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專訪丨鮑永清:以影像力量保護生態

2021-02-09 尚圖坊影像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已圓滿落幕,作為象徵中國攝影屆最高級別的獎項,其影響極其深廣。中國攝影金像獎是經中央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攝影領域全國性最高個人成就獎。旨在嘉獎在攝影創作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的德藝雙馨攝影家。

     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共有19位中國攝影師獲此殊榮,其中紀實攝影類9名,藝術攝影類8名,商業攝影類2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尚圖坊會員榜上有名:來自青海攝影師鮑永清榮獲紀實攝影類金像獎,在此表示熱烈祝賀!

     本期訪談我們將深入對話本次金像獎獲得者:尚圖坊會員鮑永清,一起聆聽大師背後的攝影心路歷程。

攝影師:鮑永清

        1967年2月出生於青海天峻縣,青海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青海祁連山國家公園籤約攝影師,中國青海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副主席,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資深會員,國際野生動物保護攝影師聯盟會員,青海海西州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天峻縣攝影家協會主席。攝影作品(對峙)曾獲2016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自然類冠軍、作品(狹路相逢)獲2017首屆中國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攝影大賽一等獎,作品《冤家路窄》獲2017中國青海(玉樹)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大賽哺乳動物類一等獎,作品《山神之子》、《蝶花爛漫》入選2018年崑崙聖殿格爾木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大賽,作品《草原上靈動的精靈~兔猻》特邀參加第12屆中國攝影藝術節(三門峽)展覽,作品《生死對決》榮獲2019BBC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師大賽哺乳動物類冠軍、年度總冠軍、年度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師稱號,同年獲得第八屆青海文學藝術獎;2020年12月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尚:鮑老師,首先恭喜您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獎者之一,該獎項是中國文學藝術界12個藝術門類最高獎項之一,也是中國攝影界的最高獎項,不僅在藝術界有著重要的地位,在社會上也有著廣泛的影響。能和我們聊聊此次您的獲獎感言嗎?

感恩生命靈動的家鄉祁連山草原,感恩大自然,感恩我的媽媽,感恩一路走來支持和幫助過我的親人和朋友們;感謝組委會對我的信任和鼓勵,我將會更加勤奮更加謙虛,努力用鏡頭記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及踐行過程,體現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的省情;我將以此為新起點,牢固樹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以影像的力量喚起人們的生態覺醒,為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奉獻自己的力量。

▲金像獎紀實攝影類頒獎現場,圖為攝影師鮑永清(右二)上臺領獎。(圖片來源中國攝影網)

      鮑永清是一位樸素的藏族自然攝影師。10年來他踏遍家鄉的雪山、高原,深入了解不同動物的生活規律和習性,用影像記錄家鄉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態。他始終秉持在不驚擾它們生活的前提下,慢慢靠近、觀察、感受並儘可能融入它們的生活。因此,在他的鏡頭裡,各種動物輕鬆自然展現著各自的喜怒哀樂、戲謔幽默甚至驚心動魄。透過鏡頭,他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他家鄉野生動物的現狀和生態保護情況,也讓我們明白拍攝野生動物一點都不比拍人簡單。

《雪地藏狐》

尚:我們了解到您從2013年接觸攝影以來,一門心思都撲在關注自然生態和動物攝影上,本次獲得金像獎也是實至名歸,您能和我們聊聊這組獲獎作品嗎?

