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背後的偶像養成機制:開啟「粉絲權力」新時代

2021-01-08 澎湃新聞
Pick,這個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名詞,是充滿表達欲的新一代在處處有障礙的社會生活中的唯一任性,也是粉絲們能夠獲得存在感的最便捷方式。現在的偶像選秀已經變成了支持不同偶像的粉絲之間的一場戰爭,粉絲們猶如政治大選一樣狂熱地站隊、抱團、投入資金。他們掌握著偶像的命運,是整場遊戲中的真正王者。他們可以讓王菊一下子從無名小卒被排上第二名,獲得地鐵車廂廣告。為王菊拉票的粉絲們,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幫幫菊姐出道」。不難看出,粉絲們已經深刻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而另一個選手楊超越的粉絲,則更能獲得「拯救底層」的快感。自己喜歡,就可以讓毫無實力的她出道,對粉絲而言難道不是最值得興奮的事情嗎?一個個小小的粉絲組成的浪潮足以讓任何一個人都站在金字塔尖端或者從塔尖跌落。偶像產業的資本運作方深諳此道,隨時都巧妙利用粉絲想要獲勝和彰顯權力的心理——重要的是塑造出一種偶像的競爭關係(實則為粉絲團體之間的競爭關係),再利用這種競爭「收割」一輪粉絲的錢包。

6月23日,在歡呼和質疑之中,《創造101》落下了帷幕。這場火熱的選秀節目幾乎引爆了全網關注:超過6300多萬的線上用戶一同見證了最終女團成員的誕生。而當晚直播結束後,網絡熱度依然不減,當晚節目相關微博熱搜高達64個,決賽之夜後的三天,節目總點擊量已經超48億。

一時間,不少影視和經紀從業者歡呼「偶像元年」,感慨選秀時代的重新到來。同時,「圈外人」試圖一個個分析這些看上去並沒有突出特點的姑娘們,試圖研究其獲得成功的原因。然而在這歡欣鼓舞的火爆背後應該被重點關注的,絕不只是耀眼燈光下的舞臺女孩,而是她們背後眾多面目模糊卻至關重要的粉絲們——偶像的勝利,只不過是粉絲勝利的一個註腳。《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真正宣告的,絕非「偶像元年」,而是「粉絲元年」的到來。

粉絲決定論:pick出來的弱者偶像

在獲得大量關注的同時,《創造101》引爆的還有各式各樣的話題。其中被討論得最多的話題,除了整個節目的影響力、創造力,就是幾個表現比較突出選手,例如王菊和楊超越。前者雖然未成功躋身前十一名,但是由於受到大量關注,已經單獨出道,後者則榮登決賽第三名的寶座,正式成為女團「火箭少女101」一員。

這些選手的成功在各大傳媒文章和自媒體分析、網友討論中一般被解讀為個人魅力:例如讚美王菊如何突破傳統的偶像觀念,如何把握自身的才華並堅持獨特的外貌審美。或是讚美節目富有創造性的「人物設定」。在眾多行業相關的分析中,最火的一個理論認為《創造101》之所以令偶像獲得非同一般的關注度,是歸功於節目選角組及編劇,不只看偶像的唱跳實力,而要讓社會各類人群都能從節目中找到情感投射的對象。例如,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吳暢暢(節目總編劇顧問),他將楊超越的屬性定位為「農二代」,家境一般,能力平常,處境欠佳,但也對改寫命運抱有強烈渴望,因而引起了諸多草根的共鳴。

這些關於偶像自身魅力或者人設魅力的說法饒有趣味,一方面它們都認同了一個前提,即粉絲心理投射非常重要,能夠讓粉絲產生共情的偶像才能獲得成功;但是另一方面,這些回答完全迴避了的核心問題,即:何為偶像?人們希望在偶像身上投射的到底是什麼?

事實上,這個問題就連粉絲也很難說清,因此時常看到幾派粉絲互相diss,爭論不休。在選秀節目中,偶像的外貌、實力、人格魅力被反覆拿來衡量。「實力派」粉絲宣稱自己的偶像最努力、最能唱會跳、敬業愛崗;「外貌派」粉絲宣傳自己偶像獨一無二的美貌;而「魅力派」粉絲認為自己的偶像逗趣可愛,最無法替代。三派都試圖成為最有道理的那一派,卻誰也不能說服誰。並且,這些爭吵不休的粉絲所堅持的對偶像的理解,都有難以自圓其說之處:如果真的只強調實力,反對「賣臉」獲得勝利,為什麼要參加偶像選舉?為什麼不去擔當專業的歌手和舞者?如果只是「可愛/美貌就好」,又有什麼必要展現勤奮練習的一面,畢竟最終展現出的唱功舞蹈依舊猶如車禍現場?

