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跡象表明新冠疫情正在接近可怕的臨界點

2020-12-23 讀芯術

全文共3182字,預計學習時長8分鐘

圖源:unsplash

「美國再次處於新冠病例指數式增長的臨界點,而最令人擔憂的是,這一次恰逢可預測的流感季回歸。」

近來,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在世界許多地方,新冠病毒的感染又開始加速了。就目前所看到的情況,身體上、精神上和經濟上都遠超我們預想。在美國,每日新感染人數都在激增,超過春夏季最高水平的高峰可能在所難免,而這些都是受寒冷天氣的影響。

據10月14日《柳葉刀》上的一封公開信稱:「在歐洲、美國和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新冠病毒的病例正在激增。」這封公開信最初由美國和世界各地的80名頂尖傳染病專家署名,此後又有數百名專家署名。「果斷採取緊急舉措至關重要。」

最讓傳染病專家沮喪的是:這一切本可以預防。「我們早該控制住這種病毒了,」哈佛T.H.Chan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助教麥可·米納博士說,「過去這段時間,我們正持續地浪費人力物力,令人震驚。」

冠狀病毒是通過空氣傳播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強調,戴口罩和保持距離等每一小步都有助於阻止疫情進一步惡化。但如果政府不投入充沛資金迅速採取有效的舉措來控制社區疫情蔓延,公共衛生和經濟的前景都令人堪憂。

2020年8月18日在加利福尼亞州韋弗維爾的崔尼蒂高中,一名教師和學生一起溫習新冠安全協議書 | 圖源:Getty

以下10個跡象表明新冠疫情正在接近可怕的臨界點:

1.感染者眾多

米納把目前的狀況比作撲滅森林大火。今年春天許多州選擇了封城,只在邊境城市如紐約和其他一些地區有星星之火。現在,隨著所有州都被疫情吞噬,每天都有超過5萬例新增病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升。所以整片森林都是隨時可能點燃的火星。

米納答記者問時說:「未來疫情將會大規模爆發,嚴重程度遠超目前。」其他專家也隨之附和。

俄亥俄州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的免疫學家和醫學研究員馬克·卡梅倫博士說,流行病學家們擔心,當感染率從線性上升到指數級上升時,感染率會每幾天而不是每幾周就會翻一番。這正是春秋季發生的狀況,新冠病例指數增長的臨界點會導致疫情不受控制地蔓延下去並達到新高。

卡梅倫對《元素報》(Elemental)說:「最令人擔憂的是,我們再次處於這一臨界點,但這一次的起點高於4月份的感染峰值,且恰逢流感季的可預測回歸,形勢不容樂觀。」

2.病毒已開始肆虐

學校複課、餐館酒吧重開,而嚴寒則迫使人們待在室內,並潛在地促使冠狀病毒本身更具毒性。科學家們不知道嚴寒如何影響病毒,但可以肯定它不會消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流行病學家凱特林·裡弗斯告訴《紐約時報》:「我認為我們身處險境。」

3.年輕人的感染速度空前

疫情在早期席捲了療養院,感染了大量老年人。但是自從「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以來,年輕感染者激增。隨著線下課程複課,兒童感染人數比以往更多。但具體人數不明,他們通常為無症狀患者。

由於年輕感染者的死亡率較低,因此死亡率/感染率有所下降(且改進後的療法也有助於降低死亡率)。但這掩蓋了一個事實,每天仍有700多名美國人死於新冠病毒,且這個值已經持續幾周。與此同時,住院人數開始回升。至10月16日,23個州的新冠死亡人數已經開始上升。

圖源:unsplash

4.實際感染病例遠高於已知數據

米納說,雖然官方統計的每日新增感染人數為數萬,但實際應為數十萬。因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許多感染者不自知,而且可能永遠也不自知。這些人中的一小部分造成了超級傳播事件。如果不遠離人群、保持距離以及戴上口罩,也許會發生更多此類事件。

5.大家都受夠了

「新冠疲勞」普遍存在,它來源於悲傷、壓力、孤立、持續的警覺以及政治領導人發出與科學建議相悖的信息衝突。心理學家說,大家都有放鬆警惕的風險。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兼精神病學助教內達·古爾德博士說:「疫情讓人們的情緒變得沉重,而大家的承受能力有限。人們感到精疲力竭,因為他們不得不以特定方式做特定的事,還有很多事不讓做。」

