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哈利波特》教會了我人生哲學

2021-01-18 我是珠選手

從到已經有了。

在這期間,《哈利波特》陪伴著我度過了這些年。從爸爸媽媽一開始讀的故事,我用自己的書津津有味地讀到他,然後接觸到他的一系列電影。可以說《哈利波特》是我最長的朋友。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哈利波特》我的老朋友告訴我的人生哲學。

如果喜歡一個人,你必須告訴Ta

在《哈利波特》中,我們都知道赫敏最終與羅恩走到了一起,就電影而言,他們其實很早就愛上了對方,但兩人都不認罪,反而互相折磨。

當一個女孩追羅恩時,赫敏憤怒地抱怨,當她看到羅恩和那個女孩親密相處時,她就坐在地上哭泣;正如那時候和好朋友,哈利已經在他們的腦海中明白,只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羅恩也是一樣,當霍格瓦茨舉行舞會,當赫敏光鮮亮麗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他似乎認為她很漂亮;當赫敏和其他男孩跳舞時,他吃醋了,悶悶不樂地坐著,甚至誹謗這個男孩。

表面上看,他們似乎在互相傷害,但一天比一天,他們的心越來越近;在霍格瓦茨大戰到來之後,他們終於明白彼此的心靈。

有人說一個人的另一半是出生時被迫分開的另一半的靈魂,他們將畢生致力於尋找彼此。有時候你遇到一個人,你的心會告訴你「就是這個人了」,此時,你必須跑向他,告訴他。

有時一個人的家,不一定就是他住的地方

在《哈利波特》,哈利小時候失去了父母,長大在他姑媽家。姨媽對他的魔法總是不屑一顧。

霍格瓦茨對哈利有不同的存在,在這裡,他結交了朋友,他接近赫敏和羅恩,在這裡,他遇到了盧平,斯內普,鄧布利……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哈利,他們教他技巧,教他如何做人,保護他,愛他。

瓦茨是他真正的家。

對於一個人來說,不是他出生的地方是家,也不是長大哪裡是家。家是我們感到幸福和被愛的地方,這個地方給我們一種歸屬感,讓我們好好生活無論如何。

做一個好的普通人是非常了不起的

說到最喜歡在《哈利波特》中的角色,我將從羅恩開始。

小時候,我崇拜哈利,認為他只是救世主;後來長大,卻越來越嚮往羅恩。

在世界中,羅恩看起來像個普通人,與他自己的好朋友相比,他似乎是印象最差的一個,他沒有哈利那麼有才華,沒有赫敏;他在家裡也是個謙遜的人,他沒有姐姐金妮那麼受歡迎,沒有他哥哥那麼成功,也沒有雙胞胎哥哥那麼聰明和古老。

我還是最喜歡,最羨慕他。

我喜歡他的善良、勇敢和正直;別人好的時候他不嫉妒,別人不壞的時候他也不被貶低,他真的要面對自己的一切,我羨慕他長久而溫暖的友誼和他的家庭

他是這樣的普通,但是這個普通太神奇了。

哈利波特:為什麼赫敏最終嫁給了羅恩

《哈利波特》-斯內普,深愛莉莉的人

《哈利波特》有什麼驚人的設置?

