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爆裂性骨折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腰椎出現暴力性的過度前屈、後伸,擠壓、分裂、剪切或旋轉力等,造成超過生理極限出現的一種嚴重性骨折。在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疾病歷史上,最常見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事故和高處高空墜落導致腰椎受到暴力外傷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骨折。
腰椎體骨折按照穩定性分型是有不穩定骨折和穩定骨折兩種類型的,按照形態分型分為壓迫性骨折、爆裂骨折、Transverse骨折、骨頭脫位等。那麼接著來說一下爆裂性骨折的嚴重性對比。要知道爆裂性骨折就是椎體整個的向外的一種爆裂,比如向前、後、兩側都有移位,如果椎體整個只是是向前、兩側這種移位的話,一般來說是不會引起嚴重症狀的;而向後側出現爆裂骨折的話,是會引起脊髓、馬尾神經受壓從而出現相對應的症狀特徵,這個時候病情就會相對嚴重。
如果是高位腰椎爆裂性骨折,比如腰1爆裂骨折,常常會引起癱瘓症狀,下肢活動不靈、大小便功能障礙等。而如果沒有損傷到脊髓圓錐或以上位置,而是損傷腰2下端到尾骨結束的這一區域任何神經根,通常都會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以及下肢功能的感覺感知異常或者足下垂等情況,這種情況就是馬尾神經受損後出現的典型表現。只不過具體症狀表現的嚴重程度是會根據腰椎爆裂性骨折位置和神經受壓、受損程度來決定。
那麼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向大家已經說明過馬尾神經的位置是從腰2水平線開始到尾骨結束,共計十段,而在腰2、腰1之間有脊髓圓錐也就是馬尾神經和脊髓的連結處。那麼患者只要是在這個位置上出現爆裂性骨折的話,多數的病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容易合併馬尾症候群和脊髓損傷表現的。
當腰椎爆裂性骨折後,骨頭的碎塊是很容易突進到腰椎椎管內壓迫馬尾神經或脊髓神經,甚至直接對其造成一定損傷,所以一般當出現腰椎爆裂性骨折後應該及早完善相對應的手術前準備,給予急診手術治療,當骨折復位後,要及時解除對神經造成的壓迫;再使用椎弓根釘來固定骨折端,防止腰椎不穩或者滑脫,為恢復骨折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手術後必須要觀察下肢和大小便的情況,如果出現下肢的功能有減退或者喪失,以及大小便失禁。有可能已經出現馬尾神經受損或者脊髓損傷導致的症狀表現,從而引起功能障礙和部分癱瘓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早的做一些針灸、理療以及運動療法等康復治療來幫助病人恢復,在康復過程中最好可以搭配中醫藥療法來針對性調理疾病症狀表現,能夠起到一個較好的術後治療從而大大提升恢復可能和恢復進展。
對於馬尾症候群的表現,可能很多病人了解的不夠確切,簡單可以理解當腰椎管內的馬尾神經束受到擠壓或者損傷後,就會出現下列表現:
括約肌支配障礙: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
感覺異常:感覺不靈敏,麻木、各種異樣疼痛等。
運動功能障礙:走路跛行,足下垂,腳腕不能前屈或勾起費力等。
當然也不是每一項都會包含,因為馬尾症候群是多種症狀組合而成,有多種搭配症狀表現,而這種表現的輕重程度只會根據不同方式影響到馬尾神經後,根據嚴重程度來展現出或輕或重的情況。有的病人損傷是不可逆的,有的損傷是可逆的,當不可逆的出現以後我們在治療上只能求不完全恢復,以目前的醫療水平還沒有達到完全性恢復不可逆症狀表現。
當然也不僅僅是上述表現症狀,因為每一種症狀後面都有關聯的併發症,舉幾個簡單的列子來講,對於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如果大便是處於便秘形態,那麼長期如此就會伴隨肛門下墜,腫脹感,甚至是痔瘡等,會讓病人老感覺有便意但去排解的時候並無糞便,是會對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下降的;長期小便如果不能夠排解或者完全排解,那麼就會造成尿瀦留,那麼尿瀦留可能會延伸出尿路感染,尿結石甚至可能引發尿反流出現腎積水;而下肢的感覺障礙可能尤其經絡阻滯、氣血不通,部分肌皮無法氣血充盈從而造成沉、僵、冷、隨著時間的延長可能還會衍變成肌肉萎縮等表現。
馬尾症候群影響了很多人,對病人的生活質量、生活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很多家庭也因此擔負了很大的壓力。在長期治療馬尾症候群的過程中,多數病人及家屬會逐漸失去信心,進而出現抑鬱、愧疚、沮喪等情緒,對生活失去信心,對自己的治療也失去決心。其實馬尾症候群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合理安全的對應方法可以使馬尾症候群的症狀逐漸改善甚至是消失,以此恢復到接近於正常人的生活水平,恢復自信。
現代醫學對馬尾症候群的治療取得了長足進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也存在著許多弊端。中醫藥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對馬尾症候群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經驗,如果正確認識中醫藥治療馬尾症候群的地位、作用及其特點,將有利於兩種醫學的有機結合,提高治療效果。
中醫藥生經益氣湯療法在治療馬尾症候群表現上,從整體出現,以4個辨證要點,先以治痿獨取陽明理念出發,先顧忌脾胃,滋肝補腎,溫陽化瘀再結合調治氣血來讓病人得到症狀改善或者促進提升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