古以來就是我中華之國土,其次它還是中原王朝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之地,因此宋朝無論是從國家統一還是民族感情的層面上出發都必須收回燕雲十六州!

03雍熙北伐的背景:令大宋官家耿耿於懷的「兩支箭頭」

早在宋朝之前的「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柴榮就發起過收復燕雲的作戰行動,可惜柴榮猝死軍中,收復燕雲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雖然南徵北戰滅國無數,但是心裡卻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收復燕雲,趙匡胤不僅雄才大略並且行事穩重,他清醒地認識到宋朝與遼國的國力對比懸殊,因此他一度試圖用金錢贖買燕雲之地,並為此設立了「封樁庫」。終宋太祖一朝,宋遼之間雖然小戰不斷但是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決戰,宋太祖大概是希望自己的後代中也能出現像漢武大帝那樣的雄主,集數代之力一戰功成,可惜趙匡胤沒想到的是他的後代得等到兩百年後才能重繼大統!

繼承太祖帝位的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這位「宋朝二世祖」有著他哥哥的遠大志向卻沒有他哥哥的本事!憑藉著哥哥留下來的百戰精兵,宋太宗成功滅掉了北漢,這讓他的信心瞬間暴漲,萬丈豪情的宋太宗決定挾大勝之餘威轉道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師老兵疲的宋軍被遼軍擊敗在了幽州城下,尤其是高梁河一戰中宋軍大敗,御駕親徵的宋太宗腿上都中了兩箭,幾乎喪命在戰場上。對此,《宋史》《遼史》都有著詳細的記載,當然相比而言《宋史》記載得更隱晦一些:

癸未,帝督諸軍及契丹大戰於高梁河,敗績。甲申,班師。——《宋史.太宗本紀》

秋七月癸未,沙等及宋兵戰於高梁河,少卻;休哥、斜軫橫擊,大敗之。宋主僅以身免,至涿州,竊乘驢車遁去。甲申,擊宋餘軍,所殺甚眾,獲兵仗、器甲、符印、糧饋、貨幣不可勝計。——《遼史.景宗本紀》

宋太宗趙光義是坐在驢車上逃回宋朝的,御駕親徵的堂堂大宋官家居然被打的狼狽而逃,這簡直是奇恥大辱,趙光義捂著傷口發誓,有生之年一定要報此「兩箭之仇」!此後的趙光義不再輕易的豪情萬丈了,他小心謹慎地做著「二次北伐燕雲」的所有工作。趙光義的思想很「前衛」,他的視野不僅僅局限於大宋境內,因為他還派人聯絡了高麗王朝和渤海王朝同時夾擊遼國,雖然並沒有產生實際作用,但是足見趙光義跟遼國決戰的欲望之高!

04雍熙北伐的導火線:六大亡國徵兆,遼佔其五

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宋太宗趙光義銳意北伐,自然少不了跟風的文臣武將,宋太宗的「藩邸舊臣」賀令圖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員,賀令圖當時是雄州知州,距燕雲之地僅一步之遙,因此對遼國內情頗為了解,此人每次入朝面聖,必定大談「收復燕雲」、「幽州唾手可得」之類的豪言壯語,引得一片擊節讚嘆,久而久之趙光義也愈發的信任他!

在此得隆重的介紹一下與宋太宗同時期的大遼帝國,遼國這時候剛剛換了皇帝,新皇帝是年僅十二歲的遼聖宗耶律隆緒,一個小孩子顯然是無法獨立處理國政的,所以評書演義裡面經常說的那位「蕭太后(承天太后蕭綽)」閃亮登場,蕭太后雖然名為太后其實也才二十九歲,所以朝廷大權基本掌握在韓德讓和耶律斜軫的手裡!皇帝年幼,太后攝政,漢族大臣和契丹族大臣共同輔政,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宋太宗雍熙三年,賀令圖再次上書趙光義建議出兵收復燕雲十六州,並且賀令圖此次給宋廷上下傳達了一個重大利好消息——六大亡國徵兆,遼佔其五!所謂六大亡國徵兆:一曰女寵、二曰閹豎、三曰外戚、四曰朋黨、五曰悍夷、六曰強藩!

那麼當時的遼國佔了以上哪五條呢?

