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新冠疫情對臺灣經濟增長影響幾何?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作者 王建民 

    新冠疫情暴發後,對臺灣經濟有何影響與衝動,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其中,臺灣當局原本較樂觀的經濟增長預期能否實現,更受關注。

    蔡英文上臺執政後,臺灣經濟發展較為平穩,而且有較預期為佳的表現,2019年在全球經濟與許多經濟體下調經濟增長率之際,臺經濟主計部門兩度調高經濟增長率,全年臺灣經濟增長2.73%,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顯示了臺灣經濟有較強的忍性與競爭力。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而且自3月初開始蔓延,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受到影響,全球經濟有進入衰退的危險,對臺灣經濟的衝擊與影響逐步擴大。彭博引用澳大利亞學者估計,新冠肺炎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是SARS的4倍,將創下人類疫病史上之最。牛津經濟研究院預言,這場疫情會拖累全球經濟增長約1.3個百分點,損失1.1萬億美元,比SARS高出25倍以上。更有國際機構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萎縮50%,降為1.5%。這是2月與3月初的預測。3月後疫情的蔓延與發展,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擴大,許多專家預言全球經濟大衰退已成定局,衝擊與損失可能較預期更嚴重。

    2020年初之前,島內外各種機構對臺灣經濟預測繼續呈現中低速平穩增長態勢,很少有預測超過增長3%以上或1%以下的,大多預計增長2.5%左右。其中,臺灣有關部門等對臺灣經濟表現預期較為樂觀,主計部門預測經濟增長2.72%,高於2019年。

    然而,疫情發生後,臺灣經濟增長下降與下調已成定局。臺主計部門於2020年2月將經濟增長率由2.72 %下修為2.37%,下調0.3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季度預測僅增長1.8%,為近15個季度以來新低點。臺主計部門評估,疫情持續一季度,經濟增長調降0.35-0.5%。即使3月8日,臺灣主計部門仍堅信臺灣經濟可維持 2.37%的增長速度,認為主要有四大支撐因素:半導體廠商持續投資先進位程、臺商回流熱度持續、外國企業對臺投資積極、離岸風電等綠能投資加速進行等,可望帶動企業投資穩健擴增。臺「國發會」於3月 初表示,若疫情持續 3個月,臺灣GDP將減少0.35-0.5個百分點。直到3月下旬,臺主計部門才對臺灣經濟增長趨於悲觀,認為「保2」變得困難。

    澳盛銀行於2月預測臺灣GDP增長將減少0.47個百分點。標普全球評級於3月初將臺灣經濟增長率由2.4%下修為1.9%,3月下旬進一步調降為1.6%。臺「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3月12日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受疫情影響會下調經濟增長率,今年能否「保2」要到6月底才會比較明朗;如果疫情延續到第3季度,則「保2」困難。然而,3月19日臺灣股市跌破9000點之後,臺灣「中央銀行」率先將全年經濟增長率調降為1.92%,顯示「保2」已經難以實現。依目前形勢看,疫情延續到6月是大概率事件,美國總統川普更曾表示可能延續到7-8月,更有專家預估延續更長時間,顯然疫情發展的持續時間不確性甚高,對全球經濟的衝擊與影響進會一步擴大,臺灣經濟仍有很大下行壓力,未來可能面臨「保1」的挑戰。

    其中,在疫情大背景之下,中國大陸與美國經濟表現對臺灣經濟增長有特別重要影響。2019年,大陸GDP總量佔全球的16.3%,是2003年SARS時的4倍,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38%,是2003年的1.7倍;海外觀光支出 2577億美元是2003年的15倍,而海峽兩岸經濟甚為密切,兩岸年貿易額超過2000億美元,對臺灣對大陸(包括香港)的出口比重超過40%,因此大陸經濟形勢對世界與臺灣經濟影響重大。另外,臺灣與美國經濟關係既特殊又密切,尤其是近兩年臺美貿易出現顯著回升態勢,2019年對臺灣對美出口增長約17%,對美出口比重接近14%,因此美國經濟表現對臺灣經濟有重大影響。鴻海集團前總裁郭臺銘在3月初表示,美國佔全球消費市場的40%,是拉動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其中美國有近3.5億人是高消費群,若受疫情影響,美國人不出門、不消費,才是影響美國市場與全球經濟的關鍵所在。美國疫情於3月中旬才開始迅速擴大,成為全球「震中」,到3月30日感染人數超過16萬人,對美國與全球的經濟的影響擴大,對臺灣經濟的影響與衝擊將進一步擴大,臺灣經濟增長「保1」更加困難。

