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來自《心經》的教誨: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2021-02-25 騰訊佛學

空與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修行時不應該有得失心,不應該抱任何期許,哪怕你期許的是得到開悟也是一樣。但這並不意味著你打坐時不應該有任何目的。

修行不應該有得失心這一點,乃是源自《心經》的教誨。然而,如果你沒有把這部經典讀個仔細,它就會反過來讓你產生得失心。

經上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但如果你執著於這句話,你就會很容易產生二元思維:一邊是你和色,一邊是空。

這麼想的話,你就會努力想透過自己的形相去體現空。換句話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仍然是一種二元思維。幸而,《心經》接著又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裡就沒有二元論的問題了。

當你打坐時發現雜念叢生,而你又企圖去壓抑雜念時,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階段。但儘管你是抱著這樣的二元思維在修行,但久而久之,你卻會與自己的目標渾然為一。

這是因為當你發現你的修行毫無效果,你反而不會刻意壓抑雜念,而雜念就自然停止了。這時候,你就會進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階段。

停止心念並不意味著停止心的活動,它的意思是,你的心應該流遍你整個的身體。你的心應緊緊跟隨著呼吸

帶著豐盈的心,你的手結成手印。帶著整個的心去打坐,那麼腿酸就不足以困擾你了。那是一種沒有得失心的打坐。

起初,你會覺得坐禪的姿勢對你來說是一種限制,但是當你能不為這種限制困擾時,就會發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義。

所以,在某些限制下找到自己的道路,才是修行的正道。

禪者的初心

打坐時打坐,吃飯時吃飯

並不是說你所做的任何事都可以說是「坐禪」。當限制對你來說不再成為限制,那就是修行。

有些人說:「既然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佛性的顯現,所以不管我做什麼都無妨,坐禪只是多此一舉。」

但這正是一種二元性的思維。如果真的是「做什麼都無妨」,那你連說都沒有必要把它說出來了。你就只是打坐時打坐、吃飯時吃飯,如此而已。

當你說「做什麼都無妨」時,實際上你是在為你做的事情找藉口,為你的「小心」找藉口。它反映出你執著於某種特定的事情或方式。

這與我們所說的「只管打坐就夠」或者「人們做的任何事都是坐禪」是不一樣的。我們做的任何事情當然都是坐禪,但沒有必要說出來。

打坐時,你應該只管打坐,別去理會腿酸和倦意。這就是坐禪。但在一開始,要如事情之所如去接受它們,是極為困難的。

你會受到修行時的各種情緒和感受所困擾。當你做任何事(不管好事或壞事)的時候,都能無所掛礙、不受情緒和感受所困擾,那就是真正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當有人患了癌症之類的惡疾,得知自己只有兩三年可活時,往往會尋找一些精神上的支持。

有人會選擇依賴上帝的幫助,有人也許會開始坐禪。如果是選擇坐禪,那麼他修行的目的將會是體悟心的空性。

這意味著,他努力想要從二元思維帶來的痛苦中超脫出來,這就是修習「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樣的修行當然會對他有所幫助,但那還不算是完滿的修行。

知道生命短暫,所以盡情去品味每一天、每一刻,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佛來的時候你會歡迎他,魔來的時候你一樣會歡迎他。

中國著名的馬祖道一禪師馬祖道一禪師:唐朝人,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揚禪法,排除二元對立觀念。

用棒喝、隱語、動作等方式接引學人,取代看經、坐禪傳統,自成一股自由禪風,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禪宗公案。以「江西馬祖」聞名於世。

說過一句名言:「日面佛,月面佛。」有一次,他生了病,有人去看他時,問他:「你還好嗎?」馬祖禪師回答說:「日面佛,月面佛。」

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這是不會有煩惱的人生。有一百年可活固然美好,但只有一年可活也同樣美好。只要你持之以恆地修行,就一定能達到這個境界。

修行之初,你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這時你有必要做一些努力來讓修行貫徹下去。對初學者而言,不需要努力的修行並非真正的修行,因為初學者的修行是需要花大力氣的。

