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武皇帝因為靜安皇后之死,遷怒了不少公侯王爵之家,不僅處死了不少嬪妃宮婢,就連當時身份顯赫的皇貴妃,也難逃抄家滅族之罪。
皇貴妃的族叔分掌戶部,清算之下,查出戶部欠有三百多萬兩的虧空,俱是多年來權爵功勳所為,而這寧遠侯府,也欠有其中八十萬兩白銀的帳目。
一時間,曾經赫赫揚揚的寧遠侯府,人人自危。
清點了所有的家產,卻依舊湊不夠這八十萬兩白銀,榮國公府已被抄家,往昔的榮耀不再,一夜之間,公爵人家成為了庶民之家,情景悽慘。
這時候,不知誰提起了海寧白家,那是一戶只有一個女兒的富戶,全部的家產都是女兒的嫁妝,只要娶了白家女兒,就可解了顧家的燃眉之急。儘管只是商賈人家的女兒,但卻是白家老太公的心頭肉,他要嫁女,就是要做寧遠侯府的嫡妻正室。
當時的白家老太公,只有這一女,是以不需要再將鹽商生意做下去,所以不需要像其他商賈之家一樣,用女兒去做妾的代價來換生意上的方便,白老太公一心所求,不過是女兒的榮耀與安穩。
就這樣,白家女兒嫁進了老太公千挑萬選的寧遠侯府,至於這身後的故事,白家全然不知。多年以後,府中風言風語傳來,說白家為嫁女,生生逼死了顧偃開的原配妻子大秦氏。
白家這時才幡然醒悟,但也生下一子顧廷燁。
顧廷燁從小就聽聞顧家人對他生母白氏的不滿和羞辱,卻不知內情,他深為敬重的父親顧偃開,從未為母親辯白過一句。所以,顧廷燁內心有過恨,他恨侯府人的冷漠無情,享受著白家帶來的榮華富貴,卻像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
但顧廷燁最恨的,卻是父親顧偃開,他何其有情有義,卻唯獨對不住他們母子。在很多年裡。顧廷燁有著自己少年的意難平,他敬重父親顧偃開,卻也對他有著深重的怨氣。
顧偃開真愛白蓮花大秦氏,原配正室,為她,不惜顧家人丁稀薄。
大秦氏何其嬌弱,在生下一子顧廷煜之後,便不能再生育。古代的嫡妻正室,需要承擔的不僅是相夫教子,更要綿延子嗣,興盛家族。
有人說大秦氏與顧偃開之間是假愛情,她故作病態,不敬婆母,偏偏深得顧偃開的疼愛。顧偃開這個人,實則是一個有情有義,極負責任的男人。他不是不懂大秦氏的做作,而是享受她的做作,這就是他們之間的假愛情。
顧偃開的父親顧老侯爺,生育了三個嫡子,只有顧偃開這大房一脈,始終人丁興旺不起來,是以孫輩中,四房五房的孫子都已經可以科舉,而大房卻只有顧廷煒膝下有一子。
大秦氏的愛情,或許不是假,而是自私。
身子本就不好的她,在顧家人心惶惶的那段時間裡,終究是離開了人世,她死了,卻始終活在顧家人的心裡,尤其是顧偃開的精神世界裡。
顧偃開對大秦氏有多愛,對填房白氏就有多不愛,白氏的存在,就像一根刺一樣扎在顧偃開的心中,那代表著他們顧家曾經的落魄和羞辱。因此,外人對於白氏的誤解,他沒有出面辯解,也不能辯解。
作為顧家當家人的他,斷然不會宣揚顧家曾經做下的這般齷齪事。也只有白家,賠了嫁妝和女兒,還搭上了一個逼殺侯府嫡妻的罪名,這樣的罪名,陪伴著顧廷燁的童年。
顧偃開深愛大秦氏,護顧家於危難之中,保住顧家的百年名聲,卻唯獨對不住顧廷燁母子。他對顧廷燁從小嚴厲,棍棒之下,他說:「你與你大哥三弟不一樣,你只能靠自己。」
他愛顧廷燁嗎?
