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要「治」更要「防」

2020-12-23 海外網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河北省滄州市抗癌協會、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根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組織多學科專家,通過網絡在線直播科普、義診、抗癌明星評選等形式,為公眾進行科普講座和義診諮詢。  傅新春攝

防癌  朱慧卿作  新華社發

癌症,是一種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2015年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230萬人因此喪生,更為嚴峻的是,每年新發病例超過393萬。每年4月15日—21日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對於癌症防治,人們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今年3月3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明確指出,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從而預防癌症的發生。

其中,作為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措施,疫苗對於癌症的預防發揮著重要作用。自新冠疫情之後,民眾雖對疫苗的關注度有了空前提高,但在疫苗接種方面還存在諸如「一次接種,終身獲益」「兒童沒有接種的必要」等很多認知誤區。

B肝治癒難  預防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老齡化,我國大多數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以肝癌為例,中國的肝細胞癌病例就佔世界肝細胞癌病例的50%,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中國肝癌的主要病因,約85%的肝細胞癌患者攜帶B型肝炎病毒感染標誌。

在近日舉辦的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在線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趙方輝教授表示,B肝和宮頸癌,這兩大癌症已經被證實可以通過疫苗接種得到有效預防,但由於各種認知誤區,我國疫苗接種的現狀並不樂觀,亟需提高大眾對於疫苗接種的正確認知水平,提升我國整體免疫水平,為個人、家庭乃至社會築起健康屏障。

慢性B肝雖然很難治癒,但是很好控制、預防。迄今為止,接種B肝疫苗仍是預防HBV(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國在新生兒及兒童B肝免疫接種方面取得了矚目成就,低齡幼兒發病率很低,但20-40歲的中青年B肝發病率相對較高。相關研究顯示,5歲以下的低齡兒童發病率很低;但兒童和青少年隨著年齡增長,B肝發病率有所遞增。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2030年消除慢性B型肝炎』的目標,而B肝疫苗的普及,將是達到這個目標非常重要的手段。2018年有數據顯示,在1-29歲人群中,B肝感染率只有2.64%,5歲以下的兒童當中是0.3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許潔教授表示,「現階段我國免疫策略是保持新生兒優先接種B肝疫苗,同時在兒童當中進行查漏補種,並且把目光放到了成年人身上。考慮到我國慢性B肝的流行率仍然比較高,提升公眾對於成人免疫的正確認知十分必要。」

宮頸癌有疫苗  接種要趁早

作為高發惡性腫瘤,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國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中居於第一位,然而很多人對於宮頸癌的發病率及危害性缺乏正確認識,同時還有很多人對宮頸癌疫苗存在諸多認知誤區。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十分常見,有正常性行為的女性一生中感染至少一種型別HPV的機率達80%。HPV持續感染可造成宮頸病變,甚至發展成為宮頸癌。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將9-14歲未發生性行為的女孩作為首要接種對象,免疫接種策略應優先保證該人群的高接種率。接種三劑之後,HPV疫苗具有高度免疫原性,免疫應答在9-15歲的女童中最高。然而,家長讓女兒接種HPV疫苗的意願非常低,數據顯示,僅26.7%-36.7%的家長願意讓孩子接種。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不需要接種疫苗,而家長的這種認知將有可能讓孩子錯過最佳的疫苗接種時間。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喬友林教授說:「高危型HPV-16和HPV-18是全球最常見的HPV基因型,約佔所有侵襲性宮頸癌病例的70%以上。目前我國已上市的三種宮頸癌(二價、四價、九價)疫苗在免疫原性,預防16型、18型HPV相關宮頸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無差別,都可預防大多數的宮頸癌,其中進口二價疫苗採用了創新佐劑系統,能夠提高免疫預防的效果,產生比較高的抗體。預防宮頸癌,適齡女性、越早接種越好。當務之急是,家長應改變認知,儘早為適齡孩子接種宮頸癌疫苗,儘早受益。」

疫苗接種並非某一群體的專利,對於兒童和成人來說同等重要。儘早接種、儘早獲益,做好癌症防治的「防」,不僅是為自身健康負責,也是對社會健康負責。趙方輝呼籲,希望大眾正確認識疫苗接種,堅持防治並重,從源頭預防癌症的發生。

肺癌免疫治療  創新成果不少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肺癌年發病78.7萬人,死亡63.1萬人。其中,小細胞肺癌一直是臨床的「硬茬」,預後極差。直至2019年,全球小細胞肺癌患者首選方案仍是含鉑化療,大部分患者往往很快出現耐藥,生存期不足一年,全球小細胞肺癌治療需求遠遠未被滿足。

