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是一種只適合在象牙塔中生長的奇葩,當我們練就了一身辯論的本領走向社會,卻往往發現毫無用處。辯論是一項屠龍之技,而我們,正像是一群在巨龍滅亡的時代,苦苦修煉無用之功的中二少年罷了。」
芒果TV青春網劇《你好,對方辯友》(以下簡稱《辯友》),最後一集中進行了一場以「辯論有沒有意義」為主題的辯論,這場辯論象徵是劇中少年少女們對自己青春時光的總結,也像對漫長人生附註的一個註腳。而當觀眾把這場辯論宏觀化之後,會發現這仿佛對所有人提出了一個命題:什麼是青春?什麼是意義?
當人類回顧自己的一生時,會發現其實諸多時光是沒有實際意義的,但是那些看似沒有實際功效的時光,卻又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從2016年青春劇《最好的我們》在影視市場掀起校園青春的熱潮,到近兩年《你好,舊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獨家記憶》、《人不彪悍枉少年》等各類懷舊風格或偶像甜寵的青春劇集進入公眾視野。
它們構架出了一座座時光機,讓觀眾無數次重回過去,感受青春的明亮斑斕。但市場上各類作品或許以不同的方式回答了觀眾第一個問題,「青春是什麼」,卻少有作品能夠對「青春的意義」進行思辨。
《辯友》是青春劇市場一個新的品類,也是芒果TV對青春題材的一次全新解讀。劇集聚焦大學辯論,展現了一幅青春群像,辯論是所有人物聯繫、發展、建立關係的線索,但是劇集的核心是夢想、感情與追求。青春裡那些甜美輕軟的舊夢當然珍貴,但是更重要的是認知自我並實現成長,學會堅守自己的原則,找到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
《辯友》與芒果TV為觀眾展現了另一種青春截面,它提出了疑問,但是沒有給觀眾絕對的回答,因為答案是屬於觀眾的,而辯論或許就與青春一樣,它的存在就是意義。
在《辯友》尚未播出之時,就有不少觀眾注意到了這部作品。從2014年辯論脫口秀節目掀起辯論熱潮,辯論就逐步從一個冷門的校園競賽活動,變成了當代社會年輕人群認知世界、彼此溝通的方式之一。《辯友》嘗試性的選擇了辯論題材講述青春故事,相比同類以校園愛情、懷舊為主的青春劇集,這個選擇是帶著冒險精神的。
「對於辯論題材的探索雖然是一場冒險,但也是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和優勢。」《辯友》的導演韓洋曾說。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辯友》「青春+辯論」的差異化內容,讓該劇在影視市場引起水花之時,還在辯論圈層引起了注意,這讓《辯友》在不同的視角裡擁有截然不同的意義。
對於大眾市場而言,《辯友》是一股新鮮血液。觀眾或許能從綜藝節目裡感受到辯論的樂趣與魅力、腦力角逐的快感,但是對辯手背後的故事缺乏了解渠道,也就在情感共鳴上存在缺失,而這種缺失,或許會讓人對辯論領域感興趣,但無法理解辯手對這種競技活動的熱愛與堅持。《辯友》在試圖彌補這種缺失,作為國內首檔聚焦辯論領域的青春劇集,《辯友》將辯論放置在了青春最美好的時代,觀眾能夠從青春圖景裡感受辯論存在的重量。
《辯友》男主白宇在辯論中得到成長,從一個直來直往、有點自以為是的大男孩,變成了一個思維清晰、處事更加成熟的人,並在辯論過程裡學會了承擔與理解。面對父親的倒下,他瞬間成長,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心酸與無助,但是生活是在很多意料之外中進行的。
女主易小曦從一個自認平凡的辯論小白,逐步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在辯論過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找到自己認知世界的方式,並在學習辯論的過程裡交到朋友,變得自信,學會與世界相處。
《辯友》是一幅青春全景,主角之外每一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個性與特點,呈現著年輕人群關於生活、關於夢想的各種態度。如易小曦女生宿舍裡的各種小心思和小尷尬、小恩猶豫不決的性格、孫晴在感情上的求而不得、華夏童年經歷造成的陰影、謝克曼不被理解的電競夢想、耿婷婷面對辯論與現實的掙扎……這是青春中的真實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有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被包裹在辯論的外殼下,讓辯論題材擁有更多的感情共鳴。
