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單身的Y老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刷到了一條消息,一對雙胞胎分別考上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看到這條消息我只能說:「果然是別人家的孩子」。
近幾年網絡逐漸發達,雙胞胎學霸同時考上名校的事情也已經是屢見不鮮,就只算去年2019年,去年的高考就有四對雙胞胎被清華北大錄取。
他們分別是來自四川的雙胞胎兄弟張家豪、張家傑;北京的盧逸名、盧逸傑;福建的廖子健、廖子康;天津的戴蓓、戴蕾。
且不說去年的高考,今年的高考錄取還在錄取工作雖然還在繼續,卻在網上有看到好消息傳來,來自人大附中的一對雙胞胎兄弟,雙雙被清華大學錄取。
眾所周知,清華北大都是出了名的難考,家裡能夠出一個考上清華或者北大,那真的是祖墳冒青煙了。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
在我看來,這句話說得比較現實,畢竟教育資源的差異真的不止一點兩點,以及在不同家庭下家庭教育也又很大的差異,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從一開始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更何況是雙胞胎。
不過也只能說大多數的,也並不是全部,在這中間也有很多勵志寒門學子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實現了人生逆襲,考入了國內最好的名校。
湖南雙胞胎學霸
就像今年在湖南慈利縣的一個小村裡面就有對雙胞胎兄弟,在今年的高考中兩兄弟就取得了687分和685分的高分,而且兩兄弟之間只相差兩分的差距。
兩兄弟都被國內頂尖的高校錄取,哥哥趙稞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錄取,而弟弟趙耘則被北京大學工科試驗班錄取。
這誰也想不到,這對農村兄弟能夠飛上枝頭變鳳凰,兩兄弟的家庭情況。其實並不富裕,父母在家務農,父親只有初中文化。
所以,對於孩子的學習幫不上什麼大忙,兩兄弟上小學的時候父親還可以指點指點,上了初中之後,很多知識父親也遺忘了,剩下的只能靠兄弟二人自己學。
「自律」和「自知」
其實對於兄弟二人兩個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最為貼切「自律」和「自知」。
為什麼說這兩個詞最為貼切你那是因為,兩兄弟知道自己在什麼時間應該做些什麼,將時間高效地利用起來,查漏補缺,鞏固基礎知識。
兩兄弟抵制了很多的誘惑,就比如遊戲,現在的年輕人每一個人基本上都會玩遊戲,而兄弟兩卻抵制住了遊戲的誘惑。
同齡人在打遊戲的時候兩兄弟在看書學習,將更多的心思投入到了學習中,能有做到這一點就已經超過了大多數的同齡人,這就叫「自律」。
而「自知」是因為兄弟倆很清楚地知道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改善現狀,也就應驗了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只有比別人更拼才可以彌補和別人之間的差距。
只有拼命努力才有機會追上別人的步伐或者超越別人,更加讓我佩服的就是兩兄弟知道被名校錄取之後,更加努力去學習了,大概是心裡知道名校中都是高手的較量,只有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寫到最後
「寒門難出貴子」這句話說到確實沒錯,教育的差距和家庭環境的差異很多農村的學子都很難做到高強度的自律和自知,有眾多的網友表示:要是自己,做夢都能笑醒。
在即將到來的九月開學季,兄弟倆便要踏上北上的列車進入自己心儀的學府,在這裡,Y老師也祝兩兄弟能在新的起點上越飛越高。
本文由「單身的Y老師」原創發布,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