相關焦點

  • 哲學與人生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無論和家人、朋友、同事在一起時都會聊聊天。有高大上的比如科學、宗教、藝術、教育。也有生活方面的運動、養生、購物,更有一些家長裡短的話題。唯有哲學是沒有人去聊的,而我又比較喜歡哲學,未免會有點遺憾。  關於哲學,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以至於有不少的誤解。一提到哲學,人們不免覺得過於高大上,是講道理的學問,或是認為太虛無縹緲,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 挖挖《哈利波特》這份人生寶藏
    除了當年吸引你愛上魔法世界的難忘記憶,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羅琳想要在故事中講述的那些人生中十分重要的做人道理。NO.1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是金錢買不到的韋斯萊一家,顯然是魔法世界的工薪家庭,卻是哈利最嚮往的避風港。
  • 電影教會了我什麼是人生,人生教會了我什麼是電影
    那種澎湃,那種欣喜若狂,我還依稀記得呢。大人們總說看電影沒用,有這時間應該去賺錢,而不是一部接著一部的看著電影,「是的」他們說得有道理,也很對,但電影讓我看到了人生;看到了不同人的人生;多姿多彩的人生,我怎麼甘心就此作罷?。它讓我看到了什麼是人生,人生不應該狹窄,應該試著去了解其他活法;教會了我什麼是人生,人生不應該只看只說,應該堅強地去行動,不管之後有多苦有累,堅持下去!
  • 我來拆哲學01 哲學,人生的最佳解答!
    在讀完MBA後,如果說再要學點什麼,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哲學。之前聽到哲學兩字,覺得和我毫無關係。
  • 可以改變人生的哲學課,聯合國哲學顧問奧斯卡大師親授
    讓人又愛又恨的奧斯卡又要來了!我畢業之後先後在幾家外企做質量管理,工作越往後,我就越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只是在傳遞一種標準,沒有自己發揮的空間,也得不到什麼成長。我看了很多心理學的書,也認識到自己的很多問題都可以歸溯到原生家庭,但心理學似乎也只能幫我幫到這兒了,我可不想停下來,我想知道怎麼才能改變。所以,當我看到三川老師說「這可能是改變你人生的一堂哲學課」,我就馬上報名來北京了。
  • Je ne sais quoi:法國人教會我的穿衣哲學
    侯麥的電影總喜歡展現男女之間遊移的愛情和紀錄日常生活中的戀人絮語,讓我喜歡。這一身男主角的棕色打扮,仿佛也只有法國男人可以駕馭,也許是他們自信灑脫,充滿對生活的熱愛之心,才可以讓法式穿戴風格變得如此經典和耐人玩味。圖片來自豆瓣就像一直以來我所熱愛的法國生活方式,如此「自我」。自己若覺得好,遵循便是。在協調的生活之態中,支撐著心底的妄想。
  • 胡適《哲學與人生》2
    現在且說第一個例子:2500年前在喜馬拉雅山南部有一個小國——迦葉——裡,街上倒臥著一個病勢垂危的老人,當時有一個王子經過,在別人看到,將這老丐趕開,或是毫不經意地走過去了,但是那王子是賦有哲學天才的人
  •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教會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每個人的那些道理
    在我們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裡,我相信很多人感覺被自己出生的家庭困住了。我們以為他們是我們唯一認識的「家人」。但是,正如哈利波特所證明的,家庭不是由血緣來定義的。相反,家庭是一群無論生活如何都彼此相愛的人。我讀過《哈利·波特》的每一本書,也看過無數次《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想像——我相信它是關於家庭與愛的最佳主題之一。
  • 多年來關於哈利波特,JK羅琳爆的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料!
    她經常給我們提供哈利波特世界的新見解,提供波特更多的故事、即興的推特和有見地的採訪。這是多年來,作者在《波特》中最精彩的爆料。1. 詹姆斯·s·波特被分到格蘭芬多。「我聽說詹姆斯·波特被分到格蘭芬多(格蘭芬多是哈利·波特和金妮·韋斯萊的長子),這一點也不奇怪。」好像我們曾經懷疑過。2. 海格從來沒有產生過守護神。
  • 《哈利波特》重映,東莞人還會去看嗎?
    《哈利波特陪伴我們成長的魔法世界不知不覺《哈利波特>一部部不可替代的經典神奇的魔法世界驚豔了時光裡面的角色也伴隨著一代人長大▼哈利教會我們保持樂觀、笑對人生,哪怕是在最最艱難的時刻。當我們心系所愛之人,他們就永遠不會距離我們很遙遠。
  • 胡適《哲學與人生》4
    想要理解人生的意義,自然要研究哲學,去參考已往死的哲理。
  • 張蕾分享她的「人生哲學」,滿滿的正能量!
