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巨型鱷魚化石被正式命名為「沼澤之王」

2020-12-24 太平洋電腦網

  可怕的動物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蜘蛛、蛇、水母……每一種都獨當一面,但隨時也要小心鱷魚。不過,我們可以鬆一口氣,因為今天要介紹的一條特殊的鱷魚在那裡出現時,人類還沒有出現。 這組巨型史前鱷魚化石於20世紀80年代在昆士蘭東南部首次被發掘,其體長超過16英尺(5米)。

  化石現已被正式確認並命名為 "Paludirex vincentix"(「沼澤之王」),它是由昆士蘭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確認的。

  據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博士生Jorgo Ristevski介紹,該頭骨化石的尺寸約為25.5英寸,即65釐米,其長度約為5米。之前我們發現的最大的鱷魚是印度-太平洋鱷魚,Crocodylus porosus,它可以長到與「沼澤之王」差不多的大小,但Paludirex有一個更寬、更重的頭骨,所以它明顯要更大更結實一些。"

  研究人員仍在調查這種巨大的鱷魚是如何滅絕的,被認為最有可能的的猜測包括來自其他種類鱷魚的挑戰--比如今天仍然存在的Crocodylus porosus和Crocodylus johnstoni,還有氣候乾涸,使水道無法為這種大小的鱷魚提供住所。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澳洲一逃犯被困鱷魚沼澤4天 獲救後立即被捕
    原標題:澳洲一逃犯被困鱷魚沼澤4天 獲救後立即被捕據英國廣播公司、《每日郵報》報導,在澳大利亞北部一片鱷魚出沒的紅樹林沼澤上,兩名漁民救起了一名赤身裸體的男子。當時他被困在樹上,水中隨時可能有鱷魚出沒,渾身都是泥巴和蚊蟲叮咬的痕跡。
  • 6600萬年前巨型「老鼠」遺骸現身馬達加斯加,與恐龍一起奔跑
    這種奇怪的動物與老鼠同科,但看起來有點像獾,有著與任何已知哺乳動物不同的巨型身材、三個巨大的前毒牙和剃刀般鋒利的爪子。它被命名為Adalatherium,在馬達加斯加語和希臘語中意思是「瘋狂野獸」。來看《都市報》12月18日消息。
  • 1300萬年前的秘魯,4米長的普魯斯鱷襲擊了一隻史前巨型樹懶!
    發表於《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通過研究1300萬年的一塊史前樹懶脛骨化石以及化石上的46個牙齒印記,確認它是被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普魯斯鱷殺死。  據悉,古生物學家弗朗索瓦·普約斯(Francois Pujos)於2004年在探索秘魯納波河沿岸的佩巴斯(Pebas)組的巖石層時,發現了一塊史前巨型樹懶的脛骨化石,清理後的脛骨上面清晰顯示有很多齒痕。但他和團隊研究人員不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損傷,而且當時學界對史前樹懶是否在南美洲生活過知之甚少。因此化石一直保存在秘魯利馬博物館(UNMSM)。
  • 揭開「巨型」遠古化石背後的跳蚤進化之謎(二)
    正是這9塊珍貴的化石,讓人們有機會重新認識跳蚤這種常見寄生蟲的起源演化及系統關係。令人驚奇的是,現代跳蚤一般體長為1毫米至3毫米,而這些中生代跳蚤體型卻十分「巨大」,通常體長在1.5釐米左右,有的種類甚至超過2釐米,這幾乎達到了現代蟑螂的大小。
  • 全球那些能嚇死人的巨型魚類
    17、澳大利亞漁民捕獲巨型帝王蟹2012年4月份,澳大利亞漁民在塔斯馬尼亞海域捕獲到了一隻巨型帝王蟹,其體重達到15磅(約合6.8千克),外殼寬度為15英寸(約合38釐米),並且目前仍處於青春發育期,預期成年時體重還可以增加一倍。這隻巨型帝王蟹被命名為克勞德(Claude)。
  • 《黑水》:從被鱷魚嚇的涕泗大呼小叫,到可以生出殺掉鱷魚的想法
    又是一部小成本驚悚電影,不過這次「小」的的確夠狠,整部電影除去三個半人演員外,就是一艘鐵船,一隻橡膠假鱷模型以及一片紅樹林沼澤。可以說導演省錢的手法真是一流,並且絕大多數故事發生在沼澤中的紅樹上這個場地。
  • 在美國佛羅裡達,就連74歲老漢遇上鱷魚都敢徒手開撕
    理察·威爾班克斯接受媒體採訪這事發生在10月下旬,當時家住佛羅裡達州埃斯特羅村的威爾班克斯,帶著三個月大的查理士王小獵犬岡納在後院池塘邊散步,不料岡納卻遭到了鱷魚的偷襲。最大的鱷魚有5.3米詹森應該慶幸,自己沒有遇到巨型鱷魚。
  • 鱷魚的進化之謎被解開:超級巨鱷將重現人間?
    鱷魚的進化之謎被解開:超級巨鱷將重現人間?他們的最新研究利用環境變化控制的「停止-開始」模式,解釋了為什麼鱷魚自恐龍時代以來變化如此之小。在發表在《自然-通訊-生物學》上的新研究中,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稱為「間斷平衡」的進化模式的。根據這種理論,鱷魚的進化速度一般情況下是非常緩慢的,但也有不同的時候,進化快慢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 廣東河源:館藏恐龍蛋化石之多創世界紀錄
