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開啟養成系娛樂大時代

2021-02-16 六不散人

卷首語:

本文是個福利文,

因為最近很高興。

上一篇寫了關於創造101選手楊超越,

被大公號咪蒙辱罵的文章(文章傳送門)。

於是忍不住發表了自己的一些見解,沒想到文章出來之後,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十幾天裡,在微博的點擊量超過了30萬以上,要知道,我當時的微博大概只有1400多個粉絲,這種200多倍的打開量,算是一個天文數字。

關鍵呢,高興的並不是點擊量。

而是在下面洋洋灑灑的上千個轉帖評論,

幾乎都是一致的正能量,沒有受到惡意的謾罵,

這是我非常意外的。

並且文章還收到了十幾位粉絲的打賞,

雖然三塊五塊的,加起來不超過一百塊。

畢竟咪蒙的一篇頭條報價50萬+,

我這點打賞,

還不夠買一隻手提箱裝她一篇文章的錢。

其實,

我寫那篇文章也是衝動,撒口氣胡噴了一通。

既然氣已經撒好了,

賞錢就「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我生日馬上就要到了,乾脆,

自己再倒貼一些出來,

作為今天文章的福利吧!

……正文從這裡開始……

上次說,

想找機會聊聊對於《創造101》這個節目,

如何冷靜地去談論它的商業價值布局,

以及在這個節目火爆背後的,

消費者的價值取向。

隨著2018年6月23日晚上最後一場總決賽結束,

最終包含了楊超越在內的前11名小姐姐,

站穩榜首,塵埃落定之後,

「火箭少女101」正式成團。

很多pick了其他小姐姐的粉絲,

覺得這是一場不公平的競選。

表示:「有實力的沒有選上,

靠臉蛋靠人設的卻高位出道。」

這種心情,我非常理解。

就好像你們在學校裡,老師宣布要競選學生會。

大家投票決定學生會人選名單。

最終名單唱票公布之後,大家發現居然有幾個成員,平時學習成績根本處於平均水平線以下的,甚至還有科目掛科不及格的,但是因為人際關係好,擁護他們的朋友多,所以直接高票入選了?什麼鬼?公平嗎?

其實,很公平。


因為學生會,不是學習會。

學生會的作用,更多的是:

調劑校方和學生之間、校友之間的一座橋梁,

活躍學校的課外文化生活建設,讓學生享受到學習之外的樂趣,這就是學生會對「上學」這個核心產品,所產生的「附加值」。

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如果是一個只懂埋頭苦讀的書呆子,這種人別說是學生會,哪怕是學習課代表都不合格。因為他們的「溝通力和影響力」太弱了。

我為什麼會那麼肯定呢?

厚著臉皮說一句,我從中學開始到大學,一直都不是學習拔尖的學生,數學經常掛科。但是從高中16歲開始到22歲大學畢業,卻一直是學生會主席。

拼學習,我不過是個半學渣。

但是拼其他的,我卻很有能耐。在職期間,我經常會流竄於各個年級、辦公室、校區,甚至跨省市高校聯誼,組織過無數的活動,也帶領團隊出去跟外校PK各種辯論賽、小品賽、設計賽等,並獲得了諸多獎項回來。

拼「附加值」的能力,我自問書呆子們遠不如我。

言歸正傳,

像《創造101》這樣的娛樂選秀節目,

到底看不看唱跳演藝實力?

我作為半個傳播圈的老鳥,明確告訴你們:

演藝實力大概只佔一半,

更重要的,是選手的「附加值」。

如果是放在一個「養成系娛樂商品」的範圍裡,

「實力」這個東西,可能還會成為累贅。

什麼叫「養成系娛樂商品」?

