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偷學了諸葛亮一招,北宋遼國都亡了,他們卻撐了近200年

2021-01-11 談藝中國史
歡迎閱讀

宋遼博弈

沒等趙匡胤坐穩龍椅,遼國便糾集北漢的軍隊時不時的侵擾宋境。而趙匡胤當時定下的國策是「先易後難,先南後北。」先統一南部的割據小國,再謀奪北方的燕雲十六州。他當時交待給衛戍遼境的將官指令是這樣的:「來則掩殺,去則勿追。」以防為主是北宋初年對遼國的主要軍事策略。

五代末期

直到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北宋大體完成了統一之後,才開始轉防為攻,趙光義攜滅北漢之餘威,力求一氣拿下燕雲十六州,但七月的高粱河慘敗卻讓趙光義輸得只能騎上一頭驢跑路,經過6年的準備,一直表示不服的趙光義再次北伐,結果又是大敗而歸,損失慘重。

自此之後,北宋便患上了恐遼症,從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守。但雙方誰都沒能力擺平彼此,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就這麼尷尬的摩擦了十幾年。

澶淵之盟

都說十八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果不其然。十八年後,契丹人首先動起了當上好漢的念頭,蕭太后傾全國之兵南下攻宋,卻沒有嘗到什麼甜頭,自此雙方籤訂了澶淵之盟,維繫了百年的好合。

西夏人的崛起

正當東亞最強的兩個國家之間進行較勁頂牛的時候,偏西一帶的党項人卻悶聲發起了大財。西夏的党項人採取兩頭討好的策略在兩個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一邊向遼國稱臣納貢,一邊又接受北宋的冊封。這一時期的原則就是,凡是不得罪的就不得罪,凡是能討好的就儘量討好。

這種策略讓党項人在當時的周邊局勢中佔據了有利地位,遼與宋都積極拉攏西夏,以圖找到一個強力的盟友來對抗彼此。西夏也正是利用了遼與宋的這種小心理,兩邊伸手要好處,並利用遼宋的戰爭迅速擴張著自己的疆域。

西夏的崛起

隨著西夏國力的逐漸強大,党項人的心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那個以前習慣裝孫子的党項人此時也想過把當爺爺的癮。當西夏與宋遼漸成三國鼎立之勢時,党項人的野心也漸漸暴露了出來,加之宋遼兩國之間進入了漫長的面和心不合,得過且能過的和平歲月,党項人賺外撈的機會比之以前少了很多,為此,西夏人開始主動進攻宋遼。

正如當年的魏蜀吳,當時最弱小的蜀國在諸葛亮的帶領下,那是鬧騰得最歡實的一個。西夏當時的處境也大體如此。因為國力最差的西夏在長久的相持階段中,早晚得被宋遼耗死,可他主動進攻就解決了這個損耗問題,他的進攻成本與國防成本如果算下來差不多的話,那選擇進攻或許還能撈點好處,同樣也能更大可能的消耗宋遼的國力。這個帳是精明的諸葛亮早早就盤算好了的,西夏人現學現用,前期效果也不錯。

新三國鼎立

論起這三個國家的國力,北宋應該是第一等的,遼國其次,最弱的無疑是西夏。那宋和遼為什麼都滅不了西夏呢?

我們不妨做這樣一種猜測,當宋與西夏交戰時,面和心不和的遼國當時是怎樣一種心態?是不是恨不得這兩個國家就這麼死纏爛打下去,直至國破家亡,他來坐收漁翁之利呢?同理,當西夏與遼國交戰時,北宋的心態估計也好不到哪?畢竟一千年前的統治者們還沒具備維護世界和平,造福全人類的先進思想意識。

博弈

可還是有一個大問題沒有解決好,假設北宋的小宇宙突然爆發,一下子把西夏打殘打滅,吞併了,遼國人肯定要不幹。本來就比北宋窮,這下更窮了,競爭力明顯下降了,年底的分紅肯定得打折扣(遼利用西夏與宋的戰爭,將歲輸改為了歲貢,大幅增加了收入。)所以,遼國人也不會讓北宋徹底滅亡了西夏。同理,在西夏與遼國的戰爭中,北宋也會默默給遼國補上一刀,保護敵人的敵人,就是保護自己。

