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

2021-01-11 人民論壇網

【摘要】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理想與信念。中國夢的實現必須要依賴於每個社會個體的共同努力。將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彰顯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與社會需求的對應,能夠使大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國家、社會發展相融合。

【關鍵詞】中國夢  社會責任感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對於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是弘揚中國夢的重要表現。將中國夢融入到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中,不僅關乎國家與社會的長遠發展,更關乎大學生個體的持續發展。

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現實意義

所謂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從中國古典文化而言,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與社會理想。用今天的話語來看,就是要培養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國家的意識。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內涵是不斷變化的。中國夢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融入到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有助於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現實結合。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增強每個社會個體的社會責任感。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社會矛盾日漸凸顯,比如,社會經濟發展伴隨著社會結構固化,加大了貧富差距;信息化發展帶來的多元化價值觀,影響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官方主流話語的權威性。因此,要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就必須構建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相對應的社會結構體系,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能力,而這需要大量的人才。大學是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有助於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第二,有助於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深層互動。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作為追求民族獨立的先鋒,其在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中展現出來的理想信念與精神品質,激勵了無數青年學子。因此,社會責任感教育中的理想、信念、責任、使命等,都是當代大學生踐行中國夢的基本要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夢深層內涵所包含的各項元素與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基本內容是呼應的,將兩者進行融合,可以更好地推進兩者之間的深層次互動,能夠為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指明方向。

第三,有助於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全面對應。在中國夢的指引下,每個大學生都可以按照其要求實現自己的成才夢。中國夢的實現必須要依賴於每個社會個體的共同努力,將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彰顯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與社會需求的對應,能夠將實現自我價值與服務人民對應。大學生個體的成才夢實際上是對中國夢的細化,將個體價值融入到社會價值中,可以使大學生的自我發展與國家、社會發展相融合。

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主體框架

第一,以中國道路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明確方向。中國夢是在中國人民長期追求民族獨立與解放中形成的,過去的民族苦難、仁人志士的探索、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歷程等,都是中國夢形成的基礎。因此,在進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過程中,要以中國道路為基礎,銘記歷史,正確認知現實國情,明確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基本方向。首先,要積極開展近代史教育,明確大學生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通過歷史教育加深大學生對新舊時代的感性認知,使其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發奮學習。其次,要積極開展國情教育,使大學生在中國夢的實踐過程中形成責任意識。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國情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知我國的現實國情,明確自身的歷史責任,提升個體使命感與自覺意識。

第二,以中國精神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提供動力支持。中國夢的核心是中國精神,而中國精神的實質就是愛國主義、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等品質,這些品質也是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動力與基礎。首先,加強大學生的成就感、幸福感與獲得感教育。通過這方面的教育,強化中國精神的影響力,提升大學生個體的社會價值訴求。其次,堅定當代大學生的「圓夢」信念教育。用中國精神引導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實現,以創新、改革為依託,提升大學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信念與理想。

第三,以感恩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公德意識與社會責任意識。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就是要通過感恩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公德意識,進而提升其社會責任意識。首先,教育學生感恩父母,明確大學生個體在家庭中的地位與責任。其次,教育學生感恩社會與他人,避免當代大學生形成極端個人主義。通過感恩教育,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處理與社會、他人之間的關係,培育大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合作思維,激發其奉獻精神。最後,教育學生感恩祖國與民族,這是感恩教育的最終升華。培育大學生奉獻祖國與人民的意識,是提升其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意識的根本。

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具體路徑

第一,構築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與薰陶是極為重要的,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必須要構築好有助於中國夢融入的環境體系。首先,要構築良好的社會環境。應充分展示中國夢實踐中的先進人物及其事跡,發揮榜樣的先鋒模範作用,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其次,要構建良好的輿論氛圍,充分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介,大力宣傳主流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同時,還要淨化網絡環境,減少網絡負面價值觀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再次,要構築良好的學校環境。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以教師的正面言行與人格魅力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要加強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建設,注重教學、管理及服務學生的細節,通過制度保障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最後,要構築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儘管大學生是成年人,但家長對其的影響依然巨大。因此,家長要發揮好垂範作用,用良好的品質、習慣與言行來引導大學生,幫助其健全人格。

