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文
達爾文說過,自然界就像一個由成千上萬個楔子緊密排列而成的彈性面,在受著連續不斷的敲擊。每個楔子就是一個物種,每一次敲擊就是一次天擇。每一次天擇的結果,就是排擠出適應力較弱的一個。
1996年,在蜂桶寨保護區,大熊貓遙遠讓方敏走上《熊貓史詩》的創作徵途。
由此可見,當一個物種——楔子,失去了自己生存的空間時,它們也就不復存在了。
這就是棲息地的重要性。
遠去的輝煌
300萬年前,大熊貓物種從始熊貓演化而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物種。
300萬年來,大熊貓物種開始了自己的興衰過程,從大熊貓小種到巴氏亞種,再到現生種。這個過程,也是棲息地從小到大,又得而復失的過程。
大熊貓物種的輝煌時代,在70萬年前到30萬年前,是巴氏亞種的時代,不但體型最大,數量最多,還有著最為廣闊的領地。
考古證實,那時候大熊貓的棲息地西起緬甸,南至越南和泰國,東抵江淮平原,北越秦嶺,伸向中條山脈,直達北京周口店。幾乎遍布於中國的黃河、長江及珠江流域,包括西南、華南、華東、華北和西北五個大區,北京、陝西、山西、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湖南、湖北、河南、四川、重慶、貴州和雲南18個省市,幾百個地區。
隨著幾十萬年來地質氣候的變遷,特別是第四紀冰川的嚴酷考驗,在大自然中,一些「楔子」被擠出去了,不復存在。但是,大熊貓物種卻頑強不屈地生存下來。為了適應環境,不惜改變了幾百萬年的肉食習性,轉化為以竹子為生。
在這種變化的過程中,這個古老的物種體型變小了,領地縮小了,也告別了自己的鼎盛時期,演化成今天的現生種。
現生種大熊貓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人類領地的迅速擴張。它們不得不退出緬甸、泰國和越南,僅存於中國。而且,又從中國的華北平原、江準平原,以及一切人類已經或者試圖佔領的地方撤退,退到了秦嶺、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
位於邛崍山系的雅安市寶興縣,是第一隻大熊貓發現地和第一隻大熊貓模式標本產地。
150多年前,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在寶興縣鄧池溝對一隻活體大熊貓進行完整記錄並將其標本送往法國,後經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主任鑑定為動物新種。此後,大熊貓走進人們的視野,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往日的輝煌漸漸遠去,但是,正像應對大自然的考驗一樣,面對人類的擴張,大熊貓沒有放棄,它們還在頑強地生存,艱難地繁衍,堅守著最後的領地。
最後的領地
在人煙稀少的叢林翠竹中,大熊貓成了神秘的物種。趨利避害的本能,讓它們生活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峽谷。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高山峽谷,它們也會因為環境不同,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也是今天大熊貓分布的最北端。秦嶺山體北仰南俯,北坡陡峭寒冷,南坡舒緩溫暖,所以,秦嶺的大熊貓主要生活在南坡的高山密林裡。
邛崍山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海拔從500多米直上5000多米,宛如天梯,植被極其豐富。但是,低海拔已被人類佔領,所以,在海拔2000米上下的山地落葉闊葉林帶,才是大熊貓盤桓取食的基地。
岷山山系起伏於川甘兩省邊境,綿延上千裡。這裡的大熊貓就有了自己的冬宮和夏宮。從秋末到初春,有半年的時間,熊貓都待在溫暖的河谷,取食青川箭竹、糙花箭竹和巴山木竹。夏季來臨之際,又會來到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脊,正趕上缺苞箭竹的竹筍出土,可以一邊避暑一邊大飽口福,美美地待上半年。
涼山是大小涼山的總稱,這裡雨水充沛,竹子豐富,山腳到山頂,至少有6種竹子,一年到頭,接替生發。所以,這裡的大熊貓一年到頭都在遷徙。4月,從低山一路吃著春筍往山上走。8月,半山的方竹正好發筍,它們也正好來到半山。9月,秋涼了,它們又一路吃著秋筍往下走。11月,在河谷避寒時,河谷裡又長出了營養豐富的筇竹葉,足夠它們過冬。所以,涼山熊貓的個頭,比其他山系的熊貓大四分之一。