養成系,這個詞在國內娛樂市場剛剛起步,還處於探索階段,所以我無法拿出一個很標準的參照物。

但是大家

——尤其是女生,小時候都買過芭比娃娃。

芭比娃娃,就是一個女孩子的「養成系商品」。

用一個虛擬的玩偶,來滿足孩子的潛在夢想。

你今天可以給娃娃穿成小公主,明天又想把她打扮成小辣妹,所有的形象都在女孩子的腦海中,她們打扮的不是娃娃,而是自己內心的一個「夢想中的我」。

我在04年時,參與過一個網絡產品的構建。這個產品,有一個很容易記住的中文名叫「愛玩它」,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

你們一定玩過QQ的形象變裝吧,就是給自己的QQ形象——一個只有白色素服的小人,買衣服買褲子,還有各種配套的首飾、汽車、背景等等小道具,你只要捨得花錢,你的QQ形象永遠會是你最炫的網絡身份。

雖然現在玩玩QQ變裝的人可能越來越少了,但是當年,光這一個「愛玩它」產品,就不知道榨乾了多少孩子們的錢包,甚至很多大人也在買「裝備」的過程中樂此不疲,我就是QQ常年的鑽石會員,買過不下三輛不同造型的「跑車」——畢竟,現實生活中買不起嘛。

所以,愛玩它,

就是一種養成系的網絡產品雛形。

後來的很多網路遊戲中,通過購買不同裝備來打造自己遊戲中戰隊成員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不再囉嗦了。

總之,你在現實中還有沒完成的夢想嗎?

「愛玩它」可以幫你。

這也是消費者「情感需求市場」的一塊大蛋糕。


「愛玩它」是個中文譯名,

英文名叫做Avatar,意思是「化身」。

誰的化身呢?就是玩家自己的。

恩,這個單詞,還拍過一個電影,

沒錯——阿凡達

所以,在國內娛樂圈,

誰才是Avatar類產品的鼻祖級企業?

沒錯,騰訊


看到這裡,理智的觀眾就可以理解,

《創造101》就是一個新的Avatar式的節目,

俗稱的「養成系娛樂」。

真正的養成系產品,

是將一個觀眾內心的潛在需求喚醒,

然後將內心這個「未完成的夢想」,

從零到有、從有到優的培養過程

玩網路遊戲,

你三個月砸鍋賣鐵配裝備,

都未必能稱霸全服。

一個娛樂節目,

就能讓你的「夢想」完美的實現了嗎?

「養成系娛樂商品」如何賣?

一個好的養成系節目,

不是讓你去看一群成熟歌舞出道成員的表演。

一個好的養成系節目,

是要讓不同層級的消費者,

去節目中挑選自己的那個「芭比娃娃」,

作為一個「創始人」,

參與到為自己「築夢」的互動中。

QQ形象如果一開始,

就幫你設計出固定的搭配,

你是不願意花很多錢多次購買的。

互動的養成樂趣,

就在於你自己動手去打造那個自己的夢想。

任何一個娛樂節目,終極目標是為了賺錢。

因為《創造101》是一個養成系商品,

所以真正的不公平,

不是因為賣人設或者沒實力能上榜。

真正的不公平,

是為了迎合不成熟的市場接受度,

無奈地只能去挑選

一部分已經被「養成」的出道人員,

參加進來一起比賽,同時製造衝突話題。

最好的養成是什麼?

就是自己生個孩子,

從0歲開始端屎把尿投水餵食,

然後再送去上學、教他唱歌跳舞、

叫她穿衣打扮,叫他待人接物的禮儀……

直到最終變成了你心目中那個:

「咱家的孩子」。

當然這種養成付出的時間太長、代價太大了。

退而求次,換到屏幕中,

大家一起參與互動,一樣可以滿足「養成欲」。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節目中的粉絲,

都喜歡叫自己的愛豆「妹妹」、「女兒」

正由於「養成系」產品的賣點,

不是賣「崇拜」,而是賣「寵愛」,


所以才會出現,

即便自家的愛豆唱跳都不如別人,

卻依舊愛得不行不行的。

其實這種偏心眼,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

父母不會因為自家孩子學習不好就將她趕出門,

父母也不會因為別人家的小孩更優秀,

就直接選擇別家的孩子抱養。

甚至,老師跑來家裡告狀:

「你家的孩子太笨啦。」

父母都會非常生氣,甚至心裡回罵:

「你才笨,你全家都笨。」

這就是養成系消費者的心理特徵,

發自內心的護短,不問對錯的偏心。

所以,什麼「顏值既是正義」用來懟一些成員,

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pick這些孩子的觀眾,

其實pick的,

是自己內心的另一個自己的情感投射。

站在養成節目的特徵來看,

你說節目選擇一些實力不足的選手有錯嗎?

你說那些拼了命袒護自家愛豆的粉絲有錯嗎?

