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後代男丁多早逝:臺媒稱或因兩蔣未入土

2021-01-12 山東頻道

核心提示:臺灣《聯合報》報導,蔣家也認為,目前安厝地點風水不好,且兩蔣都沒有入土,導致家運並不好,尤其對男丁更傷。甚至到臺灣慈湖去參觀的人也會聽到導遊們說,蔣介石的遺體一直不能入土為安,可能是蔣家後代幾乎死光的一個風水原因。

本文摘自《家世》 作者:餘世存 原題為: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到蔣家第三代,其變化之大令人唏噓。蔣經國與蔣方良生四個子女:孝文、孝章(女)、孝武和孝勇,蔣緯國與邱愛倫生一子蔣孝剛。至於蔣經國和章亞若所生的一對雙胞胎兄弟,章孝嚴和章孝慈,則多年不曾入蔣門,在輿論眼裡,跟蔣家香火承傳關係不大。

孝文是孝字輩當中,最得寵的一位,卻也最讓蔣氏父子失望,給家人惹下不少麻煩。結婚後因家庭糾紛走上酗酒之路,結果因宿醉忘記服藥導致腦部細胞嚴重受損,智力僅與四五歲孩童相當。五十四歲時辭世,離父親蔣經國去世不到一年。

孝武一度讓人懷抱信心,但他情緒之不穩定、衝動等性格讓蔣家蒙羞。「江南命案」掀起軒然大波,外界盛傳蔣孝武是幕後指使人,使他徹底失去父親的政治信任。他四十六歲時即告去世。

孝勇主動選擇了棄政從商,後來又入加拿大籍,不幸四十八歲時病逝。

只有蔣緯國的兒子孝剛倖存下來,他在美國從事律師行業。

到了蔣家第四代,則有六個男丁,分別是蔣孝章之子俞祖聲,蔣孝武之子蔣友松,蔣孝勇之子蔣友柏、友常、友青,以及蔣孝剛之子蔣友捷。第四代無一人涉足政治。他們大都投身於商界、藝術和教育界,長期以來行事低調。

俞祖聲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供職於美國一家天文機構。

蔣友松畢業後在舊金山灣區租了個簡陋的房子,每天擠公交車去離灣區幾十公裡的電報山下一家公司打工。打工期間,他學會了如何做期貨生意。後來,他開了自己的公司。

最引人注目的是外貌英俊、能力出眾的蔣友柏。在臺灣某民意調查「誰是職場上最具代表的型男」中,蔣友柏曾以絕對優勢,壓倒公認的帥哥馬英九,而當選冠軍。蔣友柏遵從父訓不碰政治,十九歲進軍商界,現為臺灣橙果設計公司老闆。蔣友柏結婚後,生下一女一子,長女蔣得曦,幼子蔣得勇。蔣得勇則成為蔣家第五代的第一個男丁。

蔣友常與哥哥蔣友柏合作開設橙果設計公司。他的愛好則是美食:「我早睡早起、喜歡泡老人茶、下廚做菜,每次進廚房耗掉一整個下午,就為了想變出一道新菜色。」

蔣友青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婁,對臺灣基本沒有什麼概念了。

……

總之,蔣家到第三代,就似乎遭受天刑地斬。蔣家第四代則要麼是「學習當個平凡人」,要麼已經是平凡狀態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蔣家百年,由燦爛歸入平淡,也算是造化本色。

按照傳統中國說法兒,死者入土為安。如果不能安葬,那麼死者的靈魂難以蔭庇子孫。蔣介石、蔣經國的屍骨幾十年不能入土,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有人說,因為二蔣的棺木不能入土為安,蔣家的第三代的男丁們都早早地死光光了,而且這樣一個風光的家族第三代中有出息的很少,有出息的(指章孝嚴)還不是姓蔣。臺灣《聯合報》報導,蔣家也認為,目前安厝地點風水不好,且兩蔣都沒有入土,導致家運並不好,尤其對男丁更傷。甚至到臺灣慈湖去參觀的人也會聽到導遊們說,蔣介石的遺體一直不能入土為安,可能是蔣家後代幾乎死光的一個風水原因。

