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題
這兩天沿著邊境公路走在西雙版納的叢林中,車少、人少,鳥多,好生愜意。四下無人,就像騎在格爾木的隔壁中,雖然景致不同,但感覺一樣,可以靜下來思考片刻。
今天的行程
日期:2020年12月6日,星期日。
路線:從勐侖鎮出發,沿著熱帶植物園邊上走進了叢林,然後一路熱帶雨林景致,然後北上219國道,又進了橡膠林,感覺沒爬什麼坡,累的夠嗆,爬升1400米,終於到達曼臘鄉。
裡程:69.89公裡,累計8865公裡。
累計經過縣市:111個
所見
出了勐侖鎮就進入到雨林裡。
路過熱帶植物園的大門兒,張望一下就繼續了。
這是真正的熱帶雨林,植被茂密,灌木高大,很多樹為了爭取陽光,長得又細又高。
這裡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以你看,這樹長得老滋潤了。
這一段走的是213國道,按慣例留個紀念吧。
路過的一個小村兒,仔細一看,這是勐臘縣農場的一個居民小組。
勐臘縣的農場非常大,而且這裡只有一種農作物,那就是橡膠。這裡除了少一部分原始熱帶雨林之外,比較矮的山上都種上了橡膠樹。所以西雙版納的天然橡膠產量僅次於海南島。不過這個農場的橡膠樹已經包產到戶了,通通發給職工自己經營。所以這裡的居民非常富裕。
這路邊堆的就是經過初次加工的橡膠塊,很好玩兒,踩上去軟綿綿的,跟豬肉差不多。不過這橡膠塊兒聞起來特別臭。
爬山的時候在路邊看到了馬拉著什麼東西,仔細一看是往山上馱建築材料,這茶馬古道的景象呈現了。
熱帶雨林就是好玩。爬著山的時候,突然頭頂樹上掉下來個啥玩意兒,停下來仔細一看,我以為是獼猴桃呢,撿了兩個。嘗一嘗,哎喲,那味道有點發臭,酸酸的感覺,不能吃就扔了,可惜了。
我以為我都夠休閒遊的,結果還有比我更休閒的。這位黑龍江大哥在西雙版納做生意。這次決定騎著這車騎到黑龍江去。這哥膽兒真大,整了一個遊樂園兩個人騎的那種車就過來了。他那剎車不太好,還拉了賊多東西。
那大哥騎的確實慢,一到上坡就得推。所以我就先走了,結果在路邊發現了這個玩意兒。這也是改裝的沙灘摩託能用,車騎起來絕對嗨。所以我把這個圖片發給你大哥,建議他換個這個去,那多爽啊。
一路上坡到坡頂就路過這個鎮,叫易武鎮。這個鎮可牛了,是普洱茶的真正故鄉。雲南總共有6個古茶園,其中有4個就在這個鎮裡。
然後就一路下坡到了這個曼臘鄉。
騎記:
苦想:色即是空和不見可欲到底說個啥?
高人田子同志曾跟我說過,越是一個人的時候就越能審視自己,能看見自己。可能是咱道行不夠,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偏偏不能審視自己,即便是洗澡的時候,也無法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非但如此,發現自己獨處的時候淨瞎想。這不,近幾天騎行在美麗的熱帶雨林中,相比前幾日各種好奇,這幾天騷動的心終於不騷了。這邊境公路果然清涼,一路上見不到幾個村,也很少見到人。所以,冥想的好時候到了。
騎行的時候,特別是爬上坡的時候,我有個習慣,就是哼哼。這哼哼啊,沒有特定的指向,隨便就出來,就像是這個福彩雙色球一樣,隨便一個數字。很奇怪,這兩天淨哼哼同一個歌,就是大美女齊豫唱的那個《心經》。心經裡有一句話講得是很辯證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色是相對於空的,是萬事萬物,當然也包括那群色鬼、色狼。更奇怪的是,哼哼到這兒的時候總是重複這一句話。很無意識,但自己意識到的時候覺著非常有趣,值得深思。
佛教好像離我們很近,周圍已經建了很多寺廟,但其實離我們非常遠,遠是指你的心跟它很遠。為啥這麼講呢?古代有一句話叫遁入空門,就是指消發為僧,皈依了佛教。所以一般常規意義理解,要想信仰佛教那兄弟你就進空門吧。從信仰這個角度來講,佛教離我們很遠。
有仁兄會提反對意見,那信佛的多了去了,有在家吃齋念佛的,有到寺廟去做短期修行的。但從宗教儀式來講,還真只有出家才能成為佛教人士。當然了,還有那些有事兒去跪求菩薩,磕頭磕得叮噹響的,還有大手筆還願的,這些跟菩薩們做利益交換的也絕非是信徒。對這些人而言,菩薩和大石頭實際上沒啥分別,假設他求了那個大石頭辦事兒應驗了,發財之後,他可能也會給大石頭做個金身。
其實所有的宗教其教義都是正向的,都教人向善,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傳播正能量。其實稻盛和夫總結的最精闢,那就是敬天,愛人。敬天就是心存敬畏,愛人就是與人為善。而所有的宗教都有各種各樣的教規,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相比佛教就更多一些。為啥要定這麼些教規呢?其目的我認為只有一個,就是控制人的欲望。那些教規不那麼嚴苛的宗教,比如基督教新教,在西歐和美國信眾較多,在那些地區已經存在著嚴重的信仰崩塌,信教已經逐步演變成一種形式,美女和金錢對他們而言更為實際。他們到底有救沒救,不得而知了。但願佛祖保佑他們吧。
在中國,佛教離我們其實是最近的,我們有漢傳的,藏傳的和南傳的。但不管是哪個傳的,感覺離大眾還是很遠。而且社會上有一種認知,誰要是說信佛了,大家可能會鄙視他。因為他們認為這個人有避世的念頭,這與咱們擼起袖子加油幹相違背啊,不符合現在的普世價值觀。所以很多社畜們的信佛都是偷偷摸摸的信,挺悲哀的。有了個信仰還要受到鄙視,這社會挺扭曲呀。
其實有個核心點,就是對佛家的空的理解。可能自古以來大家對空的理解就是放棄一切,離一切諸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想到這,絕大多數人都望而卻步了。那麼還能空怎麼理解呢?那就是對外掃相,對內破執。掃相就是透過事物表面看本質,也就是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是老子的道。看到道還不夠,必須心存敬畏之心,如果內心無約束的話,下一個版本的《我的奮鬥》應該就是你寫了。那麼怎麼破除我執呢?就是別太執著唄。什麼事兒咱不太執著呢?這個就要從控制欲望談起來。怎麼控制欲望呢?老子講的好:不見可欲,民心不亂。這裡最關鍵的就是怎麼定義欲望。如果把欲望定義生理和心理所有的需要,那咱就沒法玩了。啥都控制了,那怎麼玩兒啊?飯也別吃了,氣也別喘了。所以我認為要控制的欲望是那些超乎你本身需要的多餘東西。比如你兩個饅頭就吃飽了,你非要吃第3個,那第3個的欲望就應該控制了。那麼咋控制呢?你就拿倆饅頭出來,吃飽就完事兒了唄,第3個看不見,那就是不見可欲了唄。看不見心裡就不想了,所以心裡就不亂了吧,所以就內心平靜了唄,所以幸福指數就提高了唄。
所以知道自己怎麼控制不必要的欲望,信仰離你就不遠了,不用出家就可以信教。該憧憬真摯愛情,該嚮往美好生活,大膽去,而且還可以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呢,加完油之後回到家裡內心也不會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