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兵策儒劍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對公共知識素材的使用是開放的,不會構成抄襲,但是在使用「公知」材料時引用別人獨創性的邏輯與觀點,又不加引用說明,甚至妄稱是他自己的原創,這就屬於抄襲剽竊!即使是模仿、借鑑或借用材料,即便不加說明,也不應該說自己是「全新原創」。兵策儒劍可以承諾只要是引用別人獨創性邏輯和觀點以及「私有性」材料,一定會加以引用說明。本文引用材料來自維基百科、其他外文網站、網友贈圖以及自己實拍取材與製作。鑑於看見一些人的混淆與狡辯,故特此說明。有人對於兵策儒劍如此痛恨「抄襲」不以為然,那可能也是因為你沒有被抄襲過,或者是抄習慣了吧。星形符號大量出現於美索不達米亞文化早期,其歷史至少有8000年以上。與星形符號高度關聯的是花瓣符號。圓形的花形徽章圖案,其起源可能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歐洲的洞穴繪畫時期或更早。來自俄羅斯桑吉爾(Sungir)的奧瑞納文化(Aurignacian)晚期遺址的一個孩子墓葬的象牙雕刻圓盤上有一個清晰的八瓣玫瑰花圖案
,它可追溯到大約28000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玫瑰花瓣被廣泛使用於古代雕刻物品上。玫瑰花結是伊師塔女神的另一符號,最初也是屬於蘇美爾女神伊南娜的。在羅浮宮博物館收藏的距今8100-7100年前的哈拉夫文化陶碗上就可以看到八角星形狀的花瓣裝飾。
(羅浮宮博物館,哈拉夫文化陶器,6100-5100BC)美國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物館展出有一件烏魯克晚期(3300-3100BC)的蓋子,其用瀝青塗抹,用珍珠母和紅色顏料鑲嵌有八瓣玫瑰。
英國考古學家伍利於上個世紀初在蘇美爾城市烏爾的皇室墓地發現了普阿比的墓(Tomb ofPuabi),年代屬於蘇美爾烏爾第一王朝時期(公元前2600年),該墓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高質量的隨葬品。其中一個沉重宏偉的金色頭飾,由金葉、戒指和盤子製成。玫瑰花從女王的頭飾上方升起,顯示了它們的重要意義。玫瑰花直到後來很晚期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王室尊嚴和權威的象徵。
下圖是公元前1500年時期的西臺印章,用淺灰色的滑石製作,印章的一面是八瓣玫瑰花圖案,另一面是鹿。
(西臺印章,公元前1500年,Egypt Origins網站圖)在古埃及前王朝時期的文物上,花瓣符號經常出現,如在那爾邁調色板的兩面都出現有花瓣符號。
在新亞述時期,玫瑰花結實際上已經遮蔽了八角星,成為了伊師塔的主要象徵。阿斯爾城的伊師塔神廟被許多花環裝飾著。花瓣符號從三花瓣到多花瓣都有,與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多芒星形成對應。花瓣符號在地中海克裡特島米諾斯文明中也有出現,也出現於古印度哈拉巴文明和後來格列柯佛教藝術的常見裝飾浮雕上。在古希臘,花瓣符號被用來裝飾葬禮墓碑,後來又被羅馬建築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採用。在中亞藝術中也常見花瓣符號。在現代葬禮中,也常用菊花。
在挪威針織技術中,紗羅緞(Selburose)是一種呈規則八邊形的玫瑰花紋。它傳統上用於冬季服裝,
這種圖案起源於古代,因與雪花形狀相似,現在它已經成為挪威(或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聖誕節和冬天的國際象徵。
最初八角星是安奴(Anu)的名字符號,他是蘇美爾神話中的天空之父和眾神之王,是天空的神聖化身,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眾神之祖。他也是烏魯克城的守護神。
安奴和他的兩個兒子空氣神恩利爾(Enlil)、水神恩基(Enki)一起構成蘇美爾眾神殿中的最高的三個神,並化身為天空的三個星座。但在最早有文字記錄的時期,安奴很少被崇拜。在阿卡德時期,安奴在烏魯克的權威基本上被割讓給了天空女皇伊南娜。
古埃及人的觀念認為人要生存需要三大要素:陽光、空氣和水,在古埃及九柱神的神話中,前三位神祇正是太陽神、風神和雨神,應是繼承於蘇美爾最高三神,是生命三大要素的人格化。還有人認為古埃及的生命符號安卡就是由代表了生命三要素組成。
中國神話中盤古氏、燧人氏(風姓起源)和弇茲氏(雲姓起源)也是對這三神的繼承。蘇美爾語中有一個稱呼天帝(God)的單詞,就是安奴的八角星名字符號
,
發音為Dingir。英語中的神性單詞(divinity),在蘇美爾語中與天空緊密聯繫。有學者認為突厥語中天帝(Tengli)是蘇美爾語帝(Dingir)的借用詞。蒙古語中天帝騰格里(Tengre)在現代蒙古語中又演變成Tenger(騰格爾)。中亞和北亞地區流行的天神崇拜叫Tengrism,其特徵是信仰萬物有靈,以及圖騰、多神、祖先崇拜。今天漢語中「帝」仍然保留了蘇美爾語帝(Dingir)的發音。在上個世紀初葉,就有西方學者提出漢語中的「帝」字來源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郭沫若同意此說,並認為「帝」的甲骨文源於巴比倫。但「帝」的甲骨文除了有一個星形符號之外,還多了一橫。《發現夏朝》考證古埃及前王朝時期出現的六花瓣或七花瓣的花瓣符號旁邊經常伴隨有一個豎棍符號。如英國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所藏蠍子王權杖頭上,在頭戴上埃及白冠的大人物臉前方有玫瑰花和蠍子圖案,蠍子下方還有一豎棍。
埃及古物學家通常把花瓣符號解釋為代表高級君主。豎棍或代表權杖,與星或花瓣符號組合正好就是甲骨文「帝」字原型。
從形、音、意三方面對比,可以證明蘇美爾八角星符號是漢字「帝」最早起源,甲骨文「帝」字則直接繼承自古埃及文字寫法,古埃及「帝」文化同樣來自於蘇美爾。《發現夏朝》考證蠍子王權杖頭上的這三個銘文符號正是「帝黃」二字,拿鋤頭的大人物描繪的正是黃帝。圖是那爾邁權杖頭上的圖案,可以看到玫瑰花瓣與豎棍符號組合,可對應「帝」字。
在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有銅六角形器和金杖,兩者組合可以看作是「帝」字符號。如果能夠發現三星堆文字並確認有這個組合符號,將能進一步確認這個組合符號的意義。
更多參考:
世界文明搖籃形成與華北文明搖籃的夭折
世界農業起源和傳播
卍字符的起源、傳播和意義(《共命之鳥》章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