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音樂,我存在|喜歡音樂,喜歡到「不是人」,變成了「蘑菇」

2021-02-09 街聲

2017年7月,位於南鑼鼓巷的 69cafe 被迫關門停業。最後一個晚上的演出,由於調的聲音過大,鄰居阿姨跑過來罵,她指著老闆蘑菇說:「小夥子,你還是人嗎?」有朋友趕緊接話:「他不是人,他是蘑菇。」

他是混跡在北京的蘑菇,搖籃唱片、69cafe、蘑菇空間……這些北京的獨立音樂空間,都是他經營起來的。

本期 「我音樂,我存在」,聽蘑菇講講這些地方的故事。


我是展旭,一個普通的搖滾樂迷,朋友們都叫我蘑菇

跟音樂真正意義上的接觸是從1996年開始的,那一年在路邊攤買了一盤封面奇怪的磁帶,叫《搖滾北京》。從此徹底改變了我的音樂聽覺習慣,音樂不再是打發時間的東西。那之前我特別喜歡聽孟庭葦、張信哲等,後來陸續買了好多其他的搖滾樂磁帶。

1997年在新華書店買了許巍的第一張專輯《在別處》,被他的封面吸引,反覆聽了無數遍,聽壞一盤又買了一盤。這張專輯影響了我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感覺歌裡唱的都是自己,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年之後竟然得到了許巍的籤名,還合了影。

許巍籤名與《在別處》磁帶,一場跨越十年的會面

喜歡搖滾樂之後再去唱片店就會有個習慣,因為接觸得少,又不能試聽,就會挑一些封面設計好玩的唱片。這個習慣直接影響了我此後所從事的設計工作。後來無意中買了《盛世搖滾》和《朋克時代》,開始聽一些地下搖滾和歐美搖滾。

1999年來到北京之後,開始大量接觸國外搖滾樂。可能跟很多人一樣,從金屬樂入門。最經常去的是南鑼鼓巷南口的一家店,店名想不起來了,店主叫趙彬,學畫畫的,後來慢慢變成了朋友,他說李保田也是這裡的常客。在這裡第一次知道打口磁帶、打口 CD 這種東西。那時候中央工藝美院的門口經常有人擺攤賣打口唱片,有一次淘到了 THE CARS《CANDY-O》,手繪封面,也知道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叫新浪潮。

有一段時期,經常從《我愛搖滾樂》雜誌後面刊登的廣告地址郵寄打口帶,買回來的磁帶都需要把盒帶打開,斷開處用膠帶接起來,以及用打火機把扎眼 CD 的孔燙平,不知不覺練就了一門無師自通的手藝,幾年下來淘的唱片有上千張。

下面說說我的幾個店:

2003年,我對廣告公司的工作開始麻木,索性在當時的舊鼓樓大街租了一個小門店,以接一些廣告設計和賣一些自己淘來的唱片支付房租。

位於舊鼓樓大街的早期搖籃

 

最早的名字是 ROCKLAND 設計工作室,因為喜歡搖滾樂的原因吧。那時候也代理一些國內獨立雜誌、地下獨立唱片。正在讀高中的張守望(現在的 Carsick Cars 樂隊主唱)是這裡的常客,那時候他還沒有樂隊,他買的最多的是 Sonic Youth。

這一年還去了位於香山腳下的迷笛音樂節,免票,演出舞臺在迷笛學校的操場,大家坐著前面的草地上,印象最深的有個樂隊叫洋娃娃七號,好多樂手。我還跟幾個朋友在門口擺攤賣 CD 。

剛搬來後海的搖籃

 

2004年,由於舊鼓樓大街拆遷,ROCKLAND 搬到了後海的南官房胡同。為了便於傳播,起了中文名字搖籃。那時候的胡同安靜而悠閒。前後養過兩隻貓,三四個月大的時候夭折了(都被胡同遊的三輪車撞到)。

朋友給貓起名叫小哭

2005年春天,鄰居阿姨送來一隻小黑狗,我給他起名叫搖搖,一隻聽著音樂長大的狗,它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搖籃唱片。它喜歡 Keren Ann、小河以及一些童聲,每次都會跟著唱(叫)。

