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了一輩子《心經》,色即是空是什麼意思?悟透獲福無量!

2020-12-24 慧光雲聚

空中的水氣與陽光相遇,就會在我們眼前呈現一道彩虹;春天播下的種子與秋天相遇,就會在我們眼前呈現累累碩果。正所謂:「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一切法皆是觀待因緣而有的,因此萬法皆空,正如《心經》裡講的一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和空性」。

凡是在世間當中顯現的這一切有實法,無一例外都是依靠裡裡外外的因緣,以緣起的方式而產生的,例如種子生芽、無明生行等等。而一切從因緣所生的法,都是空性的法、無自性的法,萬法空性義與緣起理相互依存。《中論》中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其意是說,沒有一個法不是因緣而生,所以一切法全部是空性。這個教證有兩層含義:第一,未曾有一法,不是緣起法,即不是緣起法的一個也沒有;第二,未曾有一法,不是空性法,即不是空性法的一個也沒有。

對這樣的道理,以前沒有學過空性的人不知道,沒有學過佛的更不知道。有些學佛的人也迷迷糊糊,完全是一種形象。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他們對佛教的道理並沒產生定解,也沒產生一切功德根源的信心。如果真正是佛弟子,尤其是大乘行者,至少也要對緣起法門有所認識;如果對佛法的精華——緣起法一無所知,那這是不合理的。

有些孤陋寡聞的人,對於能夠引發貪嗔痴的虛幻世界趨之若鶩,整天把「空性不合理」、「佛教不合理」掛在嘴上,真正有智慧、有遠見的人,不可能這樣輕易地誹謗。有些人認為自己是淨土宗的,學習空性沒有任何必要。千萬不能這麼想,從正面利益來說,掌握空性後,對自己的修行有莫大幫助;從反面而言,我們對空性不了知的迷茫部分,也能依此予以遣除。因此,學習空性可以滅除內心的黑暗,增上智慧的光明,有許許多多的利益和功德。

一切萬法雖然是空性,但在空性中也可顯現。《心經》裡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些人認為「色即是空」是指瓶子存在時裡面是空的,「空即是色」指瓶子拿走後那種空空的狀態。這種說法根本沒有懂得緣起的道理。若懂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法雖然有顯現,但因為是因緣而生(這就是所謂的緣起),其本體也絕對是空性的(這就是所謂的空性),而空性也不存在、遠離戲論。

我們有因緣學習空性的道理,對緣起理不敢說全部通達,基本上也能通達一部分。如果全部通達了,遇到任何困境都不會痛苦,表面上跟常人一樣吃飯睡覺,但這些都是在如夢如幻中行持,絕對不會有諦實的執著。通過空性的道理來觀察,諸法因緣聚合時生、因緣不具時不生,凡是因緣所生之法,都是虛妄不實的。不依因緣而產生的法不存在,但通達緣起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對名言的緣起、勝義的緣起一定要了解,否則不可能認識大乘空性法門。

表面上看來,因緣聚合能生一切法,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要想通達萬法本體不生不滅、名言中顯現生滅、生滅跟幻化無有差別,還是要下一番功夫。如此甚深的空性法應經常串習,不然,只是口頭說一說、耳邊聽一聽,恐怕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真的串習了,哪怕只領會一個教證,對此生也有非常大的利益。