一、女寵:具體說應該是男寵,因為蕭太后非常寵信韓德讓,以至於他倆的緋聞傳得滿天飛,這是第一條亡國徵兆;

二、外戚:遼國總共就兩大姓氏,皇族姓耶律,後族姓蕭,現在蕭太后當權,他們蕭家自然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第二條亡國徵兆;

三、朋黨:遼國奉行的是「一國兩制」,漢族大臣和契丹族大臣相互爭鬥是常態,這是第三條亡國徵兆;

四、強藩:這是終遼一代的弊病,每個親王掌握軍權,所以宗室叛亂層出不窮,遠的不說,蕭太后他大姐夫宋王耶律喜隱就幹過造反的事兒,這是第四條亡國徵兆;

五、悍夷:遼國當時周邊的鄰居都不好惹,北有室韋,東有女真和渤海,西有党項和回鶻,最關鍵的是南方的大宋,隨時可以給遼國致命的一擊,這是第五條亡國徵兆。

綜上所述,賀令圖向宋太宗講述了一個行將就木的遼國,這直接導致宋太宗再次信心爆棚,豪情萬丈,立刻下令出兵北伐!其實這都哪兒哪兒啊?賀令圖說的五大亡國之兆沒一條靠譜的,比如說外戚,遼國後族全姓蕭,姓蕭的全是外戚,不是說蕭太后當政就是外戚專權;再比如說女寵,這在中原王朝屬於大忌,可是在遼國這其實不算什麼,草原風俗與中原有很大的區別;至於強藩,只有党項和大宋還算有點實力,其餘的當時都很弱小。可惜,宋軍就這麼在錯誤情報的誘導下向依然強大的遼國出兵了

05宋朝在雍熙北伐中的神操作:微操大師、監軍反制主帥

雍熙三年,宋太宗為了這次北伐調集了二十萬大軍,共分為三路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遼國邊境!

東路軍為北伐主力,共計精兵十餘萬,主帥為「北宋第一良將」曹彬,副帥為「奚族上將」米信,這兩人兵分兩路進軍燕雲。

中路軍實力一般,主帥田重進也沒啥名氣,但是歷史往往證明越低調的人越有本事。

西路軍兵馬雖然不多,但統帥卻是當時北宋武將中的「最佳邊帥組合」——主帥潘美、副帥楊業,這對組合多次擊敗遼軍,在當時早已成了遼軍的噩夢!

雍熙北伐剛開始的時候進展十分順利,三路大軍全部告捷,尤其是西路軍方面更是進展神速,潘美、楊業不愧是沙場宿將,一口氣就打下了寰、朔、雲、應四州之地,命運的天平似乎在向宋朝傾斜,可惜這只是一種錯覺,轉瞬之間宋軍就陷入了絕境!因為,曹彬的東路軍出事兒了。

曹彬也是一員名將,當面平後蜀、滅南唐,功勳卓著,這次雍熙北伐更是被宋太宗欽定為主力東路軍的主帥。可就這麼一位沙場老將,居然在戰場上忽進忽退一再出錯,先是破天荒的被遼軍截了糧道,再就是無力節制部將抗命出擊,以致引發岐溝關大敗,宋軍主力東路軍折損十之六七,被迫退回宋朝境內!

東路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兒呢?怎麼就稀裡糊塗的就敗了呢?翻開《宋史》似乎能看出一些端倪,當曹彬在戰爭之初突飛猛進時,宋太宗趙光義就「訝其太速」;等到曹彬糧盡退卻時,趙光義驚愕「豈有敵人在前,而卻軍以援糧運乎?」等到曹彬再進時,他又指揮說千萬別再急進,要和米信合軍等等諸如此類,宋太宗完全像一位絕世高手一樣,洞察一切先機,所有的失敗因素他都算到了,只是曹彬沒有聽他的命令,最後才失敗。

如果《宋史》記載屬實的話,那麼其實它無形中露出了一個真相——曹彬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命令作戰,而發出命令的人正是遠離戰場千裡之外的宋太宗趙光義,此人堪稱是「宋朝版微操大師」!

其實在東路軍潰敗的那一刻起,雍熙北伐基本就已經化為泡影了,主力全軍覆沒還打個什麼勁兒啊?有鑑於此,中路軍田重進迅速脫離戰場,這是三路大軍中唯一一個成建制退回來的,雖然田重進一直在打勝仗,但是現在唱戲的都沒了,聽戲的自然也得退場!

