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還有一對概念是「色」和「空」,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如果色是空的,比如說螞蟻,螞蟻這個色既然是空的,為什麼還有對它生慈悲心或噁心的區別?再說,慈悲心或噁心本身也是空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執著善惡呢?
索達吉堪布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中觀的基本思想,也是《心經》的核心內容,以前我講《心經》時曾解釋過。所謂「色」,也就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東西,它的體是空的,這一點,以中觀理論可以推證。但這是站在實相角度上講的,也就是說,在佛菩薩的境界面前、在萬法的本體這一層面上,色和空無二無別。然而,從現相的角度、在我們世俗的一般顯現面前,色不是空,空也不是色。所以,對於實相和現相,一定要分開層次理解。
這樣的理解,其實與量子力學的分析是一致的。在量子力學中,觀察瓶子時,它的本質上是分子、夸克、亞夸克……但在顯現上,也就是說,當用眼睛看的時候,我們看見的是不是亞夸克呢?不是,而是瓶子。那為什麼眼睛看不到亞夸克呢?因為這是兩種概念、兩種層次,不能混為一談。
同樣,當我們用眼看見某個眾生時,比如說螞蟻,雖然它的本體是空性,但我們還沒有證悟空性之前,應該跟隨眾生器界的顯現來修行。怎麼修呢?你看到的是螞蟻,螞蟻有苦樂,我們就緣它的苦樂修慈悲心。雖然慈悲心或噁心的本體也是空,但在顯現中,善和惡會導致不同的果報,所以要斷惡、要修善。
就像那個瓶子,你不能因為它是亞夸克組成的,就不相信瓶子存在而把它扔了。扔了的話,沒有瓶子就不能喝水了,同樣,不取捨因果的話,就只有感受痛苦了,這是世俗層面的規律,我們每一個人的存在,都脫離不開這個規律。所以,現相和實相要分開。
在這個道理上,如果對佛教有全面的了解,理解起來會比較圓融。否則的話,不是滿腹疑惑,就是輕易判斷,甚至排斥,這都是不科學的。科學之所以被人認可,一位科學家在報告中說,它要具備三大特性,同時他認為,佛教也完全具備這三大特性。可見,佛教也是科學的,只不過有些問題要深入研究才會懂。
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載物這句話絲毫不假。為什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之後能夠輕鬆獲得財富?因為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歡迎關注學佛日誌,師兄您如果有好的文章分享和交流,可以在後臺留言或直接加本公眾號主編個人微信號:qq2229057546 。隨喜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公眾帳號:學佛日誌
微 信 號:xueforizhi
點這裡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