    就支撐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三大因素觀察,臺灣出口與消費受疫情衝擊將會受到顯著影響,而投資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也成為支疫情危機之下臺灣經濟維持侈速增長而尚未出現衰退的重要因素。通常,投資在臺灣經濟增長中的地位與作用並不顯著,但2019年是臺灣內部投資大增長的一年,扭轉了多年投資不振的局面,成為支撐臺灣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其中,政府投資達5675億元(新臺幣,下同),年增長11.5%;公營事業投資總額為2302億元,年增長6.4%;民間投資35898億元,年增長9.9%;投資總額達到4400億元,是多年來的顯著增長。其中,固定資本形成達43875億元,建築工程與機器設備佔60%以上。特別是蔡當局於2019年大力推動所謂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臺商回流、留根臺灣與中小企業),並取得顯著成績,促進了投資。據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統計,到2019年底,共審核「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的企業投資總額達8242億元,其中絕大多數是所謂的「臺商返臺投資」,約佔90%。2019年民間投資明顯增加,臺灣主計部門將全年民間投資增長率由原估計的5.01%調高為7.61%,創下2014年以來新高。在民間投資增長帶動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升到1.93個百分點。2020年疫情暴發後,臺灣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是否會受對影響?目前看疫情對島內投資影響不大、這與中美經貿戰、國際經濟整體產業鏈的調整與臺灣內部產業經濟政策等密切相關。臺灣經濟主管部門公布,到3月19日,投資臺灣三大方案(臺商回流、根留臺灣與中小企業)累計批准投資企業家數399家,投資總額達到9187億元,較去年底持續增加近上千億元,未來還會增加。這也是臺主計部門對疫情暴發並持續蔓延後,仍對臺灣經濟增長審慎樂觀、仍有可能「保1」的關鍵所在。  (作者 王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王建民:RCEP給蔡英文新南向政策帶來壓力
    RCEP主要的成員是臺灣所謂的新南向地區主要的成員國和地區,RCEP籤署以後,臺灣與新南向地區的貿易投資往來可能會受到更大的壓力。現在在臺灣不能參與RCEP的情況下,如果臺灣當局繼續走對抗大陸的路線、「臺獨」分裂路線繼續升級,ECFA變數也很大,對蔡英文當局的打擊就更大了。臺灣經濟的活力、邊緣化趨勢可能難以扭轉,就會影響到島內政局,影響臺灣民眾對未來臺灣經濟發展、未來兩岸關係的重新思考。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編輯:葉風校對:陳城世界經濟停滯不前,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很多國家的經濟甚至出現倒退趨勢。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新冠疫情經濟不景氣,中低價位手機銷量增長,可摺疊手機試圖打開...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中,今年的關鍵詞是「新冠疫情」。由於經濟不景氣,中低價位手機的銷量有所增長,由於門店關閉和行動限制,在線渠道的比例也有所增加。 在新冠疫情環境下手機廠商擴大中低價產品線,「性價比」是趨勢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SA)的數據,預計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將比去年下降11%,至12.6億部。在今年第二季度的新冠疫情爆發後,這比SA的預測(11億個單位)略有向上調整。
  • 調查: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要超過大選結果爭議;
    調查: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要超過大選結果爭議;① 一項調查顯示,對於美國經濟而言,新冠疫情帶來的風險要超過美國大選結果所引發的長時間爭議。調查還顯示,近期美國經濟的復甦慢於之前預期。② 媒體11月10-16日對100位經濟分析師的調查得出結論認為,美國迄今為止是受衝擊最嚴重的國家,新冠病例約為1100萬例,雖然潛在疫苗給人帶來一些樂觀信心,但前景仍不確定。③ 超過90%的經濟分析師(57位當中的53位)表示,今年餘下時間裡,不斷攀升的新冠病例人數對美國經濟構成的風險更大,超過大選結果正式公布時的更多不確定性。
  • 出品人談新冠疫情對《曼達洛人》潛在S3製作的影響