一個讓最忠誠的粉絲也無法迴避的事實是,偶像們並不是演藝圈中最突出的那一群。畢竟,偶像雖然是一個成名捷徑,但我們必須承認,大多數偶像在相貌上並不佔優勢(既不如知名電影演員一樣有特色,也不如明星顏值高),唱歌不如專業歌手,跳舞不如專業舞者,綜藝感也不如靠逗樂觀眾吃飯的綜藝主持人/喜劇咖。這些所謂的「養成系」,並不比那些以「成品」姿態而出道的明星們更加優秀,而是屬於弱者。

甚至,偶像們還比不上其他的選秀歌手。雖然,《創造101》紅了之後,常常有人拿當年也無比火爆《超級女聲》來做比較,但不難發現,彼時的《超級女聲》,和之後的《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一樣,是以才藝展示為主的。最火的一屆《超級女聲》捧出來的李宇春、周筆暢、何潔等,也都是頗具唱功和表現力的選手,而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甜美女偶像。更何況,無論是《超級女聲》還是《中國好聲音》等節目,專業導師的意見和評價在判斷淘汰與否中佔重要地位。就連《超級女聲》這種全民選秀節目,也是最後階段才進行人氣投票比拼,之前的海選和複賽中都要靠導師和現場評審決定晉級。這種類型的選秀節目以選手的才能徵服觀眾,使選手獲得認可,完成夢想,所以在國外一般被叫做才藝秀(talent show)。而相比起來,《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與其說是才藝秀(talent show),不如說是偶像秀(idol show)。

而這類偶像秀(idol show)之所以火爆,和注重粉絲權力密不可分。《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韓國原版節目《produce 101》獲得關注是因為其提出了「全民製作人」概念。節目的核心思想是,觀眾能夠全權決定,這101位選手中哪些人值得被製作成偶像推出。節目中的專業嘉賓只能依據自身的舞蹈/歌唱經驗點評,告訴觀眾某位選手的能力更優秀,提出自己的建議,但最終能夠決定其是不是偶像的只有觀眾。在《創造101》中,觀眾的選擇權沒有那麼大,節目組在流程上對觀眾選拔有一些幹預(例如給予導師或者選手一些權力,影響淘汰結果),但總體而言,節目的核心氛圍依舊是剝離才能展現,依照「誰能成為觀眾心中偶像」的標準進行選拔,觀眾甚至被稱為火箭女團的 「創始人」。

手握大權的觀眾只看重一點——不管對方是否真的優秀,是否真的「偶像合格」,我喜歡,就pick。Pick,這個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名詞,是充滿表達欲的新一代在處處有障礙的社會生活中的唯一任性,也是粉絲們能夠獲得存在感的最便捷方式。比起那些憑自己實力出道的歌星、影星——那些被導師、被導演認可的人來說,偶像才能帶給粉絲最大的權力感。尤其是,當偶像並不是真正強大,需要粉絲幫助才能登上寶座時,粉絲們獲得的快感就更強。當選秀中獲勝的偶像哭著說「都是因為你們,我才能獲得今天的位置」時,每一個觀眾席上或者熒幕前的粉絲都能淚流滿面地感受到,被感謝的那個對象就是自己。

粉絲權力的變化正是當今偶像產業重新崛起的重大原因和背景。現在的偶像選秀已經變成了支持不同偶像的粉絲之間的一場戰爭,粉絲們猶如政治大選一樣狂熱地站隊、抱團、投入資金。他們掌握著偶像的命運,是整場遊戲中的真正王者。他們可以讓王菊一下子從無名小卒被排上第二名,獲得地鐵車廂廣告。這些票數被粉絲們看作是「送給菊姐的禮物」,含有贈予,幫助的意味,而非是「因為王菊確實比其他所有人優秀,所以比其他人更值得節目獎勵」。為王菊拉票的粉絲們,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幫幫菊姐出道」。不難看出,粉絲們已經深刻意識到自己的權力和影響力。而另一個選手楊超越的粉絲,則更能獲得「拯救底層」的快感。自己喜歡,就可以讓毫無實力的她出道,對粉絲而言難道不是最值得興奮和高興的事情嗎?一個個小小的粉絲組成的浪潮足以讓任何一個人都站在金字塔尖端或者從塔尖跌落。因此,儘管粉絲們常被質問「某個偶像有什麼好?為什麼喜歡ta?」,但他們往往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因為我樂意」。

