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影視行業流行「爽劇」,所謂「爽劇」就是:觀眾看完後感覺暢快淋漓,心理上很爽,很過癮。
爽劇的一種故事模式是:主角一開始很弱小,之後不斷成長,越來越強大,最後打敗了反派,成功逆襲了,國產劇裡最典型的爽劇就是《延禧攻略》。這種爽劇模式脫胎於早期的網文,其開山之作就是《鬥破蒼穹》。
爽劇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現代人有各種各樣的壓力,看電視電影更多的是為了娛樂解壓,在爽劇裡體驗一把不曾體驗的暢快淋漓、快意恩仇,是很好的解壓方式。所以,爽劇不僅好看而且上癮。
當然,爽劇還有另一種故事模式:一群表面看(傳統眼光裡)不正義的壞人,但其實每個人都有溫柔善良的一面,骨子裡是好人。他們集合起來去幹一件壞事(比如說搶銀行),觀眾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他們肯定會失敗,因為他們是壞人做壞事,但看著看著發現:準備抓他們的「好人」才更壞,不僅不講道義,還沒有什麼人性,看到最後,觀眾越來越同情這群「壞人」,而在電視劇的結尾,這群「壞人」竟然:搶劫成功,並且逃走了。骨子裡善良的人歷經磨難成功了,道貌岸然的壞人只能幹著急,你說爽不爽?
我說的這部劇就是《紙鈔屋》,是一部西班牙電視劇。全世界拍搶銀行的電視劇有很多,但絕大多數都結局於:劫匪最後被繩之以法,因為:畢竟搶銀行是犯法的,而且銀行戒備森嚴,成功機率本來就低,不管是為了影視作品立意的正確,還是為了倡導正確價值觀,搶銀行都是以失敗告終。
而《紙鈔屋》特殊在:這群劫匪成功地「搶」走了幾億歐元的現金,並且逃之夭夭,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全世界這麼多搶銀行題材的影視作品,恐怕只有這部劇敢這麼拍。
問題來了:如果讓劫匪成功搶到錢還逃脫了,那是不是意味著這部劇的立意不正確,是在宣揚不正確的價值觀?並不是!
編劇做了一系列的鋪墊,就是為了打消這個疑慮,看了這部劇也會發現:這群劫匪從一開始就把搶銀行的道德問題想到了:他們不是去搶銀行裡的現金,而是:佔領了一家印鈔廠,在裡邊印了近10億歐元的鈔票。劫匪頭目「教授」的說法是:我們不搶銀行的錢,也不搶普通人的錢,我們自己印自己帶走。他們把這稱之為「結構性稀釋」,據說,歐盟一些銀行也會進行「結構性稀釋」,而且他們動輒多印上百億歐元的鈔票。
沒有搶錢,而是:自己印錢自己帶走,這就讓他們這次搶劫顯得有一些正義性。但與此同時,他們是武裝佔領印鈔廠,警方和情報部門的人組織了多次衝鋒,產生了人員的傷亡,這種傷亡也是不正義的,怎麼賦予這種行為正義性?
搶劫團夥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他們設定了一個原則:不能有人員傷亡。看完《紙鈔屋》的前兩季發現:只有3個人員死亡,且都是劫匪團夥的,不管是警察還是被他們扣留的人質,都沒有人員死亡。
因為有「只印錢,不搶錢」和「不能有人員傷亡」這兩大原則,所以,他們這次搶劫似乎沒有那麼惡劣。而隨著搶劫的不斷進行,另一方倒是顯示出了很多惡劣的行徑。這一方就是:警察和國家情報部門。
雖然,這兩個部門一直在解救印鈔廠的人質,與劫匪團夥們談判,但在整個過程中,他們沒有絲毫人性,一開始是只想解救人質裡邊的權貴子弟,不顧另外8名普通人的性命;之後,搶劫團夥中一名劫匪的身份曝光,情報部門又向媒體放出了各種假消息,添油加醋潑髒水、污衊這個人是專門販賣婦女兒童的人販子;最後,他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惜用女兒的監護權來威脅、利誘女警察……
總之,相比於互幫互助、有原則有底線的劫匪團夥,情報部門的頭目以及警察中的有些人,倒更像是壞人。行動的後期,劫匪團夥通過電視把情報部門造的謠,以及做出的一些不道義的事情告訴了公眾,大家開始同情那些劫匪,把他們當成了反抗不公的英雄。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鋪墊,所以,這些劫匪在民眾心理,在觀眾心理,都有了英雄並且正義的一面。
而電視劇也通過讓他們一步步進行計劃,並且最終獲得成功,來取得了爽劇的效果。有人就會疑問:這個事情難度這麼大,這麼複雜,這個團夥的人是怎麼做到的?是劫匪頭目「教授」經過幾十年的思考、制定計劃,並最終實施,一舉實現了。
「教授」不僅做了詳細的計劃,預見到了各種可能的問題,比如人質造反、警察強行破門、團夥成員被策反……還在開始計劃之前,給團隊成員上了五個月的課,學習如何搶劫。
正是因為這些充分的準備,才保證了他們能夠一步步進行計劃。那麼,這個計劃是萬無一失、跟他們預期絲毫不差的嗎?也並不是。機器是死的,計劃是周密的,但人是活的,人不僅是活的,而且是有感情的。
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搶劫團夥之間的感情、人質之間的感情、人質與劫匪之間的愛情,讓這個原本天衣無縫的計劃出現了很多次變動。而在這些感情中,最經典、引起最大危機的,就是「教授」與女警察之間的感情糾葛。
因為「教授」愛上了女警察,這是計劃外的事情,這導致了「教授」的身份提早暴露,計劃差點也因此失敗,不過,也正是因為愛情,這次搶劫才能最終有驚無險地完成。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在這裡,似乎可以說「人算不如愛情算」。到了第二季的最後,「教授」與女警終成眷屬。就像他們剛開始認識的時候一樣,一切都重新回到開始。
當然,《紙鈔屋》這部劇的美中不足也是有的。這是一部系列劇,工程浩大,各種鋪墊和暗示,編劇要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把故事講得嚴絲合縫,節奏還要把握好,很不容易。第一季第九集的時候出現了一個瑕疵:一個俄羅斯保安在廢舊車場發現了劫案頭目「教授」,並且已經通過回憶在警局畫出了教授的畫像。之後,「教授」通過警用對講機向俄羅斯保安喊話,威脅這個保安,保安被威脅後直接把畫好的畫像刪除了,所有的線索到這裡就不了了之。
這個就有點扯了,一個能直接抓住世界級大案主犯的機會,西班牙警方就直接放棄了?保安不配合就算了?他們腦子都秀逗了?如果在這裡就知道教授是誰,讓節奏更緊湊一點,那該是多麼完美?不過,瑕不掩瑜,接受這點瑕疵以後,也能享受到這部劇的精彩。
再次向大家推薦這部劇,從頭到尾充滿爆點的故事,全程無尿點,反思人的感情與系統設計之間的關係,反思民眾與政府的關係,真的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