鮑:我一直都在拍攝生態、拍攝野生動物,根據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評選要求每位參賽者必須提交50幅作品,其中一組必須是專題,要求提交20幅作品,剩餘30幅作品可以是單張也可以是組照,因此我的專題作品選擇了草原上的「平民物種」藏狐,這是一組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天峻片區拍攝的關於藏狐的專題,拍攝它們我用了7年的時間,為拍攝藏狐7年來,我幾乎翻遍家鄉的雪山,趴遍高原上的草甸,天地四時入懷清風明月為伴,一天一天蹲伏,一年一年守候,用鏡頭記錄藏狐生活成長的歲月和這片同屬於野生動物家園的祁連山草原。藏狐作為高原特有物種它在防治草原生態平衡方面起有重要作用,是草原生態好壞的的晴雨表,所以我的這組專題起名為《藏狐成長的歲月》,記錄了藏狐成長歲月中的點點滴滴;剩餘30幅作品我選擇了三個組照,即《草原上不可缺少的生命-鼠兔》選擇鼠兔是因為在多年的拍攝過程中我感覺到鼠兔是草原上數量最多的動物,處在草原野生動物食物鏈的最底端,它是大型食肉動物的點心,更是小型食肉動物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是維持草原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物種;但因為人類的主觀臆斷認為老鼠的天性就是「破壞」,從而產生了鼠兔是破壞草原的元兇,把草場退化的責任強加給鼠兔,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成群結隊的鼠兔並不是草場退化的原因,而是草場退化的結果。通過我的作品讓人們了解鼠兔的生物特性及鼠兔在草原生物鏈中的生存價值,將有助於我們客觀地了解草原生態環境的本質特性,有利於採取更科學的生態保護措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們認真反思當下採取的「滅鼠」之策。唯有以遵循自然生態規律為基礎,以不影響草原生物鏈為原則,才能有效地恢復、保護和提升草原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能力。第二組組照我起名為《走近雪山之王-雪豹》因為從2014起我開始尋找並記錄這個神秘的大貓,歷經千辛萬苦,爬冰臥雪守候,我有幸近距離記錄拍攝到它們,記錄下了它們辛勤育幼、艱苦生存的珍貴影像資料。我想通過鏡頭告訴人們,雪豹是雪域高原不可或缺的物種,是生態環境良好的重要標誌,對這一珍貴的稀有物種需要我們的珍惜和保護。第三組組照《祁連山生命的律動》我選擇了拍攝於祁連山國家公園天峻片區十個野性生命的瞬間,祁連山孕育了獨特的生態環境,因為生物多樣性、獨特而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區系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先區域,也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物種質資源庫和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廊道,在全球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祁連山下的天峻草原更是高原野性生命繁衍生息的家園。我們很欣慰,在這裡能看到一隻只壯碩有力、精神煥發、憨態可鞠、健康活潑的野生動物。這些萌性十足的生命律動讓我們感受到了這裡的生機盎然,看到了生態和諧的魅力。

《團聚》

尚:是什麼促使您一直關注這類自然題材的拍攝並能夠堅持這麼長時間? 

我的家鄉祁連山因為生物多樣性、獨特而典型的生態地位,成為我國重要的生物種質資源庫和野生動物生活的重要區域,共有野生動物28目63科286種,僅哺乳動物就有7目17科69種,近50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和其他因素加劇了生態環境的變化,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脅;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我的家鄉視察,總書記指出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強調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決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我家鄉的部分區域劃入祁連山國家公園核心區域。幾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我能深切感受到家鄉生態保護日新月異,因為以前我拍野生動物要走很遠的路,而如今走出縣城幾公裡各種野生動物就會闖入我的鏡頭,如今我的家鄉祁連山真正成為了野生動物的天堂;10年來我有幸目睹和拍攝了生活在家鄉的野生動物們的真實的生活狀態,每一個野性精靈都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和留戀,它們教會我堅韌不拔和樂觀向上。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家鄉的野生動物用影像的形式記錄下來,我要讓更多的人知道在我的家鄉有很多很多和我們朝夕相處的野性精靈。

《王者歸來》

尚: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您在去年第55屆年度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師奧斯卡大賽中,也是本次金像獎的系列作品之一獲得了年度冠軍並前往英國領獎,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攜夫人親臨頒獎晚會。作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攝影師,您覺得此次獲獎具有如何時代意義?

