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們在刻苦地排練,以求提升自己。
邱越
B班的學員在認真記錄導師的意見。
《創造101》是由騰訊視頻、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出品,企鵝影視、七維動力聯合研發製作的中國首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節目召集了101位女孩,通過全方位的訓練、考核和任務,讓女孩們在明星導師的指導下獲得成長,最終選出11人成團。黃子韜任《創造101》發起人,陳嘉樺、張杰擔任聲樂導師,胡彥斌擔任唱作導師,王一博、羅志祥擔任舞蹈導師。
《創造101》想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有什麼製作理念?就此,《創造101》製片人、企鵝影視天相工作室副總經理邱越接受了新京報專訪。
初衷
節目從籌備起就不是選練習生
在《創造101》正式上線之前,騰訊視頻先推出了一檔名為《女團》的3集紀錄片,紀錄片邀請張紹剛做主持人,深度走訪了國內外多家女團,展示女團成員們的訓練和生活日常之餘,也對行業提出了諸多思考。
邱越表示,節目在前期籌備時曾走訪多家經紀公司,看到了許多為了夢想拼搏、努力的女生,考慮到節目容量有限,製作組便決定製作一檔紀錄片,把更多女團背後的故事講給觀眾。
張紹剛在《女團》紀錄片中表示,中國的女團發展不僅需要團員能力的培養,也需要粉絲和女團文化的培養。前者一方面意味著市場的成熟,女團能夠通過演出等方式盈利,另一方面意味著固定消費群體和消費習慣的形成。而後者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讓大眾正確地認識這種文化。
《創造101》恰好提供了展示女團文化的平臺。邱越表示,當初團隊在討論做男團節目還是女團節目時非常一致地選擇了後者,「女團非常需要曝光的機會,女團文化在亞洲是長期存在的,國內也有需求,但已經十幾年沒有誕生過成功的團體了,這也是機會所在。」多位女團的經營者表示,這檔節目的出現,對於那些為了偶像夢想奮鬥多年的女生們而言,是被大眾認識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創造101》不是一個練習生節目,而是把國內行業裡最好的女團苗子集結起來,讓她們站在同一個舞臺去成長,讓大眾選出其中最受歡迎的人,組成一個最頂尖女團。
選手
95後、00後不考慮靠一檔節目改變命運
對網絡綜藝來說,競爭一度是節目戲劇衝突的重要載體。但對於《創造101》來說,女孩們的對手並不是彼此,而是自己。在第二期節目中,女孩們要在3天內學會主題曲和相應的舞蹈,不少沒有舞蹈功底的女孩正是依靠同伴的幫助和支持,才完成了任務。
「現在的物質這麼豐富,這些來參加節目的孩子早就不抱著『一檔節目改變命運』這種想法了」,邱越如此感慨道。早在去年做《明日之子》時,她們就發現選手們提及最多的並不是「我要當明星」這種話,更多時候他們只是抱著展示和挑戰自己的目的來參加節目。當下年輕人真正的精神和價值觀究竟是什麼?在籌備《創造101》的過程中,邱越和團隊覺得自己找到了答案。
「她們想做的就是超越自己」,邱越告訴記者,《創造101》的女孩雖然年紀都不大,但為人處世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很成熟。來到這個舞臺,她們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炒作也好,博眼球也好,並不是這群95後甚至00後女孩們在意的東西。
據邱越透露,封閉的環境和高強度的訓練是《創造101》的一大特點,在這種氛圍下,女孩們爆發出的潛力和鬥志將是節目的戲劇張力所在。
定位
女團的粉絲不應該只有男性
才播出了兩期,《創造101》不少女孩就已經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來自極創引力的Yamy,憑藉個性化的外表和在舞蹈、Rap方面的超強能力,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關注。另一位女孩呂小雨,曾經練習過7年雜技,一登場就驚豔了評委。
從觀眾對《創造101》的評價不難發現,顏值並不是大家衡量女團的首要標準,能力才是。基本功紮實的101女孩吳宣儀,雖然在第一期的選拔中沒有進入A班,但是在網絡上仍然有不低的人氣,作為曾經出道過的成員,唱跳和學習能力的突出很快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睛。
從某種程度來說,《創造101》展示了一群「別人家的孩子」:長得好、才藝好,還異常努力。這跟此前大眾對於女團「實力平平、只靠顏值」的認知截然不同,也代表著新一代女團的嶄新面貌。
有不少人認為,女團的消費受眾一定是男性。《創造101》的團隊正在試圖打破這種認知。邱越表示,分析華語圈曾經的現象級女團例如SHE不難發現,女生才是她們的主要與核心粉絲群體。SHE多年以來倡導的恰恰也是女性要獨立自主的文化,《Shero》、《半糖主義》等歌強調的也都是女性的自立。「女性不應該被消費」是《創造101》的核心理念之一。這個理念背後是對當下新青年尤其是女性群體的深度洞察。
偶像通常被認為是粉絲的心理投射,粉絲將自己的理念和人生夢想寄托在偶像身上,從這個角度來看,偶像之於粉絲更像是某種精神寄託。這個時代的年輕女性需要怎樣的精神寄託?她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體面的工作,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是「女子力」的最佳代言人。她們不需要依賴任何人就能活得有質量,活得精彩。《創造101》正想挖掘、培養出代表這種自立精神的女團,展現出新時代女性的正能量「女子力」。女孩們在逐夢路上流下的每滴汗水,都在閃閃發光,每一次努力、堅持的時刻都在向陽而生。
新京報記者 王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