搖搖剛來搖籃的時候,四個月大

搖籃唱片在後海的這些年,經常會來一些知名音樂人,許巍、張楚、何勇、唐朝老五、Blixa、Maximilian Hecker……有一次周迅還來了,記得我給她推薦了腰樂隊。那時候張守望已經組了 Carsick Cars 樂隊,他也經常帶朋友來,樂隊地下發行的 D22 現場錄音唱片還是搖籃印刷製作的,我留有一張當年的原版海報。

大概2005年的時候,許巍偶然逛到搖籃,他跟我錢包裡的紀念卡片不一樣,開始不敢相信

認識何勇是他有一次來搖籃對面的飯館,後來經常帶朋友來玩,照片是他跟唐朝吉他手老五在搖籃

張楚在搖籃。他跟印象裡一樣,不愛說話,搖搖也安靜的趴在他旁邊,一起聽著音樂

Nick Cave 的吉他手,德國倒塌建築EN樂隊主創 BLIXA 在搖籃。那天他還給了我一張名片,上面印著畢麗霞。我覺得他可能是守望介紹來的

MAXIMILIAN HECKER 與樂隊在搖籃,大約2007年

獨立設計師勺子在搖籃,跟她是因為 lomochina 經常來搖籃聚會認識。海報是她設計的,後來還幫我畫了蘑菇音樂節的那個彩色蘑菇

張守望是搖籃的常客,經常帶不同的朋友來,他的樂隊 Carsick Cars 也是我特別喜歡的

搖籃唱片每一年的周年慶都會有一個主題:「只要音樂在生活就是有意義的」、「天堂就在獨立所在之處」、「做一株長在樹下的蘑菇」等等。搖籃唱片區別於其他唱片店的一點是,我會推薦我喜歡的音樂給顧客,而不是那些當下最火、最流行的。

2013年舉辦的「搖籃十周年蘑菇音樂節」海報

2013年,搖籃唱片迎來了十周年,在愚公移山策劃了搖籃十周年蘑菇音樂節,還設計了蘑菇T恤,請勺子手繪的蘑菇圖案。音樂節邀請了惘聞、粉筆線、White+,After Argument 等樂隊,現場來了600多人。

2014年舉辦的第二屆蘑菇音樂節海報

2014年,第二屆蘑菇音樂節連續做了兩天,一共邀請了12支樂隊。

2015年開始,策劃了蘑菇音樂節不插電全國巡演,走過了30個城市。參演的音樂人有張淺潛、劉冬虹、邊遠、張守望、祝捷和楊眾國。

2017年10月,搖籃唱片原址結束營業,暫時與蘑菇空間合併。

搖籃唱片位於後海的最後樣子


69cafe 始於2009年,專注於獨立音樂現場演出,名稱源於1969年伍德斯託克音樂節,也是搖籃唱片的另一種延續。由於房間內貼滿了海報,被譽為最好看的 Livehouse,經常有客人過來拍照留念。

在做搖籃唱片的時候,就想有一個更大的空間來進行音樂的推廣和交流,就這樣 69cafe 應運而生。69cafe 仍然以推廣國內外優秀的獨立音樂為主,白天是聽音樂喝咖啡的地方,晚上變身為現場演出的酒吧。

七年來,策划過許多優秀系列演出:做一塊滾石系列,搖滾樂的周末下午,放任自流的時光……69cafe 對於現場演出的包容性非常廣,民謠、實驗、電子、噪音、爵士、搖滾不限。當下許多知名的音樂人都曾經在 69cafe 的舞臺上表演過,張淺潛、劉冬虹、張守望、程璧、陳鴻宇、何大河、蘇紫旭、李博……

2017年7月,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迫關門停業,最後3天的紀念演出來了大約300多人。最後一個晚上由於調的聲音過大,鄰居阿姨跑過來罵,她指著我說:「小夥子,你還是人嗎?」有朋友趕緊接話:「他不是人,他是蘑菇。」

2018年1月,69cafe 於六道口駒然空間重生。準確的說是 69cafe Livehouse,純粹的現場演出空間,暫時沒有酒水飲料製作。



做一株長在樹下的蘑菇


蘑菇空間一個重要的開店契機是因為當時 69cafe 接到閉店整改通知,擔心如果 69cafe 突然關閉該怎麼辦,如何延續?所以開始尋址。

2016年7月蘑菇空間於西直門開業,首次演出邀請了參加過《中國好歌曲》音樂人何大河。蘑菇空間經過近兩年的經營漸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音樂生活店,集合了現場演出、唱片售賣、設計周邊於一身,每周九場活動,蘑菇空間正在成為民謠現場新地標。

