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網絡上扒過上海兇宅?

2021-02-15 雷門易

兇宅,恐怖片裡永遠的「案發現場」。晴天白日提起這兩個字,也仿佛有一陣陣陰風襲來。

 

無論是美國驅魔片《潛伏》裡帶地下室的小別墅,還是香港鬼片中那些逼仄的公寓樓,「兇宅」的鬼魅氣息,在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留下了陰影。

 

近日一則新聞,出現在本地的熱搜榜。來自金山區的朱某夫婦居然用市場價買了個「兇宅」,並且還是「三手」的!

事情起因經過是這樣的。去年11月底,朱某夫婦通過中介用131萬元的市場價從王某手中購得一套房屋。正準備喬遷新居時,卻碰到三三兩兩的鄰居跑來稱讚夫妻倆買房的行為頗讓人「敬佩」。

疑惑的夫妻倆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13年前第一任女業主被殺害在該房屋內,隨後男業主將房屋以82萬元的市場價賣給王某。事後,王某始終將房屋對外出租,直到朱某夫婦購得此房。

得知真相的朱某夫婦在與王某協商退房未果的情況下,果斷向上海金山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房屋買賣合同並返還購房款。

兇宅交易並非稀事。今年夏天,魔都也曾有一套貨真價實的「兇宅」,在房屋中介的朋友圈「大放異彩」。

 

這套房子於2005年建造,去年發生過一起兇殺案。在此之前,房子是妥妥的優質房源,面積80㎡,位於市中心豪華小區,距徐家匯地鐵站僅300米。

網傳這套房子8月1日掛牌,9小時內有6組買家繳納了意向金,最後有人加價30萬全款支付,儼然眾人爭搶的香餑餑。

 

不過,傳聞很快被打臉了。8月3日,該套房源在中介平臺上突然「浮出水面」。原來業主出於某種原因,將這套房源更換了中介平臺,這才正式掛牌,期間未發生任何交易。

 

中介吹噓的「9小時內被瘋搶兇宅」,或許是一次慘遭打臉的炒作,但兇宅交易市場的火爆早已不是新聞。

 

圖片來源於新聞《上海一兇宅9小時內被瘋搶並不屬實,但兇宅更受歡迎卻是事實》

今年7月,杭州也有一套兇宅拍賣引起廣泛關注。經過14位買家激烈競拍,最終以和市場價持平的價格成交,絲毫沒受到「兇宅」因素的影響。

 

某南京「兇宅」買主一語道破玄機:「百鬼之中窮最可怕,我連窮都不怕,還怕鬼不成?

 

水漲船高的房價,造就了一線城市的兇宅市場。在中介之間有這麼一句話流傳:「沒個幾千套兇宅,哪好意思叫一線城市?」

 

身處魔都,我們也曾探訪過南京西路上的著名兇宅——香港老牌女星陳寶蓮的故居。然而,除了幾則駭人的都市傳說,中介口中的幾千套「兇宅」,實際上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大多「隱姓埋名」。

 

這些兇宅下落如何?

普通住戶會不會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一不小心住進兇宅?

又是否真有人為了省錢而對兇宅「趨之若鶩」?

 

好在資訊時代的便利,網絡上始終有一批神秘的「熱心人士」,孜孜不倦扒開兇宅的面紗,給全國範圍內的兇宅「排雷」。

 

 

「兇宅集」算是全國最大的兇宅網站。網站自稱擁有「兇宅資料庫」的大數據平臺,已收錄12城市的6159條兇宅信息。

 

這個資料庫對信源格外重視,兇宅的信息大多來自官方媒體的公開社會新聞報導、法院案件文書、警方通報等,可信度自然比坊間傳聞靠譜得多。

 

不過「兇宅集」之所以名聲在外,還要歸功於網站的一個特殊板塊「兇宅故事」。

 

