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衝擊已無需贅述,隨著亞馬遜等熱帶雨林頻繁被燒毀,其氣候調節的關鍵作用已經日趨式微。3月4日,99名科學家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得出重要結論:氣候變化正在通過縮小亞馬遜河非洲的熱帶雨林大大削弱了地球自我調節、過濾溫室氣體的能力。換句話說,地球自然的保護傘——碳匯,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該研究發表於《Nature》上。
熱帶雨林通過「碳固存」的過程從大氣中吸收人類超排的二氧化碳,減緩了全球變暖的速度,在調節氣候變化中起著關鍵作用。1990年代,熱帶雨林回收了大約17%的因化石燃料燃燒而產生的二氧化碳。但令人擔憂的是,在此之後至今的30年裡,碳匯回收碳的能力持續斷崖式下跌!熱帶雨林回收碳的能力降低了33%,原始森林面積減少了19%,而全球碳排放量猛增46%。
在利茲大學地理學院Wannes Hubau教授的帶領下,過去30年裡近百名科學家在全球565片未受人類幹擾的原始熱帶森林中長期觀察了約30萬棵樹木,並對這些植物的生長過程和死亡進行了統計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熱帶雨林中的絕大部分樹木都在接近死亡的過程中,而氣候變化、乾旱和極端熱浪正在加劇這一現狀。更嚴重的是,雖然二氧化碳可以促進植物生長,但在熱帶雨林中卻出現了失衡的表現。
熱帶雨林通過從大氣中吸收碳並將其存儲在樹木和土壤中來幫助自身生長,但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和偶發的乾旱頻頻襲擊熱帶雨林,這大大抵消了因二氧化碳過多對植物的增益效果,甚至產生了負面效應——提高了樹木的死亡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負面影響正在顯著增加。
總體而言,碳匯正在並將持續受到侵蝕,直到抵達臨界點為止。一旦越過臨界平衡點,熱帶雨林將從碳匯轉向碳源,向大氣中大量釋放二氧化碳,加劇氣候危機。科學家估計,地球的碳匯將在2030年代中期完全轉變成為碳源,除非採取緊急措施保護熱帶雨林,否則碳匯將繼續減少。
實施強有力的手段來保護熱帶雨林確實可以奏效,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幾乎沒有人會為了看似「虛無縹緲」的災難而放棄發展的機會。英國已經立法制定了2050年零碳排放目標,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這一行動中來。否則,一旦觸及自然平衡壁壘,氣候變化會瘋狂地將災難「回報」給人類。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Hubau, W., Lewis, S.L., Phillips, O.L.et al.Asynchronous carbon sink saturation in African and Amazonian tropical forests.Nature. 579,80–87 (20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