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也被稱作端陽,「端」是初始的意思,農曆五月按照十二地支來分是用「午」來表示,午為仲夏農曆五月,火勢最旺。端午節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是仲夏農曆五月中陽氣最旺盛的日子,古人為驅蟲闢邪在端午節這天也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從古自今,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有划龍舟、戴香包、吃粽子、掛艾草等習俗。每逢端午,人們會去山上採摘艾草插在門口,艾草有驅邪保宅的作用,也寓意著美好的生活。艾草作為草本植物,有極大的藥用價值。艾草性溫,入脾、肝、腎經,有祛溼、止血、消炎、止咳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除了藥用價值,艾草還可以食用,新鮮的艾草汁和糯米粉按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豆沙、花生餡,軟糯可口中有帶有艾葉的清香。
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吃粽子成了人們過端午節的習俗,糯米用粽葉包裹住,放在鍋裡蒸熟,糯米裡可以放入蜜棗、蛋黃、豆沙等食物,清香入口,甜而不膩。
除了插艾草,端午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香包、系五彩繩。用各種顏色的綢布縫製成一個個小袋子,袋子中放入燻草、艾葉等香料,把袋子口用紅繩紮緊,袋子下面掛上用紅繩製成的穗子,用彩色的絲線在綢布上秀出各種各樣的圖案,有的簡潔大方,有的精美細膩。古時候的人們有佩戴香包的習慣,男女相戀會以香包作為贈送給彼此的信物,現代的人們會把香包當成生活中的裝飾品。無論怎樣,端午節的時候隨身帶著一個美麗的香包,再戴上用五種顏色紅、黃、黑、綠、白線編成的手繩,寓意著吉祥。
許多地方在端午節這天還有賽龍舟的活動,龍舟的活動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龍舟比賽的船通常用木雕成,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舟大小不一、姿態各異,龍舟上有鑼鼓、旗幟、繪畫來裝飾。比賽時,船上的水手們隨著船上鼓點的節湊划槳前行,端午節這天的比賽總是緊張而有趣的進行著。
賽龍舟的有趣、艾葉的清香、粽子的美味,人們的期盼與喜悅,這些構成了端午節的畫面。端午節作為一個傳統節日,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延續,更是古往今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