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法身、報身、應身?

2021-01-13 每日一首佛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106

什麼叫做報身呢?就是阿彌陀佛修因,我們每天都在修行,都在修因,因種下去熟了,果才叫圓滿。所以把因不斷地修,積攢到最飽滿的時候,體現的就是他圓滿報身。這種圓滿報身在整個色法宇宙裡是最清淨、最莊嚴的,任何色身都比不過他,叫圓滿報身。

所以這個報身,是有始無終的。有始是什麼呢?就我們修圓滿成就的那一剎那,然後盡未來際再具足了佛的功德,這是一種擬人化的描述,等於把法身的最佳狀態從現象上體現出來,可以這麼理解。

什麼是應身呢?應化身是有始有終,生出來還得死,我們每一個人,現在在煩惱的時候覺得是一個凡夫,如果你反聞自性,入到法身的信念中,其實每個人的色身,可以是佛的一個使者,特別是佛教徒。

應身是以什麼為命呢?以因緣為命。除了因和緣還有什麼呢?因就是註定你這輩子命運的走向,緣就是你這一輩子走向有靈活性,修善法它就往善走,修惡法就往惡走,不修了還那麼走。無非你的因緣,所以因緣為命。

這輩子來了,不就是把所有的因緣演完,體現完,揮發完嗎?所以這就是法身、報身、應身。這個法身、報身、應身理解上來講好像是三個東西。如果從悟上面,是橫穿的貫的悟性上來講,他是三而一,一而三的。應化身可以說是報身裡邊的一個毛孔出來的應化,這個圓滿的報身如果心貼上去,當下就是法身的體現,不動的、周遍的、莊嚴的。

所以在這裡講到,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的時候,在佛身上,不要進行法身、報身、應身的判別,特別是在淨土上,為什麼呢?因為他這裡,已經具足了應身的方便,報身的莊嚴,還有法身的功德,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一念觀佛的心性,觀進去以後,禪宗,像參禪,說你參進去,我們來聽經聞法,也得你聽進去,什麼叫聽進去?不是傳到你耳朵裡就叫聽進去,是你的心跟著法,入到法上來,這會兒沒有你的身,也沒有你的色,就是你的心念隨著法走,這才叫聽進去。

所以當我們一念觀進去的時候,就觀到這個身上,如如不動,其實就是法身的,如如不動。隨著對於報身恢弘、莊嚴的描繪,我們的心不斷地打開,不斷地往上提,跟他不斷地吻合,不斷地相應的時候,這就是報身的功德。

但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還是凡夫,不一定馬上就隨著他,很可能觀到一點,最後就是這點那點,不斷的點,可是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劣到勝的過程,這其中的每一次顯現,每一念的觀法都屬於應化身的方便。

就是你觀到什麼程度,他給你顯現的就是什麼樣的色身。隨我們的念頭去增進,但是增進有個步驟,這個步驟中的每一步驟,都是應化身的顯現。所以在觀佛的時候,一觀全觀,一念全念,不要分法身、報身、化身。

因為如果看歷代祖師對著述,他就要開始在這個上面判別。我們只要隨心而走,經文裡面所講的色身莊嚴的描述,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這一個身的色,二一個身的量。講到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夜摩天的金,要超過日月的光明的萬億倍。

為什麼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那由他有多少呢?有一萬億,那由他屬於一萬億。這樣的一個身形,這樣的一個色身。在眉間的白毫,右旋婉轉,這時候完全依著你的心識來描繪,眉間白毫,右旋婉轉,如五須彌山。

