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近年來,得分最高的一部懸疑劇了。
從開畫的8.9分,更新到現在變成了9.2分,破了國產劇高開低走的魔咒。
這也是繼《隱秘的角落》《無證之罪》後,推理小說之王紫金陳的又一部影視化作品。
雖然沒有《隱秘的角落》裡,「帶你去爬山」「我還有機會嗎」,這些爆火出圈的梗。
但《沉默的真相》無論是從劇情的精彩程度,還是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力度上,都不輸給《隱秘的角落》。
《沉默的真相》
因為《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的原著都來自於懸疑作家紫金陳。
兩部劇又一前一後在愛奇藝的「迷霧劇場」播出,所以自然而然地難免會被拿來做比較。
兩者相同的是,都聚焦於人性的灰色地帶。
《隱秘的角落》是「貪」欲。
張東升對尊嚴和體面,還有完整家庭的貪戀;三個小孩對家庭、友情甚至金錢都有「貪戀」。
《沉默的真相》講的是「懼」。
人人都叫嚷著要尋找真相,揭發真相。
可真相一大白於世,他們便沉默了。
說回《沉默的真相》。
故事發生在江潭市,又是一座虛擬的城市。
在江潭市地鐵站,人群熙熙攘攘,地鐵保安在挨個招呼乘客上前過安檢。
一個提著大行李箱的中年男人,企圖趁保安不備,穿過擁擠的人群,直接混進地鐵站。
但,他被發現了。
保安大哥叫他把包拿去安檢。
他神色倉促,就是不肯。
下一秒,他大力推開保安。
拎著行李,閃到一邊,舉起一個遙控器,大喊:「我這有炸彈「。
人群驚慌,乘客在地鐵四竄。
接著,聞風趕來的安保人員把這名中年男子控制住了。
一拆行李箱,才發現裡面根本就不是什麼炸彈。
但它的威力,也不必一枚炸彈要小——裡面是一具成年男子的屍體。
經過審訊,中年男子很快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他叫張超,江潭市一家著名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死者叫江陽,曾經是他的學生。
張超因為瑣事跟江陽起了衝突,他一時激動,動手殺了江陽。
然後把江陽的屍體塞進行李箱,準備坐地鐵前去拋屍。
隨後,張超解釋了地鐵拋屍的動機和殺害江陽的細節。
一切看起來似乎都比想像中順利得多,這麼一起震驚全市的殺人拋屍案就這麼宣告結案了。
但到了法庭上,法官即將宣布庭審結果時,張超突然翻供:
我從來都沒有殺過人。
到了這一步,真正的案件才算揭開了序幕。
雖然打上了「懸疑」的標籤,但《沉默的真相》裡「懸疑」的部分並不吃重。
張超在法庭上當場翻供後,警方通過重重排查,一步步慢慢揭開了真相。
《沉默的真相》一共分三個不同的時空敘事。
第一層,是現實時間,也就是我們剛剛聊的刑警嚴良調查江陽之死。
第二層,是2003年,平江縣檢察官調查大學同學侯貴平的死因。
第三層,是2000年,在農村支教的侯貴平調查女學生翁美香的死因。
看似毫不相關的三層時空、三起事件,實則環環相扣。
先從死者江陽說起。
2003年的江陽,剛大學畢業不久,在平江縣的一個小鎮上當檢察官。
日子本來過得平靜。
但有一天,老同學李靜找上門來,託他幫忙查查同班同學侯貴平的案子。
侯貴平大學畢業後去了鄉村支教,沒過多久就被檢舉性侵了女學生。
事情敗露後,侯貴平又羞又惱,便投湖自盡了。
弔詭的是,屍檢報告顯示,侯貴平的肺部只有150ml的水。
也就是只有一杯水。
明眼人都知道侯貴平的死有蹊蹺,他當時的女朋友李靜更是不願意相信他會性侵女學生。
但這樣一份漏洞百出的屍檢報告居然生效了。
侯貴平案被以畏罪自殺、投湖自盡這樣的鑑定結果草草結案了。
李靜不甘心,這才找上身為檢察官的江陽。
江陽起初並不願意接這個案子,任誰都能料到這起案件背後會牽扯到多黑暗的勢力。
江陽當時的女朋友,天真爛漫,有一個在市裡當副檢察長的父親。
她被正義感衝昏了頭,「慫恿」江陽接下了這個案子。
然而,一時的正義感容易,但當她發現這起案件之後牽扯到這麼多方的勢力,有著如此複雜的背景後,她退縮了。
反而是一開始冷眼旁觀的江陽,在知曉了這麼多的內情後,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迎難而上。
2000年,侯貴平班上有一個女學生吞下敵敵畏自殺。
從其他同學的口中,他才得知那個女生是被村裡的「黃毛」強姦了,羞憤自殺。
翻看了女生生前的日記,侯貴平才知道原來她生前一直被「黃毛」騷擾,但自己卻毫無察覺。
女生被強姦的那天,還是自己目送她上了黃毛的車。
侯貴平自責不已,當天就報案了。
但沒想到到了晚上,村子裡又多了一起強姦案。
有村民報警稱自己被侯貴平強姦了,警方上門去抓侯貴平,卻撲了個空。
第二天,有人在河裡發現了侯貴平的屍體。
由此,三重空間下的案件已經完全浮出水面。
至於我剛剛為什麼說,《沉默的真相》裡,「懸疑」的部分並不吃重就很好理解了。
三個時空,三個人物的前後接力,看似複雜。
只要稍微深入挖一下,就會知道攪動這池靜水的是誰。
但10年前的侯貴平案為什麼草草了之?是因為案件太難、疑點太多,難以偵破嗎?
不是。
真相就擺在眼前,但所有面對真相的人最後都選擇了沉默。
《沉默的真相》區別於其他懸疑劇的點就在這裡:
它把人人心中的那一點「勇」和「怕」都拍出來了,拍得清清楚楚。
像走夜路的人,迎面而來一盞探照燈,把人心照得透亮。
《沉默的真相》原著是《長夜難明》,和整個故事的基調相符合:
一樁本該在十年前就解決的舊案,卻因為所有人的「懼」一拖再拖。
直到十年後,死的人越來越多,牽扯進的各方勢力越來越複雜。
漫漫長夜,似乎永遠沒有天明。
這是整個故事的「題眼」,也是《沉默的真相》背後真正的懸疑點:
人心的正義能否照亮漫漫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