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必須非常刻苦耐勞才能略有所成,你必須竭盡全力。色即是色。你應該忠於自己的感覺,直到你完全忘掉你自己為止

在到達這個階段之前,要是你以為你做的一切都是禪或者以為修不修行都無妨,那真是大錯特錯。

相反的,如果你傾全力去修行而又不帶有得失心,那麼你做的一切就是真正的修行。做任何事情時,都應該以「把事情做好」當作唯一目的。

如此一來,色就會是色,而你就會是你,真正的空性也將會體現在你的修行之中。

禪者的初心

作者簡介:鈴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禪師,法名祥嶽俊隆,生於1905年5月,父親也是一位禪師。

在日本期間,鈴木俊隆自年少即開始禪修訓練,經過多年的修習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多數修行者皆改行從事其他職業時,鈴木仍堅守他的禪師生涯。

1959年,他遷移至美國舊金山。幾年內,他的教授吸引了許多西方學生,他在舊金山建立了禪中心,並在加州卡梅爾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禪修院。 

 1971年12月,由於長年疾病纏身,鈴木俊隆禪師辭世。著有《禪者的初心》《禪者的初心2》(原名《禪的真義》)。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本文選自《禪者的初心》,海南出版社出版發行,騰訊佛學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感恩也是修行!不能想感恩就感恩 不想感恩就不感恩

供養是存錢的最佳方法  「利息」很高!

聽師父的勸  別把自己忙得一塌糊塗!

既然看不到來世 為何還要深信因果?

弘一大師的書法 究竟好在哪?

