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是近年來熱播的一部影視作品,片中男主角不僅對古董文物的鑑定非常了解,也對這其中的種種騙局深惡痛絕。而在咱們江城武漢,一群所謂的鑑寶專家,也聯合上演了一出現實中的古董局中局,以鑑寶拍賣的名義四處招搖撞騙,受害人達到200多人,遍布全國各地,詐騙金額達到680餘萬元。那麼這群假冒的專家最終將面臨怎樣的結局呢?這麼多無辜的受害人最後又將何去何從呢?
2020年6月,武漢市民李先生等5位受害人代表200多名受害人,專程來到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送錦旗和手書的感謝信,感謝警方歷時一年多破獲特大藏品拍賣詐騙案,這起案件是湖北省破獲的同類案件中涉案金額最大、判刑人數最多、追贓挽損比例最高的一起案件。
那麼這起前後辦理長達3年多的案件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這一切要從2013年的一場收藏品展示會說起。
今年70歲的李先生是一名資深的藝術收藏品愛好者,酷愛收藏玉器和瓷器,2013年在一場收藏品展示會上,他結識了一名年紀相仿的男子,該男子稱李先生的很多收藏品都價值不菲,可以幫他聯繫上一家展示和拍賣藏品的公司,好奇之下,李先生便欣然前往。
在這位男子的帶領下,李先生前往了位於漢口的一家名為楚漢文谷的公司,接待李先生的業務經理稱,公司與境外多家拍賣公司有合作,可以幫助客戶將藏品拿到香港、澳門以及美國拍賣,成交機率非常高。李先生動了心,於是帶著幾件心愛的藝術藏品來到該公司,公司鑑定師鄭某逐一鑑定後,興奮地稱,「這些都是國寶級的珍品。」並承諾能幫其在海外拍賣,只收取每件藏品幾千到一萬多不等的前期費用,而且這筆費用無論收藏品成交與否都可以退還90%。得知自己藏品能拍出大價錢,李先生自然高興不已,殊不知從這一刻,他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前前後後,楚漢文谷公司以幫李先生拍賣收藏品的名義,組織了多達數十次的拍賣,一共向李先生收取了27萬2千元的前期費用,可直到最後,李先生都沒有從該公司收到任何拍賣金,公司也沒有退還任何之前承諾過的手續費。
通過了解,李先生發現像他這樣的情況在很多藏友身上都發生了,於是他們集體前往了該公司維權。
面對藏友們的不斷維權,該公司一直以各種理由拒不退款,直到2016年,公司突然關門停業,藏友們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於是先後前往武漢市江岸區公安分局。
2016年2月以後,僅直接到公安機關報案的受害人就達238名,涉案金額達686萬餘元。同年4月,江岸分局經偵大隊正式立案,組織專班展開調查。
經查,涉案公司名叫「武漢楚漢文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1月,公司法人、總經理名叫丁某。公司組織嚴密,分工明確,設有副總經理、市場部總監、市場部經理、鑑定師及多個業務部。那麼,他們是怎樣一步一步將受害人誘入自己精心設計的騙局的呢?
第一步:該公司首先通過其業務員在網上收集藏友信息,跟藏友聯繫,宣稱能幫助其拍賣藏品。
第二步:誘騙來店後,由所謂「鑑定師」對藏品進行鑑定。
第三步:大肆吹噓藏品年代久遠,價格不菲,虛估遠遠高於藏品的價格,讓受害人對藏品產生較高的期望值。
第四步,業務員會誘使受害人與之籤訂各種拍賣合同及附加協議。
第五步:然後組織境外虛假拍賣欺騙受害人,而這個環節往往是最具有欺騙性的環節。
後經警方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拍賣會與正規的拍賣會有很大區別,不僅沒有藏品展示環節,參加競拍的「買家」竟然都是些老太太老爹爹,甚至還帶著十幾個小孩,現場總共大約有六、七十人,整個過程其實沒有一筆成交。
經查證,涉案公司不具備任何從事拍賣的資質和審批手續,所謂的「鑑定師」鄭某,年輕時曾在某考古隊當過一段時間工人,無任何鑑定資格。
犯罪嫌疑人丁某等人為了掩人耳目,以「文化藝術品出境展示」的名義,將部分藏品運往境外進行所謂「拍賣」,所謂的「境外拍賣」就是一場自編自導自演的騙局,該公司其實沒有任何實際經營活動獲取的利潤,那麼在整個騙局中,公司是怎樣騙取受害人錢財的呢?
在摸清了騙局的來龍去脈,並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後,警方立刻實施了抓捕行動,最終將犯罪嫌疑人丁某等12人抓捕歸案,後經法院判決,丁某等12名被告人因犯合同詐騙罪,分別被判處1年5個月至11年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院正式啟動執行程序後,經偵大隊主動與法院溝通,積極協助追贓工作,截止2020年6月,累計追回贓款223萬元。
最終,所有的犯罪分子都已經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受害人的損失也在警方的努力下被降到了最低。可是不得不提的是,本案中騙子們的作案手法比普通的詐騙案要高明不少,那麼這個高明之處到底在哪裡呢?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罪惡面前,正義永遠不會遲到。這場現實中的古董局中局,在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的通力配合協作下,最終拉下大幕。在這裡,我們也要提醒那些投資者,沒有專業鑑定能力,還是不要輕易投資涉足古玩界,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