由此看來,不是北宋滅不了西夏,也不是遼國滅不了西夏,而是遼和宋都不願讓對方獨自滅了西夏,獨吞勝利的果實罷了。

西夏這顆果實,最終還是落入了蒙古人的嘴裡。而到了那個時候,遼國早沒了影子,宋也只吊著那最後一口氣,垂死掙扎罷了。

結語

看党項人的建國史,那是一段開拓進取,催人奮進的史詩樂章。而建國後的党項人,卻迫於自身的困境,做起了一根無奈的牆頭草,時而和北宋如膠似漆,時而和遼國勾肩搭背。一會和北宋拳腳相加,一會又和遼國兵戎相見。

但我們在觀察這一段歷史時期時,卻發現西夏幾乎沒有同時和遼與宋撕破臉皮,總是拉攏一方打另外一方,活脫脫的攪屎棍子,挑事頭子。也正是因為西夏的這種外交政策,讓他能在周邊大國的高壓態勢下依然擴地幾千裡,也差不多算是笑到了最後。

差點笑到最後

以至於蒙古人在攻陷西夏國都城興慶府時,面對開城投降的党項人竟毫不留情的下令全部誅殺。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党項人沒有原則立場,一會一個主意,蒙古人不需要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朋友。

有人說党項人的衰亡,是因為他們的無下限。有人卻說,党項人的無下限正是他們曾經崛起的唯一原因。

歷史已隨滄海去,來年只見桑田綠。我們不妨就讓這段故事繼續傳說下去吧,曾經的英雄往事,曾經的那一段輝煌瞬間,只有那個時代的人才能真眼觀瞧。

謝謝閱讀

向讀者致敬!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作者。

相關焦點

  • 西夏王朝湮沒在歷史中,一本「天書」揭開了西夏歷史
    直到近年來,隨著西夏文獻和文物的不斷出土,人們才得以走進這個消失了近800年的古老王朝。那麼「天書」一樣的西夏文字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千年前,那個根植於西北腹地的西夏國,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前世今生的?可能有人們就問了,古老的西夏文究竟有什麼珍貴呢?
  • 北宋大漢奸科舉不中,投靠西夏誓要滅亡北宋,竟殲滅宋軍1萬餘人
    將領雖然接見了他們,但卻沒認可他的才華。失落地回到家鄉後,張元因為一些事情被縣令打了一頓。這使得張元精神受到了刺激。他認為,他滿腹經綸,有經天緯地之才,卻被昏庸的宋朝視而不見,報國無門。腐敗的宋朝不值得他的忠心,為此他決心投靠西夏,誓要滅亡北宋。
  • 北宋文臣快樂嗎?大宋終結者趙佶統治下,誰都不快樂
    他是北宋第一位因為文字獄被殺的文臣。王寀身上的悲劇不止這一點,他的家族幾十年的努力都是北宋文武精英的一種奮鬥。王寀的父親王韶乃是一位名將,可以說北宋神宗朝武將的巔峰,但他父親的死卻很悲壯。王韶由武將入局,王寀從文臣出局,代表著一個家族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失敗。隨著這個家族的失敗,北宋距離滅亡也沒幾年了,王寀被殺大概是在1118年,北宋滅亡於1127年。
  • 為什麼說遼國若亡,北宋也快保不住了?一個致命因素宋朝沒弄明白
    後來,趙匡胤建立了北宋,而北宋也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北面有強大的遼國,他們佔據了幽雲十六州這些廣闊的平原地帶。有了這個地帶,遼國可以隨時進攻北宋,而北宋卻沒有任何天險可以依靠,只能依靠平原上的人工建築作為點狀據點,以此,來抵擋契丹人的鐵騎。更有甚者,北宋的步兵都是靠著血肉之軀,抵擋契丹騎兵的進攻,就算贏了,也是慘勝。
  • 雄踞河西走廊一百多年,為什麼西夏沒有修史書