流量賦權:粉絲力量的宣言

粉絲們前所未有地參與和掌控著偶像的運營並互相競爭,該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偶像選秀裡,也是當前娛樂圈的重要部分。「C位」之爭是最能體現粉絲競爭的一個離奇現象。不久前,TF boys為KFC拍攝宣傳海報,而誰站在中間成為了粉絲爭吵的導火索,最後還有粉絲因為自己的偶像沒有站在畫面正中而宣傳要抵制KFC。回想十幾年前的團體偶像,例如小虎隊或者S.H.E. 在集體拍照時,根本沒人關心誰站在「C位」,排座次、論輩分的爭鬥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但如今,組團刷評論、生日砸錢,比拼燈牌和應援道具、集體購買明星代言商品刷銷量已經成為粉絲生活的常態,他們要為偶像「刷流量」。廣受粉絲歡迎的流量小生和流量小花們宣告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流量偶像產業的興起。在這裡不需要實力,甚至不需要努力,只需要流量。流量成為粉絲為偶像賦權的根本,也成為粉絲自身力量的宣言,粉絲通過偶像彰顯的是群體的力量博弈。他們幹涉偶像的生活,設計偶像的形象,關注偶像參與什麼樣的活動,甚至給經紀公司提要求和建議。尤其對於投票誕生的偶像,這種幹預和掌控會更加強烈。粉絲們希望臺上的選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展現性格、穿著打扮、跳某種風格的舞蹈、參加某一類型的活動,甚至是和另一位選手交好或交惡。而依靠流量生存的偶像們也不得不儘量放低姿態,討觀眾歡心。《創造101》中的範薇曾屬於一個已經解散的1931女團,她回憶過去時的痛哭被罵「賣慘」,因此不敢再哭泣。為了讓自己更有辨識度,她固定梳某一髮型,但被人批評千篇一律後,接下來的一周開始每天換一個髮型。

早在當年湖南衛視的超女快男選秀之後,流量偶像產業已經有雛形。粉絲們不再是單純因為喜歡聽專輯而去購買某張專輯,因為喜歡去看某場演唱會而去購買門票。在選秀之後,不少粉絲從經紀公司得到消息,因為選秀偶像「實力不夠」,所以如果某一場演唱會的門票銷售額沒有超過其他幾位明星,公司就會將偶像冷凍。因此,粉絲們在貼吧集資購買演唱會門票。那些無法負擔外地差旅的粉絲們、節衣縮食的中小學生紛紛解囊,捐獻出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集資買票,為偶像帶來一個雖座有虛席但收入良好的演唱會。同樣,在AKB48每年的總選,都有一批忠誠的粉絲拼命購買自己不需要的CD,只是為了將CD附贈的票投給自己的偶像,塑造出一種虛假的「人氣」。粉絲們深深意識到,只要自己團體的數量大,力量就大,如果數量不夠大,那金錢數額就必須足夠大。流量偶像的走紅規則正變得越來越簡單粗暴,而越是簡單粗暴,就越容易獲得成功。偶像產業的資本運作方深諳此道,隨時都巧妙利用粉絲想要獲勝和彰顯權力的心理——重要的是塑造出一種偶像的競爭關係(實則為粉絲團體之間的競爭關係),再利用這種競爭「收割」一輪粉絲的錢包。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據統計,《創造101》孟美岐的粉絲集資公開數額,加上未公開的數目以及私人集資,粉絲集資總額預計超過1200萬。遙想三個多月前,《偶像練習生》頭籌蔡徐坤,粉絲公開集資也才過200萬。然而,儘管《創造101》的集資數目如此龐大,但101女孩的粉絲規模卻與偶練男孩有很大差距。對比兩檔節目粉絲超話籤到(比微博關注更複雜,更能體現明星核心粉絲量)數量,可以發現,蔡徐坤擁有49.8萬粉絲,決賽前一周的籤到數達到了26萬,超過了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這些101熱門選手的總和。甚至,前二十名偶練男孩的微博超級話題數據最低值也能在101上位圈的女孩中排到中間位置。

