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勞動託舉夢想,奮鬥書寫華章。勞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近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紅網時刻專門開設「勞模精神耀三湘」欄目,展現勞模和先進工作者風釆,弘揚勞模光榮、勞動偉大的時代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
紅網時刻記者 彭淵林 懷化報導
「作為一名軍工科研工作者,我將以爭當一流的決心,持之以恆的耐心,勇敢必勝的信心,抓住機遇,自主創新,為世界一流軍隊打造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 11月24日,2020年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在北京召開,盧俊作為「全國勞動模範」,站在人民大會堂領獎臺上接受表彰。當他站上領獎臺那一刻,心潮澎湃,豪情萬丈,他告訴記者,當時腦海中就一個念頭: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再立新功!
盧俊。
盧俊,湖南雲箭集團有限公司制導武器裝備研究院副院長。2003年畢業後,他一直從事制導武器裝備研究工作,十多年來,盧俊從一名基層科研人員成長為研發團隊的「領頭雁」,他參與抓總研製的三型特種產品重點型號裝備,均從零起步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產品批產列裝到部隊後即快速形成戰鬥力,為我國航空制導武器裝備轉型升級和推進國防軍隊現代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夢起:立志投身軍工行業,建設強大國防力量
「初中開始就經常看軍事類雜誌,收集武器裝備相關知識。」盧俊告訴記者,他從小就有一個夢想,為我國軍隊打造世界領先的武器裝備!為此,考大學那年,盧俊填報志願的方向只有一個:飛行器設計。最終,盧俊被哈爾濱工程大學錄取,就讀飛行器設計專業。
畢業後,盧俊來到雲箭集團,此時也是公司向製造精確制導武器轉型的關鍵時期。
「很幸運,進來就參與到重大項目的研發工作,讓我得以快速成長。」盧俊回憶,當初,由於底子薄、缺乏經驗,公司轉型很是艱難。為了研發精確制導武器,盧俊與項目組人員在缺乏各種物質條件和技術積累的情況下,翻譯、查閱了大量資料,仔細推演每一個指標、參數,反覆論證,不斷實驗,積累了上百萬字的技術資料和論證報告,為項目順利完成打下堅實基礎。
「打靶成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抱在一起,哭了。」盧俊說,那一幕,即使十多年過去了,仍深刻地印在腦海裡。
克難:理智看待失敗,科學解決問題
科研工作,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挫折。對於盧俊來說,失敗並非「錯誤」,它只是眾多道路中排除「不通」的道路。
這一觀念,盧俊團隊隊員深有體會。2019年,盧俊主管的某項目在測試階段出現失敗,部分隊員心情開始浮躁,團隊氛圍低迷。
看到這種情況,盧俊召集團隊成員。「出現問題不可怕,關鍵是如何理性地對待它、解決它。」盧俊鼓勵,「技術以外的問題你們都不要考慮,我會解決,你們要做的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查找原因,嚴謹、全面地尋找解決方案,有我在,我們一起解決它!」
這是盧俊對團隊成員的激勵,也是他的承諾。
談話過後,團隊成員迅速調整狀態,夜以繼日,攻關克難,最終,該項目在2020年連續幾次通過測試。
堅守:幹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
用兩個詞形容這十多年的事科研工作,盧俊想了想,告訴記者,枯燥,寂寞。
「幹科研,就是要受得了枯燥,耐得住寂寞!」盧俊介紹,一個項目含有多道關鍵技術,一個關鍵技術設計時會給出3-4種方案,每個方案有N個分支……可以想像,每個項目從提出設想到實驗成功,其工作量是多麼龐大而又繁雜。
介紹雖然單調,但記者能從盧俊的語氣中聽出他對武器裝備研究的熱愛。用盧俊的話形容,科研工作,就是物質上相對超脫,精神上有所追求。
盧俊(右)在工作中。
「每當有所困擾時,我都會想起自己參與的第一個項目。」盧俊表示,當年那麼艱苦的條件、簡陋的資源大家都能成功突破,如今科研環境如此優越,有什麼不能堅持的呢?「每當看到我們研發的產品應用到軍隊,保衛國家,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今,盧俊作為雲箭集團科研團隊的中堅力量,主導或參與了十多個項目,其參與抓總研製的某項目曾榮獲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獎和國家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採訪最後,盧俊向記者簡單介紹了今後的科研方向,他表示,面對以信息化為基礎,智能化為特徵的未來戰爭新發展趨勢,我們的武器裝備研發要更信息化、智能化。「我們的目標,就是為世界一流的軍隊打造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