    西夏國(1038年—1227年),是兩宋時期割據西北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極盛的時候傭兵80萬,佔據了整個河西走廊,西域諸國也賓服其下,這樣一個影響中原和西域一百多年的政權卻偏偏沒有自己的史書。元朝建立後,分別為遼國、金國和宋朝修史書,偏偏忽略了西夏,不免讓人感覺奇怪。
  • 北宋時期,一個無人可知的世襲武將家族,卻與楊家將有一段淵源
    說到北宋的將軍家族,人們可以想到楊家、曹家、種家三位家族,但其中有一家卻常常被忽略,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折家!事實上,折家是北宋唯一個有世襲權力的武將家族。他們抵抗遼國和西夏大約200多年,甚至比北宋統治時期還要更久!那麼這個折家將會是個什麼樣的家族呢?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
  • 北宋最厲害的1個武將,知名度卻極低,只因他名字中有一個生僻字
    北宋皇帝才傳到第二代,宋太宗趙光義,就已經歷了兩次對遼國戰爭的慘敗,宋朝武備力量也因此傷筋動骨。到第三個皇帝宋真宗,更是連與敵國決戰的勇氣都沒有了,直接與遼國訂立澶淵之盟,以向遼國交納大量歲幣來換取和平,從此開始了花錢買平安的恥辱歲月。而此時北宋開國才僅僅四十多年。
  • 如何評價北宋聯金滅遼?戰略正確,可惜犯下致命錯誤!
    其實,這種責難大多都是建立在上帝視角和事後諸葛亮的基礎上,即在明確知道北宋的滅亡的歷史進程下,對徽宗君臣進行苛責,這樣既不客觀,也不公平。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遼國到底值不值得幫。,遼國陳兵邊境,進行武力威懾;4,交趾進犯北宋南疆之時,遼國又在邊境集結重兵;5,遼國與吐蕃部落首領結為姻親,唆使其與西夏配合,共同對付北宋。
  • 西夏艷后沒藏黑雲:一位藏族美女的非典型經歷
    遼與北宋先後被金國所滅,西夏與南宋不接壤,其經濟為金國所掌控,好在金國對西夏還是相當友善的。公元1206年,鐵木真被推為成吉思汗,蒙古帝國建立,西夏的國祚進入倒計時。成吉思汗6次入侵西夏,逼迫西夏依附,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國自相殘殺。西夏內部多次發生弒君、內亂,經濟因戰爭趨於崩潰。公元1227年,西夏亡於蒙古。
  • 西夏何時出現的,西夏皇帝是拓跋氏之後,為何姓李?
    在北宋和遼朝的雙雄對峙中,位於遼朝以西、北宋西北的西夏是個不容忽視的強勢存在。有人說遼朝之於北宋是戰略壓力,西夏之於北宋則是巨大的戰術壓力。西夏的國力滅不了北宋,但能夠給北宋每天都添點噁心。
  • 軍事「弱雞」的宋朝,熬死了遼國金國,還使蒙古鐵蹄從歐非撤軍
    只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澶淵之盟」以後,宋朝不但失去了積極進取的帝國雄心,連最基本的軍隊戰鬥力都變得原來越弱雞。沒有硬剛的決心和靠譜的軍事實力,誰都可以去揩一把油。這不,連小小的西夏都來鬧事了。說起西夏,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天龍八部》裡楚楚動人的夢姑。西夏李氏,因為平定黃巢起義有功,被唐朝皇帝賜予李姓。
  • 北宋仁宗朝的繁榮,得益於他老爹的一個妥協條約——檀淵之盟
    仁宗朝,科技文化也是星輝燦爛,一大批文人學士匯集在仁宗朝,範仲淹、蘇軾、歐陽修、韓琦、富弼、柳永……文風各有不同,卻各自驚艷后世。各種發明創造也嶄露頭角。據推測,當時大宋的GDP是佔全球的50%。國家的綜合實力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宋朝都是當時世界的第一大國。
  • 戰略物資的外流,北宋管控體系為何形同虛設