也就是說,粉絲群體較小的101女孩,吸金能力卻遠超粉絲數龐大的偶練男孩。究其原因,主要是騰訊更會「收割粉絲」,比愛奇藝提供了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更加簡單明確的「支持」(砸錢)方式。《偶像練習生》中,蔡徐坤從開始票數和微博數據就遠超其他人,優勢一直保持到決賽,粉絲們並不擔心他的出道。但在《創造101》中,很多人的排名都相當不穩定,李子璇、傅菁就在前十一名(可以出道的人數限制)進進出出。而吳宣儀、孟美岐兩人爭第一的數據一直膠著,對於粉絲來說也是一種刺激。在投票上,《偶像練習生》在決賽前十天才開始售賣投票。在這之前,粉絲只能買贊助商產品或者用投票軟體投票。同時,《偶像練習生》的購買投票賽制還有諸多限制,每個投票定製卡購買者只得10票,需要找到人支持才能獲得額外的10-20票,耗費時間精力,需求朋友圈。但是在《創造101》中,騰訊售賣的定製卡可以直接幫助偶像獲得票數。如果要獲得勝利,砸錢競爭是粉絲唯一能做且需要做的事情。

因此,粉絲之間的鬥爭非常激烈,6月15日,臨近決賽,孟美岐、Sunnee、賴美雲和楊超越的粉絲進行了一次為期54小時的集資友誼賽,獲勝者能夠得到對手為自家偶像一定數量的點讚投票。QQ粉絲群裡,大量粉絲將集資的付款截圖不斷發出來。與此同時,粉絲們還在視頻直播集資數額的變化,配上快節奏背景音樂,為同伴們加油助威。17日晚上,24分鐘內,孟美岐的粉絲為比賽項目集資超過22萬。三天54小時內,集資總額超過340萬,參與人數超過1.8萬人。

這只是眾多集資比賽中的其中一場,在偶像選秀中,還常見同一個選手的男粉和女粉來一場集資PK。另外,還有些粉絲在微博承諾,只要某個項目的集資金額或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就追加一定金額,從幾百、幾千到幾萬,越接近決賽,金額越大,數額越大,這些粉絲群體就越歡欣鼓舞。

看到粉絲為了贏而展現出來的競爭實力之後,運籌帷幄的資方似乎掌握了偶像工業的最大秘密,他們因此宣告偶像時代的來臨。比賽結束當晚,某品牌就選了5個女孩做代言人,卻要求粉絲買夠多少套產品才能成功讓她們代言,相當於直接伸手管粉絲要代言費,最高的規定銷售額甚至達到800多萬。於是,又一輪的粉絲比拼即將開始,不同女孩照片下的進度條時刻提示著,哪一個偶像的粉絲才是最有錢的人。這也許真的是偶像產業欣欣向榮的時代,但是,時刻追逐著權力和快感的粉絲們,真的能夠當某個偶像一輩子的「腦殘粉」,永遠支持下去嗎?

迅速被拋棄的偶像:新時代的快消品

熱鬧的選舉遊戲之後,偶像迅速地被拋棄,這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火箭女孩才剛剛出道,網絡上就不乏這樣的聲音:「雖然我拼了命送我pick的小姐姐出道,可是等她們真出道了,我卻不想繼續追下去了」。

偶像選拔的過程雖然能夠比普通明星出道帶給粉絲更強的參與感、掌控感和成功的快感,但這種快感來得快去得也快。由於並不是真心誠意地認同偶像的能力或者外貌,偶像往往得不到長時間的支持。一個顯著的例子是,王菊刷爆全網所獲得的高支持只不過維持了兩周,登上第二的王座之後,路人粉們漸漸散去,她的排名從第二掉到第十四,第十八……最終無法參團。而如今處於話題中心的楊超越又能維持多久的人氣呢?現在喊著「超越可愛」的粉絲們,有多少能夠真心誠意地支持她出唱片、辦演唱會,甚至出現在劇集和電影裡?這些化著濃妝帶著美瞳在燈光下閃閃發亮的少男少女偶像們,一旦下了舞臺,多半會被打回原型,他們非日常的裝扮多半會顯得可笑——就像黃子韜一直被觀眾嘲笑眼線一樣。