在去年舉辦的第55屆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年賽上我拍攝的作品《生死對決》獲得了年度總冠軍,這張照片就拍攝於我的家鄉祁連山國家公園天峻片區。在得知自己獲獎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動,因為以前我們只能看到外國人拍攝的野生動物作品,當我站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領獎臺上時為能把家鄉的野生動物介紹給世界我感到自豪。我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頒獎典禮上說:「在中國除了政府重視,普通百姓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也顯著提高。中國攝影師此次獲獎,體現出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樣,充分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感到野生動物保護責任尤其重大。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席格林勳爵說:「中國攝影師獲得大獎,這份榮譽不僅屬於他們個人,也屬於中國人民,體現了中國近年來在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我倍感榮光。

▲圖為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及夫人與兩位攝影師合影(左起:樊尚珍、劉曉明、鮑永清、大使夫人)

尚:俏皮的土撥鼠偶遇到一隻兇猛的藏狐,我們知道這幅作品拍攝於離地幾千米的高寒之地——青海祁連山國家公園,對於這張照片當時的拍攝環境以及感想,能與我們分享一下嗎?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第三極,這裡氣候惡劣,但卻是野生動物們的天堂,藏狐就生活在這裡,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藏狐靠著頑強的生命力,艱難的生存著。圖片中的藏狐悄悄潛伏在喜馬拉雅旱獺洞穴附近,一開始旱獺發現了潛伏的藏狐,神情緊張,不停的向同伴發出刺耳的警報聲,藏狐一直在佯裝睡覺一動不動,只有兩隻眼睛不停的轉動著,它在等待,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旱獺漸漸忘記了危險,離開洞穴開始覓食,藏狐的耐心終於有了機會,它以極快的速度撲向旱獺,一場生與死的對決在草原上發生。

▲《生死對決》攝影:鮑永清 獲第55屆年度野生生物攝影師全場大獎(由尚圖坊代理選送)

尚:當時您是通過尚圖坊代理參賽的,可以和我們聊聊為什麼會選擇尚圖坊這個平臺作為作品與國際接軌的途徑嗎?

尚圖坊是目前在國內比較專業和權威的國際攝影代理機構,很多國內攝影師都是通過尚圖坊的代理走向了國際;在我參加的年度野生生物大賽國內只有尚圖坊做代理,所以我選擇了尚圖坊。

《媽媽回來了》

尚:野生動物是不能擺拍的,所以整個拍攝的過程必須『快、準、狠』,那麼對於拍攝野生動物來說,有什麼相關的拍攝技巧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對於器材上又有什麼建議嗎?

拍攝野生動物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雖然我生活在平均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原,但為了拍到雪山之王雪豹還要爬到更高的雪山上去尋找它們,缺氧和嚴寒天氣帶來的不適總是讓人痛不欲生,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等待中度過,與寂寞為伴;通過幾年的拍攝,讓我知道了這些精靈的生活中也充滿著溫情,這些可愛的精靈們,為了延續生命它們勤勞捕食、育幼、甚至犧牲自己,表現出了令人震撼的野性生命之美。這種野性之美裡有大自然亙古的原真之美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悲壯之美。所以我今天想告訴朋友們的是,要拍野生動物首先要了解拍攝對象的習性,儘可能掌握它們的生活規律,在拍攝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觀察。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機會拍攝到好的作品,不至於浪費掉很多機會。當然運氣是很重要的,但你要堅信天道酬勤這個道理,只要你堅持拍攝不斷學習,我相信大家都會拍到非常好的野生動物作品。

《好奇》

尚:據了解,您之前有一張旱獺照片《對峙》曾獲得過2016年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區自然類的一等獎,對於當時那次獲獎您有什麼樣的感想呢?兩次獲獎的時間大概相隔三年,在這段期間內您整個拍攝的心路有了什麼不一樣的變化嗎?

:2016年我參加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的大賽,很幸運獲得了中國區自然類冠軍,那次獲獎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激勵,促使我全身心投入野生動物攝影,並努力用相機展現大美祁連和祁連山野性生命之美;多年野生動物的拍攝有幸目暏了野生動物生活的點點滴滴,記錄下它們的喜怒哀樂,一幕幕令我感動、傷感的場景印刻在腦海中,使我更加投入野生動物的拍攝,尤其是自2014年起開始的雪豹拍攝項目,更使我深切感受到野生動物生存的不宜。作為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能將自己家鄉的野性精靈介紹給大家我感到很是榮自豪,如果因為我的圖片能讓更多的人對野生動物真實的生活有所了解並熱愛它們,對它們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每個人能身體力行去保護它們,與它們友好相處那將是我作為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最大的成就。

▲《對峙》攝影:鮑永清  獲2016年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區自然類的一等獎

尚:欣賞老師的大多數作品後,我們似乎在您的鏡頭下感受到一種趣味,仿佛能從照片之中感受到動物的靈活感,那麼您能和我們談談如何抓住這種『靈活性』嗎?

