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拿實力給青春加buff:後超女時代,如何引爆偶像養成女子力

2021-02-12 全媒派

聽說,最近流行pick小姐姐?

「山支大哥只能說666,超穩!」

「誰能想像我看創造101的女孩子們的時候是兩眼放光+一臉花痴?蒼天啊,我可是個女孩啊!」

「怎麼有這麼好看的小姐姐啊啊啊啊啊啊要被小姐姐掰彎!(嚴重懷疑性取向)」

 

 

有網友說:「躲過了韓版,躲過了之前的男團,結果一頭扎進女團坑裡出不來了。」這些花痴的OS是不是你現在的真實寫照?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就來和你聊聊女子力max的小姐姐們如何穿越「荊棘」,俘獲我們的心。

 

夢想路上,荊棘叢生

 

「2016年是中國女團的元年,也是卒年。」

 

紀錄片《女團》是這樣評價中國女團現狀的:野蠻生長卻又一地雞毛,女團層出不窮,然而真正堅持下來的卻寥寥無幾,一曲《說散就散》不知會在哪個時刻響起。女團若想出人頭地,必要披荊斬棘,首先便要跨越下面「三座大山」。

 

待養成的市場與受眾

 

關於女團未來,主持人張紹剛說他聽到的更多是「願景式的描述」,而非「系統性的描述」,很多人關注整個行業的發展,卻很少人將目光落在那群帶著夢想的年輕人身上。

 

沒有成熟的市場與完整的產業鏈承接,女孩們的追夢道路走得異常艱辛,缺少話題度和曝光度的國內女團往往只是曇花一現。投資者想要的「賺快錢」模式與女團需要的「慢養成」之間的矛盾也無不使女團呈「畸態」發展。「出道即巔峰,隨後以光速過氣」大概就是眾多女團發展歷程的真實描述。

 

 

有人說,女生看男生是帶著濾鏡的,女生看女生是帶著刀子的。相對於男團,女團的認知和認可度都比較低:在屏幕面前哭訴自己的遭遇會被說成「賣慘」,自信滿滿坐上「第一位」會被批「張揚」,一個眼神與動作會被放大為「有心計」,囿於微妙的性別「歧視」和社會成見之間的她們,一舉一動都得小心翼翼,難怪「C皇」Cindy都直呼「太難了太難了」。

 

虛擬偶像的衝擊

 

不止是人,連虛擬人物都來和女團成員搶飯碗了。And2girls安菟女團從去年誕生至今,不但產出漫畫、動畫、演唱會等內容產品,還參加各種各樣的漫展,不斷嘗試小視頻與直播的新形式,收穫一票男性死忠粉。

 

知乎網友對「如何評價And2girls安菟虛擬女團?」問題的回答

 

And2girls安菟女團的五位虛擬成員性格各異,都有著各自的微博帳號,時不時團隊成員間還會來個小互動,與真人偶像組合併無二異。

 

在技術的加持下,虛擬偶像們有著完美的音準,精確的舞步,不但能夠實現7/24不間斷的陪伴,還能夠通過定製打造專屬偶像,不用擔心「青春過期」不斷迭代更新的它們,成為中國女團的勁敵之一。

女團粉絲的汙名化標籤

 

提起女團粉絲,你會想到什麼?

 

大多數人腦海中第一個跳出來的詞就是「宅男」,還會不自覺地蓋上一枚「猥瑣」的大章。這種現象導致某些粉絲即便是心裡喜歡,也總是藏著掖著,比起追星的快樂,他們更害怕別人奇怪目光的打量,喜歡女團變成了一件不能與他人言說的秘密。

 

不止粉絲被打上標籤,女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認為是作為男性的消費品而存在,始終逃離不開男性凝視,原本青春活潑的團體被蒙上一層「曖昧」的外衣,直至現在不少人依舊「談女團色變」。

 

女子選秀節目掠影

 

在各個領域遍地開花的女子選秀,形式上也是花樣百出。

 

流動評級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還記得上學時候被流動班級支配的恐懼嗎?近幾年的女生選秀節目都引入了與之類似的「流動評級制」,選手們稍有鬆懈,可能就會從頂好的班級下降到稍弱的班級。在「不是上升就是離開」的激勵下,不少選手都帶來了羽化成蝶的驚喜。

 