    近日在接受《好萊塢報導》採訪時,出品人喬恩·費儒(Jon Favreau)被問及新冠疫情帶來的限制是否會對潛在第3季帶來重大影響,他做出了如下回答。愛美劇tv imjtv.com推薦 出品人談新冠疫情對《曼達洛人》潛在S3製作的影響
  • 中美經濟「脫鉤」給臺灣帶來機遇
    大陸多年來一直向臺灣釋放合作信號,是臺灣重要的經濟交往合作夥伴。而新冠疫情後,大陸經濟在二季度率先恢復正軌,大量進口原材料,為臺灣企業出口創造了良好機遇。加上兩岸之間分工密切、大陸市場巨大、以及各種惠企政策出臺等因素,這對支持臺灣出口貿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臺灣對大陸外貿出口額實現新一輪高增長的重要原因。
  • 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 2019年臺灣經濟形勢的「驚喜」與「隱憂」
    )     2019年,在中美經貿對抗持續升級與國際政經形勢巨變形勢下,臺灣成為中美經貿對抗的意外「受益者」,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或紛紛下調經濟增長率之際,臺灣卻調升經濟增長率,最新預計全年經濟增長2.64 %,臺灣股市更是創下多項歷史新紀錄,加權指數全年漲幅高居亞洲第一。
  • 國際勞工組織:新冠疫情已影響全球超八成勞動人口
    2020.04.08 13:31【國際勞工組織:新冠疫情已影響全球超八成勞動人口】國際勞工組織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全球33億勞動人口中,已有81%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其工作場所被全部或部分關閉。繼3月18日發布首份關於新冠疫情對全球就業影響的監測報告後,國際勞工組織7日發布更新版報告。報告預測,疫情將使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勞動人口總工時縮減6.7%,相當於1.95億名全職僱員失業。報告顯示,不同收入群體都將面臨巨大損失。其中,中高收入國家勞動人口將遭遇更大衝擊,所受疫情影響將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從行業來看,住宿餐飲業、製造業、零售業等行業勞動人口面臨更大就業風險。
  • 國際專家:2021,中國經濟穩健增長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2020年,全球經濟遭到新冠疫情重創。不過,隨著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進展,人們對全球增長產生樂觀預期。儘管全球疫苗推出速度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是2021年社交距離方面的限制預計將持續放鬆,因此全球經濟活動必然會反彈。
  • 南非銀行調研數據顯示 需要五年平復新冠疫情創傷
    來源:央視當地時間12月7日,南非主要銀行之一奈德(Nedbank)銀行發布調研報告稱,隨著新冠疫情正在逐步被控制,預計全球和南非本地的經濟前景將繼續改善。南非將在2024年恢復到2019年的產出水平。
  • 王巨光:新冠疫情對中國大陸汽車行業的影響
    4月份乘用車銷量之所以能夠有這樣一個反彈主要歸功於各地出臺的刺激新車消費的優惠政策,再有就是前兩個月疫情壓抑的消費需求的報復性集中釋放,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4月份銷量的環比增長只是弱市中的一個反彈,中國汽車市場並不一定會就此撥雲見日走出陰霾恢復如初,我們的經濟復甦之路還很漫長而且荊棘密布,這條經濟復甦之路到底有多艱難,最終還要取決於疫情對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程度。
  • 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 GDP對股市的影響幾何?
    GDP對股市的影響幾何?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年、季)以貨幣表示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當國內生產總值規模擴張、各類產業和各上市公司的投入產出規模增大時,企業效益好,利潤增加,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也會相應增加(收益來自於股息增加和股票價格上漲),此時,GDP對股市的影響是積極的。否則,沒有不斷增長的量做基礎,證券投資收益將無從談起。  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取決於市場對其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上的增長,而消費者消費總額佔了GDP的一大部分。消費類型分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務類消費。
  • 王建民: 如何看「周子瑜事件」對這場選舉的影響?