相關焦點

  • 何謂報身佛,法身佛及應身佛?
    報身佛:盧舍那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對於初地以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報身處於實報莊嚴土。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為即是中道之理體也,佛以法為身,故稱法身,法身處於常寂光淨土。其實十方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法身象徵了世間宇宙的一切法皆有此出。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佛有三身: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報身佛(盧舍那佛),應身佛(又稱化身佛,即釋迦牟尼佛).
    佛教常說的「三身」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智法之聚集稱為報身,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又作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法佛報佛應佛、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佛報佛化佛、法佛報佛應化佛、真身報身應身、自性身滿資用身化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法身應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應化佛、佛所見身菩薩所見身二乘凡夫所見身。法身佛(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 怎麼理解法身、報身、應化身
    佛作為眾生所信仰的對象,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精神性理念、信息層,這就涉及到佛的三身:法身、報身與應化身了。法身無形無相,隨眾生的機緣,佛以無礙智種種神通變化讓有緣眾生產生信心,或者住如夢三昧在夢中示現佛相,或者有種妙香過來,讓你感覺到佛的真實性。所以我們有沒有智慧,就看我們對佛的存在有沒有信心。佛是什麼?佛是覺,佛是智慧,吾人自性就具足佛性,具足對法界理和事的智慧把握。
  • 什麼是法身佛?化身佛?報身佛?
    在談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自己的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報身,顧名思義就是報應所得之身。
  • 何為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在談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自己的法、報、化三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去不來、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這念心。 了解了自己的法、報、化三身後,我們可以再進一步地認識佛的三身: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佛.
  • 何謂法身佛?報身佛?
  • 佛教常見名詞:化身、應身、法身,《金光明經》中有詳細解釋
    如此受教化的佛弟子,皆是法身影像,以願力使應身、化身現出種種相,而法身並無相。善男子!依此二身,一切諸佛說有餘涅槃;依此法身,說無餘涅槃。為何呢?一切有餘法皆究竟除盡則稱無餘涅槃;依此三身,一切諸佛說無住涅槃。由於應身、化身不住涅槃,離開法身,無有他佛。為何應化二身不住涅槃?
  • 佛教常說的「三身佛」是哪三身?
  • 三身佛和三世佛的區別
    三身佛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
  • 壇經淺釋(七三):皈依報身佛
    【經文】何名圓滿報身?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
  • 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分別都是什麼
    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佛,是法身佛。「無量光」這個名號的意義,是指他無量的明覺智慧,沒有概念心的造作,沒有煩惱情緒和習氣傾向,完全脫離染汙和覆障,是無限的、自然的明覺。它不是一般物質的光,而是指我們具足一切證悟特質的真實本質的光明。因此,我們不難理解阿彌陀佛和普賢王如來的本質是無二無別的。法身佛阿彌陀佛,有時顯現為報身的長壽佛,又名無量壽佛。
  • 佛學文化:嘎烏、五食、爐頭、四如意足、四念住、報身佛、定慧
    據禪苑清規卷四載,爐頭雖應維那之請,亦系與炭頭和會所選出,每年於十月初一開爐,至翌年二月初一閉爐。其職務為放參以前裝爐,粥前添炭,相度寒暖,隨時添減柴火。四如意足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原系四種禪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神通。一、欲如意足,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於正理。三、進如意足,謂精進直前,功無間斷。四、慧如意足,謂真照離妄,心不散亂。
  • 「清淨法身佛」,這五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裡,有一種遺憾叫做不識本心:自心本是無戲論的法身自性,淪陷在迷亂輪迴淤泥中,委實可惜。心的本性是佛性,心的本性是法身。何謂法身?佛有三身:化身、報身、法身。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人前所示現的就是化身。當時的人們,無論是貧窮的人、富裕的人,出家人、在家人,佛教徒、外道徒,所有人都能看得見,這樣的佛,就是具代表性的化身。
  • 289.什麼叫「如來」?什麼是「二佛、三佛」?【法華經淺釋】(宣化上人)
    他以為這「如來佛祖」,是單單一位佛的名字;其實這「如來」,是所有佛的名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論哪一位佛,都叫如來,都叫應供,都叫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都有這十個名號。什麼叫「如來」?《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他也無來、無去,所以叫如來。
  • 真正的僧人雖然沒錢,卻是身貧道不貧,假和尚正好相反
    但是從廣義上來說,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也叫應身),其中法身就是真如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清淨無漏,乃是報身和應身的根本。而報身乃是無量福慧的體現,莊嚴殊勝,《金剛經》中經常提到的「大身」就是這個,只有歡喜地以上的菩薩的法眼才能見到。
  • 無量壽經中的紫磨真金色身是什麼意思
    紫磨真金顧名思義,就是「磨滅瑕疵、煉盡渣滓(無垢濁)」的百分百純度黃金,形容諸佛如來的法身報身,至純至淨,道家說純陽之體,這個比一般的純陽之體還要高一級,是金剛不壞的身體,佛門裡面說的金身正果,就是這個意思。
  • 22.我們學佛法的目的,就是離報身的四苦,而得到法身的四樂【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他在定中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叫恆受寂靜樂。他在定中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又能現出種種身,來消滅世間苦,又能用種種神通變化,救眾生離苦得樂。這位天王,他得到這種的解脫門。「清淨妙光天王,得大悲心相應海一切眾生喜樂藏解脫門。」這位清淨妙光天王,他得到大悲心相應海。大悲心就是普度眾生,反迷歸覺,皆成佛道。
  • 三身考驗初見端倪
    奧託表示她是凌晨四點去世的,比預期的時間還早了兩個小時,不知道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這也是先行者最後展現出的目的:在輪迴中堅守自身的意志,才能通過法身考驗。 法身也是一個佛教概念,又稱自性身,是三身之一,指佛所驗證的超越概念真理,遍布整個法界。與之等同的還有應身(變化身)和報身(受用身)。
  • 何為男身七寶,女身五漏?
    一有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二有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三有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四有安身之寶,善能輔君養親;五有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非;六有安邦之寶,舉措上下皆從;七有定性之寶,善能親賢襲聖,是名男子七寶之身。  何名五漏?一漏不能為身主;二漏不能為家主;三漏不能為人主;四漏不能為物主;五漏不能為聖主,是名女人五漏之體。  如來性是丈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