2015年韓國綜藝Sixteen上線,這是一檔為打造新女團TWICE而進行公開試鏡的選秀節目,在節目開始前工作人員將16個人分成上位組和下位組,進入上位組的成員可得到藝人待遇,但若落選到下位組則將得到差別待遇,不僅宿舍管理上會有所不同,下位組成員還得等到晚上九點到第二天上午九點之間,上位組成員全部使用完練習室之後才可使用。

 

不只是Sixteen,《創造101》也採取了差別待遇,導師們將101名選手按照能力進行評級,分成A、B、C、D、F(F代表fail,意為尚不具備上臺實力)班。不同班級不僅有自己的專屬顏色,宿舍與練習室條件也各不相同,第二期加入的「踢館制」使節目更多了一絲緊張與殘酷。

 

《創造101》A班F班練習室對比

 

另外一款韓綜《偶像學校》被稱為「低配版101」,節目以學校為背景,新生們需要學習11個周的教育課程,在教育課程結束後順利通過畢業考試的優等生們會在2017年下半年畢業,並同時作為女團成員出道。

 

相比於前面的兩檔節目,《偶像學校》以老師打分取代A到F的分級評定,統一校服替代顏色不同的練習服,不設淘汰機制使其少了一分選秀節目的殘忍與激烈。

對抗battle型:夠膽你就來

 

猶記得2005年被《超級女聲》引爆的那個夏天,頂著帥氣短髮,穿著黑色襯衫,唱著《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的李宇春一夜之間成為娛樂圈的現象級藝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PK這個詞紅遍大江南北。

 

如果說過去的PK還有一絲無奈的意味,那麼搖身一變的「battle」則更顯得主動且勇敢。《創造101》第一期最後強東玥的一句「我要求battle!」將節目推向高潮;韓國嘻哈綜藝Unpretty Rapstar雖因女rapper之間互相惡語攻擊備受爭議,但其battle中體現的直率與爆發力也讓觀眾大呼帥氣。

 

 

日本綜藝《最後的偶像》則主打挑戰者PK組合「暫定人員」的「替換戰」模式,每一期都會有1-2名挑戰者到場,指定某一位「暫定成員」進行PK,若勝出則取代,若失敗則退出,以此來選出極富實力的最強組合。

 

除了個人PK,導師帶隊PK模式也是選秀綜藝的「常客」:真人秀節目《蜜蜂少女隊》由吳奇隆和謝霆鋒分別率領一隊素人少女進行訓練,兩隊PK後取得優勝的隊伍即可出道。《加油!美少女》節目則從第五期開始進入導師組隊表演期,四位明星導師可各自選擇學員組成隊伍踏上接下來的「徵程」。

 

全景直播型:真正實現「零距離」

 

如果說電視上的偶像依舊與你隔著一層薄紗,那麼直播則是撕掉這層薄紗的利器。2011年,《快樂女聲》推出「女聲學院」節目,24小時不間斷對外直播選手日常,前二十強每天晚上還會有一個小時的粉絲互動時間。直播消除了選手與粉絲之間的隔閡感,選手們從日常生活中所體現出來的真實個性成為吸粉關鍵

 

2016年,直播綜藝的戰役打響,熊貓直播的《Hello!女神》、芒果TV的《夏日甜心》等紛紛入局。《Hello!女神》讓海選出的十位女神入住一幢封閉別墅,進行為期49天的直播,在此期間接受各項考核並與網友互動,最終票選5位「國民女神」出道。儘管節目被一些網友指責為「略低俗」,但其依舊憑藉著「所見即所得」的真實感收穫一批忠粉。

 

任務打卡型:選秀就像闖關遊戲

 

把選秀節目比成遊戲,那麼一個個小任務的完成就能夠讓選手進行一次次經驗值的累積,不斷自我升級直至最後通關。

 

被稱為現實版「宮心計」的模特選秀節目《天使之路》從開播便飽受爭議,但這也讓它在眾多綜藝的夾擊下為自己「撕」出一片天。節目中選手完成答題、辯論任務後會得到加分獎勵,每個人都為最終站上維秘秀場而努力升級。

 

Mnet出道生存實境節目《尋找MOMOLAND》每期都會給女團成員布置舞臺任務,只有完成才能進行接下來的挑戰,最終取得出道機會。有趣的是,團隊成員因未能完成「聚集3000人」的最終舞臺任務而被延後出道。就像遊戲一樣,最後一關未能通過,也只能苦澀地唱一句「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偶像女子力煉成之路

 

那個令人瘋狂一整個夏天的《超級女聲》過去已有13年,如今我們為什麼又會為101的小姐姐們露出痴漢笑,獻上迷妹臉?