這裡的「故事」可不是什麼添油加醋的鬼故事,大多引述自官方報導,包括案件過程、命案現場等基本情況。

 

多虧了這家網站如此耐心的匯總,否則我也不敢相信,光是官方報導就已經足夠嚇人。

左一句「腦漿外溢」,右一句「半邊頭顱被砸扁」,字裡行間瀰漫著血腥氣,「滅門」「拋屍」「連環」等關鍵詞頻頻出現,「弒母殺弟」「數十人墜樓身亡」之類的標題讓人手一抖就點了右上角的「×」。

 

難怪有人感嘆:「每個兇宅配一段真實故事,明明是一個故事會網站。

 

「兇宅集」屬於非盈利性質,難以維持運營後,資料庫早已停止更新。有知情人士稱,這家網站最早是綠牌中介搞出來的,資料庫一度開放,後來網站做大,不肯將數據免費與同行共享,從此封閉權限,漸漸衰落。

 

 

範圍收縮到上海,一篇名叫「上海兇宅資料匯」的帖子接力「兇宅集」,扛起本地「深扒兇宅」事業的大旗。

 

「上海兇宅資料匯」形式上要簡單許多,僅交代案發時間、地點、案件類型、身亡人數及簡單案發過程。為了保護隱私,信息隱去具體門牌號,或許也是因為怕嚇到鄰居。

 

帖子發布於2019年1月,同時出現在本地房屋交流論壇,以及著名老牌社區天涯雜談,可能為同一發帖人,或授權搬運。

 

樓主表示,自己發布「上海兇宅資料匯」是考慮到房東、中介往往會隱瞞兇宅信息,購房者一不小心就會踩雷,「中了頭彩」。公布兇宅信息,可以作為大家買房、租房的參考。

為人民群眾辛苦「排雷」雖然是出於好心,但從樓主的敘述中不難發現,樓主本人對於「兇宅」這個概念也未必清楚。

 

「畢竟受害者就在這房子區域去世的,可想而知不管是自然死亡還是他殺,意外去世,陰魂未散還是會時常作祟的。」

 

其實,在法律層面尚不存在「兇宅」的定義。我們所說的「兇宅」通常指發生過非正常死亡(兇殺、自殺、多人死亡)事故的房屋,有人在家中病逝的房屋並不在此列。

 

▲坊間傳聞的著名「兇宅」朝內81號▲

一位網友的回帖倒是提出了更刁鑽的角度,「某某公寓某室,家裡有人摔下樓死了,人不是死在自己家裡,這種算兇宅嗎?還是整棟樓都算?」

 

好問題,值得深思。

 

 

除了那些大隱隱於市的不知名兇宅,著名兇宅的八卦也從沒停過。

 

提起上海著名兇宅,林家宅37號總歸是繞不過去的。

 

事件要追溯到1956年,一起發生在武寧路的滅門血案讓林家宅37號蒙上一層晦暗。這座宅邸後來改建為2萬戶房子,也就是工人新村。

 

故事的靈異部分據說來自於一位老刑警的講述,稱發現被害的葉先國妻兒屍體時,已經死亡兩年的屍體藏在地下的水缸中,居然絲毫沒有腐爛。

 

葉先國被抓捕後拍攝了一次X光片,竟然顯示他沒有腦組織。

 

為了還原案情,警察押送葉先國回到林家宅37號舊址,突然泛起一陣迷霧,葉先國也就此消失在迷霧之中,留下一地的符咒……

 

細節越傳越離譜,案件的原貌則幾乎模糊。在官方檔案中,嫌疑人葉先國殺死妻兒後自殺身亡,滅門殺人案板上釘釘。但其衍生的靈異傳說還是在網絡上「陰魂不散」,甚至被稱為「中國十大靈異事件」。

 

隨著當年的天涯雜談、蓮蓬鬼話論壇日漸冷清,豆瓣靈異小組、B站靈異up主等崛起,諸如林家宅37號事件,也為他們貢獻了不少「養料」。不時有人重返林家宅37號舊址,深入兇宅,拍攝所謂的實地探索視頻。

 

「兇宅探險」不過是噱頭,正如林家宅37號所有的靈異情節都來自於網絡小說《上海靈異錄》一樣,如今此地是一片再平凡不過的居民區,老舊的小區貌不驚人,老上海標誌性的晾衣杆架滿外牆,全然沒有一絲靈異氣息。

你若真是跑去實地探訪,問及舊事,鄰居可是要伐開心,罵你觸他們黴頭的!