蘑菇空間的布置同樣延續了 69cafe 的風格,滿牆的海報與畫框,店內的蘑菇擺件有近一百種,來自世界各地。

老狼在蘑菇空間的閣樓

今年5月,有幸接到了來自南鑼鼓巷非遺博物館主人的邀請。一個全新的民謠現場 PINKMOON 誕生。名稱源於英國民謠先鋒 Nick Drake 在 1972年發行的最後絕唱《PINK MOON》,搖籃六周年的紀念卡片就以他的一張打口 CD 為設計。

PINKMOON 的目的就是推廣早期民謠經典,推薦當下優秀原創



上個月,剛剛成立了自己的蘑菇廠牌 mogumogu 。首支籤約樂隊是來自臺北的獨立搖滾樂隊雨國kingdomofrain。雨國由陳翰於2016年發起,三人編制,音樂融合後朋、電子、迷幻等元素。深受 Joy Division、The XX、The Stone Roses 等搖滾樂隊影響。

最後介紹一下自己。

 

音樂之外,我有一個堅持了二十幾年的愛好,寫書法。

喜歡把書法融入到唱片封面,海報設計中去。

曾經給雀巢咖啡題過字。

另外,我還在為特別喜歡的 Carsick Cars 和 White+ 兩支樂隊工作。

Carsick Cars

White+

最後還有一個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遛搖搖,它今年已經13歲了。

圖片來源:蘑菇

校對:馬外外

我最痴迷的東西,是木吉他

我有一臺隨身聽

我辦了一個可能是全中國最破的音樂節

「我音樂,我存在」,是街聲大事為樂迷們準備的欄目。

如果音樂對你的意義不只是一首首歌的旋律與歌詞,而是與你腦海中某段記憶融為一體,音樂起,相關的人、事、物隨之復甦,纖毫畢現。那麼,請將這些故事分享給我們,分享給更多人。我們會仔細閱讀每一篇來稿,一旦採用,奉上豐厚稿酬。