 

向「千人一面」說再見

 

有人認為,顏值是女團的首要標準,女團就應該是大長腿、瓜子臉、「傻」白甜。但《創造101》第一期便打破了這一標準,導師們將美少女基本都分到了F班,一些有才有個性的選手反而更受關注與喜愛。

 

放眼望去,這101個女孩並不是標準化的「批量產物」,而是各有各的特點,每個人都是鮮活的個體,或甜美可愛,或搞怪幽默,亦或高貴冷豔,在她們身上總會讓人找到自己所期待的樣子。正如網友所說:「顏是吸粉利器,但才華性格以及身上其他的閃光點才能固粉。」

 

「創造101」微指數&百度指數搜索人群畫像

 

從「創造101」搜索指數上來看,女性要遠遠多於男性。女粉絲追女偶像往往是因為在她們身上能夠看到一個更為理想的自己,在觀看她們成長的過程中產生「共情效應」,更能理解也更易體諒其中的艱辛與苦澀。各種類型的女孩為女性觀眾提供了完美自我的心理投射,讓她們也紛紛加入到粉絲大軍中。

 

粉絲翻身指點江山

 

從05年超女的簡訊投票到如今的「女團創始人」,全民選秀時代已經回歸。明星導師的光環被弱化,而粉絲也不僅僅只是臺下搖旗吶喊的觀眾,更是決定偶像命運的決策者。

 

網友: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因為獲得話語權並參與到整個偶像製造流程中,粉絲心理上得到極大滿足,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自覺與偶像結成命運共同體,心甘情願為自己所支持的愛豆付出更多,以助她們登上最終舞臺。

 

偶像養成:吾家有女初長成

 

全媒派往期文章《天王黃昏時代的「偶像物語」:從練習生到虛擬愛豆,孵化的不止是流量》曾提到:參與造星時的使命感和造星成功後的喜悅感,讓粉絲們對「偶像養成模式」欲罷不能。

 

「她們不是唱得最好的,也不是跳得最好的,她們身上甚至於有瑕疵,有明顯的缺點,但是粉絲知道,隨著我的成長,她們也在成長,甚至可能是我的努力在幫助她成長,然後當大家一步一步地都變得更好的時候,她們之間的粘性會極大的加強,這就是養成。

——張紹剛論「養成」

 

直拍(即個人單獨攝像)對比圖

 

節目中的各種花絮、官方發布的直拍、偶像的讀信寫信互動都會讓粉絲獲得陪伴感和真實感,一同進步,互相成就,待到她站到最高舞臺之時,臺下的我們不免也會露出老母親般欣慰的笑容。

 

或許有瑕疵,或許有缺點,但只要足夠努力,足夠真誠,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一步步地走下去,就足以打動人心。因為在她們身上,你看到的,其實是那個更好的「自己」。

 