科學家們擔心,有些人可能會停止戴口罩或抵不住大小型聚會的誘惑。他們警告稱,冠狀病毒將會鑽任何空子。

6.假期只會使情況惡化

社會交往當然不可能永久地終止下去。但是,專家認為參與大型家庭聚會肯定會使疫情惡化。10月13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在與州長的通話中表示,「小型家庭聚會」已經致使感染率上升。

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傳染病臨床教授Krutika Kuppalli博士說:「我對此並不驚訝,因為新冠疲勞。在感恩節、聖誕節和其他節日即將到來之際,我愈發擔心病例會因集會而增多。」

7.最可能傳播病毒的人最不可能呆在家裡

在諸如醫療保健一線、交通運輸和服務業等關鍵領域,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人比例偏高,其中許多人沒有在家辦公的「特權」。這個問題貫穿整個疫情期間。其實隨著餐館和其他行業重新開放以及學校複課,每個人暴露在病毒中的風險都在增加。

8.疫苗普及至少還需幾個月

圖源:unsplash

即使一種安全的疫苗明天就能被批准生產,大多數人也要再過數月才能接種。據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博士稱,可能得等到明年4月。

這項努力中夾雜的政治因素以及驚人的研發速度,會有很多種疫苗被生產出來,而哪一款最有效卻難以分辨,有些可能效果不佳。科學家和政客們在爭論誰能掌握首批疫苗時會有諸多困頓。與此同時,根據最新的蓋洛普民調顯示,越來越多美國人不願意接種疫苗。

不管怎樣,再有效的疫苗也不會在2020年就見效。

9.我們離自然的「群體免疫」還差得遠

從疫情初期起,少數科學家和政治家就建議讓冠狀病毒肆意擴散,最終達成自然的「群體免疫」。當感染者足夠多,病毒就會因找不到新宿主而消失,從而使人們得到保護。

美國白宮內部的最新版本,即三位科學家宣傳的所謂的大巴林頓宣言(Great Barrington Declaration),聲稱該病毒其實沒那麼致命。他們建議只保護最脆弱的人,讓病毒在年輕人和其他人中傳播。

「這是一個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的危險謬論。」傳染病專家在《柳葉刀》的公開信中說:「讓病毒在年輕人之間肆意傳播可能導致整個人口顯著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除了人力成本外,疫情還將對整個勞動力市場產生影響,並壓垮醫療保健系統提供急性和常規護理的能力。」

傳染病專家說,必須要有約四到七成的人口被感染,「群體免疫」才有顯著效果。在美國,目前只約有一成或更少的人感染。科學家說,美國要實現自然群體免疫至少要有100萬人死亡。

10.經濟優先於健康

圖源:unsplash

科學家們很清楚,經濟會因封城而備受打擊。然而他們也知道,經濟健康的前提是人民健康。

米納說:「我們亟需一個全國性的計劃來控制住這種病毒,但聯邦政府的反應令人沮喪。」如果醫院爆滿,那麼全面封城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本不需要直到那種程度才採取行動。「如果我們真能團結一致的話,我們是有器械、資金和能力的。」

米納設想,如果當初總統能改變口風這樣說,可能一切都會不同。「我的同胞們,今天我們正在翻開新的一頁,我們將控制住這種病毒。我們要做的就是每個人都戴上口罩,並在社交時儘可能地保持合理距離。僅是戴上口罩,並負責任而已。」

無論如何,嚴寒將至,世界需要做好準備面對嚴峻考驗了。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相關焦點

