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106
什麼叫做報身呢?就是阿彌陀佛修因,我們每天都在修行,都在修因,因種下去熟了,果才叫圓滿。所以把因不斷地修,積攢到最飽滿的時候,體現的就是他圓滿報身。這種圓滿報身在整個色法宇宙裡是最清淨、最莊嚴的,任何色身都比不過他,叫圓滿報身。
所以這個報身,是有始無終的。有始是什麼呢?就我們修圓滿成就的那一剎那,然後盡未來際再具足了佛的功德,這是一種擬人化的描述,等於把法身的最佳狀態從現象上體現出來,可以這麼理解。
什麼是應身呢?應化身是有始有終,生出來還得死,我們每一個人,現在在煩惱的時候覺得是一個凡夫,如果你反聞自性,入到法身的信念中,其實每個人的色身,可以是佛的一個使者,特別是佛教徒。
應身是以什麼為命呢?以因緣為命。除了因和緣還有什麼呢?因就是註定你這輩子命運的走向,緣就是你這一輩子走向有靈活性,修善法它就往善走,修惡法就往惡走,不修了還那麼走。無非你的因緣,所以因緣為命。
這輩子來了,不就是把所有的因緣演完,體現完,揮發完嗎?所以這就是法身、報身、應身。這個法身、報身、應身理解上來講好像是三個東西。如果從悟上面,是橫穿的貫的悟性上來講,他是三而一,一而三的。應化身可以說是報身裡邊的一個毛孔出來的應化,這個圓滿的報身如果心貼上去,當下就是法身的體現,不動的、周遍的、莊嚴的。
所以在這裡講到,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的時候,在佛身上,不要進行法身、報身、應身的判別,特別是在淨土上,為什麼呢?因為他這裡,已經具足了應身的方便,報身的莊嚴,還有法身的功德,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一念觀佛的心性,觀進去以後,禪宗,像參禪,說你參進去,我們來聽經聞法,也得你聽進去,什麼叫聽進去?不是傳到你耳朵裡就叫聽進去,是你的心跟著法,入到法上來,這會兒沒有你的身,也沒有你的色,就是你的心念隨著法走,這才叫聽進去。
所以當我們一念觀進去的時候,就觀到這個身上,如如不動,其實就是法身的,如如不動。隨著對於報身恢弘、莊嚴的描繪,我們的心不斷地打開,不斷地往上提,跟他不斷地吻合,不斷地相應的時候,這就是報身的功德。
但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還是凡夫,不一定馬上就隨著他,很可能觀到一點,最後就是這點那點,不斷的點,可是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劣到勝的過程,這其中的每一次顯現,每一念的觀法都屬於應化身的方便。
就是你觀到什麼程度,他給你顯現的就是什麼樣的色身。隨我們的念頭去增進,但是增進有個步驟,這個步驟中的每一步驟,都是應化身的顯現。所以在觀佛的時候,一觀全觀,一念全念,不要分法身、報身、化身。
因為如果看歷代祖師對著述,他就要開始在這個上面判別。我們只要隨心而走,經文裡面所講的色身莊嚴的描述,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這一個身的色,二一個身的量。講到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夜摩天的金,要超過日月的光明的萬億倍。
為什麼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那由他有多少呢?有一萬億,那由他屬於一萬億。這樣的一個身形,這樣的一個色身。在眉間的白毫,右旋婉轉,這時候完全依著你的心識來描繪,眉間白毫,右旋婉轉,如五須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