註:題圖/插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創造101》背後的偶像養成機制:開啟「粉絲權力」新時代
    6月23日,在歡呼和質疑之中,《創造101》落下了帷幕。這場火熱的選秀節目幾乎引爆了全網關注:超過6300多萬的線上用戶一同見證了最終女團成員的誕生。而當晚直播結束後,網絡熱度依然不減,當晚節目相關微博熱搜高達64個,決賽之夜後的三天,節目總點擊量已經超48億。一時間,不少影視和經紀從業者歡呼「偶像元年」,感慨選秀時代的重新到來。
  • 《創造101》實際上在創造「女子力」
    《創造101》是由騰訊視頻、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出品,企鵝影視、七維動力聯合研發製作的中國首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節目召集了101位女孩,通過全方位的訓練、考核和任務,讓女孩們在明星導師的指導下獲得成長,最終選出11人成團。黃子韜任《創造101》發起人,陳嘉樺、張杰擔任聲樂導師,胡彥斌擔任唱作導師,王一博、羅志祥擔任舞蹈導師。《創造101》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 《創造101》 : 「偶像願望」能否由一檔綜藝短期養成?
    這是每周六騰訊視頻《創造101》播出之後,會在各種社交網絡、通訊工具裡看到的一句話。如果說《偶像練習生》捧男團是靠「青春陽光努力拼搏+顏值」,那麼針對女性受眾的《創造101》想要打造出女偶像,並且要讓天然對同性更加嚴苛的女生欣然接受的女偶像,難度自然翻番。
  • 《創造101》背後的「新偶像時代」
    但喜憂的情緒已不重要,《創造101》成了近幾年來最火爆的網絡綜藝:總彈幕數超83萬、節目播放量突破48億、微博累計閱讀量超120億、相關子話題閱讀量超210億,這樣的數據也側面印證了大眾對於這支新時代女團的關注和期待。 無論最後結局如何,你們pick的女孩有沒有順利成團,騰訊視頻開啟的「中國新偶像時代」才是最大贏家。
  • 偶像養成元年開啟:告別巨星時代,草根養成漸成趨勢
    偶像養成火了。2018年剛開啟,在線視頻行業就颳起一股偶像養成綜藝熱,剛告別愛奇藝現象級網綜《偶像練習生》,騰訊視頻重金打造的《創造101》又即將上線,國內最大的兩家視頻網站紛紛發力偶像養成類綜藝,並已迅速引爆市場。
  • 從吳宣儀、孟美岐在《創造101》爆紅,看國內偶像製造工業的「逆風翻盤」
    如果《創造101》熱度趕超開啟中國男團元年、養成文化元年的現象級綜藝《偶像練習生》,是否也意味著其可以開啟女團元年?在《創造101》之前,國內女團是沒有專門的線上推廣平臺的,很多「出身未捷身先死」的女團,何嘗不都缺少著一個機遇。對國內的娛樂公司來說,將練習生推至《創造101》,即便不能C位出道,對自家練習生的推廣和人氣積累也是一大利好。
  • 網綜時代的偶像養成
    愛奇藝副總裁、《偶像練習生》總製片人姜濱說,「不管是在愛奇藝的播放量、微博討論量,還是各種話題聲量、關注度,包括所有參加節目的練習生加在一起的粉絲漲幅(增長量),都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偶像練習生》收官僅僅兩周後,4月21日,騰訊視頻出品的中國首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開播。101位少女將在這個節目中進行訓練、競演,最終勝出的11位選手將組成偶像組合出道。
  • 綜藝選秀進入網綜時代?《創造101》就是當年的超男超女翻版啊!
    不過,本來《創造101》因為買了韓國《produce101》的版權而備受好評,現在卻由於不斷地更改賽制引發觀眾的爭議。還有很多人認為,賽制改成這樣還不如當初別買版權。確實,現在的《創造101》,與其說是中國版《produce101》,更像是《超女》、《快女》的一次新瓶裝舊酒。
  • 話題爆款or實力爆款?《創造101》與日韓女團之間差了多少個優質標配?
    從《偶像練習生》的一舉成功再到騰訊《創造101》的好評如潮——有人形容國內男團女團選秀節目巔峰已經來臨。有《偶像練習生》成功在前,《創造101》的初期高流量是意料之中的,首播當日2.1億的播放量、眾人探討國產女團生死存活現狀、全網pick的口號再次將觀眾的視線吸引。
  • 《創造101》碾壓《偶像練習生》?你pick誰!
    101》被稱為「中國首部女團青春成長節目」。Battle1:偶像練習生 VS 創造101誰更真情實感?《創造101》一出,難免要和《偶像練習生》對比,就第一期內容來看,知著君更偏愛《創造101》。在造勢營銷上,《創造101》節目組拿「sunshine素顏」炒作,引來微博上不少網友質疑。既然有質量保證和實力加冕,只希望《創造101》能把精力多放在偶像選拔和節目內容中,少創造「熱點」和誕生「戲精」。
  • 偶像元年2018,養成系=賺快錢?