本質上將辯論與青春這兩種題材結合併不容易,「這部劇的劇本非常難寫,既要保證辯論劇故事的完整性,還要保留辯論賽唇槍舌劍的特點,又要這部劇的觀眾能看懂辯論。這幾個要求本身就非常高。有些場景可能我們意識上想到了這個概念,但是我們在現在當中卻實現不到。」韓洋說。
但《辯友》顯然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讓二者達到統一,相互融合,引起共鳴。打破青春劇重感情輕敘事的窠臼,以辯論為主線展現了一種向上、昂揚的熱血青春。目前知乎上86%的知友對劇集進行了推薦,芒果TV上該劇播放量超過3.7億,評分達到8.7分。
而更重要的是,《辯友》或許具備一般青春劇不具備的圈層意義與社會意義。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如何看待辯論青春劇《你好,對方辯友》?」在《辯友》的收官前夕,《辯友》製片人與編劇之一的王士龍在知乎上寫到,「我總覺得辯論給我帶來了很多,那麼它到底讓我受益最廣的是什麼呢?冷靜、面對觀點勇於質疑的勇氣,以及對所有定論,都要想一想的習慣。質疑與反思的精神是辯論最核心的精神,多角度的思考則是辯論最大的魅力。」而《辯友》這部作品對於很多辯論愛好者而言或許是「一份時隔多年的禮物」。
這其中夾雜著情懷,製片人王士龍曾經是中國海洋大學辯手,在本科期間即為山東地區知名辯手,編劇之一的曹睿峰也是專業辯手出身。劇中知名辯手馬薇薇、黃執中、範湉湉也友情出演。《辯友》本身是辯論選手們的一次懷念,也帶著將辯論推向大眾市場、突破圈層自嗨的希望。
知乎上有網友對《辯友》評價到,「當前,所有把辯論推向大眾的嘗試,都值得肯定。作為一部青春劇,只能說還行,亮點很多,共鳴滿滿,硬傷、瑕疵也不少;但作為一次辯論推廣的嘗試,真的是非常棒,必然會在國內辯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在價值導向方面來講,《辯友》秉持著一種難得的清醒。不管是劇集中關於「大學生入學父母該不該送」「沒有夢想的生活是不是平庸的」「「網絡讓我們得到更多還是失去更多」等社會辯題的辯論,還是對父母子女代際矛盾、朋友友誼、青春愛情等內容的展現,《辯友》都給觀眾留下了冷靜思考的空間。
「現在全劇的開場,男女主討論辯論的意義,穿插著普通群眾對辯論的看法甚至偏見,我們想在一上來,就告訴觀眾,我們不會給你一個非常確定的答案,甚至我們在開篇第一場的最後一句話,是在講「辯論沒有意義」,我們希望觀眾能習慣這種觀劇方式:我們拋給你一個觀點,可能是一個與你的預期並不相同的觀點,然後,留給你自己去思考。」王士龍表示。
這是《辯友》可貴的地方,它沒有試圖去定義年輕群體的夢想與生活,但它用辯論告知觀眾,去用更多元的視角、更開闊的思維看待世界。
而芒果TV起到了一個「指路人」的作用,作為國內主流的視頻平臺,芒果TV在探尋更多差異化內容,從《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我的波塞冬》到《出線了,初戀》等青春劇集,芒果TV持續為市場輸出優質內容。
媒體報導,2019年芒果TV自製劇作品或超過30部,是2018年的3倍,內容題材上不僅僅是愛情題材,更多延伸至青春、競技、偶像等多個品類。《辯友》的出現是芒果TV的一次帶有英雄主義色彩的嘗試,希望以辯論為切口,為市場提供更具社會意義與思考價值的內容。
「立足平臺屬性,芒果TV內容的研發和創新緊密捆綁『青春感』,並從自身受眾定位出發,結合平臺的用戶畫像,努力貼合年輕人喜好和習慣,在內容領域裡垂直深耕,研發具有芒果TV特色的、具有原創力的視頻內容。」芒果超媒總經理、芒果TV總裁蔡懷軍說。
時至今日《辯友》即將收官,它或許會為影視市場帶來些許啟示,相對垂直與小眾的主題能成為內容市場的新破口,在目前內容創作越發同質化、規模化的當下,市場需要差異化內容,而更重要的是,內容傳達出正確的價值觀念。辯論與青春的意義或許沒有固定答案,但是《辯友》產生的意義在影視市場與辯論圈層已經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