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鳳凰
最近韓國媒體報導的一則新聞令不少網友表示無法接受,電影《素媛》中的原型罪犯即將於2020年12月被釋放出獄。
同時韓國相關方面透露,罪犯趙鬥順雖然服刑13年,但接受心理測試結果後顯示他在出獄後還有很大可能再次作案。
一時間,韓國民眾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希望延長趙鬥順的刑期,以避免其出獄後再次興風作浪。但這些,不過也只是民眾輕易的幻想而已。
提到趙鬥順,就不得不說韓國電影《素媛》,這部電影不僅在韓國引起極大反響,在中國也造成了相當廣泛的影響力及討論度。
電影本身出場人物不多,人物關係也不複雜,但小女孩素媛的遭遇卻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
這部電影相當催淚,有人說看了一遍就不敢再看第二遍,幾乎是從頭哭到尾。
也正因為這種強烈的情感共鳴,使得觀眾無法接受趙鬥順還有出獄的一天。
這部電影不僅使得人們重新審視這類事件對家庭及個人造成的影響,也成就了片中的幾位演員。
影片中「素媛」一角的扮演者李甄,如今已經長大,並且在電影《釜山行》中飾演戲份頗為吃重的角色。
雖然這部電影上映後票房不如預期,但是與其他童星相比,李甄有高起點,所以意味著她在大銀幕上會比其他人有更多機會。
男主扮演者薛景求,則是韓國影帝級別的人物,這部電影則使他捧得百想大賞最佳男演員獎而歸;飾演媽媽的嚴智媛同樣獲得了百想大賞的最佳女演員提名的肯定。
這些演員出演這部電影後,都持續活躍在韓國影壇,也因此觀眾難以輕易忘記這部電影所帶來的震撼,所以對於片中原型罪犯的憎惡之情越加強烈。
電影中的結局,雖然令人有幾分無奈,但至少正義得到了伸張。然而現實卻比電影中描繪的世界更複雜,也更殘忍。
韓國雖然沒有通過正式文件廢除死刑,但實際上從1997年後就沒有再執行過死刑。對於趙鬥順來說,羈押時間再長也有被釋放的一天。
但比起另一部電影的原型,趙鬥順的罪行至少還可以通過服刑進行追究。
此前韓國曾有一部名為《殺人回憶》的電影上映,這部電影是根據現實中的一樁懸案而改編。戲劇化的是,在電影上映後不久,這樁懸案竟然有了結果。警方通過DNA比對,確認了一名正在羈押中的犯人,便是《殺人回憶》的原型犯。
這名犯人因其他案件被羈押,警方因電影上映造成的輿論影響,再度重啟這樁案件的調查,最終發現了真兇。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找到了最終的幕後黑手,但這名罪犯最後一次犯案時間是在1991年,被發現時則為2019年,已經超過了案件15年的追訴期。因此即使警方知道他才是真正兇手,卻也無法使他付出應有的代價。
無論是《素媛》、《殺人回憶》還是《熔爐》,不難發現,韓國電影及韓國影人已經成為倒逼相關條款改良並推動相關事件的存在。
也正因如此,這幾年韓國影人及電影在國際上的聲譽日益高漲,並且成為諸多國際獎項的寵兒。
有人說,從這些改編電影原型們的經歷來看,韓國電影更像是一種理想化的爽文,雖然結局不夠大團圓,卻能讓人感到希望的存在。
現實,卻往往並非如此,比如趙鬥順的出獄。
但必須承認,因為有了這類電影存在,許多原本被忽視的人與事才會得到關注。
就好像如果沒有《素媛》,趙鬥順出獄後說不定會繼續作案,甚至去報復片中「素媛」一家人。
但因為有了電影,外界對於這個人已經有了提防,無論是街坊鄰居還是相關部門,都會對他高度重視,以防止其再度作案。
這就是這類電影存在的意義,導演及主創人員拍攝電影不是為了解決問題,這也不是他們的義務,而是通過電影告訴大眾存在這樣的問題,通過輿論的力量去督促應該解決問題的人負起責任來。
就如同當年的《熔爐》推動相關法案的制定一樣,這才是電影的力量。
當然趙鬥順即將服刑期滿已經成為既定事實,很難發生改變。
但就如同《素媛》這部電影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及震撼一樣,公眾對於趙鬥順的監督及警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缺位與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