據說後來臺灣政府因為政治原因,也願意將蔣氏父子安葬,因此「蔣家第四代很旺,第五代也來到了這個世界報到了」。這種先人與子孫禍福相關的說法即使難以為科學證實,也應為我們現代人尊重,如此才能敬畏,才能慎終追遠。因為蔣氏後人日漸平凡,涉及太多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命題。

有論者指出,蔣氏父子在大陸、在臺灣殺伐過重,也是禍及子孫的一個原因。蔣家的後代狀況確實令國人感慨無限。好在蔣介石遵循母親傳給他的家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以頑強的意志把良善、尋常生活傳遞給了子孫。

蔣介石和毛澤東都是熟知中國文化的人,一定對自己的作為將有什麼樣的果報有過深思。毛澤東的高明已經為很多人看到,蔣介石的高明還未被更多的人所注意。毛澤東曾想過火化,蔣介石也不會不知入土為安的道理,但他更希望歸靈大陸,大概也有對子孫如何完成平民化有過考慮。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後代回大陸掃墓,曾提出將兩蔣歸葬大陸
    蔣介石逝世前,曾交代後人,棺材不落地,暫厝慈湖寢陵,有朝一日,回大陸入土安葬。蔣經國逝世後,遵從父親遺志,棺材亦暫厝慈湖。等回大陸。現在臺灣慈湖兩蔣寢陵,仍然可見兩具棺材離地而厝,靜等歲月流逝。蔣家第三代之後,從政當權者越來越少,逝世後的孝字輩,不再從祖父遺志,安魂故裡。
  • 蔣介石後代,首次提出「兩蔣」棺材移靈大陸的想法,3句話讓國人動容
    這個白眼狼,一上臺就開始對「兩蔣」不敬,把他們的雕像摘掉。親日臺獨,圖謀分裂。 10多年前,蔣介石逝世,為緬懷其功績,人們大塑雕像。10年後,大批雕像倒掉。歷史波詭雲譎。據媒體報導,最初,兩蔣銅像共有4.5萬尊,經過李登輝的「去蔣化」運動,如今已剩者寥寥,多遷移兩蔣寢陵。
  • 新華澳報:臺灣處置兩蔣墓園陷入兩難窘境
    而兩蔣靈柩移靈大陸的條件又未成熟,再加上不可能兩次「入土」,因而五指山臺軍兩蔣墓園的問題,確是問題。  文章摘編如下:  4日是清明節,5日是蔣介石逝世37周年。已經很久沒有「獨自出鏡」機會,因而擔心將會被民眾忘掉的民進黨「立委」薛凌,忽然「靈機一動,計從心來」地逮住了一個可以製造新聞效應的機會,發布「新聞稿」聲稱:位於新北市汐止區臺軍五指山示範公墓的兩蔣墓園,於2005年12月完工,但卻因兩蔣是否移靈等問題未解,至今閒置多年。  而兩蔣位於桃園的大溪陵寢已成為陸客觀光重鎮,加上目前蔣家對兩蔣移靈五指山軍人公墓已興趣缺缺。
  • 蔣介石的棺材是運回大陸?還是繼續放臺灣?聽聽蔣家人怎麼說的
    世人如何評價蔣介石呢?他平北伐、定中華、驅日寇、捍三民,說蔣公是一代英豪,應該不算太過。1949年是蔣介石最傷心的一年,第三次蟄居溪口老家,這次返鄉並未給蔣帶來好運和轉機。紅軍以迅猛之勢跨越長江,蔣介石無力扳回大局,唯有暫時離開。
  • 80歲的蔣緯國,代表家人第一次對臺媒吐露心聲:希望蔣介石移靈大陸
    蔣介石泉下有知一定會埋怨他兒子欠考慮,或許蔣經國自己都不會原諒自己的失誤呢。此話怎講? 兩蔣是腿一蹬眼一閉一抹黑啥都不用管了,然而,他的後代子孫們招架不住了。
  • 蔣介石浮棺移靈大陸,會在哪一年實現?聽聽蔣家後代的預言
    一轉眼40多年過去了,蔣介石的兒子、孫子基本都已去世,臺灣時局也翻天覆地,蔣家後代已多不從政,但兩蔣浮棺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浙江奉化蔣介石故居)其實,蔣家後代在對待兩蔣移靈問題上,意見也一直不太統一。
  • 蔣家後人蔣友梅聲明 要求兩蔣日記物歸原主