在東路軍、西路軍相繼退出戰場之後,雍熙北伐之戰中最悲壯、慘烈的一幕降臨!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因為其突飛猛進的攻勢,已經深入到了燕雲腹地,當東路軍戰敗的消息傳來時,西路軍連撤退都成了大問題!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估計中國人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在評書演義《楊家將》「無敵將軍」楊業被監軍王侁和主帥潘美的聯合陷害之下英勇赴死,為此直到今天潘美還在背負著滾滾罵名!但是,其實實情並非如此,害死楊業的第一罪人並不是潘美,而是監軍王侁。

西路軍撤軍之初,潘美和楊業都主張立即撤退,可是監軍王侁剛愎自用以「無敵將軍臨陣南逃」之語激怒楊業,致使楊業孤軍深入全軍覆沒,而潘美和王侁的援軍也未按約定抵達預定地點,楊業悲憤至極自殺而死!

監軍,顧名思義,就是替皇帝監督軍隊和將帥的特派員,這些人多是皇帝親信,因此他們在軍中的權力大得嚇人,連主帥都不得不看監軍的臉色。以雍熙北伐的西路軍為例,監軍王侁公然反對主帥潘美和副帥楊業的部署,並且壓制主帥潘美逼迫副帥楊業孤軍深入,這哪是監軍?簡直是皇帝親臨一般。

不只是西路軍,各路大軍都有宋太宗趙光義的心腹擔任監軍,曹彬所部的監軍是內客省使郭守文;米信因為是奚族人,宋太宗估計不放心他,一口氣給他派了三個監軍,分別是蔚州觀察使趙延溥、內衣庫使張昭勍、引進副使董願;中路軍田重進的監軍則是西上閣門使袁繼忠。從這些人的官位就能看出來,基本都是皇宮大內裡面的皇帝近臣,這些人在軍中代天子行使皇權,把各路大將治得服服帖帖,誰敢不聽話,一個小報告就能讓這些身經百戰的大將軍身敗名裂。

所以,田重進可以毫不猶豫的放棄戰果迅速後撤,而曹彬則進退失據最終大敗而回,一方面是趙光義遙控指揮,另一方面則是監軍頤指氣使主帥,前線將帥的手腳完全被捆縛住了,做什麼事都得早請示晚匯報,這樣的軍隊怎麼打的了勝仗?

06結語

縱觀此次雍熙北伐,宋朝可以說敗得不虧,並不是宋朝將士不夠勇敢不夠熱血,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佔!

從天時而言,雍熙北伐時的遼國雖然是幼主臨朝、太后輔政,但蕭太后是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韓德讓、耶律休哥、耶律斜軫也都是名臣良將,可以說這時期的遼國正處在巔峰狀態;從地利而言,宋朝更是不佔優勢,不僅要深入敵境作戰,還要攻打燕雲堅城,即便是後來遼國破落了,宋朝都沒本事打下來,更何況現在呢?至於人和就更甭提了,宋太宗不信任前線將帥,屢屢遙控前線,還派去一幫監軍弄得軍隊上下離心。有這樣的皇帝和這樣的監軍,再加上不靠譜的情報,這仗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必敗無疑!

