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寶萊塢電影的崛起,在這幾年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以阿米爾-汗為代表的印度超級巨星的帶領下,越來越讓人刮目相看。我看過的第一部阿米爾-汗的電影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當時因為很少看印度電影,又因為名字很傻,差點就錯過了這部好電影,從此也喜歡上了阿米爾-汗。
《三傻大鬧寶萊塢》獲孟買電影博覽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劇本等六項大獎,並獲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十六項大獎。在中國也收穫了良好的口碑,豆瓣評分高達9.2。
這部電影單從名字來看,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部粗製濫造的印度喜劇電影,其實它呈現出的是印中相似的教育體制和貧富分化的階層問題。同時它也是一部勵志電影,告訴人們應該簡單生活,遵從心聲,為自己而活。
中印兩國都是人口大國,在教育體制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以成績至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教育出的孩子有知識,卻缺乏創新。
在每學期42場考試、成績排名張榜公布、競爭激烈乃至自殺率高居不下的「皇家工程學院」中,竟然出現了個不按牌理出牌的問題學生蘭喬,他頂撞老師,質疑傳統,完全不把成績當回事,古板校長「病毒」當然要罵蘭喬和兩個追隨他的室友,法蘭與拉杜是大傻瓜了,這就是三傻的由來。在這個嚴格古板的學院中 ,死記硬背的「消音器」才是通常意義上的好學生,但是他缺乏創新,最多也就是個超級打工仔。
中國的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有那麼多的工程師,但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蘭喬和「消音器」就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代表。你認為他們誰最終會更成功呢?在我看來像「消音器」這樣的人,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是必然的,最終成為打工皇帝也是有可能的。但蘭喬這樣打破傳統,遵從自己內心的人,更容易取得突破性的成功。當然也有可能默默無聞,但至少他們是為自己而活,活的瀟灑自在有意義。
你這麼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追著你跑。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長處,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最後,借用蘭喬的話結束此文「無論問題有多大,告訴你的心,一切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