    2018年,先有愛奇藝推出S+網綜《偶像練習生》,後又有騰訊視頻重磅打造的《創造101》。兩大視頻網站紛紛在「偶像養成綜藝」上大做文章的同時,也迅速引爆了這個充滿潛力的市場。隨後,各類偶像養成類節目遍地開花。
  • 創造101直播總決賽,李宇春實力吊打全場,彭于晏心力交瘁?
    周六晚上被淹沒在《創造101》長達四個多小時的直播浪潮裡,c位之爭終於告一段落,但結果讓人難以呼吸!追這個節目真的是因為這101個小姐姐的努力拼搏,敢於battle,為了自己的目標可以拼盡全力。這檔號稱中國首部女團青春成長節目,通過任務、訓練、考核,讓選手在明星導師訓練下成長,粉絲買會員定製卡拉票,最終通過人氣投票選出11位選手,組成全新的偶像團體出道。
  • 別diss楊超越了,101想創造的不是女團
    在眼球經濟的時代,失去關注才是被打入牢獄的萬劫不復。同樣對於一檔周期較長的周播類綜藝,《創造101》需要「3unshine」、「楊超越」、「王菊」、「朱天天」這些帶著明顯爭議的選手來維持節目的話題和熱度。
  • 《創造101》造的不是女團,是偶像
    作為一檔偶像養成綜藝節目,《創造101》通過培訓、PK和觀眾的投票,最終選出人氣最高的11位出道成團。隨著節目的進行,已有不少選手遭遇淘汰,最終出道名單也越來越清晰。節目的熱播讓個別選手人氣不斷上升,幾乎成為了當紅偶像,如果用造單個偶像來衡量一檔綜藝,《創造101》是成功的。
  • 《創造101》《偶像練習生》第一季告一段落,第二季去哪裡湊200個練習生?
    女團「養成系」網綜《創造101》總決賽落幕,人們對它的討論還在持續。連同早前的《偶像練習生》,偶像團體選秀為何會突然爆發?這背後的一整套模式設計,擊中了人們的心理需求。但是,熱潮過後,新生代偶像的未來生存會像現在這樣令人樂觀和激動嗎?
  • 十五年前的「超女」到現在的《創造營》,娛樂圈發展趨勢是什麼?
    無論是選手還是觀眾們都蠢蠢欲動,期待這次創造營的節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偶像養成綜藝節目越來越火,近幾年的發展勢頭很旺。》《創造101》,2019年的《青春有你》,直到現在的《創造營2020》。這一批批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真人秀帶火了一大批新人。比如音樂歌手毛不易參加《明日之子》走紅,《偶像練習生》中的陳立農,蔡徐坤也逐漸走紅。《創造101中》的孟美岐,楊超越大火了一把,頻繁登上熱搜。
  • 「王思聰的公司」也要靠實力說話:香蕉娛樂能佔領偶像市場C位麼?|創造101專訪
    此前人們對於國產偶像團體的概念,可能只有TFBOYS或者SNH48等養成系,在唱跳表演等綜合藝能素質上,似乎與日韓組合差距明顯。今年兩檔爆款偶像綜藝讓我們看到,國產偶像的實力與潛力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觀。 香蕉娛樂的練習生培養,如何走出一條成功的中國偶像養成之路?綜藝之後,公司為練習生們安排了哪些發展規劃?怎樣才能解決綜藝選秀熱度持續性的問題?
  • 《偶像練習生》後是《創造101》 「流量明星」的生意該怎麼做?
    偶像男團競演養成類真人秀《偶像練習生》的熱度還未散去,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已於4月21日正式上線。據云合數據,截止4月22日,《創造101》首期前臺點擊量達3.07億,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為3.16%。其微博話題熱度也居高不下,4月16日到4月22日期間,《創造101》的相關話題為31個,累計上榜1585次。
  • 《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第二季男女大互換?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可謂是今年的娛樂圈最火的二大綜藝節目,為娛樂圈輸送俊男靚女。一經開播,就受到廣大網友激烈討論。《創造101》是續《偶像練習生》開發的一檔國內女子偶像團體養成類節目,不少網友都吐槽他是抄襲《偶像練習生》,但是據了解,這是騰訊花重金買下的韓國知名綜藝節目。
  • 不負眾望打造口碑、實力雙贏女團,《創造101》逆風翻盤喚醒女團行業新生機
    一直以來,偶像團體尤其是女團的發展,在當下中國市場的表現始終焦灼且後繼乏力。隨著節目的熱播,從業者們開始對「女子偶像團體」展開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藏在光鮮的舞臺和華麗的服飾背後,女孩們真正抓住粉絲依靠的是什麼?女子偶像團體在中國市場得以生存發展的核心要素又是什麼?復盤整個節目,我們對問題的答案似乎能夠略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