選秀之後,偶像去哪兒?這是一個中日韓偶像產業都面臨的重大問題。偶像們一般相貌平庸(比起娛樂圈中的明星),不太會演戲,歌唱和跳舞能力普通,想要找到後續發展之路實在為難,最終,大部分偶像依舊走回了服務粉絲的道路。

在日本,最出名的48系偶像們主要依靠「養成」過程中的權力讓渡來令粉絲持續獲得權力和快感,一方面,用畸形和違反人性的 「偶像自覺」、「戀愛禁止」主動進行權利讓渡,滿足粉絲群體產生的「戀愛幻想」。另一方面,積極在深夜小型談話節目裡展現不同類型的人設,辦握手會和小舞臺演出給予粉絲親近感和權力感,服務他們的種種需求。並且,將總選拉長戰線,每年舉辦一次,希望持續獲得關注。

這種模式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無怪乎前不久AKB48團體奪冠感言時,冠軍松井珠理奈說,現在是AKB48最好的時代。光是這場總選舉,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便達到了34億日元(約2億元人民幣),達到歷年之最。但事實上,不管是在日本本土還是亞洲其他地區,AKB48的影響力的日漸式微已成不爭事實,在民間的支持率持續下降,最近AKB48的團體綜藝節目對338名成員做了調查,竟然有超過半數的183人想要「畢業」離開團體。而那些已經「畢業」的頂級AKB48偶像中,最有人氣的前田敦子和大島優子,並沒有成為頂級藝人,還在小演員的路上苦苦掙扎。

在韓國,除了參加小型節目以外,各種各樣的偶像重生節目開始為偶像們拓寬舞臺——一次出道不成,就再出道一次吧,偶像產業中形成了選秀——出道——再選秀——再出道的怪圈,有一批偶像永遠走在出道的途中,永遠飾演著追趕夢想,需要粉絲幫助才能成功的角色。《THE UNIT》是韓國出品的為已經出道卻人氣不高的偶像們創辦的選秀節目,目的是讓觀眾們重新認識到他們。今年,韓國版《Produce101》的第三季更名為《Produce 48》,讓分別來自韓國娛樂公司的練習生和日本AKB48 Group的成員同臺競技,剛在總選舉中取得了冠軍和季軍的松井珠理奈和宮脇咲良都是AKB48 Group出道多年的核心成員,這次也不得不重新廝殺和出道。

