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消息,有媒體報導稱「萌萌噠天團」今年將在50部電影的基礎上,拍攝50部VR電影。這個消息,令VREYES來說著實感到驚訝。因為從目前接觸到的一些做 VR影視的公司反饋來看,拍攝一部15分鐘的VR電影,從前期劇本策劃,到團隊協作溝通,再到拍攝和後期製作完成,所需的時間是非常長的,有些團隊拍攝一部作品甚至用了數月時間。
對於一年拍攝50部網絡大電影以外,還有拍攝50部VR電影,這是為了貼VR概念便於資本運作,還是真的可以在一年時間拍攝這麼多的作品的。「萌萌噠天團」的打法真的這麼與眾不同且先進嗎?VREYES向「萌萌噠天團」CEO 王薛銘進行了一次電話採訪。
王薛銘向VREYES 記者表示:「VR 電影的拍攝時基於2D電影套拍的,所使用的場景、劇本都會節省很多的成本。以目前的製作水品和速度來看,拍攝一部2D網絡大電影,加一部VR電影需要15天,成本是150萬。目前沒有人這樣去做,我們既然決定做了就試試唄,不成功便成仁,頂多燒錢把我「燒死」唄。但目前來說燒不死,因為我們的團體是明星團體,我們是第一個批量化去做VR內容的團隊,我們做的是明星,把明星拿過來做內容。」(詳細內容請看採訪實錄)
以下為採訪實錄:
做大IP養成 一年發行64首音樂
能否簡單介紹一下萌萌噠天團?
王薛銘:萌萌噠天團是一支成立了一年多養成系團體,主打中國風音樂。按照每周三發歌的頻率,已經發布啦64首歌曲,粉絲量已經達到千萬級。歌曲總播放量超過7億,我們以音樂作為切入點,推出電影。
是美女團隊養成麼?
王薛銘:與其它公司的美女團隊養成還是有區別的,我們是養IP。像其它公司做的偶像團體是做粉絲經濟的,我們是做大IP養成的。
帝都
所發行的64首音樂中,最好的一首音樂數據是什麼樣的?
王薛銘:《帝都》這首歌年前QQ音樂單個平臺播放量過了2.2億播放量,最近應該超過2.5億播放量,全平臺播放量超過5億,翻唱的數量不計其數,去年還因為《帝都》這首歌獲得「十大金曲獎」。我們VR作品也會圍繞這首歌去做,因為目前數據已經超過5億的播放量,而且還在持續的增長,因此我們把它定位於一個大IP的作品,再給它變成2D電影,我們已經搭了景,人是現成的,所以我們再延伸套拍出一個VR電影。
VR電影製作成本較高 版權已賣
為什麼會考慮做VR電影?
王薛銘:我們已經研究差不多兩年啦,但是不成熟,我們去年嘗試做了一些拍攝,就大家目前覺得一些有難度的問題,目前我們已經解決啦。現在場上絕大數VR視頻都是紀錄版,劇情版太少,所謂的電視劇、電影都還偏紀錄式,並沒有打造一個影視級的品質,這是一個空白市場,且我們比較熟悉這一塊的東西,所以我們在嘗試劇情版。
我們做VR電影是有先天優勢的,還有1000萬的測試用戶。
有考慮過變現的問題嗎?
王薛銘:變現還是比較直接的,我們在拍攝之前就有訂閱方找我們談了,可以說在拍攝之前我們已經把版權賣出去了。
VR電影相比2D、3D電影來說價格是否偏低?
王薛銘:VR電影目前來說是比較奇缺的內容,如果做的品質不錯的話,價格是不會太低的。因為VR電影拍攝的成本真的很高,如果以安全性來說,做網絡大電影更靠譜,但為什麼我們要花幾倍的價格去拍呢?沒人做,我們就試試唄。
採用套拍方式 做50部VR電影
成本如何控制?先天優勢又在哪兒?
王薛銘:我們拍一部2D 電影,一天可以拍5分鐘的劇情,但是拍VR電影一天只能拍30秒的劇情,差別就在這裡。VR電影拍攝成本和難度極高,我們也是一次冒險。所有的硬體設備都可能被淘汰,但是內容一定不會被淘汰,我們是以PGC為主的IP公司,《萌萌噠》是我們的第一個IP,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衍生了《帝都》IP,我們以美劇的方式,按照第一季、第二季去拍,十部十部的上量,配合周邊等東西,足可以上院線。每十部就可以養一部院線,在這樣一個製作水準之下,通過數據的參考、粉絲的配合的狀態下,我們做VR電影有先天的優勢。
成本會控制的很低了。場景布置是很貴的,一個景搭出來就幾十萬出去了,我們在2D電影布好的景裡把燈、線燈東西藏好,或者是設置好後期好處理的,把導演和工作人員清一遍,只留下演員,這樣的話無非就是增加裡一個時間的成本,從套拍來講的話,實際上成本會低很多,又是電影級的。
現在沒有幾家內容公司是這麼幹的,我們既然決定做了就試試唄,不成功便成仁,頂多燒錢把我「燒死」唄。但目前來說燒不死,因為我們的團體是明星團體,我們是第一個批量化去做VR內容的團隊,我們做的是明星,把明星拿過來做內容。
別人做一部15分鐘的VR電影要耗時幾個月,你們一年能做50部VR電影?
王薛銘:質疑是肯定的。之前你見過哪家唱片公司每周發一首歌連續發一年的?我當時要這麼幹,很多人都說我瘋了,有病,但現在看到我們的成績都認可了。別人做連載電視劇,我做連載電影,他們認為我們是可以的。這沒什麼難不難的,關鍵是敢不敢做的問題。
套拍VR電影成本增加50萬 觀眾是電影的參與者
拍一部VR電影需要多長時間?
王薛銘:我們現在的標準是每部VR電影最短10分鐘,最長不超過15分鐘。我們測了很久,人的眼睛承受極限,15分鐘時最適合的。因為VR 電影時從我們2D電影的劇本裡套拍出來的,是濃縮的劇本。也就是出兩套劇本,一套是60分鐘的網絡大電影劇本,一套是15分鐘的濃縮劇本。
原來一部電影拍攝完成大概在1個星期左右,現在套拍一部VR電影時間預計是15天左右。在成本方面,原電影成本是100萬一部,加上套拍VR電影成本,也就是人工和場景成本的增加,大概總的成本在150萬左右吧。簡而言之,拍攝一部2D網絡大電影,加一部VR電影需要15天,成本是150萬。
你們是如何結局VR電影拍攝在拍攝方式、鏡頭語言、機位架設燈各個方面的問題的?
王薛銘:我們現在有一套自己的拍攝方式和流程,也是通過不斷的測試試出來的。按照我們的理解和所解決的問題,比如移動、主觀視角、第三方視角等我們都是測試裡一遍的。我對VR電影的理解是,它是一種沉浸式的觀影,我們應該是參與者,而不是觀看者。
我覺得現在的團隊應該快速試錯、去分析具體問題在哪兒,然後去分享拍攝經驗,這是大家最需要的,如果大家都閉門造車,不願意分享,這個行業勢必會發展的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