投稿信箱:editor@streetvoice.cn

本文為街聲原創,歡迎轉發,商業媒體轉載,需獲得授權,並註明作者及出處。

相關焦點

  • 我喜歡音樂 音樂就是夢想的聲音
    世間萬物的聲音都各有各的美麗,而我最喜歡音樂,因為,音樂,就是夢想的聲音。小的時候,母親經常購買很多不同的樂器在我面前展示,小提琴,鋼琴,二胡,琵琶,甚至還有我最喜歡的吉他,它們每一個發出來的音符,像是在跟我說話和伴奏一樣,優美而動聽,清幽又細膩,每一個音符滴滴答答,你說我唱,像是一個老朋友,陪伴左右。
  • 【對話】何四百:我喜歡有創意的音樂
    比起有情懷的或者是有技術含量的音樂,我更喜歡有創意的東西,因為流行音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給人刺激,特別是對於我們音樂人而言,聽大多數的流行歌,基本上聽一遍就能扒下來了,大多數的歌聽完上句就能猜到下句,沒有什麼驚喜感。
  • 為什麼我喜歡蝦米音樂?陪伴瀑布的音樂分享
    從瀑布運營起,蝦米音樂大部分時間裡都是店裡的音樂播放器。播放的音樂是店裡輕鬆氛圍的一部分,也有不少客人找我問過瀑布的歌單。因此也想寫寫這三年來在瀑布常放的歌(大部分是蝦米推送給我的)來紀念這個自己非常喜歡的APP。獨立流行Indie Pop/ 獨立搖滾Indie Rock
  • 網易雲音樂評論:畢業時他說,我喜歡你,很喜歡。我說我也是
    ——網易雲音樂《今天也想見到你》高中經常有一個男生和我拌嘴,天天逗我,閨蜜說你們在一起吧,我說,怎麼可能喜歡這種人。但慢慢我習慣了你的存在,習慣了總有那麼一個人在旁邊。後來,我和別的男生傳了緋聞。他說你還有人要呢哦我一賭氣就和別的男生在一起了再後來,我們的關係慢慢就淡了。畢業時他說,我喜歡你,很喜歡。
  • 我音樂,我存在 | 「灣灣獨立音樂速報」誕生記
    老實說,「灣灣獨立音樂速報」並不是我在業餘時間做的第一個自媒體,我曾在2016年開過一個公眾號,也是音樂類,定位以諷刺、搞笑為主,第一篇發文就有很不錯的效果,一下子10w+,但那個時候比較迷茫,不太確定這些東西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對於環境是否有幫助,因此後來就不了了之。之後一直在思考,到底什麼樣的內容運營與平臺,才能夠有效地、正面地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推廣出去,哪怕只是影響到一小部分人。
  • 我音樂,我存在|我開發了一個獨立音樂小程序
    「我音樂我存在」是街聲大事的一個開放型單元,專門給樂迷的自留地。如果你有衝動,把自己和獨立音樂的故事寫下來,我們當然歡迎。一旦採用,稿酬豐厚,發放及時。投稿方式及往期回顧見文末。除了看演出,也能為中國的獨立音樂做點事兒。我和小夥伴六花負責拉人,在各個樂迷群宣傳,還做小海報去演出門口地推。當時特別不好意思,記得 Ride 那場,我們帶了海報,站在糖果一層,實在是不知道如何開口搭訕,拿著海報傻站著,最後一個人都沒拉到。後來我們總結經驗教訓,覺得應該在開場前提前聯繫主辦,在檢票口放我們的小海報,於是說做就做。
  • 純音樂的魅力,什麼樣的人喜歡純音樂?喜歡純音樂的人是什麼性格
    相較於其他種類的音樂我更喜歡純音樂,帶歌詞的音樂聽的是別人的人生,純音樂聽的是自己的人生。純音樂不會提供任何信息,但會在每個人的心中映照出遠超作者想像的多樣可能。感受曲子中包蘊的景象和情緒,投射自己,升華情景,作獨一份的詮釋,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是純音樂不可替代的地方:每段音樂,都可能是一個人、一個場景、一段劇情、一截人生。
  • 網易雲音樂評論:在我最美好的時間裡,我最喜歡的人不在我身邊
    《東邪西毒》裡有段臺詞:「以前我認為那句話很重要,因為我相信有些事說出來就是一生一世。現在想想,說不說也沒有什麼區別。有些事情是會變的,我一直以為自己贏了,直到有一天我看著鏡子才知道我輸了。在我最美好的時間裡,我最喜歡的人不在我身邊,如果能重新開始該有多好。」
  • 王菲不是我喜歡的歌手,但她是一個我喜歡的人
    其實王菲從來就不是我喜歡的歌手。很久以前,我的一個室友是王菲的忠實粉絲,天天執迷不悔地聽那首《執迷不悔》。到了咿咿呀呀喘不上氣的副歌部分,我經常惡意滿滿地提醒她:「趕緊地!給你王姐來一粒兒速效救心丸!」 她就會獰笑著回答:「還是給你楊姐留著吧!」 那時我正迷楊鈺瑩,於是大家爆笑一場。
  • 下載蝦米音樂是喜歡上了我學長
    下載蝦米音樂已經是5年前,那時候我高一,下載蝦米音樂是喜歡上了高我兩個年級的學長。
  • 《蝸牛與黃鸝鳥》音樂題材劇我很喜歡
