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二季我其實是有點失望的,本來只想打三星,但由於我對這部戲眾多drama的喜愛,還是給了四顆星。
去年八月看完第一季的時候是真的很折服,為劇中的那種鮮活而振奮,live!work!pose!真的是對於LGBT群體生命最好的三個總結與勉勵。
第二季怎麼說呢,後繼乏力,前面四集還是熟悉的味道,依舊充滿了火藥味與生命力,尤其是一群人走進教堂倒地裝死的抗議,讓人很充分地感受到了那種憤怒和力量。以及mother Blanca對於大家的各種鼓勵,與邪惡房東的抗爭,這些勵志又振奮的畫面和舞廳裡鮮活的姿態交匯在一起,是我最喜歡的《pose》。氣勢洶洶,婊裡婊氣,努力又華麗地活著。
但是從Candy的死開始,劇集就陷入了非常矯情和無邏輯的狀態裡。大段大段各種人見到死去的坎迪和她對話,給我一種為了煽情而在煽情的感覺。以及後面Evangelista家的支離破碎也很刻意,Angle沒有理由地和Damon撕逼,後續劇情的莫名其妙和散亂都是本季的硬傷。
但這依舊無法阻止我對於這部劇的喜愛,它很明確地像我們展現了,團結一體對於LGBT群體有多麼多麼多麼的重要。
舞會和各個家族,就是這些無家可歸被社會所遺棄之人的歸屬。舞會是他們發光發亮實現自己高光時刻,證明自己價值的地方;而家族,認mother則是為自己找到一個避風港。可能有很多人看劇的時候,看到Blanca張口一個我是你媽,閉口一個你是我兒我女兒,會很彆扭,明明就是你認的,不要入戲太深吧。但是大家可以代換一個概念,在這個文化裡的mother,相當於就是一個大姐姐,一個照顧你的人,一個你在這個險惡的圈子裡的引路人。Evangelista家族的這幾個人,哪一個不是在最苦難最迷失的時候,被Blanca拉了回來,某些意義上來說Blanca就是救了他們一命的再生父母,這樣的社群情感,是非常非常珍貴又堅強的,正如Pray Tell在Candy的葬禮上說的那段換,我們會吵架會撕逼,但是在必要的時刻,我們要團結。
那現實生活中,就拿中國同性戀來說,我們團結嗎?
總體來說還算不錯吧,至少幾次與渣浪的鬥爭中,大家還是統一一致地在努力發聲。當然這都取決於你是否有勇氣出櫃,中國的深櫃還是非常多的,我個人認為這也很大地在影響著中國的同志運動發展。
來北京這麼一段時間,我大概處於兩個LGBT社群中。一個是普通的gay圈,大家有一個群,一個群就是一個朋友圈,這樣的朋友圈還比較多,不同群裡的氛圍和人群都不大一樣。我印象特別深的是裡面有個人說,過年回家其實沒啥意思,老家沒有玩得很好的朋友,家人跟自己又完全說不到一起去,可能是因為自己這個身份又不能真正做自己而導致交流上面的障礙,所以回家過年很無聊,也很沮喪。但是回到北京,每個周末時不時和這些基友們約著玩一玩,在群裡聊聊天,反而在這個幸福指數不太高的北京,有了歸屬感。這就是社群的重要性。
當然我沒有這方面的困擾,其實我的同志朋友還是少數,直男直女朋友佔大多數,可能是因為工作和生活的環境一直都很開放,讓我可以很愉快地做自己,所以和這些異性戀交友的過程中沒有顧慮,很愉快。這一點我自己還是挺滿意的,讓我在哪都能找到歸屬感。
另一個社群是北京同志中心,一個致力於LGBTQ平權的公益組織,我在裡面做志願者。那個社群相對來說會高端一些,裡面都是一些高知和有志向的人,都很勇敢很給力。上上周就有個關於跨性別者的採訪拍攝需要志願者,其實那天我是有別的安排了,但是剛好在看《Pose》,所以我就也想去做點什麼。那天大概來了得有十多個跨性別者,男跨女,女跨男,都有。雖然在電視上看到過很多了,但是第一次這麼多活生生的跨性別在我面前,說自己的故事的時候,還是很感觸的。可能是文化環境不同,至少那天我接觸到的那些跨性別者都不是很自信,不像《pose》裡面那版婊裡婊氣,但你依舊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堅定,畢竟敢做到這一步都很需要勇氣,我聽說很多其他的跨性別情況都很糟糕,很多人連家門都不敢出,找不到工作,更別說一段戀愛了。
北同從這幾年才開始做跨性別的平權項目,他們為跨性別籌款,為他們打官司,讓他們去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讓他們努力走向社會,我能感覺到來到中心的每個人都是安心的,至少在這可以片刻的安心,片刻的做自己。那天我也意識到,《pose》裡面的抗爭,有多麼多麼重要了。
希望更多同胞,沒錯,我說的是同胞,可以去看《pose》,並且感知到其中的重點——團結與抗爭。所有的權益,都不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都是靠自己去爭取的。世界肯定也不會主動去改變,而是要有一群人要去改變世界。三字箴言:live,work,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