相關焦點

  • 念了一輩子《心經》,經題是什麼意思?悟透心開意解、獲福無量!
    《心經》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此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是整個佛法的精華,而《心經》又是所有般若波羅蜜多的精華,因而是非常重要的。《心經》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延伸出極其深廣的內涵,這次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經題的含義。
  •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心經》雖然僅僅二百多字,卻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也是一部大乘佛教佛弟子日常背誦的經典。這部經中有一句話被廣為流傳,很多不信佛的人也都很熟悉,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佛教:《華嚴經》中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法界緣起、事事無礙,此經中的名句不勝枚舉,此文單舉四句,若能悟透,福報無量。其一,恆以清淨心,供養於諸佛。諸供養中,法供養最為第一。怎樣才算作法供養呢?《華嚴經》告誡眾生,以清淨心供養諸佛,就是最為殊勝的法供養。那麼,清淨心又是何物呢?《中阿含經》云:「清淨心盡脫淫怒痴,成就於三明。」我們凡夫眾生,每時每刻都在起心動念,但是這些心念卻是有染著、不清淨的。
  • 念了一輩子《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是什麼意思?悟透受用一生!
    的角度,一起來聊一聊「《心經》中所講到的空性」。《心經》裡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意思是說,因為遠離了一切戲論,所以空性的本體既沒有色,也沒有受、想、行、識。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不成立。有些人認為,《心經》中說:「無眼耳鼻舌身意」,但明明我們的眼睛、耳朵等等就是客觀存在的,這怎麼能說得通呢?
  • 《心經》釋疑:念心經前先念什麼
    念誦心經的時候,大家除了要好好念誦心經全文之外,還要念誦心經的開經偈等等。但是有的人對念誦心經的步驟知道的不是很多,也就不知道在念誦心經之前自己還要念誦什麼。其實在我們不知道怎麼念誦心經的時候,可以看心經的儀軌念誦,這樣的話,也能夠幫助我們自己對心經全文有更好的理解,讓自己從經文中得到更多的感悟。
  • 《金剛經》裡的6大名句,悟透福報無量!
    《金剛經》全文五千多字,是大乘般若體系的核心經典,與《心經》一同是開啟眾生智慧的法寶。《金剛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講「無相」而不講「空」。迷惑時,我們失去所有時間;開悟後,我們擁有全部世界。《金剛經》為在愚痴顛倒中的眾生指明了一條徹底的道路:不執著。只要對一切的現象不再執著,一切外界的對象就不會再對你構成不確定,甚至威脅,你也不會再有不安、擔心、害怕、恐懼和焦慮。
  • 佛經中的這幾首偈頌,悟透福報無量!
    偈頌即佛經中的唱誦詞,類似於傳統文化中的律詩,每句的字數從三字到七字不等,通常以四句為一偈。偈頌翻譯自梵文,音譯為「偈陀、偈咃」。我們常聽到「三藏十二部經」的說法,三藏即經律論,而十二部經,是將三藏典籍按照體裁分為包括正經、歌詠、記說、偈咃、因緣等十二類。
  • 「色即是空」什麼意思?不懂佛法的人,根本想不到!
    《心經》上有這樣一句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一些影視劇當中,我們經常會從一些出家人口中聽到「色即是空」,很多人其實都誤解了這句話,尤其是不懂佛法的人,根本想不到,這句話與「美色」沒有任何關係。
  •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所以,為了斷掉眾生對色的貪婪執著,佛陀就告訴大家要悟空。只有悟到空性了,這樣才能遠離色相的誘惑。很多人聽到色即是空,容易對這句話產生了誤解。他們不知道這「空」,指的是本性上的空,而不是形相上的空,錯誤的把"性空"誤解成了"相空"。
  • 念心經真的很不可思議
    一般而言,觀世音菩薩絕對會聞聲救苦,幫你達成你的善願,關鍵就是看你去不去念。其次你要注意的是:你是念心經,不是首先要去理解其中的深奧意思的。我的意思就是說:什麼都不管,念就是了!!!念的程序是這樣的: (口念和心念都無所謂!)
  • 《心經》解釋:21遍心經怎麼讀
    也可默念: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一切如來影現中。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3)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 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 行識,亦復如是。
  • 《金剛經》裡的六大名句,悟透福報無量!
    禪宗慧能祖師有言:「但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即得見性,入般若三昧。」《金剛經》的許多名句,可謂婦孺皆知,另外經中直言,能夠信受誦持此經,並為他人解說,便能「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下面這六大名句,若能悟透,福報無量。其一,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 佛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人口頭會說,到底如何理解?
    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經典佛語來。在一般人看來,大多理解都是和「性」「色」關聯起來,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其實,這句經典的佛語出自《心經》。《心經》是世界上流行最廣的佛學經典之一,它闡述了大乘佛法的精華要義,表達的關鍵內容是空性,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目前我國流行的《心經》原文,最經典的當屬玄奘譯本。
  • 心經:常誦心經的好處
    即是不起念時,而見聞覺知仍舊了了,卻無分別,寂然不動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別人事,而可以心不顛倒,亦不逐境流浪,頓然歸到無心本位,此還是真心。至於念念流浪,不覺漸漸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體勿失的。這部心經,就教你凜覺的法子,用智慧觀照什麼是心?什麼是苦厄?又如何回歸到清淨寂滅無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色即是空」從何而來?玄奘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不解之緣
    在佛教的眾多經典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然要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無論是耄耋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無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大都市,人們都會時不時地朗誦這篇經文。人們最為熟悉的那段「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處便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教您如法誦《心經》,及常誦心經的好處
    (3稱)誠心念三遍心經和21遍心咒身邊和頭頂會有金甲護法神。你念三遍心經、念21遍心咒(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求觀世音菩薩幫你達成你心中的好的願望!一般而言,觀世音菩薩絕對會聞聲救苦,幫你達成你的善願,關鍵就是看你是不是誠心去念。其次你要注意的是:不用理解其中的深奧意思的,誠心念就是了!
  • 《心經》的六大好處
    一、悟「空」性學習《心經》的第一大好處,是悟空性。《心經》的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講「五蘊皆空」的道理,五蘊皆空拆分解開來,就是十二處皆空、十八界皆空。當我們證悟到了五蘊皆空,證悟到蘊處界、十二因緣、苦集滅道皆空的時候,我們就獲得了般若智慧,而這個般若智慧,就能夠讓我們波羅蜜多,到達解脫涅槃的彼岸。
  • 心經修持儀軌 與 心經觀想(加行班)
    (一萬遍)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bō)若(rě)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 念心經的作用
    羅蜜多心經】是唐三藏法師將大藏經的數百冊精髓 【般若心經】其實是一篇哲學論文,是最高佛學的宇宙觀。因此心經沒有宗教色彩,任何宗教人士均可誦讀,體驗經中的智慧。 【般若心經】的效用 1,防止靈界騷擾。
  • 心經解釋:念心經對修行的影響是什麼
    念誦心經能讓我們的內心更加開闊,也能讓我們用智慧面對生活。如果你能經常讀誦心經,明白心經說了什麼,就會發現其實,修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心經告訴我們一切事物因因緣和合而成,緣去緣散都是因緣,所以事物都是不固定,每分每秒都在發生變化,我們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比如一張桌子,是由無數塊木板和許多的釘子組成,你單單看一個釘子,你說他是一張桌子嗎?而我們認定的這一張桌子只是無數個木板釘子組成的暫時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