    人民網12月9日電 「兩蔣日記」的歸屬權問題,因為蔣家後人蔣友梅打算訴諸法律而引發爭議。蔣友梅再度透過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強調她的立場就是「物歸原主」,至於「兩蔣日記」是否應該開放公眾閱覽,或是授權出版,也應該取得蔣家全體繼承人的共識。
  • 蔣介石孫子首回大陸,解決2件頭疼事,一是兩蔣移靈,另一個是啥
    1996年1月,蔣介石的愛孫蔣孝勇,伴隨反胃和吐血症狀,意識到身體要出毛病了。 去榮民醫院瞧後,被診斷得了不治之症惡性腫瘤。思想一番激烈的鬥爭後,他拿起電話。
  • 蔣萬安親手推倒兩蔣
    中評關注:蔣萬安親手推倒兩蔣蔣萬安主動提有關轉型正義的修法是兩面刃。(中評社  星島環球網消息:中評社臺北1月13日電(記者 張嘉文)蔣家第四代、中國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提案修正「戒嚴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明定人民在威權統治時期被不當沒收財產的返還辦法。
  • 臺70餘名退役將軍捍衛兩蔣 蔣孝勇遺孀淚灑現場
    蔣經國第三個兒子蔣孝勇的遺孀蔣方智怡也現身活動現場,聽到「獨派」日前對蔣介石靈柩潑漆事件時,不禁悲從中來、頻頻拭淚。 高齡一百歲的郝伯村頂著烈日紀念兩蔣。(圖:中評社)臺退將捍衛兩蔣 蔣家媳婦現身活動現場據香港中評社報導,3日的紀念會是由臺「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簡稱校友總會)、退伍軍人協會、團結自強協會、黃埔四海同心會、退伍軍人聯誼會等單位一同主辦。
  • 臺灣兩蔣遺體或回大陸故鄉安葬
    核心提示:4月5號是蔣介石逝世37周年的日子,因此在臺灣兩蔣的移靈再度成為討論的焦點。臺灣軍方在六年前斥資3000多萬元臺幣在新北市汐止區的五指山示範公墓興建蔣家的墓園,但是蔣家內部對於移靈一事多年來依舊沒有共識,綠營的立委呼籲軍方應該要妥善利用空間,不要讓墓園荒廢。
  • 蔣介石的親妹妹蔣瑞蓮以及她的子女後代
    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是蔣介石的故鄉,因誕生了「蔣家王朝」而名揚四海,人們稱這裡是地靈人傑。蔣介石不用多說,一世梟雄,在中國政壇上縱橫馳騁、呼風喚雨近半個世紀,從混跡上海灘得到孫中山的信任開始,一步步成為國民黨內部的後起之秀,逐步掌握了國民黨的大權。爾後通過北伐戰爭,聲名鵲起,抗日戰爭期間又奪得最高統帥權,再登國民政府主席的寶座。
  • 港媒:蔣萬安為選臺北市長而親手推倒「兩蔣」勢必引深藍反彈
    蔣萬安提出的修正草案名稱,將「戒嚴時期」改為「威權統治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從1945年算起,等於是認了祖父蔣經國和曾祖父蔣介石是「威權統治」,親手推倒兩蔣,給先祖歷史定位,在藍營內掀起波瀾。而此提案獲得15位「藍委」連署支持,包含黨主席江啟臣,大部分是青壯派「立委」。
  • 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獲得通過,蔣介石仙逝有靈,會怎麼看?
    兩蔣彌留之際,留下遺囑:入土入安,也要入祖國大陸的浙江奉化的故鄉的土為安。兩蔣靈柩等待後人,特別是繼承中國臺灣國民黨大業的人,完成入故鄉故土為安!蔣介石在臺灣的照片兩蔣靈柩不在中國臺灣入土的遺囑:告訴我們,兩蔣生當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人,死後是中華民族的鬼。這個底線誰也別想動搖!
  • 蔣介石後代首回大陸發生了啥事?在記者面前哭的這麼傷心