  • 外媒:新冠疫情推動全球企業併購
    原標題:外媒:新冠疫情推動全球企業併購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外媒稱,美國許多大企業的高管都在思考一個普通人根本無法想像的問題:用2.1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5元人民幣——本網注)能做什麼?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2月5日報導,這是美國正在經歷「K」形復甦的又一個跡象,並且暗示著這樣一個事實,就像字母「K」的形狀一樣,一些部門在上升,而另一些繼續下滑。最好的證據就是4日公布的美國勞動力市場數據。即便如此,美國這樣的復甦也要好過西班牙等國的無休止衰退。
  • 9個臨界點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特定的角度」就是一個臨界點。當一個系統到達臨界點,情況便難以扭轉。突破臨界點後,微小的改變就會造成系統的重大變化。這個概念對全球氣候而言同樣適用。近日,一組著名科學家在《自然》雜誌發文警告,在10年前確定的氣候臨界點中,有一半以上現在或許已經被激活。
  • 東京新增確診360例 專家:新冠疫情正在所有年齡層蔓延
    原標題:東京新增確診360例 專家:新冠疫情正在所有年齡層蔓延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東京都政府發布消息稱,截至當地時間6日下午3時,當地新增新冠確診病例360例,累計確診增至14645例。疫情下的東京。據東京都政府的消息,當地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連續10日超過200例。
  • 調查: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要超過大選結果爭議;
    調查: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要超過大選結果爭議;① 一項調查顯示,對於美國經濟而言,新冠疫情帶來的風險要超過美國大選結果所引發的長時間爭議。調查還顯示,近期美國經濟的復甦慢於之前預期。② 媒體11月10-16日對100位經濟分析師的調查得出結論認為,美國迄今為止是受衝擊最嚴重的國家,新冠病例約為1100萬例,雖然潛在疫苗給人帶來一些樂觀信心,但前景仍不確定。③ 超過90%的經濟分析師(57位當中的53位)表示,今年餘下時間裡,不斷攀升的新冠病例人數對美國經濟構成的風險更大,超過大選結果正式公布時的更多不確定性。
  • 「我們正在掙扎」:新冠疫情大流行 美國失業者度過悽涼的聖誕節
    「我們正在掙扎」:新冠疫情大流行 美國失業者度過悽涼的聖誕節  「我們正在掙扎。我們累了,我所擁有的只有信仰。」  自從三月份新冠病毒大流行席捲美國經濟以來,引發了毀滅性的衰退和普遍的失業。馬修斯和其他近一千萬美國人一樣失業。現在,許多個月過去了,他們面臨著一個一年前幾乎無法預料的假期:幾乎沒有錢來買禮物、烹製節日大餐或支付所有的帳單。
  •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可能已經接近了它們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可能已經接近了它們喜歡關注歷史的人都知道,有瑪雅曆法中記載著我們人類的上一代文明,也就是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文明。這個文明的高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那麼亞特蘭蒂斯文明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其實,在網際網路上我們不難找到很多關於它的資料。
  • 新冠疫情在「第二戰場」爆發,集運業真正的「災難」或將到來
    (參考: ; ; )新冠疫情在「第二戰場」蔓延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新冠病毒在中國以外的「第二戰場」徹底爆發、蔓延。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總幹事譚塞德宣布「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可以被定性為「大流行」。
  • 新冠疫情 = 馨關奕青?
    許可(馨)的問號,(關)曉彤的芒張大(奕)的蔣總,揚(青)羅志祥2020年恰如預言帝,新冠疫情居然就是 「馨」「關」「奕」「青」 ?曾經新冠胡亂語,直把蘇州作許州目前該電視臺的法務人員正在介入,希望關曉彤的躺槍侵權行為能儘快解決。《芒種》一曲美如畫,怎知侵權你躺槍?
  • 職場必修課:這10個跡象表明,你的同事暗地裡討厭你!
    你可以通過洞察這10個跡象,在為時已晚之前扭轉局面。1、當你在的時候,他們不會微笑除了偶爾的情緒不佳的情況之外,如果你的同事有意識地不在你面前微笑,那麼事情就不對勁了。2、他們不能和你保持眼神交流當你不喜歡某人時,很難直視他們的眼睛。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同事在和你說話時避免目光接觸,那麼這些可能就是原因。
  • 新冠疫情反撲嚴重影響歐洲足壇,這些球隊連人都要湊不齊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消息,從10月開始,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內反撲之勢愈演愈烈,尤其是歐洲各國更是成為了重災區。歐洲足壇受此影響,各國聯賽不斷有球員確診的消息傳出,甚至有的球隊接近「團滅」,比如參加歐冠的阿賈克斯和基輔迪納摩,更是幾乎連參賽人員都湊不齊了。