 佛教中的色與世俗的色

相關焦點

  •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心經》雖然僅僅二百多字,卻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也是一部大乘佛教佛弟子日常背誦的經典。這部經中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很多不信佛的人也都很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心經(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回終於說清楚了!
    所以這個空就是無相無不相。這個空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我們一直在講課中常說的一個詞,也是《法華經》和《楞嚴經》中,就是「一心三藏」,這叫真空。一心三藏,這個一心三藏可不是光是佛陀在講啊,老子和王陽明都講啊,就是儒釋道三家都講。一心三藏是什麼?
  • 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人口頭會說,到底如何理解?
    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經典佛語來。在一般人看來,大多理解都是和「性」「色」關聯起來,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其實,這句經典的佛語出自《心經》。《心經》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佛學經典之一,它闡述了大乘佛法的精華要義,表達的關鍵內容是空性,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目前我國流行的《心經》原文,最經典的當屬玄奘譯本。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麼理解?
  •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十六個字就是大乘般若學說的核心綱要的核心綱要。所以,它非常重要,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深入人心,一度成了很多朋友們的口頭禪。在上一篇中,我們重點介紹了色和空,這兩個重要的概念。
  • 和珅書房有幅對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不恕我我恕人,紀曉嵐提筆改了三個字
    拋開黑暗枯燥的清朝正史不提,咱們今天的話題,是和珅的家裡有對聯,上下聯分別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不恕我我恕人。」結果被紀昀提筆改了三個字,那意思就成了猴吃麻花兒——滿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看過《西遊記》的讀者都知道,書中唯一全文照錄的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那是在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中,烏巢禪師傳授給唐僧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前面還有一句
  • 籤字筆臨王羲之《心經》
    《心經》,鳩摩羅什譯,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心經》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直明「第一義諦」,集中展現了般若學的精髓,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即出自該部經文。
  • 鬼哥的五萬裡D107 騎記:色即是空,不見可欲(勐侖鎮-曼臘鄉)
    騎記:苦想:色即是空和不見可欲到底說個啥?高人田子同志曾跟我說過,越是一個人的時候就越能審視自己,能看見自己。很奇怪,這兩天淨哼哼同一個歌,就是大美女齊豫唱的那個《心經》。心經裡有一句話講得是很辯證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個色是相對於空的,是萬事萬物,當然也包括那群色鬼、色狼。更奇怪的是,哼哼到這兒的時候總是重複這一句話。很無意識,但自己意識到的時候覺著非常有趣,值得深思。
  • 《心經》釋疑:梵語心經怎麼讀
    心經的原文是梵文版的,要是大家會讀誦梵文版心經的話,平時也是能讀誦的。但是許多人是不知道梵文的讀法的,所以直接讀誦漢文版的心經就好了。不過,可能有些人還是想知道梵文版的心經是什麼樣子的,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吧。
  • 韓國電影:色即是空2
    Shin 李詩妍 Hae-hak Lee 劉彩英 Chae-yeong Yu 李花善 Hwa-seon Lee 李相允 Sang-yun Lee 丹尼斯·康 Denis Kang 客串 金清 Jeong Kim 客串 河智苑 Ji-won Ha 客串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色即是空2
  • 念了一輩子《心經》,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悟透獲福無量!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一切法皆是觀待因緣而有的,因此萬法皆空,正如《心經》裡講的一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和空性」。凡是在世間當中顯現的這一切有實法,無一例外都是依靠裡裡外外的因緣,以緣起的方式而產生的,例如種子生芽、無明生行等等。
  • 佛家十大經典禪語 一句禪語一種人生
    意指世間萬物有種種生滅變化,存在的只是一個個過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脫離其他外界條件和關係而獨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現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謂的一切皆流,無物永駐,這其實是佛法中「空」的一個概念。  同時,人世間充滿著誘惑,人太過追求這些感官之物,才會變得不快樂。如果人能夠不執著世間的一切物質名利,就不會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畢竟人生如夢隨風散!
  • 心經全文及解釋
    心經版本及解釋心經的意義不多言,達摩說:《心經》通,一切經通;心經不通,一切難通。
  • 《心經》的精髓就一句話
    《心經》開篇的第一句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這一句可以說是全經的精髓,至於其它經文,都可以視作佛陀怕我們不明白而作為這一句的解釋,為我們明確指出修行的最高境界或終極目標。如果我們非要再扼要,可以把這一句再精簡為: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 「色即是空」從何而來?玄奘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不解之緣
    在佛教的眾多經典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然要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無論是耄耋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大都市,人們都會時不時地朗誦這篇經文。人們最為熟悉的那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處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教您如法誦《心經》,及常誦心經的好處
    2、念完後從頭到尾念第一遍《心經》;從頭到尾念第二遍《心經》;從頭到尾念第三遍《心經》,3、接著再念《心經》心咒21遍: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4、念祈求文:弟子***誠心祈求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和諸護法金剛幫弟子***達成……(你的良好願望) !再念感謝文:弟子***誠心感謝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和 諸護法金剛!
  • 《心經》經文 | 眼睛疲勞後看到的虛空花,你說是色還是空?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裡佛陀進一步解釋五蘊與五蘊之空性「舍利子」是對舍利弗的尊稱。據說,舍利是印度一種鳥,這種鳥在中國叫秋鷺鳥。它的眼睛特別明亮,宛如秋天的露水。舍利弗的母親長相莊嚴,眼睛明亮,很有智慧,生下舍利弗,亦稱「舍利子」。
  • 《心經》居然如此神奇,只要經常這樣做,違緣就會日益減少
    因此,《心經》被譽為大乘佛教般若經典的核心,對於許多佛教弟子而言,每日早課都要誦讀《心經》,甚至祈福時也要誦讀《心經》。佛門如此崇尚心經,說明此經文有安神靜心之效,能夠化解人生的種種煩惱。《心經》的精髓在一「空」字,人生只要經常這樣做,違緣就會日益減少。
  • 心經:常誦心經的好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話分段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經》解釋:21遍心經怎麼讀
    21遍心經怎麼讀讀心經的時候,許多人都是會讀誦二十一遍的,一般的情況下,自己在讀誦心經的時候,可以看心經的讀誦儀軌進行,那麼自己讀誦心經的時候,也不至於做的不好。而且在心經的讀誦儀軌中,讀誦心經最後的時候,讀誦心經的心咒是二十一遍的。 心經讀誦儀軌:(1)上香香贊爐香乍爇,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