不成熟的市場就會出現不理智的粉絲,

於是營銷號煽風點火之後出現了大量的黑粉,

直接造謠、謾罵、侮辱,

跑到選手的微博下、粉絲的評論下大放厥詞。

這就好比,你家孩子學習好,但沒有選上班委,

你就跑到那個學習不好的小幹部家裡,

又是罵街、又是潑糞一樣可笑。

為什麼這個節目一直在歌舞之外,

頻繁地製造關於父母、家庭的話題呢?

為什麼要另外剪輯「教室」「導師」「宿舍」的花絮呢?

因為屏幕前的粉絲們、「媽媽們」,

更容易感同身受這種「成長中的情感衝擊」。

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競爭中那麼辛苦無助,

「媽媽們」、「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

是不是更願意傾囊相助?

《創造101》無疑要比《偶像練習生》更成功,

成功的關鍵在於,

它已經似乎摸到了「養成系」的精髓。

所以,這個節目裡的女孩子,

其實都有哭,都有讓人心疼的一面。

有楊超越的含淚練習、有yamy 的強忍淚水,有小豆子的以淚洗面……關鍵就看這種花式「哭法」是不是能觸動不同觀眾的內心。

其實嘛,哭,本來就是「小孩子」的日常,

或因為恐懼、或因為自卑、或因為要強……

就看哪種能吸引更多的共鳴和憐愛。

我甚至懷疑導演對攝像組有一個秘令:

去抓拍她們的哭,各種哭都要!

於是攝像大哥們拼著老命,往正在哭泣的女孩們面前衝,甚至刻意製造揪心的淘汰制,激發孩子們的眼淚。

於是才有了節目中那麼多五花八門的眼淚素材。

有人哭起來梨花帶雨,

有人哭起來山崩地裂,

有人哭起來冰雪消融,

有人哭起來打翻馬桶……

除了哭是孩子的天性之外,

說話直白、沒有心機、甚至小懶惰、小粗心,

都是孩子們的天性。

節目有些環節是刻意在打造這種天性。

而有些選手,

是真的「孩子氣」,

比如這個連編導都沒有發現的小細節:

「養成系娛樂商品」如何利潤最大化?

說到這裡,就要談節目如何布局才能利潤最大。

首先,這個選秀節目,一家獨贏不如大家贏。

於是以騰訊視頻牽頭,

在全國數百家娛樂經濟公司中招募來的一群女孩。

但是大部分的公司基本都是炮灰。

或者說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一個漂亮的數字。

號稱10000多人中海選出來的101位小姐姐,

那麼海選的視頻在哪裡?

是通過什麼樣子的形式、機制、篩選標準,

產生這個101人大名單的呢?

如果真的是精英實力級的挑選,

又怎麼可能有像楊超越這樣的素人入榜呢?

全國那麼多家知名經紀公司,

難道挑不出來101個唱跳俱佳的女生?

這是在給中國娛樂圈打臉嘛?

所以顯然,這是個節目無法避過的BUG。

真正的養成系,

其實應該全部都是素人開始培訓

但是這樣子,節目的觀賞性會大打折扣,

而且培養的時間會拖得很長,

從而導致消費者疲勞,錯失黃金傳播期。

所以通過出道人員和素人的穿插結合,

一方面既可以優化節目質量,

一方面還能製造衝突話題,

另外,

還可以順帶幫助其他公司達成他們的商業目的。

我在總決賽2周前的微博裡是這樣預測的:



我在那天還發了一條微博,明確指出:

像吳映香、許靖韻等進入22名單並且有著絕佳唱功的選手,最終會跟陳芳語一樣,不入選成團名單。

因為這些都是已經有了明顯個人曲風,且幕後有像英皇娛樂這種航母級的大公司操作的,目的就是通過節目,打響個人知名度。

同理,華誼兄弟的戚硯笛,屬於影視演員,來參加這個節目也是同樣性質——刷臉熟。

關於王菊,恩,從一開始3unshine退出,她正巧補進來開始,我就知道她是節目埋的一個雷,是來帶話題的,後來大家也已經看到結果了。

這個雷埋的雖然技巧不是很高明,因為熱搜上得太快,跳躍式晉級排名毫無道理,價值觀輸出的太刻意、太明顯。

但是的確也吸引了一大群「情緒投射」的粉絲為她打call,她們在pick菊姐的同時,的確也是在pick自己內心的一種「現實未完成」感。

只不過,菊姐的成熟風,應該不屬於「養成系」,並且她的粉絲,更多偏向吶喊型,而非買單型粉絲。

有些明星的人氣很高,到處都能看到有人在討論她,但是討論完就結束了,卻不願意花太多錢。

學商業營銷的人都知道,這世界上兩種人的市場最好賺錢——為自己的孩子花錢,女人為自己花錢。

所以,要想粉絲產出的價值最大,

一定要找更願意掏錢的粉絲。


所以從賽制的「創始人投票」這個規則,

就很容易通過大數據分析:

