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遊記和易經是一樣的著作,不信?你看它的原名是啥?
文/姜子說書
《西遊記》這一篇著作,表面上是說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個神通廣大的妖魔,被南海觀音菩薩勸善,保護唐僧去西天靈山如來處拜佛求經,送往東土大唐,為大唐君超度枉死城的亡魂。
然而,作者卻通過唐僧和孫悟空的一段對話,告訴世人,西天取經是假,修心是真,靈山便是每個人的左心房。修心說亦是全文貫徹的思想,孫悟空最後被封為鬥戰勝佛,亦是因為「隱惡揚善」,修心之路,功德圓滿。
行者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說了,心淨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眼下。」
但是,降妖傳是《西遊記》的第一層故事,「修心說」亦不過是《西遊釋厄傳》的第二層解讀,文本還有第三層意思,事實上,《西遊記》和《易經》一樣都是關於天理人事的書。你看書中怎樣介紹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
六爻熟諳,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曉鬼神情。一槃子午安排定,滿腹星辰布列清。真箇那未來事,過去事,觀如月鏡;幾家興,幾家敗,鑑若神明。知兇定吉,斷死言生。開談風雨迅,下筆鬼神驚。
《西遊記》故事裡,神課先生袁守誠,是給眾生授課,講述天理人事,揭示宇宙奧妙的人。為什麼姜子會這樣說呢?因為《西遊記》原名《西遊釋厄傳》,作者開篇明義地告訴世人,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千百年來,世人往往把《易經》當作術字門中之書,以為不過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的學問,然而,這個宇宙中,能知趨吉避兇之理的學問,能夠解釋冤孽的學問,可不正是明白造化會元功的天書嗎?換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說,便是能夠解釋宇宙奧妙、世界起源。
《易經》是對伏羲和大禹得到的天書《河圖》的通俗注釋或者說演說版本之一,而《西遊釋厄傳》是對《易經》唯一通俗和正確的解釋。看懂《西遊釋厄傳》是看懂《周易》的捷徑,而看不懂《周易》的人,肯定看不懂《西遊釋厄傳》。
《西遊記》故事裡,孫行者法號悟空,手持金箍棒,執著「固有的我」,也就是「我執」,悟空的目的,是「打破頑空」。
《西遊記》故事裡,豬八戒法號悟能,是執著「貪慾」,即「身口業」,也就是「欲界」,作者讓他手持釘耙,是為了讓要梳理表物質世界對眾生身體的腐蝕。
《西遊記》故事裡,沙和尚法號悟淨,是沉落九世苦海,不能超脫的痴迷凡心,他執著於「身我」,取經人的九個骷髏,是時間概念對眾生生命的消磨。
姜子不說《西遊記》是和《易經》一樣的算卦之作,而說《西遊記》和《易經》一樣同是天書,即是此意。算卦的乃是神人!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西遊釋厄傳》、《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