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教授近日在以「生命之間」為主題的首屆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會(CSCO)小細胞肺癌網絡會上表示,30年來,中國在肺癌領域做了很多的工作和探索,開啟了我國精準醫學和免疫治療的大門,讓更多的患者看到「生」與「愈」的希望。

肺癌是中國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癌種,其根據病理類型,可以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其中小細胞肺癌約佔肺癌的15%—20%。小細胞肺癌是一種侵襲性強、增殖迅速的惡性腫瘤。

在肺癌診斷中,如果確診是「小細胞肺癌」,可要提高警惕,因為這類肺癌的惡性程度高,它往往有進展快、易復發、生存時間短的特點。小細胞肺癌若不及時治療,中位生存期僅為2—4個月。目前,化療是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臨床治療方案。據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介紹,全球科學家一直在針對小細胞肺癌進行各種創新藥物研究。對於晚期腫瘤患者來說,即便生存期能延長几個月,對他們的意義都是無比重要的,這意味著他們有機會享受更長時間的親情與關愛,對未來長期生存的改善和獲益都是很明顯的。

肺癌免疫治療領域在不斷探索更多的創新治療模式。北京醫科大學臨床腫瘤學院暨北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主任、大內科副主任王潔教授指出:「近些年來小細胞肺癌的多學科協作,讓很多患者從中受益。特別是隨著免疫2.0時代的到來,臨床上可以進行更多嘗試,比如化療、放療、免疫治療等不同方式的聯合,針對不同亞型療效預測生物標誌物的不同,選擇適宜的治療方式等,相信今後中位總生存期的提升會是5個月、10個月,甚至更長。」

在抗擊小細胞肺癌的道路上,相關專家在用堅持和信仰為患者迎來一縷縷生命的曙光。目前中國免疫治療在各癌種均開展了大型Ⅲ期臨床試驗,除了非小細胞肺癌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外,還包括肝細胞癌一線、三陰性乳腺癌一線、卵巢癌和高危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狀細胞癌輔助治療等,未來期望免疫治療能夠發揮更多的神奇作用,造福更多腫瘤患者。

科學預防肺癌 早戒菸早篩查

降低肺癌死亡率已成為目前我國公共衛生的一個重大任務。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強調,一定要在肺癌的高發地區開展癌症的早診和篩查工作,到2030年國家癌症死亡率要下降15%。這是從國家層面第一次提出了癌症防控的目標值。

提高公眾肺癌科學預防認知,強化公眾自我檢查和定期健康體檢的健康意識,是降低肺癌高發病率最有效的預防策略。吉林省腫瘤醫院院長、吉林省肺癌診療中心主任程穎呼籲:「小細胞肺癌與吸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100個患者中大概有97或98個人是吸菸者,只有兩三個不吸菸。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女性和青少年的吸菸率在逐年增加。這讓肺癌特別是小細胞肺癌的發生率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除了儘早戒菸,《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2019年版)》指出,治理大氣汙染、儘量減少烹調油煙的刺激、加強職業接觸中的勞動保護、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等措施都有利於預防肺癌。」

另外,肺癌高危人群,如年齡在45歲以上、吸菸史在20年以上,有肺部疾病史、有腫瘤家族史,更需要定期體檢,使用胸部低劑量CT進行肺癌篩查。目前已經有大量證據表明,使用胸部CT做肺癌篩查可以及早發現早期肺癌,並能夠降低20%的死亡率。(記者 喻京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4月24日   第 09 版)

原標題:腫瘤要「治」更要「防」(健康直通車(第15站))

