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快餐巨頭,正新雞排自2006年成立以來,在中國13年來的本土化經營模式一直都很靈活,除了對產品口味做了諸多調整外,近兩年還請了當紅明星黃渤作代言人。明星效應給餐廳帶來了流量,明星帶來貨物的能力肉眼可見,許多餐飲品牌已經做好了行動的準備。所以,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餐飲品牌是否有必要邀請名人為其代言。
明星代言需要衡量轉化率
明星的轉換速度來去很快,完全取決於明星的市場熱度。
曾經很火的柯震東也代言了不少品牌。然而,吸毒曝光後,代言產品幾乎全部下架,並迅速更換包裝。前兩年,薛之謙火了,廣告也滿天飛。然而,人設崩塌,粉絲轉黑,廣告也停止了。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名人代言有風險。
明星代言有流量,但流量會轉化成品牌流量嗎?並不是誰火就要請誰這麼簡單。其實,明星代言真正能給品牌帶來的並不是瞬間的轉化率,而是通過名人的人氣使品牌響亮,降低潛在的推廣成本,並將名人與品牌聯繫起來,成為品牌的記憶點。
餐飲找明星代言漸成趨勢
在餐飲圈,隨著食品品牌的興起,仍然有越來越多的明星代言。
周杰倫代言手抓餅;成龍代言芭比饅頭;張根碩代言咖啡陪你;黃渤代言正新雞排……
餐飲品牌該如何請明星代言?
就像正新雞排邀請一線明星做代言,這對大多數品牌是沒有辦法實現的。畢竟很多一線明星代言費高,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品牌是很難負擔的起的,明星的選擇有很多,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考慮到底該請誰。
1、不一定是娛樂圈明星
餐飲業是一個接地氣的行業,沒有必要請大眾娛樂明星代言,雖然家喻戶曉,但不一定要為店面轉型。西貝一夜成名,《舌尖1》火後,籤下黃老漢賣黃饅頭,吸金三千萬元。嘗過甜頭後,他又花了600萬元買斷《舌尖2》張爺爺手工空心掛麵。
由此可見,各種行業都有明星,而不是只盯著演員和歌手,應該擴大選擇的範圍,要在一定的影響範圍內都可以。
2、不一定是一線明星
如果是正新雞排這樣的一線品牌,當然可以邀請一線明星,無論是財務還是店面的覆蓋都能支持。然而,在餐飲業中,這類品牌卻寥寥無幾,而且仍有許多區域性品牌。那樣的話,沒必要花那麼多錢在名人身上。餐飲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目標客戶群,選擇一些在當地人氣較高的人群。
3、不一定是真明星
現在餐飲業有一個流行趨勢,就是IP的創造,其實IP也是明星。
一些人正在與現有的著名動畫人物合作,還有一些人正在以任何一種方式製作IP,這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在二次經濟爆發的時代,智慧財產權對年輕消費群體的吸引力很大,這完全符合年輕人的特點。
明星代言主要是利用明星影響力,關鍵是如何使明星粉絲成為品牌粉絲。
名人代言雖然是一種趨勢,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特別是一些餐飲企業的法律意識相對薄弱。未經許可,一些名人照片在商店裡被濫用作海報,從而引發訴訟。因此,無論以何種方式與明星合作,都不應投機,以免觸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