    張蕾在央視舞臺多年來對於舞臺、對於生活,張蕾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哲學」。,張蕾充滿鬥志,也滿懷期待,她說:「人生的路總是曲折向前的,請永遠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等待下一個轉角你遇到的人,看到的風景!」她說:「在我們每個人追求夢想,想達成目標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都只在想,我怎麼能讓這個夢想實現,我怎麼能達成這個目標。你有想過,如果你失敗了,你怎麼去犒賞一下那個曾經為之奮鬥的自己?沒人會去想這個問題,那麼小年紀的我更不會做到這個年紀一般的豁達,我那個時候就在想我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二百的用心,我要去贏,我要去爭那個第一名……」在挑戰面前,她勇敢而堅定。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魔法來襲!
    現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終於要在8月14日重映了!劇中的人物已百般變化,不過《哈利波特》依然是我們小時候看的那部《哈利波特》。這大概就是電影的力量吧,不管時間如何變化,它依然在那裡。熟悉的對角巷,是我夢中的街角:去奧利凡德魔杖店,讓魔杖挑選一下自己,最好是一根十一英寸長,杖芯是獨角獸尾毛或者龍的神經,接骨木的魔杖。雙胞胎的店也不能錯過,一定能淘到許多有趣的玩意兒。
  • 《哈利波特》羅恩成人生贏家!被人羨慕嫉妒恨的人生!
    2020-09-19 21:14:42 來源: 細說熱點 舉報   說到《哈利波特
  • 「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的藝術哲學與人生哲學
    《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藝術中的生存智慧》與《八大山人研究》這本書的相似之處在於,朱良志先生通過文獻資料與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尤其注重曹洞宗思想對八大山人的影響,而不同之處在於《畫者東西影:八大山人藝術中的生存智慧》更加側重於從八大山人的藝術哲學,朱良志先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研究中國哲學與藝術之間的關係,所以用12個章節,從多個視角解析八大山人的藝術思想,繼而從中探尋八大山人乃至宇宙中人的生命價值。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那個大難不死的男孩回來了
    對於沒有看過哈利波特的人來說,大概覺得影迷們如此激動和興奮,實屬不解,但對於喜歡魔法世界的人來說,《哈利波特》重映,簡直就是有生之年最大的幸運。如果你要問為什麼影迷們如此喜歡《哈利波特》系列?作為一個死忠粉,我想大概除了那個魔法世界令人嚮往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作者J·K·羅琳在小說中賦予了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愛與勇氣,友誼和成長,失去和死亡。
  • 「遠程教育」教會我做人做事道理
    大多數時候,我很少和您交流,常常是欲言又止,不知從何說起,但我的心思似乎您都了解。提筆寫信給您,一切恍如昨日,想起許多往事,感嘆白駒過隙,心頭一緊,距離上一次給您寫信竟然已過去快20年。  20年前,母親帶著年幼的我在家鄉生活,您在遙遠的西非工作。
  • 三民主義的進化人生哲學
    這三大主義基本上承傳了中華道統的德治、王道、仁政的政治理想,但加上了民本精神,其哲學基礎是民生,首先是解釋民生問題,使民生樂利,能解決食衣住行育樂的生活必需與生活娛樂。因而這民生問題的解決是靠聰明才智高的人出來奉獻犧牲,以「仁愛」為基礎,來實施服務的人生觀,使全民享福。
  • 今日書評 | 哈利波特——永遠的魔法世界
    1997年,一部超現實魔幻主義的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橫空出世,一出版便大受好評,第一部在英國出版後短短15個月之內銷售15萬冊,自此開啟了這場魔幻盛宴的序幕。故事的結尾,哈利最後一次提到斯內普教授,他說,「斯內普教授是我見過最勇敢的人。」在第二部小說中,吉德羅被形容成一個經歷豐富的優秀魔法師,但在故事的最後,他卻膽小如鼠,並無真才實學,同樣形成鮮明反差。第四部小說中瘋眼漢穆迪看似和善友好,卻是偽裝的小克勞奇——伏地魔安插在哈利身邊陷害哈利的反面人物,一步一步將哈利逼上絕境。
  • 20年後《哈利波特》重映,才發現我的貓頭鷹早就來過了
    2002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首次在內地上映,這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打開了中國哈迷們進入魔法電影宇宙的大門。劇中的人物已百般變化,不過《哈利波特》依然是我們小時候看的那部《哈利波特》。這大概就是它的力量吧,不管時間如何變化,它依然在那裡。《哈利波特》可以說帶我們開啟了一個魔法世界!在此後的十多年裡,你是否偶爾還會期盼那封貓頭鷹寄來的霍格沃茲錄取通知書?夢想中的魔杖芯是龍心弦,還是鳳凰羽毛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