在中國,雖然現在的偶像節目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本來偶像生存的土壤就甚微稀薄。就連以前那些有著專業導師指導評判的草根造星節目,選出的頗具唱跳基礎的成員們,在熱鬧過後真正能長久留下印記的少之又少。《超級女聲》選手除了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幾個人,幾乎沒有選手躋身娛樂圈前端。而2007年紅極一時的《快樂男聲》前幾名中,還算紅人的似乎只剩張杰一人。陳楚生、甦醒等當年的人氣選手只活在娛樂圈的邊角裡。等觀眾從充滿雞血和熱情的選秀中清醒過來,他們也不會再回頭臨幸這些選手,只會奔向下一個帶給人刺激的熱點。更何況是現在某些唱歌跳舞都被人詬病,靠賣萌和真人秀表現博取觀眾眼球的偶像呢?這就是為什麼選秀偶像一次次參加選秀的根本原因——他們最大的魅力,就在選秀的彩色氣泡裡,在「pick我,幫我奪冠」的粉絲助力裡。所以蔡徐坤早年參加《星動亞洲》出道後,如今再通過《偶像練習生》重新出道;朱天天等已經成團的女星,也不得不希望通過《創造101》再次出發,但偶像被不斷創造出來之後,應該走向哪裡,又有誰能知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但喜憂的情緒已不重要,《創造101》成了近幾年來最火爆的網絡綜藝:總彈幕數超83萬、節目播放量突破48億、微博累計閱讀量超120億、相關子話題閱讀量超210億,這樣的數據也側面印證了大眾對於這支新時代女團的關注和期待。 無論最後結局如何,你們pick的女孩有沒有順利成團,騰訊視頻開啟的「中國新偶像時代」才是最大贏家。
  • 《創造101》碾壓《偶像練習生》?你pick誰!
    女性偶像選秀《創造101》給市場帶來了怎樣的火花?知著君,想談談這部新綜藝。Battle1:偶像練習生 VS 創造101誰更真情實感?《創造101》一出,難免要和《偶像練習生》對比,就第一期內容來看,知著君更偏愛《創造101》。
  • 偶像養成元年開啟:告別巨星時代,草根養成漸成趨勢
    偶像養成火了。2018年剛開啟,在線視頻行業就颳起一股偶像養成綜藝熱,剛告別愛奇藝現象級網綜《偶像練習生》,騰訊視頻重金打造的《創造101》又即將上線,國內最大的兩家視頻網站紛紛發力偶像養成類綜藝,並已迅速引爆市場。
  • 《創造101》拿實力給青春加buff:後超女時代,如何引爆偶像養成女子力
    《創造101》A班F班練習室對比 另外一款韓綜《偶像學校》被稱為「低配版101」,節目以學校為背景,新生們需要學習11個周的教育課程,在教育課程結束後順利通過畢業考試的優等生們會在2017年下半年畢業但《創造101》第一期便打破了這一標準,導師們將美少女基本都分到了F班,一些有才有個性的選手反而更受關注與喜愛。
  • 創造101,開啟養成系娛樂大時代
    上次說,想找機會聊聊對於《創造101》這個節目,如何冷靜地去談論它的商業價值布局,以及在這個節目火爆背後的,消費者的價值取向。看到這裡,理智的觀眾就可以理解,《創造101》就是一個新的Avatar式的節目,俗稱的「養成系娛樂」。
  • 從吳宣儀、孟美岐在《創造101》爆紅,看國內偶像製造工業的「逆風翻盤」
    如果《創造101》熱度趕超開啟中國男團元年、養成文化元年的現象級綜藝《偶像練習生》,是否也意味著其可以開啟女團元年?在《創造101》之前,國內女團是沒有專門的線上推廣平臺的,很多「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女團,何嘗不都缺少著一個機遇。對國內的娛樂公司來說,將練習生推至《創造101》,即便不能C位出道,對自家練習生的推廣和人氣積累也是一大利好。
  • 偶像元年2018,養成系=賺快錢?
    2018年,先有愛奇藝推出S+網綜《偶像練習生》,後又有騰訊視頻重磅打造的《創造101》。兩大視頻網站紛紛在「偶像養成綜藝」上大做文章的同時,也迅速引爆了這個充滿潛力的市場。隨後,各類偶像養成類節目遍地開花。
  • 《創造101》播放量突破47.3億 網絡偶像經濟能走多遠?
    就在《創造101》總決賽之前,微博與艾瑞諮詢聯合發布了《2018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5月,中國網紅粉絲總數達5.88億人,同比增長25%;粉絲中,53.9%的年齡集中在25歲以下。藉助網絡平臺,通過某個事件或某個行為而走紅,已經成為許多新藝人出道和積攢人氣的重要路徑之一。而偶像團體,一旦成名,收益也不菲。
  • 《創造101》 : 「偶像願望」能否由一檔綜藝短期養成?
    這是每周六騰訊視頻《創造101》播出之後,會在各種社交網絡、通訊工具裡看到的一句話。如果說《偶像練習生》捧男團是靠「青春陽光努力拼搏+顏值」,那麼針對女性受眾的《創造101》想要打造出女偶像,並且要讓天然對同性更加嚴苛的女生欣然接受的女偶像,難度自然翻番。
  •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究竟做錯了什麼?