 

 

像林家宅這樣的地方,雖然圍繞著它的都市傳說玄之又玄,地上的整片區域卻已經脫胎換骨,後來的居住者或許壓根不清楚此地舊事與宅地「基因」,也就無所謂心裡會不會膈應。

 

何況心大者有一名言:這地球上,哪片土地沒死過人?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會為了百來萬的差價,在線跪求買兇宅了。

 

結婚沒錢買婚房,真誠求購死過人的房子,死得越慘越好。只是不知道嫁過來的姑娘同不同意?

更奇葩的是,連二手交易平臺都不放過。你沒看錯,甚至有人在閒魚上賣兇宅,這文風頗得《走近科學》的真傳。

客觀來看,「兇宅」性價比高,地段好,交易流程可以在一周左右完成。文章開頭提到的徐家匯地鐵房,掛牌價低於市場價200多萬。省200萬拿下黃金地段房源,有購房需求的買主只要不信邪,難免動心。

 

不過,市面上的大部分「兇宅」,還是流落到了投機客手中。

 

他們拍下兇宅不為自住,而是用於投資。抵押給銀行,或者過幾年風波平息時轉手賺差價,再或者低價出租。

 

香港「兇宅大王」伍冠流,多年來陸陸續續買下兇宅兩百多間,大都有利可圖。能掙錢的兇宅搖身一變,廣進財源,的確是不「兇」了。

 


另外還有一種特殊的「兇宅」,是「城裡人」相中了,專門買給祖先大人「住的」。房子的70年產權本就強於墓地的20年產權,能保值,保不齊還能升值。一整棟公寓樓鬼氣森森,開闢了「人造兇宅」的分支。

 

如果房屋原本就是兇宅,用來安置「陰間人」,更可以說是「物盡其用」的新思路。

 

▲《天津「骨灰小區」:16幢樓存放十萬骨灰盒》▲

而真正用於自住的「兇宅」,歸宿則大多是警察、醫生、護士、殯葬行業從業者等職業,以及某些「陽氣重」的猛士。

上半年的熱播劇《安家》講述房產中介的職場故事,房屋風水和「兇宅」都在劇中多次出現。

孫儷飾演的金牌中介作為空降的新店長,租了一套無人問津的兇宅,能為人所不敢為,一下就震住了店裡的員工。

 

劇中的孫儷還創造了「兇宅」連續交易的王牌案例。同一套兇宅,被她先後賣給一位打算在兇宅裡住七七四十九天,用兇宅之「兇」化解煞氣的老闆,以及一位無所畏懼的法醫。

 

畢竟有人說過:「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

 

除了信仰無神論和堅持唯物主義,見慣了死亡,對獵奇免疫,也許才是這些人不懼兇宅的根本原因。

不過現實情況和電視劇自然大不相同。會選擇「兇宅」作為住房的多是社畜,「自帶官威、無懼煞氣」的司法人員畢竟有限,「承擔」不了整個兇宅市場。

 

在香港,有大量的留學生和務工人員一房難求。不不,他們還買不起「兇宅」,而是得想辦法「租」。

 

▲香港各地區命案(自殺)案件數▲

根據統計,香港的兇宅已經從早年間的市場價7折,甚至最低5折左右,價格逐漸上浮,到現在甚至9折才能買下。

至於租賃,當地兇宅被赴港的內地學生「搶破頭」,也從2010年以前的低於市價40%,逐年升至與正常租金持平。

 