    北宋建立後面臨的局勢比漢代更加複雜,強敵環伺下,朝廷對邊境貿易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並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了榷場制度。「榷」,本意為獨木橋,後被引申為朝廷專賣,《史記》中對此有明確論述:「榷者,禁他家,獨王家得為之。」自王朝建立伊始,北宋便逐步在邊境上設立榷場,與遼國和西夏的貿易必須在朝廷的控制下進行,不但要交稅,貿易商品的種類同樣有嚴格限制。
  • 北宋名臣範仲淹,為何父子三人都和甘肅慶陽有不解之緣?
    範仲淹的名氣很大,主要有幾點:一、他在當河南鄧州知州時,為好友嶽州(湖南省嶽陽市)知州滕宗諒寫了一篇名垂千古的《嶽陽樓記》。二、範仲淹參與慶曆新政,力圖改變北宋冗官、冗費、冗兵之弊。三、範仲淹在大西北抗衡能打仗的西夏皇帝李元昊。四、範仲淹守西北時,填了一闋著名的詞——《漁家傲-秋思》。
  • 燕雲十六州到底是什麼地方,北宋為什麼一直想要收復這個地方?
    宋太祖之遺憾:未出師而先亡契丹人獲得燕雲十六州以後,無論喜不喜歡漢人的生活方式,總之契丹當權者在幽州的生活時間變長,到大漠的遊獵時間卻幾乎沒有了。蕭太后執政後,以燕十六州為漢化的榜樣和基礎,把燕雲十六州視為遼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遼聖宗登基後,漢人地位提高,入朝為官,老百姓逐漸認可了遼國的身份地位。時間和政策慢慢磨滅了本土漢族的民族身份,燕雲十六州的所有權也慢慢變的複雜化。以宋太祖趙匡胤酒杯酒釋兵權為開端,北宋政權確立了自己的統治綱領,即打壓武將尊崇文人。因此,一提起北宋,總是這樣說。雖然富有,卻沒有權勢,受人欺侮。
  • 遼國索要關南十縣,北宋是如何回應的?
    1004年遼宋澶淵之盟後,雙方罷兵,雙方再無徵戰。宋朝君臣難得過幾天舒心日子,雖然西夏天天鬧,但在宋人看來,不過癬疥之疾。這次劉六符突然找上門來,把宋朝君臣嚇了一跳。劉六符等人是來向北宋君臣「問罪」的。除了指責宋朝不該「欺負」西夏外,遼朝指責宋朝為什麼「擅自」在遼宋邊界增加兵力和防禦工事,還浚通進入契丹的相關河道,你們想幹什麼?
  • 《天龍八部》裡一心要打北宋的耶律洪基,其實是最親宋的遼國皇帝
    很多人也以為,耶律洪基就跟成吉思汗、金兀朮這樣的草原英莽一樣,就會喝酒吃肉,喜歡騎馬打仗。歷史事實恰恰相反,耶律洪基這哥們其實是個妥妥的文人皇帝。不但篤信佛教,廣印佛經和建築寺塔,而且精通音律,善於書畫,愛好詩賦,沒事還喜歡和大臣們寫寫詩,聽聽歌。能養成這樣的愛好,就能看出耶律洪基對於中原文化的仰慕和嚮往。
  • 古代的柔然,契丹,西夏都是北方政權,現在分別屬於哪些省份?
    契丹和西夏分別是在現在的哪裡呢?首先我們來看柔然,柔然蒙古草原的一隻遊牧民族,他們是繼匈奴和鮮卑之後崛起的雄鷹,翱翔在蒙古大草原。柔然的起源史料記載眾多,在南北朝各國的史書中各有記載,有的說是匈奴的後裔,有的說是東胡和鮮卑的後裔,也有說是這三個民族的雜交等等。
  • 西夏秘密武器旋風炮是什麼?一分鐘齊射300發,北宋一直沒擁有
    在北宋時期的西夏國,一直流行著一種叫做「旋風炮」的武器,很多網路遊戲裡面經常出現,那麼旋風炮究竟是什麼呢?所謂「旋風炮」其實是古代的一種小型的拋石機。主要是設在駱駝背上發射石頭,成為西夏一種特有用於攻打城寨要塞的重要攻戰性武器之一。
  • 雜談 北宋哪個皇帝政治最黑暗,他是如何葬送大宋江山的
    最讓人耳熟能詳的還有三國諸葛亮提出的「連吳抗曹」,也正是由於他的這個謀略,才使得五六個人七八條槍的劉備居然也當上了皇帝。這些事都發生在宋朝以前,按說可以好好的借鑑。可是,「以史為鑑」說著輕鬆,真正做到可就難了。在歷史上,人家宋徽宗就偏要走自己的路,聯合強大的對手,消滅奄奄一息的弱者,主動為強大的敵手剪除自己的屏障。就是他的這一招臭棋,直接輸掉了趙匡胤開創的北宋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