相嶺山系是大小相嶺的總稱,地處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這裡的氣候和環境較差。特別是小相嶺,人類的耕作區和放牧區一直升到海拔2800米的高山。所以,這裡的熊貓終年生活在海拔31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可供選食的,也只有峨熱竹一種。即使在冬天,它們也只能堅守在高寒的山嶺上,採食枯枝敗葉,忍受飢群交迫。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也許這是天地間所有的物種必須直面的嚴酷。
但是,無論南北,無論高低,碩果僅存的大熊貓家族,都在堅守,無論苦樂,無論難易,艱苦支撐的大熊貓物種都不會放棄,因為這是它們最後的領地,也是它們美麗的家園。
美麗的家園
「竹子開花囉喂,咪咪躺在媽媽的懷裡數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麗,明天的早餐在哪裡?咪咪呀咪咪請你相信,我們沒有忘記你,高高的月兒天上掛,明天的早餐在我心底。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自己,請讓我去關心你,就像關心我們自己,這世界,會變得更美麗。太陽出來囉喂,照亮我也照亮你,一樣的空氣我們呼吸,這世界,我和你生活在一起。」
這首歌叫《熊貓咪咪》,誕生於1983年,在大熊貓最後的棲息地,竹子大面積開花,食物缺少,造成了大熊貓物種危在旦夕。全中國,全世界的人們,都心急如焚,為搶救大熊貓捐款捐愛心,讓大熊貓物種渡過難關。
然而,冷靜的科學家告訴大家,大熊貓物種生存了幾百萬年,竹子開花由來已久,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次,是周期性的,是竹子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不足為怪。而且,也沒有妨礙大熊貓小種走向大熊貓巴氏亞種的鼎盛。真正給大熊貓物種帶來致命威脅的,不是竹子開花,而是棲息地的縮小和破碎化。當大熊貓生存的領地竹子開花,又不能越過人類的領地到達其他竹子沒有開花的山林時,它們就只能困守孤島,坐以待斃。
從比,大熊貓棲息地的問題就提上了人類的議事日程。中國就有了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的「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提出要完善原有的13個大熊貓保護區,新建14個大熊貓保護區,恢復和修建大熊貓走廊帶17處。
「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已經完成,新的保護措施還在繼續。
2017年4月,《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印發,大熊貓國家公園面積為2.7134萬平方公裡,劃分為四川省岷山片區、邛崍山—大相嶺片區,陝西省秦嶺片區和甘肅省白水江片區。其中,四川園區佔地20177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74.4%,涉及7個市(州)的19個縣(市、區);此外,甘肅園區面積2571平方公裡,陝西園區4386平方公裡。
2019年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7個分局在相關市(州)同時舉行掛牌儀式。
如今,大熊貓保護區也已經從13個擴大到67個,有的還連成了片,為大熊貓種群之間的來往交配,為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創作了越來越好的環境。
幾百萬年來,人類的老祖宗就和大熊貓的祖先一起,在同一個地球上共生共長,相依相存,有著割不斷的關係。
幾幹年來,人類在壯大自己的領地時,也給大熊貓物種的生存帶來了威脅,特別是近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的捕獵更加劇了大熊貓物種的瀕危。
但是,今天,人類終於清醒了:「請讓我去關心你,就像關心我們自己,這世界會變得更美麗。」是歌詞,也是人類的決心和行動。
大熊貓物種的魅力和瀕危,使它們成為人類的最愛,大熊貓物種只生活在中國,又為中國人帶來了自豪和責任。
「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多。」也是大熊貓物種的家國。今天,當四川的大熊貓棲息地再次得到世界的關注時,我們也要儘自己的能力,和大熊貓一起,和天地間的一切物種一起,走向和諧,走向昌盛。
作 者 簡 介
方敏,先後在百花文藝出版社、中國綠色時報、中國新聞出版報任職。主要作品有長篇紀實文學《熊貓史詩》《大熊貓的那些事》,長篇小說《大絕唱》《孔雀湖》《玫瑰谷》《早晨的潛流》《情義劫》《山裡山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