    這時人們才知道,曾經在河源民間流傳的「神仙腳印」,其實是恐龍蛋化石脫落後的蛋窩。 根據群眾和工地發來的線索,黃東帶著博物館工作人員四處「搶救」,單單在河埔大道就撿了800多枚。 數量之多令人驚訝,且多在山地,黃東咬咬牙用本就不多的經費買了一輛二手吉普車運送化石。隨後,黃志青開車載著同事開啟了一次次「尋蛋之旅」。
  • 澄江化石群發現「麒麟蝦」
    光明日報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齊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茂炎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澄江化石群中新發現了一種外形似蝦但有五隻眼睛的動物化石,並命名為「章氏麒麟蝦」。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800萬年前烏龜像汽車大
    雖然活著的恐龍看不到了,但化石還是可以看到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組罕見的化石照,一起感受一下這些曾經地球霸主的風採吧。阿根廷龍阿根廷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們的特點是龐大,估計後腿有4.5米,軀幹長7米,全身有30米長,估計重量約為60至100噸。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就在中國,圖6是《異形》靈感來源
    雖然活著的恐龍看不到了,但化石還是可以看到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組罕見的化石照,一起感受一下這些曾經地球霸主的風採吧。阿根廷龍阿根廷龍生活在白堊紀晚期(66-100億年前)。它們的特點是龐大,估計後腿有4.5米,軀幹長7米,全身有30米長,估計重量約為60至100噸。
  • 菊石-復原「真實的容顏」:巨型食肉恐龍
    撒哈拉鯊齒龍的顱腔及內耳結構很像鱷魚。大腦與整個腦部的相對大小,類似爬行動物,但較虛骨龍類及鳥類為小。鯊齒龍化石最先是由Charles Depéret及J. Savornin於1927年在北非所發現,發現於阿爾及利亞的卡瑪卡瑪組(Kem Kem Formation)。
  • 大量的牙齒化石證實了棘龍是一種水生恐龍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今年早些時候,古生物學家再次證明了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一個錯誤,他們發現巨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棘龍是個遊泳高手。現在, 同一個團隊中的一些人又發現了進一步的證據,從一條古老的河床中發現了大量的棘龍牙齒。
  • 上半身像狗,下半身像鱷魚!生物學發現全新動物化石叫它瘋狂野獸
    對於人類來說,幾千萬年前的史前世界真的是精彩又神秘,有時候不經意間發現的一塊小化石,就能帶人們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但「瘋狂野獸」就不一樣了,這塊化石還原出來的野獸跟負鼠差不多,足足有3公斤重,而且還是只未成年。
  • 澳大利亞旅遊景點驚現4.4米巨鱷,設陷阱合力抓捕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北部旅遊景點,發現了一條長14.4英尺(4.4米)的巨大鹽水鱷魚,這是野生動物巡遊者在澳大利亞北領地弗洛拉河自然公園捕獲了多年來最大的鱷魚。這隻鱷魚重約771磅(350公斤),是野生生物護林員於上周五在弗洛拉河自然公園的一個陷阱中發現的的,弗洛拉河自然公園是內陸小鎮凱薩琳西南部一個受歡迎的旅遊勝地。澳大利亞體育和文化部發言人表示,這條鱷魚是該地區多年來捕獲的最大鱷魚。捕獲物已被帶到鱷魚養殖場,有可能用於繁殖。鹹水鱷是世界上最大的鱷魚種類和最大的爬行動物。
  • 學術頭條:2.5億年前「遠古鱷魚」化石,日本物理學家有馬朗人去世...
    中科院團隊發現約2.5億年的「遠古鱷魚」化石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俊團隊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成果發表於《化石記錄》雜誌。這次報導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是已知始椎類化石中最「長壽」的記錄,也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愛馬仕將建最大鱷魚養殖場,5萬隻鱷魚用來做包包?網友吵翻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愛馬仕計劃在澳大利亞北領地的一家農場建設澳洲最大的鱷魚養殖場。如果該項目順利完工,澳大利亞北領地鱷魚養殖數量將增加50%。其中約5萬隻鹹水鱷將被用於皮革和肉類產品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