:幾年拍攝經驗我的理解野生動物攝影作品所反映的應該是在自然和諧環境下,動物的野性之美、母性之美、萌性之美、靈性之美。同時,好的野生動物拍攝作品應該表現大自然原真之美、和諧之美、生命之美。這樣的作品肯定是一副好的作品,當然,也是我們追求和提倡的作品。另外,我個人覺得作為野生動物攝影師,首先要有好的職業素養和足夠的耐心,不能因為拍攝去驅趕、驚擾野生動物正常的生活。萬物皆有靈性,絕對不能為了拍到所謂完美的照片,貿然闖入動物的領地和世界,破壞它們的生活節奏;甚至不惜傷害動物,擺拍、誘拍,去人為擾亂自然本身存在的規律和秩序。想拍攝到精彩的野生動物照片唯一的方法就是懷著一顆敬畏的心,走進它們,感受它們,儘可能融入它們的生活,讓野生動物感受到你不會威脅到它們,只有這樣才能拍攝出好的作品。在拍攝過程中你肯定會看到一些驚心動魄的場面,這時候你必須勇於直面內心的波瀾和衝動,不管場面如何震撼人心,都只能沉默地記錄而不參與,因為每個物種都有自己生存的方式,任何人為的幹擾,都會導致不可預料的結果。

《捕獲》

尚:我們知道,照片往往是最直觀表現人與動物、自然與動物之間複雜關係的方式。這麼多年走下來,從人與動物的角度來說,您有什麼樣的心得體會呢?

:美國20世紀著名攝影家安塞爾·亞當斯曾說過:「攝影師表達的不只是一種鏡像,而是他對自然關注的人文情懷……攝影不僅是一種載體,用來傳達人們的思想,它還是一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所以不斷地創造,不斷地創新才是攝影的本質。十年前拿起相機帶著草原賦予的個性與底色走向巍巍祁連山,從此開啟了一段尋找生命真諦的旅程……十年的野生動物攝影生涯,見證了草原上無數個律動生命的奇蹟:生老病死、弱肉強食、相濡以沫、舐犢情深與人類如出一轍。人類之於自然,如嬰孩之於母親,命運相系,生命相連。然而,環境惡化與自然危機卻從未停止過對它們的衝擊。我以期通過獨特的視角與直觀的視覺衝擊喚起人類的生態覺醒,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實際行動來改善和維護這種關係。

《練習》

尚:拍攝野生動物離不開生態環境的影響,您現在拍攝野生動物所要面對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呢?

:在拍攝野生動物這麼多年,我真心體驗到我們一直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根本沒有也無法與大自然彼此隔絕,我們與那些野性精靈共同生活在這裡,彼此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作為我們人類看到家鄉草原上那些生命平靜的律動,重新感覺到自己屬於自然世界。萬物皆有靈性,地球上的眾生都是平等的,野生動物是人類在這個地球不可缺少的夥伴,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有愛有情有悲有喜,甚至在某些方面值得我們去學習,但它們的生活很艱辛,需要我們人類的關愛和保護。近50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和其他因素加劇了生態環境的變化。這裡的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好在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建立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都有了明顯增加,如今的祁連山已經成為了野生動物們的天堂。

《兔猻爭霸》

尚:這麼多年拍攝野生動物的經驗下來,您覺得要對那些剛入門拍攝野生動物的新人一些什麼建議呢?