哪些選手的粉絲消費力更強,當然這個選手的成團概率就更大。這幾乎是一個不用動腦的選擇題,看後臺的數據就知道了。

甚至,製作組可以再雞賊一些,將那些粉絲消費力較強的選手,在每次順位淘汰之前,將她們安排在很尷尬的排名上,用來刺激消費,就能產生更大的收入。

我有研究了每一期的順位排名榜單,

發現這個操作,跟我設想的不謀而合。

舉例說明:

下圖是36進22時候的排名,在23-27這個岌岌可危的位置上,一下布局了當時呼聲很高、粉絲量較大的五位選手,這就是刺激粉絲最後衝刺砸錢撈人的「大票倉」。

然後同樣的操作,下圖,在22進11的排名時,又用了一遍雷同的手法,這時候刺激的是12-16名呼聲很高的幾位,也是一個刺激充值撈人的「大票倉」。

我有所有期數的排名截圖,就不一一貼出來了。

反正都是在「高危區」安排人氣選手,

用來刺激粉絲撈人。

所以即便你知道這是套路,但是作為付出了情感的創始人,為了自己的「養成夢想」,你會不掏錢嗎?

創造價值要最大,那麼粉絲類型覆蓋率一定要大,

最好11個女生各自吸引的粉絲都不產生交集是最好,

但是這個基本很難實現。

那麼退而求次,

一個粉絲可能會在11人團隊中很喜歡某幾個人,

甚至還特別討厭另外幾個人。

這樣的粉絲交集量越小,

輻射的團隊粉絲量就更大,

熱門話題更容易操作。

如果這個節目結束,

發現大部分粉絲對11個小姐姐都很喜歡,

那說明——這個節目做砸了。

我在6月12日,

寫了一個最終成團的名單預測(13選11),

然後大家可以來對比一下最終的結果。

我寫了13人的名單,最終11人。

除了徐夢潔完全沒有想到之外,

其餘基本全部落實。

劉人語和強東玥全部出局,本來我考慮到強東玥和傅菁同一公司只能二選一,加上強東玥和劉人語創作能力重疊,所以選了劉人語入選。

但是最終創作的一個都沒有入選,可見這個女團並不想以原創能力作為賣點

加上劉人語還是高中生且剛過16周歲,也許年齡也是製作方比較忌憚的一條敏感線,因為畢竟16周歲剛剛跨過「童工」這條及格線

高穎浠也是我比較意外的,因為李子璇和高穎浠都屬於舞蹈能力較強的,但是李子璇的粉絲和賴美雲的粉絲高度重合,加上高穎浠的SDT背書,作為主舞的可能性更大。但是李和高同時出局,這一點有些沒料到。

至於其他幾位,我就不再多囉嗦了,各有各的穩定粉絲群體,且在未來的商業打造上,可以向不同的品牌輻射。

楊超越的直男粉媽媽粉,讓她可以在諸如遊戲、直播、電商等多個領域開拓市場。

孟美岐、吳宣儀、傅菁的迷妹粉,同樣可以在美妝、服裝等領域有強大攻擊力。

yamy和sunnee,自然也有另一群審美的死忠女粉絲捧場。

加上女團的海外市場拓展方面。

在之前的路人緣測試上,

賴美雲、吳宣儀榮登日本男性喜愛形象的前兩名。

而李紫婷的東南亞市場,sunnee的臺灣市場,

吳宣儀和孟美岐的韓國市場……

這些都是成團後的《火箭少女101》,

要考慮的邊際價值

所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當你看完今天我這個早就一腳踏出傳播圈的人,以自己不全面的經驗,幫你分析的這個「養成系娛樂節目」的商業思路後,你是否有一些新的認識了?

