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空法師:不要等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時候才後悔

2021-03-05 祝聖寺楞嚴壇城

聖空法師開示:

我們一定要帶著慈悲心,憐憫一切眾生,更可憐一下自己。不然的話,我們突然得疾病死掉了,中陰身現前了,到地獄去了。

獄卒羅剎,牛頭阿旁,形狀各異。

那個時候,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一口氣沒來,這一天就醒不過來,就與世長辭,陰陽相隔了,風刀解身,離開這個世間!

我們死的時候四大分離,非常痛苦。如果有禪定功夫,內心沒有惡業,全是善念、善意的話就非常的安然、自在。

為什麼人死的時候會那麼痛苦?惡業!惡業之後風刀解體,非常的痛苦!如果善業,那就很安然、很自在的就解體了。也一定要解體,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是五大元素和合而起,我們走的時候,一定要回歸。

所以《楞嚴經》講五大元素,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我們心而用。善念就成為了智慧,成為了我們的福德;惡念就成為了地獄、三惡道、六道輪迴,隨我們的心而用的!所以,是心作佛呀!法,生起,運用完了,滅掉,然後再生起。所以諸法永恆,不生不滅。我們人的生命也是永恆、不生不滅,在於運用,領悟吧!

學佛最終證悟到什麼?就是生命的本質,永恆的!不生不滅!