    一直都想看一部音樂題材劇,我終於如願了。裡面的音樂真的很用心,每一次聽到交響樂都被感動到。男女主角間甜甜的戀愛也是我喜歡的。故事情節沒有大的衝突,但是甜甜的,裡面閃耀青春的痛。畢業季得時候傷感,音樂聲畢業後工作問題這些都非常真是和打動人。而男女主之間為了愛,為了能與對方並肩而立,追逐著對方的角度,一起朝著夢想奮鬥,成就了更好的自己,我覺得這才是最好的愛情。
  • 說說那些我特別喜歡的動畫音樂作曲家
    首先,好的劇情是我們接觸一部動畫的基礎,但是BGM卻是一部動畫的靈魂,有了BGM 的渲染,那些或悲傷或搞笑的氣氛,一下子就能將我們代入到二次元的世界裡,所以我一直對那些製作動畫音樂的人表示無比的欽佩,他們能根據動畫的每一個環節,根據角色的性格特點,整體氛圍,都能做出配出N種不同的配樂
  • 人到中年後,為什麼開始喜歡聽純音樂了?
    一、經歷人到中年之後,心境相對而言比以前來說要變得更沉穩一些了,而且自己經歷的事情多了,慢慢的就不喜歡那些嘈雜的音樂了。二、壓力中年人基本上都是特別的具有壓力的,很多時候他們需要放鬆一下,這個時候就不太可能去聽一些搖滾的或者重金屬的音樂,聽一些輕音樂可以讓他們得到心理上的放鬆,從而達到更好的工作效率,所以他們會更喜歡輕音樂。
  • 音樂給人安慰——評韓劇《你喜歡勃拉姆斯嗎?》
    但是母親去世後,李情景變成了平凡的人,不再是音樂天才了,她還是拉著小提琴一路拿到了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博士學位。回國意圖在西嶺大學做一個音樂教授,卻得不到外婆的支持,同時因為無意中指點了一個陷入困境的學生,被誤會搶了自己導師的學生,得罪了勢力很大的西嶺大學權力人物,陷入尷尬境地。其他一些輔助線索不再贅述。之所以劇名為《你喜歡勃拉姆斯嗎?》
  • 遊戲音樂進入年輕人「我喜歡」歌單
    年輕一代喜歡聽什麼?遊戲音樂可能是一個答案。遊戲被稱為「第九藝術」,隨著用戶不斷增長,遊戲音樂正逐漸佔領年輕一代的耳朵。去年末,《王者榮耀》交響音樂會在上交音樂廳上演。今年,這一遊戲音樂會項目成為保利院線的主打品之一,計劃「落戶」東方藝術中心。
  • 到底哪個音樂APP最好使?丨蘑菇APP親測安利
    作為一款在線音樂app,網易雲的核心競爭力——曲庫非常優秀,一些國外的冷門小樂隊的專輯都有收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能在「每日歌曲推薦」裡找到驚喜的重要原因——「啊世界上居然還有這種音樂,喜歡!」然後戳上一個紅心。網易雲會根據你的收藏歌曲來推算你喜歡的音樂,然後每天推薦給你14-16首音樂,用久了真的很貼心,簡直是定期的驚喜,作為音樂愛好者這真的是非常加分的點。
  • 網易雲音樂熱評:我會變成你不喜歡的女孩,忘了你
    可是我想說啊,那個時候的你,真是最好的你啊。對不起,我把你弄丟了 -來自網易雲音樂熱評牆《那年十四》其實女生最怕的就是,為你付出了情感、分享了她全部的秘密,對你產生了依賴感而你卻走了。習慣比深愛更可怕。那麼,晚安。 -來自網易雲音樂熱評牆《若你碰到他》不要醉在別人給你的溫柔裡耍酒瘋。
  • 為什麼很多樂評人,在評論音樂人時喜歡講歷史,而不去分析音樂?
    在知乎上看到的這個問題——為什麼很多樂評人,在評論音樂人時喜歡講歷史,而不去分析音樂?覺得非常適合我來回答。縱觀我寫過的文章,大部分都是歷史和文化方面,即便我自認不是樂評人,也可以來聊聊為何大家都這麼做。如果你在大的書店逛過,去到藝術區,你就會發現,攝影、電影、美術和建築的相關書籍數量和種類都要比音樂類的多。
  • 中國好聲音關喆:我喜歡一切和音樂有關的故事!音樂與文學故事
    中國好聲音楊坤導師隊關喆說:我喜歡一切和音樂有關的東西!包括音樂的故事!「我們了解音樂不僅僅音樂本身,還要了解音樂背後的故事,文學就是音樂背後的故事,下面來聊聊音樂與文學的關係。一、古時候的音樂與文學的關係。我國古時候的燕樂就是其中一種,通過文人創作的詩詞而改編成燕樂,充分展示音樂的完美意境。還有北宋的詞體達到民間創作的高峰,把詞和音樂結合的北宋合樂歌詞發展興盛。
  • 別任性083|蘇玉:你真心喜歡音樂,再來問我如何做音樂|PODCAST
    S:其實這個東西我覺得也沒辦法定義它快或者慢,因為每個人的個例太不同了,並沒有一個標準,比如說有的人寫音樂寫了一生,寫到六七十歲,之前的音樂從來沒人聽過,然後可能到六七十歲或者等他去世了之後,突然間 ta 的音樂就突然被人發現,然後突然變得很流行,這也可以說是快。而有的人可能發個一兩張唱片,就被很多人知道了。而且我從4歲就開始學鋼琴,要是從4歲開始算的話也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