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為五月天的同名專輯《愛情萬歲》保存了這部1994年的電影,雪藏在雲盤一個多月,也不知道怎麼就選在聖誕節這天翻出來看了。
很少接觸這類型的電影,通篇的長鏡頭,沒有配樂,背景音全是環境音,就連人物的臺詞都很少。
整部電影看不出故事的起因,甚至可以說這裡面沒有故事,只是兩個小時對三個主要人物生活漫長的記錄,沉悶而冗長。
以至於在這兩小時的觀影過程中我走神了好幾次,但後來發現這並不影響對情節的理解,瑣碎而分散,是整部電影給我的直觀感受。
2
影片的主要人物有:售樓小姐林小姐(道德意識薄弱,違章過馬路,與阿榮有兩次一夜情經歷),賣骨灰盒的業務員小康(同性傾向,視阿榮為影射欲望的對象,生性自卑而懦弱),擺地攤的阿榮(對女主稱自己是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老闆,虛榮且玩世不恭)。
影片以女主坐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長椅上長達六分鐘的哭戲結尾,不明所以,卻又理所當然。其實剛看完這部電影時我有些懵,似懂非懂,搞不懂為什麼這部影片要取名為《愛情萬歲》,又感覺有些情緒跟影片的人物產生了共鳴。
3
有人說蔡明亮的電影就像一面鏡子,觀眾或多或少可以從中看見自己的影子。灰濛濛的天空,陳舊的建築物,冷漠的城市人,行色匆匆的路人,頻繁出現的抽菸鏡頭,整部影片以一種壓抑的氛圍為基調,向觀眾傳遞著無處可逃的孤獨。沒錯了,我和影片的共鳴是孤獨感。
4
接近片尾時,女主林小姐在經歷了與地攤小販阿榮的第二次激情過後的黎明,穿上衣裳離開,依舊違章過馬路,獨自走在景色蕭條的大安森林公園裡,高跟鞋的聲音在清晨的公園裡顯得特別突兀,周圍有晨練的人,後來她在長椅上坐下,前面坐著一位正在看報紙的銀髮老人。
然後從這裡開始了六分鐘的哭戲,沒有剪輯,沒有配樂,沒有路人過來安慰的情節。這是整部影片情緒最激烈的片段,從輕聲抽噎到放聲痛哭,然後點了一根煙,平息情緒,最後忍不住又開始抽噎。全劇終。
我想,女主會哭,是因為內心是真正地渴望擁有愛情,對自己現在生活的憤恨與無奈。找到一個滿足欲望的人很容易,但要找到一個可以相愛的人很難。哭過之後呢?繼續日復一日的生活,沒有轉變,沒有終點。
5
觀影結束之後我去聽了一遍五月天的《愛情萬歲》,以前總是笑稱阿信寫小黃歌,聽他們唱這首歌的live時還有些臉紅尷尬,今天才算是有點理解了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意思。
聽到「我是如此的清醒,不打算離去也不打算真的愛你」這句歌詞的時候,後知後覺得我悲從中來,配合歌曲結尾哀鳴的吉他聲,原來阿信在歌曲中把這種孤獨感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今天是我第一次在這首歌中感受到搖滾以外的情緒。欲望,放縱,克制,孤獨。
這部電影裡面什麼都有,唯獨沒有愛情。
今天恍如照了一面刻薄又殘忍的鏡子,讓我清楚看見鏡中自己的樣子多孤獨。
以上是今天看了電影之後的一些感受與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