上一篇對於網絡霸凌的痛斥,

之所以能得到廣泛認可,

我想是因為,

我能站在圈外冷靜地看待一些問題。

養成系娛樂節目,歸根到底是一個商業產品。

要賺錢是無可非議,

哪怕你使用一些小雞賊的伎倆,

如果可以給消費者帶來一些正面的感受和快樂,

也是可以原諒的。

但是像那種全網diss某個孩子、

營銷號帶節奏煽動民意這種手段,

還是不要用!!

因為一個節目做到一定大的程度,

它的肩膀上,

除了要有營收的目標,

還更需要足夠的社會擔當!

養成系節目一定會越來越多,

形式也會越來越貼近Avatar的核心。

等數年之後,

你們回頭再來看今天的這種商業方式,

一定會笑話它的幼稚和套路,

但是,

中國養成系的大時代,

從2018年,算是正式開始了。

啥,你們問101女孩的未來會如何?

我告訴你:

很多淘汰的女孩早就已經準備單飛了,

不久之後就能看到她們的新作品。

至於火箭少女101團嘛,

恩,目前是趁熱打鐵,

儘量在一年的合約期裡,產出最大利潤的時候。

前期是以團隊名義接單,後期可以再單獨約。

如果有甲方爸爸媽媽們準備了解行情的話,

我這裡也有準備。

這是我昨天託助理找業內人士諮詢的報價,

了解一下?


以上聊天記錄來源於媒體掮客,僅供參考。

今日正文所有內容,

僅基於公眾號「六不散人」的個人經驗的觀點和猜測。


……這裡是福利的分割線……


公眾號正式推出來,

有一篇沒一篇的也寫了不少。

本來是想認認真真寫點命理的,

但是發現自己寫這塊內容,容易寫睡著,

大概是太熟,就沒激情了。

所以呢,

以後的文章我也不給自己規定題材了,

想到啥就寫啥罷了!

聊聊時事、遊記、烹飪或者講講鬼故事,

都有可能,反正我是「六不散人」嘛,

乾脆寫文章,也「」一些好了。

之前有徵集我的粉絲專用名,

就像李宇春的粉絲叫玉米,

楊穎的粉絲叫楊家將。

那我的粉絲叫啥呢?

朋友圈發了徵集後,

發現最多的答案叫「散粉」。

有傳播大咖勸我說:

「別叫散粉,因為散粉有另一個意思,

就是不忠實的,散漫的路人粉!」

我想想,這不正好嗎?

你我皆是人生路上陪走一程的路人,

我們兩望江湖,遇到了拱手一笑。

這樣就很好。

今天的文章,能看到這裡的都是真愛!

發福利了!

今天就是「散粉」名正式啟用的日子。


針對今天上面這篇文章,

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評論或感想,

字數不少於16字(不含標點)。

今年七月是我40周歲生日,

所以就抽四個吧!

評論被點讚最高的前四位,

可以獲得以下福利:



第一名:

紀梵希限量版明星散粉一盒

(價值600+)

既然是「散粉」嘛,

肯定送散粉最合適了。


第二名:

正版《創造101》同款補光化妝鏡一枚

(價值300+)

鏡子可以無極調亮打光,還能無線充電,

最適合愛美的女生。


第三、四名:

101小姐姐們都愛吃的

「海底撈懶人火鍋」三份/人(價值100+)。

我反正今年世界盃的宵夜都靠它提神的……

好了,揭曉名單的日期,

以我下一篇文章發布之前為準。

至於下一篇什麼時候發……

恩……反正不會很久的。

養成系娛樂的時代開始了,

有個四十歲的老男孩,

你們要不要pick一下?