    在《偶像練習生》剛剛收官的5月,騰訊又隆重推出一檔同類節目《創造101》,101位少女齊聚選秀舞臺,火爆程度仍然不減,節目上線首日播放量就達到了驚人的1.9億,微博相關超級話題也常常佔據話題熱搜榜第一名。這樣龐大的閱讀量之後,是一場全民性的娛樂狂歡盛宴。
  • 騰訊視頻的《創造101》宣布定檔,國內偶像養成綜藝市場風雲再起,如何進行本土化改造是成功的關鍵
    區別於男團養成,國內還很少有女團養成節目成功的先例,較為知名的SNH48也不是出自偶像養成節目,所以騰訊視頻的《創造101》大有攪弄池水之意,不過效果如何既令人期待,也充滿未知。頂著「涉嫌抄襲」罵名的《偶像練習生》依然走紅了
  • 網綜時代的偶像養成
    愛奇藝副總裁、《偶像練習生》總製片人姜濱說,「不管是在愛奇藝的播放量、微博討論量,還是各種話題聲量、關注度,包括所有參加節目的練習生加在一起的粉絲漲幅(增長量),都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偶像練習生》收官僅僅兩周後,4月21日,騰訊視頻出品的中國首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開播。101位少女將在這個節目中進行訓練、競演,最終勝出的11位選手將組成偶像組合出道。
  • 《偶像練習生》後是《創造101》 「流量明星」的生意該怎麼做?
    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的熱度還未散去,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已於4月21日正式上線。據云合數據,截止4月22日,《創造101》首期前臺點擊量達3.07億,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為3.16%。其微博話題熱度也居高不下,4月16日到4月22日期間,《創造101》的相關話題為31個,累計上榜1585次。
  • 被廣告和電影營銷淹沒的101決賽:土創畢業,更殘酷的偶像職場到來
    從4月21日到6月23日,「創造101」微博熱門話題閱讀量超過127億,討論量超過9000萬,這檔節目早已不再只是對女團選手實力的檢驗,更是對騰訊平臺造星成果的檢驗。 偶像公司們嘗到了甜頭,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嘉行、喜天等傳統藝人經紀公司,也都開啟了各自的練習生招募計劃。隨著網際網路造星時代粉絲經濟的崛起,蛋糕大了,搶的人也多起來。
  • 起底《創造101》背後40家公司,既有華誼、環球、王思聰,也有Sunshine和網紅
    在藝人參賽初期,「名門」確實能起到加分作用,但對於《創造101》這樣主打「偶像養成」的節目而言,粉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從傳統藝人培養模式發展而來的「名門」,對網際網路養成偶像的模式相對陌生。 藝人背後若有「財力雄厚」的公司支持,自然會減小一定的發展阻力。但是在「偶像養成」式綜藝中,粉絲的話語權更重,對於即將播出的《創造101》而言,「有錢」也未必能任性。
  • 《創造101》造的不是女團,是偶像
    5月19日下午,在《創造101》第五期節目播出前,在人氣選手吳宣儀的一個專門控評微博群中,有一個貌似剛做完作業的小姑娘,在群內呼籲大家繼續為愛豆打call。由粉絲組成的控評群日常的作用在於,通過微博轉發評論點讚等操作,進行輿論引導保持愛豆的微博熱度。自4月21日正式開播以來,《創造101》接檔超級網綜《偶像練習生》,開足造星馬力吸引大批「女團創始人」(粉絲)。
  • 偶像選秀綜藝大熱背後:萬千粉絲的「錢力支持」
    節目的火爆離不開觀眾和粉絲的支持,路人粉願意花時間,死忠粉願意花金錢。有口碑、有流量,自然會有金主爸爸願意買單。如果說選秀偶像是靠粉絲養成,那麼選秀綜藝則是靠贊助商養成。101》的部分粉絲,在《青春有你2》播出期間全部換了新的追星對象。
  • 重磅 | 《創造101》粉絲和《偶像練習生》粉絲battle,簡直撕出新高度!
    6月23日,《創造101》終於完結了,101個女孩中,最終由11個小姐姐幸運的組成了火箭少女101
  • 今天我想談談養成系選秀綜藝《創造101》
    在如今綜藝井噴,而注意力稀缺的時代,2016年的《超級女聲》的收視率和話題量相比之前的期待可謂是慘敗,在這種環境下,《創造101》能夠有如此高的播放量和微博話題討論量也是實屬不易,它的成功也有其必然性。 圖 1為微博綜藝話題增加量
  • 創造101,令人「困惑」的投票機制
    最近突然有那麼一丁點沉迷女團的我,在觀看《創造101》第三期前,就收到了來自追更第一線的小夥伴們的各種吐槽.於是耐下性子緊張的看完了長達 3 !!!個多小時的第三期之後...總之先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再進入正題吧。第三期開始了第一次對現場觀眾的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