相關焦點

  • 雍熙北伐始末:宋朝做了精心準備為何還慘遭失敗?
    但是隨著高粱河之戰的失敗,宋朝實力受損,但是宋太宗很不甘心,下定決心還要北伐燕雲,用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他在尋找合適的時機,遼聖宗以幼小即皇帝位,他認為最好的時機來到了,其周圍的一些大臣明知他有此意,為了討取他的歡心和重用,極力勸告他不要錯過此難得的機會,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 宋朝為何叫埋汰宋——宋朝的戰爭
    宋朝贏了,但是要每年給契丹進貢銀兩,契丹輸了,但是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宋遼皇帝或兄弟或叔侄相稱,邊境和平數十年。但是另一邊西夏人卻沒那麼安分,李元昊比他祖父李繼遷有過之而無不及,和宋朝西北軍的對峙中雖然落了下風,但是宋朝還是拿他毫無辦法。
  • 宋朝抗遼第一名將是楊家將?不,是他!四敗遼軍,斬敵近十萬,歷史上卻鮮為人知
    就這樣,北漢在宋軍英勇無畏的打擊下終於崩潰,太原被攻克,李繼隆為北宋的統一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端拱元年(988年)十二月,耶律休哥率遼軍前進至唐河(今河北唐縣西)一帶。本想著給自己輝煌軍事生涯再添一筆功績的耶律休哥,正是在這裡遇到了李繼隆強有力的阻擊。面對遼軍的凌厲攻勢,李繼隆在唐河北岸設下二千伏兵,準備偷襲遼軍後方。
  • 從治軍特點及其得失看宋朝「武績未振」
    為此,宋朝在制度設計上刻意推行分權制衡的原則,力求防患於未然,宋人即稱「事為之防,曲為之制」(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7)。如對最高中樞機關實行分割,以宰相掌管最高行政機關的中書(後改稱三省),由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負責最高軍務的樞密院,「對持文武二柄」(《宋史》卷162《職官二》),互相牽制。
  • 澶淵之盟開始宋朝開啟花錢買和平的先河,成為軟弱肥羊,任人宰割
    這句詩摘自宋代王安石的《澶州》,詩中「萊公」指的是寇準,全句是意思是澶淵之盟後,宋遼罷兵,雙方結束敵對狀態,約為兄弟之國,物資互通有無,邊境設立榷場,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為宋朝的繁榮穩定創造了條件,這其中功勞最大的當屬寇準。 寇準何許人?為什麼王安石要說寇準是首功之人呢?
  • 宋朝到底有沒有神臂弓?戰鬥力咋樣?
    神臂弓到底強在哪裡?不妨打一個搏擊的比方:假如有一個搏擊手,有著輕量級拳王鄒市明一樣的敏捷速度,卻更有重量級拳王泰森一般的重拳殺傷。如此格鬥強人,該是怎樣無敵的存在?中世紀東亞戰場上,大宋利器神臂弓,就是這樣無敵的等級!
  • 目前無線電反制技術的不足之處是什麼
    打開APP 目前無線電反制技術的不足之處是什麼 瞭望者科技 發表於 2021-01-14 16:09:25 雖然阻塞式幹擾無人機反制系統操作簡單
  • 《終極將軍:內戰》評測:我們專注於步兵微操啊!
    可能跟一些讀者了解的不同,一般我們理解的美國南北戰爭可能是這樣一個簡化的版本: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為了消滅奴隸制而與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兵戈相向,北方聯邦乃正義之師,有著解放人權的歷史榮譽。  然而其實雙方的矛盾可說是歷史問題,宿怨積深。
  • 蔡英文竟揚言「考慮反制」香港國安法,專家:很可笑
    蔡正元:蔡英文揚言,說要對香港「反制」,我相信她一定會採取一些措施,對香港「反制」,只是這個「反制」的措施有沒有效是另外一個問題。媒體所考量到,她可能在經濟層面對香港產生「反制」,我認為在經濟層面上,她沒有什麼「反制」的措施可以用,因為香港金融中心的規模比臺灣地區的金融流量,不曉得大上幾倍,所以你小小的一個咖,要去對那麼大的咖「反制」,那只是一個笑話而已。
  • 中國無人機反制「黑科技」:「菜刀式」反制槍距離可達八百米
    「火箭筒式」無人機反制槍國家:英國重量:10kg反制距離:100m分析:這款設備的奇葩之處不僅在於它超級重,且作用距離很近,更重要的是,它使用了氣動壓力機,會彈射出一張網將無人機捕獲,然後飛彈自動打開降落傘,將無人機毫髮無損地帶回地面。
  • 宋朝神射手射偏三箭,遼軍哈哈大笑,神射手:你回頭看看
    我們都知道,一般能上戰陣的神射手,他們的本事是適合戰場的。頂級射手應該是想打什麼就能打中什麼,力量大、距離超出常規、出手快且隱秘、準確甚至神奇(同時發兩箭可能是最低要求)、射箭的速度快且耐力好(人肉機關槍這種好象是罕見品種,但是的確是存在的)等等。次一等,常規的神射手,應當凡是神射手幹得了的活,沒有短板,比如,弓4石,左右射和回馬射,齊射,射移動靶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