生命的本質和萬法無二無別、一體的,就證這個,就去體悟這個。

這個生命的本質不是外在現象而能決定的,必須要把外在的現象放下,不被它束縛,你才能認得現象後面蘊藏著的生命本質,它才是現象的主宰,稱為自性。

什麼叫自性?就是我們真正的生命本源在發揮著作用。「現象」就是生命本源發揮的作用,但是我們跟著「相」跑了,忘記了本源。才跟著相去輪迴。

相關焦點

  • 你為什麼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我想我從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有的時候做蚊蟲、有的時候就做螞蟻、有的時候做蜜蜂、有的時候又做毒蛇、有的時候又做老虎,這個六道輪迴裡都走遍了,得罪的人多如恆河沙數,所以我要向所有的眾生來悔過、認錯。我說  「一切眾生,我從無量劫以來對不起你們,給你們很多麻煩。希望你們行菩薩道,不咎我以往。我現在向你們所有的眾生,無論是蚊蟲、螞蟻、人非人等叩頭頂禮。」
  • 在夢中,聖空法師斬釘截鐵地說:從未變過!
    往年聖空法師插花照片為什麼一定是弘揚楞嚴呢?因為聖空法師小時候出家,對佛法不了解,也沒有社會經驗。在自己生病的時候,很多人用一些所謂的「佛法」,嚇唬她,結果身體的苦沒解決不說,每天還特別恐懼。《楞嚴經》是究竟圓滿的大經,把世間的萬物都講得透透徹徹,明明白白。法師通過學習楞嚴,具備了正知正見,就發願弘揚楞嚴,希望大家都能獲得究竟圓滿的智慧,不要受騙,不要經歷她曾承受的痛苦。
  • 防水工程少不了,不然入住後你真的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防水工程少不了,不然入住後你真的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衛生間防水怎麼做?1、刷第一遍防水塗料施工前確保工地乾淨、乾燥,防水塗料要塗滿,無遺漏,與基層結合牢固,無裂紋,無氣泡,無脫落現象。塗刷高度一致,厚度要達到產品規定要求。
  • 聖空法師閉關了,才發現原來法師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
    02聖空法師一路弘法的艱辛如今佛陀已涅槃,正法時期已過,像法時期也已過去,在這佛法的燈燭僅剩下微薄的光亮,即將面臨無盡的黑暗時,聖空法師那小小的身軀奮不顧身擔起如來的家業,續佛慧命。03法師閉關了,我們才突然醒悟,原來法師對於我們是多麼的重要!如今,法師選擇閉關,祈願早日度過劫難。當初佛陀已證得法身,可是依然示現涅槃,離開我們,在涅槃前最後對弟子們說:「不管多麼深愛的人,終有一天要分開,有生就有死,如果你們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萬年,又有何用?
  • 聖空法師談往事:「波羅蜜什麼意思?」很甜!
    不禁想起恩師聖空法師講過的一段經歷:那時,年輕的聖空法師第一次講課,有人問道:「波羅蜜」是什麼意思?當時法師自己也不懂,心想:這菠蘿蜜不就是一種水果嗎?所以就回答說:「很甜!」時隔多年,每次聖空法師啟建楞嚴實修講經法會,大雄寶殿都坐滿了人。
  • 從不識字怕見人,到今天的巨變,聖空法師持楞嚴咒的捷徑是什麼?
    聖空法師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到外面玩,突然遇到一個巡邏的士兵,士兵叫住了她「小朋友,你能不能回家幫忙看看,現在幾點了?」「好的!」小小的她滿口答應,一路玩耍,一路往家走。到了家,她看了時間,就轉頭回去了。士兵見到她問:「幾點了,小朋友?」
  • 感謝聖空法師的救命之恩!
    感恩遇見第66屆楞嚴實修講經法會,發自肺腑的感謝聖空法師救命之恩!感恩給我推薦法師的師兄!讓我找到了指路明燈!一、無知貪婪蒙蔽雙眼,我欠債20多萬 2015年4月,我跟幾個朋友開了一個線下實體店。她們是做直銷的,都沒錢。那時,我很仗義,便出錢買這買那,朋友們都說我是她們的銀行提款機。後來,認識到這些所謂「朋友」的自私,我打了官司,離開了她們。
  • 聽聽聖空法師怎麼說!
    聖空法師專修楞嚴咒,專弘《楞嚴經》,專門舉行楞嚴實修講經法會已經十多個春秋,至今已舉行了73屆了,你還不知道吧?其中,最殊勝的百日楞嚴法會就舉行了兩屆,可惜我們很多人沒有福報,都錯過了。不過,現在趕緊抓住機會來參加法會,早日背會楞嚴咒,聽聞聖空法師講解《楞嚴經》,為參加未來的第三屆百日楞嚴法會做準備吧!
  • 聖空法師答疑:一天誦40遍楞嚴咒,就業障現前,頭很懵,腰酸背痛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有快有慢,修行也不例外。  聖空法師就是因為修持楞嚴而受益,她把自己修行的方法及受益分享給大家,通過法師的分享讓更多的人了解楞嚴,學習楞嚴咒,解決了自身的問題。  不要什麼都往這方面想,你想一想,你不是一個經常修行誦咒語的人,你一天能誦40遍已經很厲害了,你念咒語頭懵很正常,腰酸背痛很正常。  一個姿勢坐這麼久,一定會腰酸背痛的,這是正常的事情,別什麼都往業障堆裡拉。 」  能夠得到法師及時的解答,解除心中的疑惑,正確的對待發生的一切,這樣就不會停滯不前,不會走彎路,修行起來就快多了。
  • 聽聽聖空法師怎麼說!
    雖然大家不能來聽經聞法了,但聖空法師仍然通過網絡把佛法送到了千家萬戶,給大家帶來了一場澆灌心靈的及時雨。如今,聖空法師開示已經兩天了,有居士發來信息說:這段時間我一直處在煩躁當中,這個時期能聽到法師給我們開示講解真的太好了,我現在找到了方向,心也安穩下來了.就這一次的疫情,法師也說:我確實感受到了無常,也感覺到了真常。
  • 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恐怖電影中的那些恐怖場所
    最恐怖的山洞——黑暗侵襲  其實在石塊倒塌的時候她們就知道,出去的希望渺茫,但是她們努力的去嘗試、去互相鼓勵即使洞裡還住著半人半蝙蝠的兇蠻生物,如火上澆油般困難,她們也不離不棄在洞穴中人性早晚會喪失,本應是患者得到治療與康復的地方,卻成了血腥的屠宰場
  • 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你還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
    五、跟誰舒服就跟誰在一起,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絕,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強,不喜歡的話假裝沒聽見,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而是善待自己。六、第一次是原諒,第二次是寬容,第三次是慈悲,第四次是念舊,世間再也沒有第五個理由,讓謝雨蘭留在背叛愛情的沈之沛身邊。七、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你還有能把事情搞砸的本事。
  • 有種「藏得深」叫張馨予女兒,朋友透露孩子「長相」,難怪不曬娃
    ,別以為名字就是一個代號,別人知道了也無所謂,名字的用處大著呢,一旦被心有不軌之人知道,到時候就會利用孩子姓名對孩子下手。就比如說壞人可以和孩子套近乎,說我知道你叫什麼什麼名字,利用孩子的單純讓孩子信任自己,一旦孩子真的被騙,會受到什麼傷害家長心裡應該有數吧。
  • 什麼叫法身、報身、應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106什麼叫做報身呢?就是阿彌陀佛修因,我們每天都在修行,都在修因,因種下去熟了,果才叫圓滿。所以把因不斷地修,積攢到最飽滿的時候,體現的就是他圓滿報身。這種圓滿報身在整個色法宇宙裡是最清淨、最莊嚴的,任何色身都比不過他,叫圓滿報身。
  • 海濤法師【 唵吽悉地梭哈,叫愛染明王咒,就把對方的愛染心,轉為菩提心】
  • 糾正狗狗撲人壞習慣,叫不回的狗,只有不努力的主人
    狗狗的嘴巴是接受獎勵的部位,它撲起的時候其實是想我們給它嘴巴裡塞食物。我們不要滿足這種期望,它向你撲起的時候,不要給予食物,也不要給予撫摸、對話、對視。所有獎勵一概不給,多次之後它就明白撲跳並不能夠得到獎勵。
  • 具行法師的傳奇一生
    祝聖和尚一聽說道:我這裡確實需要人手,不過工種辛苦,酬勞低微,你願意幹不?具行說:只要和尚不嫌棄,我願意幹。祝聖和尚又接著問:你叫什麼名字?具行:家裡人都叫我阿便,你也叫我阿便好了,祝聖和尚點點頭,吩咐他到後院柴房住下。因此,修建雞足山祝聖寺又多了一名叫阿便的工人了。
  • 我在未來等你:不要等到錯過了,才知道後悔
    那位賣臭豆腐的阿姨,待人那麼好,怎麼就能那麼快地去世呢?還有王微笑的爸爸,因為應酬,每天都要喝很多酒,以至於患了肝硬化,很快就會離開人世……這一切,當男主回到過去的時候,能改變他們和自己的命運嗎?我們知道,「穿越」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只不過是小說家筆下的一個夢而已。所以,我們不應該幻想有朝一日撞大運了,可以穿越到某個時刻,去補救一些事情。
  • 臺灣地藏禪寺地皎法師--我與地藏菩薩之因緣
    天天早上我都先協助煮飯、洗衣等家務,等到中午做好飯菜,預備好便當,送到學校給弟妹後,才進教室上課。學校老師逐漸發現我上學時間愈來愈遲,曾屢次關心詢問,我因不希望老師擔心,故未向老師提起家庭遭變之事。下課後,家裡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幫忙,我便利用做家務的空檔,分分秒秒把握讀書的機會,雖然溫習功課的時間十分有限,學校成績依然名列前茅,時常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