    作者 王建民    臺灣每次重大選舉,幾乎都會發生一些重大意外事件,而且對選舉結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學者對選舉結果的準確客觀分析與判斷。這次重大選舉前夜,臺灣又發生了「周子瑜涉獨爭議事件」,又被許多人認為對選舉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個年輕、漂亮的16歲臺灣歌手周子瑜,加入韓國JYP經紀演藝公司,成為一名藝人。因「揭獨」名聲大振的臺灣歌手黃安舉報周之瑜「涉獨」,在島內外引起很大關注與爭議。
  • 新冠疫情提升語培行業集中度 美聯英語成為行業大贏家
    近日,美聯國際教育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ETX,以下簡稱「美聯英語」)對外披露公司在國內新冠肺炎期間的業績影響和公司的應對策略。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美聯英語線下的133個門店中已有95個門店複課,複課門店的飽和率接近90%。由於北京近期新冠肺炎情況反覆,所以仍處於關閉狀態的門店大多位於北京地區。
  • 大陸學者:軍事增臺灣經濟負擔 福利拖發展後腿
    經濟困境是近年來臺灣當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造成臺灣經濟困難的原因眾多,但從臺灣當局2013年度財政預算支出觀察,多少可以發現經濟發展支出不足,而「國防預算」與社會福利支出龐大,是造成臺灣經濟發展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臺灣是一個民主政體,選舉成為一個常態化的制度。
  • IMF上調今年韓國經濟增長預期至-1.9%
    韓聯社華盛頓10月13日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3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韓國的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1.9%,較6月的預期提升0.2個百分點。IMF表示,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小於預期,且主要發達國家第二季度GDP表現並不消極,第三季度更是出現了明顯的復甦跡象,中國復甦態勢比預期更為強勁。但預計世界經濟恢復至疫情以前的水平仍需較長時間。
  • 10個跡象表明新冠疫情正在接近可怕的臨界點
    圖源:unsplash「美國再次處於新冠病例指數式增長的臨界點,而最令人擔憂的是,這一次恰逢可預測的流感季回歸。」近來,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在世界許多地方,新冠病毒的感染又開始加速了。就目前所看到的情況,身體上、精神上和經濟上都遠超我們預想。在美國,每日新感染人數都在激增,超過春夏季最高水平的高峰可能在所難免,而這些都是受寒冷天氣的影響。
  • 「K50專稿」朱青: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及財稅對策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整個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最綜合的一個指標反映就是經濟增長率。從1、2月份工業增加值各項指標來看都是負增長,而且負的幅度還比較大。一般預計,我們一季度GDP增速不會太高,去年第四季度是6%,這已經是近期最低了。而去年全年是6.1%。高層對這次疫情對經濟影響有三大判斷。
  • 同樣遭受疫情影響,為何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譚浩俊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和影響,以及有些國家不積極抗疫,反而大打貿易戰,導致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國際機構對世界經濟的預測也普遍十分悲觀,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較大下滑。
  • 【蓋茨基金會呼籲全球協作遏止新冠疫情】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
    【蓋茨基金會呼籲全球協作遏止新冠疫情】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14日發布的年度《目標守衛者報告》說,新冠疫情是對國際社會能否作為一個社群協同應對的一場大考,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才能加以遏止。報告指出,沒有國家能獨自應對新冠疫情挑戰,為保護本國而忽視其他國家所做的任何嘗試只會延長疫情造成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