責編:趙健行、張振

31775503,.腫瘤要「治」更要「防」,.2020-04-24 03:45:04,.204485,.趙健行、張振

相關焦點

  • 蘇州御生堂中醫治腫瘤靠譜嗎?百年傳承抗癌防轉移抗復發值得信賴
    擁有當地多名名老中醫,以及省、市、區名中醫、專家、教授、中醫世家傳人和資深中醫為骨幹,開設中醫腫瘤、內、兒、婦等專科,疑難雜症專家診室。依託資深的專家團隊,針對腫瘤及各類疑難雜症,豐富的臨床經驗、精湛的中醫診療技術、星級的人文環境、人性化的服務模式,集中醫診療、中醫養生保健、中醫膏方、中醫文化學術交流等服務於一體的高端人文中醫館,為廣大群眾提供一醫一患式高端中醫綜合服務。
  • 老藥工:腫瘤的調養要從安神入手
    根據這一經典,我省已故中醫大師何任教授,以一生的經驗,留給後人十二字腫瘤治則:「不斷扶正,適時攻邪,隨證治之。」意在開方要不斷地扶助病人的正氣,適當的時候採用攻伐的手段,有什麼症狀用什麼藥。全國那麼多中醫腫瘤專家,治療方法千姿百態。但佔主流的治則治法,與何老「十二字治則」差別不大。早幾年,有位西北的腫瘤專家到訪杭州,有醫生請教,他說:「我就是一個辦法:讓病人好好睡覺。」
  • 腦部腫瘤能治好嗎?也沒有那麼可怕
    核心提示:不少人發現自己腦部出現腫瘤之後最想知道的肯定是腦部腫瘤能治好嗎?其實腦部腫瘤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大多數腦部腫瘤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的,甚至一些良性腦部腫瘤是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治癒的。
  • 淋巴瘤君 鄭大一附院腫瘤科主任張明智教授正解淋巴瘤的防與治
    鄭大一附院腫瘤科主任,我國著名淋巴瘤防治專家張明智教授說,這些年,腫瘤的發病率一直在上升,上世紀70年代,淋巴瘤發病率位居各類癌症發病的第15位,如今已經達到各類癌症發病的第8位,影星李鈺、央視「國臉」播音員羅京因淋巴瘤相繼離世,更讓人感覺到了淋巴瘤的兇險。一時間,這個不被大眾所熟知的疾病「淋巴瘤」以一種殘忍的方式映入人們的眼帘、成為關注焦點。
  • 湖南省腫瘤醫院為難治性癌痛綜合管理傳經送寶
    2020年11月13日-15日,在中國抗癌大會腫瘤麻醉與鎮痛專委會分會場,湖南省腫瘤醫院麻醉手術中心兼疼痛病房主任楊金鳳再次強調了難治性癌痛這個癌痛治療的「軟肋」對醫患的困擾超過其他疼痛的總和,並聲情並茂地講解了難治性癌痛的綜合管理。
  • 腫瘤治療中西醫結合效果更好,會讓癌症患者活得更精彩
    1治療手段各有優劣 切莫盲目依賴單一方式腫瘤的治療原則,目前仍然是以西醫治療手段為主。而對於中西醫治療癌症的關係方面,要辯證看待。這是因為中醫講究辯證論治,不僅可以使用中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養胃生津來調理脾胃功能,還可以改善並增加患者食慾,從而幫助患者更好的接受hua療,療效顯著。
  • ...防治要趁早!|舞蹈家|遺傳性|陳愛蓮|胃癌|確診|去世|腫瘤|胃部|...
    若腫瘤生長在胃體及胃大彎,腫瘤表面組織可能因血液供應不足而壞死、脫落及出血,繼而引致內出血,導致大便呈深色或出血。3. 中晚期症狀:此階段,體內出血情況可能因腫瘤入侵胃部血管而變得嚴重。患者除了經常感到噁心和嘔吐,亦有可能吐血。若腫瘤已生長至胃上部(近賁門),則會出現胸骨疼痛、食道梗塞、吞咽困難等症狀。
  • 談談肺結節的防與治
    有少部分的肺結節可能是肺惡性腫瘤的早期表現,包括現腺癌、鱗癌及其他原發腫瘤轉移至肺內的徵象。 中醫如何認識肺結節? 肺結節類屬於中醫「肺積」「痰核」範疇,病因上六淫、七情、飲食、稟賦皆可致病,病機乃正虛氣滯、痰瘀留胸,治當扶正固本、化痰祛瘀散結。
  • 癌症能治好嗎?一個腫瘤醫生終於說出了真相!
    癌症能治好嗎?得了癌症到底要不要治療?聽聽腫瘤專科醫生怎麼說!經常有人問,身邊的親友最近在醫院查出得了晚期癌症,你覺得還需要治療嗎?是不是放棄算了?想吃點啥就讓他吃點啥,反正沒有多少日子了。這種想法其實非常普遍,不只是普通老百姓,哪怕是非腫瘤專科的醫生,也經常認為只要是晚期癌症都肯定不可能治癒,只能等死。所以就總是有人問:晚期癌症還有必要治療嗎?事實上,有些癌症,即便是晚期,也仍有治癒的可能,不能一概而論。最關鍵要改變過去的老觀念!科普了這麼多年卻還是有人在問這種問題,看來科普還需要繼續努力。
  • 要「治」更要「防」 長沙街道全盤聯動圓夢「天天天藍」
    目前,長沙市正朝著「三年治標」的目標邁進,進入了圓夢「天天天藍」的關鍵階段,需要更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進一步強化環境治理,持續做好環境綜合治理「回頭看」,保持高壓態勢不鬆勁,明確重點、細化分工,密切配合、強化追責,形成嚴查環境違法現象的合力,並將力量前置,著眼「防」字,從源頭上杜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的發生。
  • 男性睪丸突然腫大變硬 要警惕睪丸腫瘤
    睪丸癌症狀並不為人所知再加上睪丸癌並不常見,只佔所有癌症發病率的1%,但由於15~35歲的男子最不願意看醫生,更不願談及他們的睪丸問題,因此這個年齡段的男子患睪丸癌的風險最高。