第二,搭建平臺。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並不能採取說教與灌輸的方式,需要為其構建一個良好的融入平臺體系,包括課堂平臺與實踐平臺。首先,要利用好課堂教學平臺,使課堂成為宣傳中國夢的主要陣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各個學科的教師應按照本學科的特質,緊扣大學生的生活實際、認知能力,將中國夢的內涵、發展等貫穿到課堂教學之中,推進學生專業與中國夢的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與行為習慣,進而提升其社會責任感,成為國家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其次,要注重利用好社會實踐平臺,使其成為踐行中國夢的主要渠道。要構建好實踐體系,將中國夢、校園文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與學生的社會實踐相結合,逐步培養大學生對他人、社會及國家的責任感。

第三,創新方法。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由低向高、由淺入深的過程,因此,需要加強引導,通過創新各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按照社會責任感的發展規律,推進中國夢的融入。首先,要提升教學活動的互動性。無論是在專業課還是在通識課程教學中,都要強化師生互動,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中國夢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並使其內化於心,成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精神基礎。其次,要在學生管理中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在管理及服務學生的過程中,要改變過去的包辦做法,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參與,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最後,要創新溝通方式。教師應採用鼓勵、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良好的情感體驗與平等的氣氛中正確認知自己的權利與責任。

(作者為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馬列教研部講師)

【參考文獻】

①朱磊:《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思考》,《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年第5期。