相關焦點

  • 今天我想談談養成系選秀綜藝《創造101》
    在創新一家而後批量模仿的環境下,《創造101》選擇了不同的一條路,就是走女團偶像選秀,我國本土的女團養成系選秀並不多,存在一塊龐大的市場空白,以開創「中國頂尖女團」為理念讓人眼前一亮。縱觀我國國內的偶像選秀女團有些名氣的也只有SNH48,以往的《加油,美少女》《蜜蜂少女隊》都沒有過多的水花,而別的形式的選秀節目也都呈現出90%的人分10%的蛋糕的狀態,競爭尤為激烈。
  • 《創造101》 : 「偶像願望」能否由一檔綜藝短期養成?
    這是每周六騰訊視頻《創造101》播出之後,會在各種社交網絡、通訊工具裡看到的一句話。如果說《偶像練習生》捧男團是靠「青春陽光努力拼搏+顏值」,那麼針對女性受眾的《創造101》想要打造出女偶像,並且要讓天然對同性更加嚴苛的女生欣然接受的女偶像,難度自然翻番。
  • 偶像元年2018,養成系=賺快錢?
    2018年,先有愛奇藝推出S+網綜《偶像練習生》,後又有騰訊視頻重磅打造的《創造101》。兩大視頻網站紛紛在「偶像養成綜藝」上大做文章的同時,也迅速引爆了這個充滿潛力的市場。隨後,各類偶像養成類節目遍地開花。
  • 《創造101》背後的偶像養成機制:開啟「粉絲權力」新時代
    這些所謂的「養成系」,並不比那些以「成品」姿態而出道的明星們更加優秀,而是屬於弱者。甚至,偶像們還比不上其他的選秀歌手。雖然,《創造101》紅了之後,常常有人拿當年也無比火爆《超級女聲》來做比較,但不難發現,彼時的《超級女聲》,和之後的《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一樣,是以才藝展示為主的。
  • 騰訊《創造101》能否帶領43家經紀公司「逆風翻盤」?
    ,「優愛騰」也將偶像養成系綜藝在提上了頭部網綜的布局議程中。 哇唧唧哇娛樂文化總裁龍丹妮在發布會上提出了未來《創造101》女團運營的三個關鍵詞:機遇+合作破界+倒計時限定模式產品矩陣。 模仿韓國偶像女團養成節目《produce101》在結束後推出的Wanna one組合2017下半年的收入為1.79億人民幣,出道演唱會僅票面就賺回人民幣417萬元。
  • 女團最後的機會:騰訊《創造101》能否帶領43家公司「逆風翻盤」?
    ,「優愛騰」也將偶像養成系綜藝在提上了頭部網綜的布局議程中。 哇唧唧哇娛樂文化總裁龍丹妮在發布會上提出了未來《創造101》女團運營的三個關鍵詞:機遇+合作破界+倒計時限定模式產品矩陣。 模仿韓國偶像女團養成節目《produce101》在結束後推出的Wanna one組合2017下半年的收入為1.79億人民幣,出道演唱會僅票面就賺回人民幣417萬元。
  • 「王思聰的公司」也要靠實力說話:香蕉娛樂能佔領偶像市場C位麼?|創造101專訪
    談到5位女生在《創造101》中的表現,香蕉娛樂新人部總監徐寧娜告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我覺得她們都有發揮出自己平時的水平,不過也能理解101個人是在太多,分到每一個成員身上的時間有限,有點遺憾有幾位成員目前比較優秀的一面,還沒有來得及展現給觀眾。」
  • 創造101:少女的飢餓,老闆的遊戲
    《創造101》首播當晚,辰海資本合伙人陳悅天直到深夜1點都還沒有睡,他給微信上不少認識的記者群發了消息,表示即刻開始接受關於《創造101》的相關評論採訪,「看完《創造101》之後有許多感受,想要跟大家說說談談這個事情!
  • 創造101空降「音樂綠茵場」,騰訊音樂娛樂花式應援
    如果說起今夏引爆全網的關鍵詞,除了世界盃的「C羅」,就是創造101的「C位」了。101位女孩,歷時114天,演繹82首歌曲,最終角逐十一位青春偶像,向陽成團火箭少女101,捧起了這座女團養成界的「大力神杯」。
  • 《創造101》騰訊以遊戲運營的方式,打造出來的娛樂節目
    2018年6月23日晚間,《創造101》收官,當晚全網播放量達4.6億,創造上線65天以來的最高播放紀錄,與此同時,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等11名女孩組成的「火箭少女101」宣布正式出道。作為中國首部女團養成網絡綜藝節目《創造101》,以新穎的方式、龐大的體量,以騰訊全平臺之力,上演一場風靡全網的造星運動。然而在這之前的中國女團在偶像團體裡一直都是扶不起的「阿鬥」。