  • 海南腫瘤專家提醒普通人群如何防癌 要調整好心態、重視體檢
    10月30日,南海網記者就此採訪了海南腫瘤專家,海南省腫瘤醫院副院長、腫瘤微創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餘書勇。餘書勇表示,目前癌症不再是疑難雜症,是一種可以預防的慢性疾病,普通人群要調整好心態,重視體檢,高危人群更要重視,建議半年一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潛在疾病的發生也愈演愈烈。「遺傳、生活習慣、心態、周邊環境等都是致癌的因素,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到三級預防。」
  • 東蘭縣:防艾工作從青少年抓起
    「有一種人,易患腫瘤,反覆感染;有一種病,超級瘟疫,世紀殺手;這種病,雖有醫可治,但無藥可防;這種病,病情兇險,無一倖免,這就是AIDS or HIV。」講座緊緊圍繞「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這一宣傳主題,重點對愛滋病的危害、傳播方式、有效預防措施、消除對愛滋病人的歧視等方面進行了細緻講解,強調愛滋病可防不可治,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掌握預防知識、拒絕危險行為、做好自身防護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 得了癌症到底要不要化療?腫瘤專家說了一番心裡話
    很多癌症患者,得知自己患病的那一刻,都會把癌症當作「不治之症」,在治療期間,要不要化療,也成了癌症患者們的困擾。
  • 中西醫腫瘤專家齊聚「雲端」 共話腫瘤醫學新發展
    該教材由世界中聯腫瘤外治法專委會會長李忠教授組織國內外知名腫瘤專家編寫而成,由王沛教授、趙尚華教授兩位在醫學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聯袂主審,首次對腫瘤中醫外治進行了系統總結,為腫瘤臨床治療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中醫外治方法體系,豐富了腫瘤「綜合治療」觀的內涵。開幕式後,大會進入學術主題報告和中醫腫瘤臨床新思維與實戰培訓環節。
  • 癌症真的治不好嗎?能治好的都是誤診了?看看腫瘤醫生說出的真相
    某某某得了癌症,結果人家治好了! 嗨,別聽別人瞎說,癌症就治不好,只要說癌症治好了,那不是誤診就是謠言! 癌症的本質其實就是「腫瘤」,但它和普通的良性腫瘤不同,由癌細胞形成的腫瘤為惡性腫瘤,它的表面沒有包膜包裹,且癌細胞之間的結構相對鬆散,癌細胞很容易脫落
  • 專家直播解密白癜風的防與治
    白癜風的防與治周健提醒廣大正在美白的女性,如果美白後發現皮膚出現點狀、小片狀的減色斑、境界模糊、隱約可見。這個時候要馬上停止美白計劃,不管是自己使用美白產品還是美容院的美白療程,都要毫不猶豫地停止,然後馬上到正規的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 福州御和堂中醫看腫瘤怎麼樣?一人一方 古方治療腫瘤好口碑!
    現在社會上,患有腫瘤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隨著中醫治瘤就傳的越來越神乎了,畢竟中醫也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那麼,福州御和堂中醫治療腫瘤有哪些方法?  福州御和堂中醫治療腫瘤有哪些方法?  中醫治癌常用中藥內服、靜脈滴注、中藥外治、針灸、氣功等方法,藥物治療療法不外乎扶正和祛邪兩大類。
  • 早診早治 規範診療 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消化道食管早癌...
    為配合國家衛健委早診早治項目,提高我省消化道腫瘤防治水平,通過規範化培訓,為基層醫院培養具備全面篩查早診早治能力、具有運用新技術、富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式人才。活動現場此次開展的消化道食管早癌及ESD實效培訓班屬於河南省腫瘤醫院內鏡中心開展的2020年早診早治內鏡規範化培訓基地項目計劃,主要針對來院基地培訓的醫護人員制定培訓計劃,並進行資質考核。
  • 檸檬防藍光眼鏡貼心提醒: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更要注意防藍光
    為什麼上班族更需要防藍光?其實原因很簡單,有害藍光主要來自於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LED的光源,以及液晶顯示器,而上班族無疑是接觸電子屏幕最多的人群之一。這些有害藍光具有波長短、能量高、穿透力強的特點,它可以穿透角膜和晶狀體,傷害視網膜,甚至會導致黃斑病變。所以上班族非常有必要學會如何防藍光。  市場上那麼多防藍光產品,究竟哪個更適合上班族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