  • 英處於經濟危機「臨界點」,外媒:歐洲同樣不好受
    今年印度股市下降極為嚴重,航空與旅遊酒店業十分冷淡,英國專家表示,英國正處於經濟危機的"臨界點"。面對英國的現狀外媒表示,歐洲同樣不好受。 目前已有科學家提醒英國,正處在疫情的"臨界點",英國正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 據英國媒體表示,英國民眾對此次疫情情況以及所面臨的經濟影響非常擔心。英國方面也正在採取緊急貸款措施希望能幫助本土企業度過秋季。 據英國官方表示,英國經濟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底才能全面恢復,因為疫情影響造成的失業人數仍在不斷上升。
  • 【蓋茨基金會呼籲全球協作遏止新冠疫情】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
    【蓋茨基金會呼籲全球協作遏止新冠疫情】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14日發布的年度《目標守衛者報告》說,新冠疫情是對國際社會能否作為一個社群協同應對的一場大考,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才能加以遏止。報告指出,沒有國家能獨自應對新冠疫情挑戰,為保護本國而忽視其他國家所做的任何嘗試只會延長疫情造成的困境。
  • 出品人談新冠疫情對《曼達洛人》潛在S3製作的影響
    近日在接受《好萊塢報導》採訪時,出品人喬恩·費儒(Jon Favreau)被問及新冠疫情帶來的限制是否會對潛在第3季帶來重大影響,他做出了如下回答。愛美劇tv imjtv.com推薦 出品人談新冠疫情對《曼達洛人》潛在S3製作的影響
  • 朝鮮紀行——新冠疫情前的朝鮮
    2020年10月10日,數以萬計的朝鮮人在金日成廣場聚集,慶祝朝鮮勞動黨建黨75周年,現場無人佩戴口罩,仿佛新冠病毒在這個國家沒有立足之地。美國新冠感染和死亡人數居高不下,歐洲國家的醫療體系受第二波疫情衝擊而搖搖欲墜,全世界停止一切大型活動的當下,朝鮮向世人展示了這個國家獨有的自信。疫情驟至之前,鳳凰衛視攝製組於2019年探訪了這個世界上最神秘的國度。朝鮮的殘障人士去了哪裡?國際社會關於朝鮮殘障人士的消息少之又少。
  • 99名科學家警告:地球碳匯已接近崩潰!2030年代中期將跨越臨界點
    3月4日,99名科學家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得出重要結論:氣候變化正在通過縮小亞馬遜河非洲的熱帶雨林大大削弱了地球自我調節、過濾溫室氣體的能力。換句話說,地球自然的保護傘——碳匯,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該研究發表於《Nature》上。熱帶雨林通過「碳固存」的過程從大氣中吸收人類超排的二氧化碳,減緩了全球變暖的速度,在調節氣候變化中起著關鍵作用。
  • 南非銀行調研數據顯示 需要五年平復新冠疫情創傷
    來源:央視當地時間12月7日,南非主要銀行之一奈德(Nedbank)銀行發布調研報告稱,隨著新冠疫情正在逐步被控制,預計全球和南非本地的經濟前景將繼續改善。南非將在2024年恢復到2019年的產出水平。
  • 到2050年,我們的森林將面臨一個關鍵的氣候臨界點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超過一定的溫度閾值(根據地區和物種的不同而不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就會下降。  研究人員報告稱,按照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趨勢,到本世紀末,全球一半陸地生態系統中的植物向大氣中釋放碳的速度,可能會超過它們將碳封存的速度。
  • 新冠疫情擾亂美國初選季 川普獲得黨內候選人提名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導外媒稱,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擾亂美國初選季。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7日報導,俄亥俄州州長下令關閉該州的投票站,新冠病毒大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擾亂了美國人的生活。報導稱,俄亥俄州是定於17日舉行民主黨初選的4個州之一。然而,在州最高法院裁決可以推遲投票之後,州長邁克·德溫叫停了投票。17日,另一位共和黨州長、馬裡蘭州州長拉裡·霍根說,該州的初選將從4月28日推遲到6月2日。
  • 10個跡象表明,1月6日前或有大動作
    10、加強自身和家人的人身安全前段時間支持者在華盛頓大舉集會,川普臨時棄乘防彈車、改乘直升機和民眾見面(想起了甘迺迪?)。此外,近日YWK以防疫為由,將三個孩子退學接回了家。看完上述部署,你心裡做何感想?
  • 吳尊友:我國新冠疫情經歷了4波,第5波可能會來
    健康報微信公號9月18日消息,近日,雲南省瑞麗市出現新冠疫情。9月15日,國務院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這是時隔6個月後再次對防控方案進行修訂,相較第六版,新方案作出了哪些重要調整。秋冬季將至,疫情是否會捲土重來?圍繞一系列問題,健康報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