  • 《創造101》碾壓《偶像練習生》?你pick誰!
    Battle1:偶像練習生 VS 創造101誰更真情實感?《創造101》一出,難免要和《偶像練習生》對比,就第一期內容來看,知著君更偏愛《創造101》。和《偶練》相比,《創造101》導師團的練習生屬性並不突出,但幾位導師直言直語的點評風格,少了點娛樂,卻多了分誠懇和認真。
  • 騰訊視頻的《創造101》宣布定檔,國內偶像養成綜藝市場風雲再起,如何進行本土化改造是成功的關鍵
    《偶像練習生》的走紅再度讓我們見識到了偶像養成節目在國內擁有的市場潛力,跟其很相似的、不過參賽對象主要是女生的、騰訊視頻承制的《創造101》也已經定檔4月21日,即將與觀眾見面。區別於男團養成,國內還很少有女團養成節目成功的先例,較為知名的SNH48也不是出自偶像養成節目,所以騰訊視頻的《創造101》大有攪弄池水之意,不過效果如何既令人期待,也充滿未知。頂著「涉嫌抄襲」罵名的《偶像練習生》依然走紅了
  • 創造101出道的是這11人 ?!
    2018年4月21日,春天——隨著荷爾蒙發酵的、還有第一期《創造101》的播出
  • 特別研究 | 所以,橙子文化如何創造出一支101女團
    by 秋元康,AKB48創始人紅遍6月的《創造101》總決賽已於周六播出了第十期總決賽,這一現象級的節目僅前九期的正片節目播放量就已超過38億。 截至目前,#創造101#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已將近133億,微博話題參與討論數也已達到了9097.9萬,《創造101》的在線討論總人數已逼近1億,這意味著我們身邊每13個人中,就必定有1位不是「菊外人」。 要知道,即便是被譽為全世界球迷節日的2018俄羅斯世界盃,在微博的話題討論數量也才僅為2958.7萬。
  • 從吳宣儀、孟美岐在《創造101》爆紅,看國內偶像製造工業的「逆風翻盤」
    如果《創造101》熱度趕超開啟中國男團元年、養成文化元年的現象級綜藝《偶像練習生》,是否也意味著其可以開啟女團元年?在《創造101》之前,國內女團是沒有專門的線上推廣平臺的,很多「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女團,何嘗不都缺少著一個機遇。對國內的娛樂公司來說,將練習生推至《創造101》,即便不能C位出道,對自家練習生的推廣和人氣積累也是一大利好。
  • 黑料101:性侵、陪酒、小三、豔照,全民養成系還能走多久?
    101系:全民養成選秀節目韓國借鑑日本akb模式全民選擇練習生出道成團101系播出後,就有多少練習生曝光了醜聞?這群本該健康成長的孩子抽菸喝酒撒謊無所不能。全民製作人們,這樣真的對嗎?這一點女版的《創造101》就做的相對好很多。
  • 創造101第二季有哪些人參加 創造101第二季選手名單
    近日,騰訊視頻召開發布會,宣布迪麗熱巴將任《創造101》第二季發起人與導師,其餘導師均為男性資深藝人。這一季的《創造101》做的男團選秀,節目在9月、10月份的時候就展開了內招活動了,目前已經確定了大部分參賽選手。那創造101第二季有哪些人參加?下面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
  • 《創造101》是怎麼成為爆款網綜的?
    作為國內首例女團明星養成類綜藝,加上背後騰訊的重金投入,可謂聲勢浩大。 國內女團明星相比於男團而言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自從S·H·E和Twins後,中國的娛樂行業已經近10年沒有出現過一線女團了,近年來的女團全都曇花一現,甚至不少面臨解散的尷尬局面,中國大陸在成功女團的培養上幾乎可以說是空白。
  • 王菊火了,為何《創造101》女團還是火不了?
    如果要拿另外一款綜藝節目與《創造101》的火熱程度相比,恐怕只能追溯到2005第二屆《超級女生》,此時的「菊家軍」正是彼時瘋狂的玉米們。從綜藝節目所產生的流量、話題度來說,《創造101》無疑火了。不過對於一檔致力於打造中國偶像女子團隊的節目來說,火了一個王菊似乎還不夠,畢竟中國偶像團隊產業鏈尚待完善。
  • (觀察)《創造101》的點點滴滴
    看了《創造101》,有如下想法:1.      女團養成類節目是早就該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