    孿生兄弟章孝嚴、章孝慈,是蔣介石的孫子。您會問,老蔣的孫子為何姓章而不姓蔣?了解蔣家史的人都知道,蔣經國有5個兒子。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是他和原配夫人蔣方良的孩子。而章姓兩兄弟,是他和情人章亞若的孩子。話說,蔣介石的大公子蔣經國在國民政府江西任職。其母毛福梅死於日軍轟炸機下,剛經歷喪母之痛的他戀上了章秘書溫情的港灣。
  • 蔣介石後代孫輩罕見照:有兩位到死都不相認,生活清貧,本事大
    蔣介石這一生,活的精彩傳奇,他的後代,知道現在都一直被廣泛關注,在蔣介石晚年,手中沒有了兵權,他就像個普通老人一樣,在家含孫逗樂,大家都知道他有兩個兒子,蔣經國和蔣緯國,但實際上,之後蔣經國才是蔣介石的親身個兒子,所以他的重心,當然還是在自己親生兒子身上了蔣經國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
  • 蔣介石助手,陳立夫陳果夫,蔣的一句話,讓陳下不來臺
    1949年其實早在蔣介石下野避居溪口時期,他就曾當面對陳立夫等「CC派」人士發過脾氣,直斥「打敗我的是自家的國民黨」,更揚言從此不進中央黨部,幾乎讓陳立夫下不了臺。不少國民黨人士因此遷怒陳立夫,認為他要為一連串杜魯門政府蓄意「去蔣」的動作負責。據陳立夫回憶,他當時在日月潭陪侍蔣介石「檢討國是與黨事」時陳詞,大陸失敗是國民黨歷史上的大失敗,「黨、政、軍三方面都要有人負責」,所以「黨未辦好及一切缺失,最好把責任推給我兩兄弟」;他也建議,國民黨改造應把他與陳果夫兄弟二人除去,由蔣經國主持。
  • 蔣萬安為選臺北市長而親手推倒「兩蔣」 勢必引深藍反彈
    蔣萬安提出的修正草案名稱,將「戒嚴時期」改為「威權統治時期人民受損權利回復條例」,從1945年算起,等於是認了祖父蔣經國和曾祖父蔣介石是「威權統治」,親手推倒兩蔣,給先祖歷史定位,在藍營內掀起波瀾。而此提案獲得15位「藍委」連署支持,包含黨主席江啟臣,大部分是青壯派「立委」。
  • 從大陸影視演繹「兩蔣」看40年兩岸關係大起大落
    蔣介石1975年4月5日因心臟病突發去世。40年過去了,但對兩岸百姓來說,與蔣介石、蔣經國、宋美齡甚至蔣家後人有關的消息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對他們的解構和評價似乎從沒停止過。今年3月臺南校園蔣介石銅像被強拆,去年底臺媒傳「蔣介石戎裝騎馬銅像將亮相浙江奉化老家」,以及大陸熱播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建豐同志(即蔣經國)」只聞其聲未見其人,但「用人要疑、疑人要用,關鍵是要用好」等臺詞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在這些新聞或現象背後,兩岸到底如何看「蔣氏父子」?
  • 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想置蔣介石於死地,為什麼蔣後來不處罰他?
    西安事變之所以爆發,是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蔣校長依然奉行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圍剿紅軍。這引起了愛國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不滿,於是他們扣押蔣校長,實行兵諫,最終導致了西安事變。這是蔣校長一生中比較狼狽的一次,所以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親自送他會南京的張學良遭到了軟禁,可以說張學良的後半生基本上是在軟禁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