越來越多不忌諱兇宅的年輕一代進駐樓市,選擇兇宅是無奈之舉,但大部分人即使搬入「兇宅」,也不至於大搖大擺,不採取任何措施。

 

常用的方法是「拜四角」。拜四角的方法一直受港臺地區所青睞,買些祭品、紙錢、房契等,在屋子裡的東南西北四個角進行拜祭和化寶,即完成整個儀式。背後原理風水師也能娓娓道來:

 

「假使一塊地空置了許久,當然各方兇神惡煞、過路鬼魂都可以住,畢竟『無主』嘛,況且凡事還講究一個『先來後到』,所以要給些買路錢送走。從此陰陽各有路,外界不得隨便入。

 

不止對付兇宅,喬遷新居、新屋入住,也適合先「拜四角」,與新屋的土地「打個招呼」,不管你認不認同,至少能逼走些角落裡的蛇蟲鼠蟻,有利而無害。

 

如果無專人指導,那麼簡便做法則是用柚子葉煲水抹家具。在南方,常認為用柚子葉煮水來洗手、洗臉、洗澡可以闢邪去晦氣。原理是啥?因為「柚子」的「柚」跟「保佑」的「佑」讀音一毛一樣你有沒有發現?

柚子:沒想到吧?

入住之後應該長期拉開窗簾,讓空氣流通,陽光投射進屋內。無論在不在家,還要儘量開著燈,補充屋內陽氣,所謂的「陰氣」便會慢慢消散。

 

兇宅之「兇」,雖說是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民間「拜四角」的傳統總是不無道理。除舊,才能更好地納新。

 

當「房價猛於鬼」的現實襲來,「這個世界什麼鬼都有,但是也不及我這個窮鬼兇」的自嘲也許不再是玩笑。

 

現實已經壓得你喘不過氣,人對於未知的恐懼,也會隨之淡化。

 

兇宅在大眾心目中的「待遇」變遷,不僅意味著一種更泰然、曠達的心境,某種程度上也見證了時代的發展。

 

住或不住兇宅,不過是人生道路上千千萬萬選擇中的一個。

 

