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的水氣與陽光相遇,就會在我們眼前呈現一道彩虹;春天播下的種子與秋天相遇,就會在我們眼前呈現累累碩果。正所謂:「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一切法皆是觀待因緣而有的,因此萬法皆空,正如《心經》裡講的一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緣起和空性」。
凡是在世間當中顯現的這一切有實法,無一例外都是依靠裡裡外外的因緣,以緣起的方式而產生的,例如種子生芽、無明生行等等。而一切從因緣所生的法,都是空性的法、無自性的法,萬法空性義與緣起理相互依存。《中論》中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其意是說,沒有一個法不是因緣而生,所以一切法全部是空性。這個教證有兩層含義:第一,未曾有一法,不是緣起法,即不是緣起法的一個也沒有;第二,未曾有一法,不是空性法,即不是空性法的一個也沒有。
對這樣的道理,以前沒有學過空性的人不知道,沒有學過佛的更不知道。有些學佛的人也迷迷糊糊,完全是一種形象。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他們對佛教的道理並沒產生定解,也沒產生一切功德根源的信心。如果真正是佛弟子,尤其是大乘行者,至少也要對緣起法門有所認識;如果對佛法的精華——緣起法一無所知,那這是不合理的。
有些孤陋寡聞的人,對於能夠引發貪嗔痴的虛幻世界趨之若鶩,整天把「空性不合理」、「佛教不合理」掛在嘴上,真正有智慧、有遠見的人,不可能這樣輕易地誹謗。有些人認為自己是淨土宗的,學習空性沒有任何必要。千萬不能這麼想,從正面利益來說,掌握空性後,對自己的修行有莫大幫助;從反面而言,我們對空性不了知的迷茫部分,也能依此予以遣除。因此,學習空性可以滅除內心的黑暗,增上智慧的光明,有許許多多的利益和功德。
一切萬法雖然是空性,但在空性中也可顯現。《心經》裡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些人認為「色即是空」是指瓶子存在時裡面是空的,「空即是色」指瓶子拿走後那種空空的狀態。這種說法根本沒有懂得緣起的道理。若懂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法雖然有顯現,但因為是因緣而生(這就是所謂的緣起),其本體也絕對是空性的(這就是所謂的空性),而空性也不存在、遠離戲論。
我們有因緣學習空性的道理,對緣起理不敢說全部通達,基本上也能通達一部分。如果全部通達了,遇到任何困境都不會痛苦,表面上跟常人一樣吃飯睡覺,但這些都是在如夢如幻中行持,絕對不會有諦實的執著。通過空性的道理來觀察,諸法因緣聚合時生、因緣不具時不生,凡是因緣所生之法,都是虛妄不實的。不依因緣而產生的法不存在,但通達緣起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對名言的緣起、勝義的緣起一定要了解,否則不可能認識大乘空性法門。
表面上看來,因緣聚合能生一切法,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要想通達萬法本體不生不滅、名言中顯現生滅、生滅跟幻化無有差別,還是要下一番功夫。如此甚深的空性法應經常串習,不然,只是口頭說一說、耳邊聽一聽,恐怕起不到什麼作用。如果真的串習了,哪怕只領會一個教證,對此生也有非常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