:我們知道拍野生動物不像拍人,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支配它,只能完全跟隨它的習性。所以我們要在如何接近它們的方法上下功夫,當然對於攝影師來說,野生動物們的行為永遠是個未知數,拍野生動物的經驗也不是僅憑嘴上說說就能掌握,要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才能面對野生動物的瞬間變化,做出下意識的反應。所以我今天想分享給朋友們的是,要拍野生動物首先不能走馬觀花,必須要靜下心來專注拍攝它們,要耐得住寂寞,要深入了解它們的習性,儘可能掌握它們的生活規律,在拍攝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觀察。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機會拍攝到好的作品,不至於浪費掉很多機會。另外要有好的職業素養和足夠的耐心,切記不能因為拍攝去驅趕、驚擾野生動物正常的生活。

:按照自己的拍攝計劃,更加勤奮的去拍攝野生動物,通過鏡頭呈現自然的真實和美麗,用影像喚醒人們的生態覺醒。

關於尚圖坊:

     尚圖坊為國際攝聯(FIAP)團體會員,英國皇家攝影學會(RPS)中國分會,國際攝影家聯盟(GPU)中國辦事處,紐約攝影學會中國聯絡站,國內最具專業和權威的國際攝影代理機構,國際攝影交流機構。近年來在美國、德國、烏克蘭、南非、波蘭等十幾個國家成功策劃攝影藝術文化交流活動,帶領中國攝影師近距離地與國外攝影師交流、創作,推薦十八多萬幅次中國攝影作品在各國國際影賽獲獎和入選,其中一萬多幅次獲金銀銅等獎項。其中,更是成功製作轉送王鐵君作品在2017年第60屆荷賽中榮獲二等獎,李懷峰作品在2018年第61屆荷賽中成功獲得三等獎。中國攝影師樊尚珍在第57屆荷賽中獲三等獎。同時,成功轉送中國攝影師鮑永清作品在第55屆年度野生生物攝影師大賽榮獲年度總冠軍殊榮、中國攝影師樊尚珍作品在第55屆年度野生生物攝影師大賽中榮獲棲息環境中的動物組冠軍,推薦一千兩百多名中國優秀攝影師成為國際權威攝影機構成員,並積極引進國外優秀攝影作品到中國。活躍於國內各大攝影節和國外攝影活動,提供從策劃、承制到布展一條龍服務。