無論是否相信靈魂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相信我們自己,對生活做出的每一個選擇。


雷門易·清淨歡銅鈴

闢邪安宅,專治流年病煞

相關焦點

  • 香港兇宅有多少,快來查查你房子的底細!
    其實對於「兇宅」一詞,一直以來也沒有十分官方的定論,人們通常會將那些曾經發生過非自然死亡的房屋,統稱為兇宅。也就是說如果這套房子裡曾經發生過自殺、他殺,那便會被蓋上兇宅的烙印。至於兇宅是不是鬼屋呢,這可不一定。
  • 【上海兇宅地圖】
    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不關注我們微信,不轉發我們微信,就不知道他還能幹嗎了!」Men幫微信公眾號ID:newmenbang昨天一起幫主給大家送上的是【北京兇宅地圖】今天響應上海的幫友們,給大家帶來【上海兇宅地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細數上海那些兇宅.
  • 上海兇宅市場火爆!?網友:沒錢,比鬼更可怕!
    根據北京青年報的報導,北京的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建立了一個京城兇宅資料庫,在他們的統計中,在北京主城區和房山區的部分小區至少有900所兇宅。 這只是其中一家房產中介管轄區域的統計結果,真實數據目測還要高很多。 上海也有兇宅資料庫。
  • 被嫌棄的兇宅的一生.
    而死亡現場,若是在屋裡,成為兇宅,更是繞不開的話題。古往今來,有許多依託兇宅誕生出的經典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百度百科關於兇宅給出了兩個解釋概念:迷信認為不吉利的或鬧鬼的房舍;發生過兇殺,自殺,謀殺,跳樓,上吊等非正常死亡的房舍。
  • 扒一扒香港第一兇宅:南固臺!
    而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也是跟香港有關的,被譽為香港第一兇宅。這是一所古老的大宅,建於1918年,名字叫:南固臺。香港人喜歡稱它叫灣仔鬼屋,位於香港島灣仔捷船街及堅尼地道之間近船街55號。為什麼南固臺被稱為香港第一兇宅呢?
  • 我在北京買兇宅
    張春梅責問鏈家中介,中介又去問房子業主,才知道房子裡確實發生過火災,業主的前夫被燒死了。張春梅把業主和鏈家一共告上了法庭,法院在2014年12月底宣判購房合同無效,認為業主在出售房屋時,有信息披露的義務,應當如實將所售房屋有關的全部信息特別是房屋瑕疵充分告知張春梅。我諮詢了代理此案的律師羅記永,羅覺得這多少改變了北京房地產市場的生態。
  • 命案現場清理師:真正徵服兇宅的人
    網友們調侃道:  「躺賺的機會來了的」、「就算有鬼我也不怕,畢竟我就是個窮鬼,都是兄弟不會為難我的「。  別以為只有動嘴的,動心的可也不少。  截止發稿,阿里拍賣上,該住宅信息已有15000多次圍觀,828人設置了提醒,且有一人已報名拍賣。
  • 買「兇宅」膽子大還是貪便宜?中國風水,日本人另有說法
    再加上形形色色的文學影視再加工,「兇宅」愈發被賦予了不一樣的色彩。不可思議的是,在日本,還有專門販售兇宅的「兇宅房產中介」。真的會有生意嗎?你別說,還真有。房產中介會明明白白告訴你,這房子就是兇宅,前任住戶是怎麼過世的,不會隱瞞。「去年四月孤獨死的男性。」「是在這裡的棉被上去世的。」
  • 日本遍地兇宅 這些「死過人」的屋子都給誰住了
    後來杏子的死亡事件傳開後,三原山火山就成為了日本人新的自殺地點,在1933年年底,就有944人跳進火山口自殺。1934年,儘管自殺人數降到150人,但是卻興起了一股歪風:來這裡觀光並看別人自殺。2018年,日本有20598人自殺,死在家中的佔59%。因此,有媒體稱,日本最不缺的就是「兇宅」。但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在更多人眼裡,窮還是比鬼可怕。住在兇宅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有些毛骨悚然。但對於一些生活壓力很大的日本人而言,住在兇宅就可以佔據性價比上的優勢了。
  • 兇宅交易火爆背後:我錢都沒有,還怕鬼?