②王豪傑:《「中國夢」引領下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研究》,《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第10期。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各地創新形式載體 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暑期實踐
    暑期各地開展繪畫比賽,倡導廣大未成年人畫出自己的「中國夢」,認真規劃並努力踐行自己的「中國夢」,讓理想在學習之路、教育之路上熠熠生輝。  東營「中國夢·東營夢」主題活動進校園:倡導師生擁有自己的「中國夢」,做「立長志」之人    點亮中國夢,暢談人生理想。近日,東營市各學校積極開展「中國夢·我的夢」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倡導廣大師生擁有自己的「中國夢」。
  • 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
    新聞網訊 近日,公共外語教育學院在浮山校區博文樓216教室開展2020年秋季學期大學英語活動月的第三場教學觀摩活動,多位老師參與課堂觀摩。授課過程將思政教育和課堂內容有機融合,帶領學生了解孔子的生活和學說,進而理解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民族觀,思考如何成為一個「自律」「親親」「愛眾」「惜物」的新時代好人。觀摩活動結尾,李老師引用《論語·子罕》勉勵同學們:Be the man of wisdom, never in two minds.
  • 企業資訊|肩負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廣東省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工作方案》(粵發改社會函〔2019〕3514 號)的要求,匯川雅閣裝飾近年來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於創新,積極探索,致力做好行業帶頭引領作用。
  • 將《民法典》融入高校思政課堂
    如何在中外合作辦學條件下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克服各種不利條件的限制,通過創新性、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政工作者面臨的一項嶄新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的通過,為我們利用法治教育開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 重慶警察學院大學生開展寒假社會實踐活動
    本報訊(記者張德勇)1月17日,重慶警察學院銅梁區愛民實踐活動小組成員來到巴嶽山,開展寒假愛民實踐活動,鍛鍊社會能力,切實增強服務群眾意識。當天下午,活動小組成員沿著巴嶽山健身步道慢慢攀爬,沿途拾撿山道兩旁的垃圾。
  • 親子課堂|如何成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世界公民
    2月10日,「樸新·環球少兒」正式入駐「學習強國」,開啟「在家上幼兒園」系列直播課,其中的「親子課堂」專題,由教育名師為爸爸媽媽們解答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想申請名校但不知道如何準備?為什麼要培養孩子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當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時,家長們是不是也在考慮如何讓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 ...學生重要回信精神 引導青年學生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2017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的大學生回信,深切勉勵青年學生紮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幹,在艱苦奮鬥中錘鍊意志品質,在億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進行的偉大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華彩篇章。
  • 聚焦「萌娃」社會能力,《萌寵小大人》發揮網綜社會責任感
    製作方愛奇藝平臺也通過節目的內容和品質,充分展現其積極傳遞正確價值觀的社會責任感。>隨著社會和家庭越來越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與培養,萌娃類綜藝節目在近年來成為綜藝節目題材的新寵。肩負社會責任感、傳遞正能量網綜任重道遠近兩年來,網絡綜藝在中國影視市場中發展迅猛,而受眾群體更多的是面向廣大年群體。因此,網綜除了娛樂大眾的傳播功效之外,更肩負著向年輕人傳遞正能量、以積極向上的正確價值觀感染這一群體的社會責任。
  • 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關注點與著力點
    社會的快速發展,在提供大量服務的同時,也增加了人們遭遇各種風險挑戰的概率。面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當代大學生需要從心理、認知各個方面鍛造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能力。為此,如何應對各種社會風險和挑戰,成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簡稱「思政教育」)面臨的新形勢,而這更催生了思政教育路徑創新。
  • 巨嬰式公民 | 什麼是社會責任感
    2015年,她被邀請出席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暨2015責任中國榮譽盛典,獲得「2015年度責任人物」獎項。袁立,藉著自己名人光環的人脈和渠道,讓中國的社會看到:作為明星和藝人,她肩負起的社會責任感。
  • 臨沂家庭家教家風APP試運行啟動 助力基層社會治理責任感和使命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現場獲悉,家庭家教家風APP目前下載人次達70餘萬,實現了與廣大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貧困家庭的零距離對接,將家庭家教家風知識送進千家萬戶。活動現場,臨沂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邊峰在講話中指出,臨沂人傑地靈、文化厚重,歷來有重家教、守家訓、正家風的優良傳統。
  • 新時代國家形象影視作品與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影視作品是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文化載體,其作為新時代一種表情達意的傳媒文化,肩負著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職責。
  • 國學教育:中國夢,國學夢,少年夢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朝陽團區委牽頭,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走進明圓學校,開展「中國夢,國學夢,少年夢」的主題活動。
  • 助力黑龍江大學生退役軍人,粉筆教育贈書400餘套
    本文轉自【公益時報】;「軍企一家親,贈書有餘香」,大學生退役軍人是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幫助大學生退役軍人實現再就業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體現。近日,為助推大學生退役軍人公考成功上岸,粉筆教育黑龍江鶴崗分校聯合鶴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發起「粉筆送書築夢啟航」贈書活動,幫助大學生退役軍人系統、高效地進行備考,實現優質就業。本次贈書活動粉筆鶴崗分校為鶴崗市退役軍人共贈送圖書400餘套,包括申論規範表達、行測知識導圖、公安專業知識高頻考點等8本複習資料。
  • 青科大近千支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出徵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7月28日訊(通訊員 毛常明)近日,青島科技大學舉行2020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出徵暨「希望小屋」項目授牌儀式,近千支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出徵。
  • 這些數據告訴你,現在的大學生都在幹啥!
    百年來,中國青年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勇敢肩負起歷史使命,與國家同進步、與人民齊奮鬥。他們將五四精神融入血脈,用青春之力披荊斬棘,闖關破障。4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珍惜這個時代、擔負時代使命,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讓青春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中綻放,讓人生在實現中國夢的奮進追逐中展現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敦和·善識計劃:點燃慈善通識教育的星星之火
    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慈善理念的普及力度不夠,慈善人才緊缺,慈善教育亟待加強,慈善資源調動、組織、管理能力不足等。有鑑於此,中國社會報社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推出《貫徹慈善法 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專欄,聚焦慈善領域共性問題,褒揚善行義舉、傳播慈善文化、匯聚業內共識、探索發展之路,為中國慈善事業發展貢獻行業力量、提供智力支持。
  • 星海音樂學院攜手1978電影小鎮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
    10月9日上午,「星海音樂學院藝術管理系與1978電影小鎮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廣州市增城區1978電影小鎮B4劇場舉行。在掛牌活動中,周曉音主任指出,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社會實踐基地,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兩所單位的科技和學術優勢,更好地開展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的實踐之中,努力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人文情懷的高素質人才。他希望校企雙方能保持密切聯繫,做好基地的共建工作。
  • 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當代大學生的人生黃金時期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完全吻合,要在立根固魂上下功夫,引導學生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共產主義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  培育時代優秀青年。
  • 思德教育融入大學專業課堂的方法思考
    思德教育進專業課堂,關鍵是要思考如何融入的方法。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的大學教師,作者的觀點是,專業課堂裡的主題當然應該是專業知識的傳授,思德教育要以順其自然的方式融入思德教育,融入的方式應該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所謂潤物細無聲,是指將思德教育以合乎邏輯的方式自然而然的融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思德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