     參加國際攝影交流,尚圖坊為您搭建橋梁,詳詢:www.shangtuf.com。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保護百餘年,影像記錄生命的力量
    」(IPBES)正式發布 《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報告》,該報告指出全世界大約有100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 的威脅,其中許多可能在數十年之內趨向滅絕。攝影/ 鮑永清△ 狼群襲擊。攝影/趙建英生命的力量並非格外強大,當野生動物面對來自人類的持續重壓——大肆獵捕、破壞其家園時,生態系統難免會崩潰。白鱘、華南虎的悲劇提醒著我們,貪婪、無視自然法則的人類活動可能會對野生動物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生命的力量又是極具韌性的,當人們阻隔威脅,用心呵護,尋找共存之道時,生命便能欣欣向榮。
  • 「金像面對面」對話金像獎獲得者
    當日19時30分,金像獎獲獎攝影師集體亮相,與大家面對面交流,這在中國攝影藝術節歷史上尚屬首創。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分別分享各自的優秀作品、創作經驗和體會,與到場攝影師暢聊攝影。到場攝影人踴躍提問,就攝影創作思路、技巧、方式方法、題材選擇等方面進行交流討論。
  • 藝術節 |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評委如是說
    19位金像獎獲獎攝影師同時登臺亮相,共同與臺下聽眾面對面互動。這種集體亮相式的「金像面對面」在中國攝影藝術節歷史上尚屬首次。登臺的19位獲獎攝影師是:紀實攝影類獲獎者王大斌、王經春(王景春)、毛建軍、盧北峰、嚴志剛、範江懷、郭建設、曾毅、鮑永清;藝術攝影類獲獎者龍江、李馨(李馨曌)、李志良、肖萱安、陳茂盛、邵大浪、鄭偉傑、謝子龍;商業攝影類獲獎者馬國彤、李嘉賓。
  • 白露丨從白露三候看生態環境保護
    白露丨從白露三候看生態環境保護 2019-09-08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本呼籲保護野生動物的攝影集
    《鏡頭下的無聲吶喊》 布麗塔·亞申斯基 基思·威爾遜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12月出版 深圳晚報記者 劉莉 中信出版集團近日出版了《鏡頭下的無聲吶喊》中文版,這是一本抵抗野生動物犯罪的攝影集,集結全球三十多位頂級攝影師的作品,從不同角度講述野生動物面臨的瀕危困境,以及世界各地動物保護組織
  • 第十三屆攝影金像獎揭曉:「拍什麼都要做好自己的圖片編輯」
    2020年12月20日,攝影界萬眾矚目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三門峽國際文博城大劇院舉行。紀實攝影類、藝術攝影類以及商業攝影類三大類別獎項揭曉:王大斌、王景春、毛建軍、盧北峰、嚴志剛、範江懷、郭建設、曾毅、鮑永清獲紀實攝影類獎項,龍江、李馨、李志良、肖萱安、陳茂盛、邵大浪、鄭偉傑、謝子龍獲藝術攝影類獎項,馬國彤、李嘉賓獲商業攝影類獎項。
  • 用影像記錄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變遷,佳能積極推動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護
    《奇野第三極》導演顧瑩、世界自然基金會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項目主任黃文彬出席並發表演講,同時與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深圳市華基金生態環保基金會、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代表以及在場眾多行業用戶、專業人士圍繞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和拍攝故事等進行分享,共同探討、呼籲野生動物的關注及長期保護。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4 技術流程   a) 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狀況監測一般分為 4 個階段,分別為監測準備、綜合監測、質量控制和工作成果階段,具體技術流程見圖 1。   b) 監測準備階段指收集覆蓋生態保護紅線的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影像、近期航空影像,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氣象等專題資料,以及野外觀測設備準備等。
  • 科技創新影像——遙控拍攝獨特的生態影像
    我不喜歡唯手熟爾的抓拍,但我喜歡欣賞優秀的生態攝影作品;我也不喜歡千篇一律的拍攝,那完全沒有自己的特色;我更喜歡欣賞有創意的、獨具特色的生態攝影作品!如何能夠讓攝影作品更抓眼球?如何能夠使自己的攝影作品別具特色?如何更好的獲得帶有生態環境攝影作品?廣角鏡頭拍攝生態影像會是怎樣的效果?
  • 鐵軍風採丨湖北省黃岡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被評為全國抗擊...
    鐵軍風採丨湖北省黃岡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2020-12-21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經20點丨習近平: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大力推動...
    每經編輯:王鑫1丨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央視新聞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1月3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
  • 生態保護丨守好綠水青山 換來金山銀山
    這個昔日的重工業城市,如今森林覆蓋率達到78.7%,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守好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如今的三明,正以「林深、水美、人長壽」的亮麗形象,吸引越來越多關注。
  • 影像創作難不難 | 專訪
    榮榮麓湖·A4美術館館長孫莉擔任藝術總監李傑和蔡麗媛擔任聯合策展人展覽將於 2017 年 12 月 23 日開幕在開幕之前就已經引起各界的熱烈反應影藝家在第一時間對藝術總監、聯合策展人和藝術家進行了獨家專訪
  • 潘魯生:影像的力量
    潘魯生:影像的力量  一一第八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暨「絲路亞洲」國際攝影季述評  在「一帶一路」合作範圍與合作領域不斷擴大、沿線各國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之際,第八屆濟南國際攝影雙年展暨
  • 專訪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生態環境保護要...
    眼下,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是否要為經濟發展讓路的聲音再次響起。未來推進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變得尤為重要。從歷史數據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環保執法是否影響鋼鐵、水泥甚至豬肉價格的上漲?疫情以來,環保執法尺度是不是明顯放鬆?「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舉辦生態管護培訓班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舉辦生態管護培訓班 2020-11-16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布會參考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堅決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綜合施策、精準施策,改進方法、把握節奏,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