    ),去親友群問問大家有沒有意向退休後一起湊湊買個兇宅別墅搭夥過日子,以為大家會說啊兇宅啊不要啦,結果這群人開始討論起來如果是一套魔都的兇宅別墅掛130w,幾秒就會被秒。」它綁定了戶口,也綁定了子女上學,在某種層面上,更是一種身份的表徵。 如今,想買套房子,基本都有要上百萬了。
  • 香港的「兇宅」,你敢買嗎?但這個人靠倒賣香港兇宅,賺大錢!
    ,而更加讓人毛骨悚然的是,民間傳說這個人死後魂魄可能並沒有離開過這個房子,而是以鬼魂的身份依舊居住在這裡,想想自己和一個鬼魂住在一起,會是什麼感受?所以一般人都不會去選擇兇宅的。而在香港,只要搜索「兇宅查詢」就會出現很多網站,然後手動輸入自己所在地,篩選兇宅。連死因都寫的很詳細在此小編鄭重聲明:本文不是宣導封建迷信,而是充滿了正能量,充滿了商機的!此處有掌聲!!!
  • 「兇宅試住主播」:我們不怕兇宅了?
    招聘貼還提到,「兇宅試住主播」工作地點在蘇州,一處剛上線的精裝修兇宅內。看到兇宅二字,我腎上腺素立刻飆升,手心出汗地在阿里拍賣的網站上開始順藤摸瓜。從搜索結果看,招聘廣告指定日期內將有十多處蘇州的房地產會進行直播,但精裝修房並不多。
  • 我在網上買兇宅
    一般來說,發生過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房屋,都可稱之為「兇宅」,包括但不限於自殺、他殺、從該房屋內墜落死亡、意外死亡等。也有人認為,房屋內部發生過兇殺案件並致人當場死亡的才算是兇宅,沒有當場死亡或者不是兇殺案件死亡的,都不算做「兇宅」。
  • 在日本,有人靠住兇宅當上了兇宅藝人 | 播客更新
    說到日本的兇宅,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很多日本人比咱們還忌諱這個。咱不如先聊聊日本兇宅的那些事。首先,為什麼日本人忌諱兇宅呢?第一方面,日本文化跟咱們有相似的地方,關於鬼神之說,講究一個怨氣。如果說這人含冤而死,或者橫死,心中有執念,那麼它死的地方可能就很危險。另一方面,我個人覺得是社會問題。大家都知道,日本有種恥辱文化,有時候,自殺反而是一種崇高、不再給世界添亂的行為。所以,日本自殺率著實不低。2014年,每天平均有70名日本人自殺。
  • 都市傳說——兇宅
    城市最恐怖的事情,莫過於兇宅了。我聽說過幾個兇宅的故事,像南方某個商場建了三炷香一樣的樓盤做風水,像瀋陽一座極兇的兇宅,甚至3折出售。具體講講吧。先說瀋陽那個兇宅。這還是前年發生的事情,當時我帶著助理小河,去瀋陽買房。
  • 【兇宅科普】阿里居然招聘兇宅試睡員
    薪資待遇上,阿里則付給兇宅試住主播每分鐘一元的報酬。這意味著,如果應聘主播24小時不間斷直播,可以賺到1440元的工資。 對於這事,鬼谷老師相當震驚!雖然所謂的兇宅,正常人進去住一天,雖然不見得真的會出不來或者看見「鬼」。因為普通人的陽氣是比較旺的,人鬼殊途,當你陽氣旺的時候自然看不見陰氣重的東西。
  • 遠離兇宅的6大方法 買二手房人手必備的常識
    新房一旦開盤就有很多房源出售,但二手房就不同了,房源的多少取決於有多少人要賣房。買二手房最大的深水炸彈就是兇宅了,兇宅指的是發生過非正常死亡的樓房,以為一個房屋一旦成為兇宅就會影響它及周邊房源的房價,所以很多房東會有意識的隱藏這個話題或者避而不談。
  • 這麼多兇宅,都讓誰住了?光北京就有3000套
    文|郝帕 編輯|金快樂北京有近3000套兇宅,香港則超過3000套,廣州和上海也分別有數千套兇宅,其他城市想必也不會少
  • 那些買了兇宅的人,後來竟然都發了財
    杭州曾拍賣過一套兇宅:房屋原主人生活拮据,男主人身體不好宅居在家,女主人在餐廳當領班,時常晚歸,二人因此矛盾重重。事發當天,二人爆發衝突,男房主連砍妻子7刀後,從11樓跳下,夫妻雙雙殞命。而這血腥的畫面就發生在兩個女兒面前,從此世界上又多了兩個孤兒。
  • 真人秀盯上兇宅大改造!清洗陳年血跡,撬開躺過死屍的地板…
    兇宅這種地方,總是被認為自帶靈異屬性。很多人一提到兇宅,腦子就會出現類似於「屋子裡遊蕩著冤魂」的都市傳說。不少鬼片也都會以兇宅為題材,不免令人有些毛骨悚然。(圖源:destinationmansfield)拋開這些靈異故事不談,兇宅本身是客觀存在的,有人出售,有人購買,我們也看到過拍賣兇宅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