愛,只是這樣的父愛,是對顧廷燁的一種不公,憑什麼要他來承擔這一切。那時候的顧廷燁,對顧偃開就有過怨恨,埋怨他的不公,更指責他的自私。
大秦氏去世了,她最親近的兩個人,卻對顧廷燁恨之入骨。
大秦氏之子顧廷煜,他出身高貴,從小就是寧遠侯爵位的人選,顧偃開從來就沒想過顧廷燁襲爵。顧廷煜是嫡長子,更是心愛女人之子,可這個兒子,卻恨極了顧廷燁。
還未懂事的他,從小就被灌注對顧廷燁母子的恨,他聰慧,他深得顧偃開的喜愛,這對顧廷燁來說,並非是好事。因為這個大哥哥,他吃了不少苦頭。
一筆寫不出兩個顧字,可他們並非一母同胞,也沒有兄弟情深。
顧廷燁的後母小秦氏,她是大秦氏的妹妹,從小把他捧在手心上,段位何其之高。陪在顧廷燁身邊的通房秋娘,曾經就說自己極不喜歡這個只會做老好人的後母。
是啊,她一貫會做老好人,顧廷燁要什麼她就給什麼,犯了錯她就護著,哄得顧廷燁愈發得無法無天,反倒成了顧偃開眼中的紈絝子弟。
小秦氏對顧廷燁,是捧殺,是陰謀,但壞人卻都由顧偃開充當了。
對顧廷燁,顧偃開是有偏見的,他從來就沒有覺得顧廷燁是聽話懂事的。正是這種偏見,才讓小秦氏、顧廷煜甚至是顧家的四房五房,肆無忌憚地往他身上潑髒水。
顧廷煜曾經說過,三個兄弟之中,只有顧廷燁最像顧偃開,其他兩個則更像母親多一點。重情重義的顧廷燁,他也想要有父愛,但卻求而不得。
與其說是其他人的陷害,倒不如說是顧偃開的不公。
因為生母白氏,他從小就被區別對待,顧家其他人的陷害,也不過是利用顧偃開的偏見,在那些父子相處的歲月裡,顧廷燁對父親的滿心敬重,都是在一天天的消磨之中。所以,儘管有感覺到顧偃開的父愛,卻依舊會覺得不公。
顧偃開是侯府嫡子,對著四房五房,他有深重的兄弟情誼。
顧老侯爺臨終之時,顧家已經是分家狀態,因著兄弟情深,四房五房一直依附著寧遠侯府,吃住花銷,都從長房帳目中出,甚至他們外出的花銷,掛的也是長房的帳。
分家之時,顧家家產三兄弟平分,但母親的嫁妝,卻遺言留給長房,為了兄弟滿意,顧偃開將母親嫁妝一分為二給了四房五房,自己一分沒要。
親兄弟明算帳,顧偃開自己的兩個兄弟,是有情有義,但這種有情有義,卻是對顧廷燁的不公平。
顧偃開去世之時,曾留下遺言白氏財產盡歸次子顧廷燁,可惜顧廷燁連自己父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反倒被趕出了顧家,自己一人飄落江湖,吃著三文錢一碗的陽春麵。他是侯府嫡子,過的卻連庶民都不如,在刀劍下討生活。
所幸,他遇到了八王爺,在這位王爺即位之後,他也成了朝廷新貴。曾經顧家所有害怕的,一幕幕都在上演,小秦氏最怕顧廷燁爭爵位,他偏偏就看中了寧遠侯府的爵位。
其實他並非貪圖那點兒爵位財帛,只是生性高傲倔強,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不過又有多少人能淡然面對這種虧待呢。
四房五房最怕分家,更怕顧廷燁拿回屬於他的財產,因為小秦氏答應過他們,只要顧廷燁不回來,屬於顧廷燁的財產三房平分。
在顧家陷入危難之時,曾經那些落井下石的人,又求到了顧廷燁的頭上,但卻始終沒有一句道歉,以長輩的身份,對顧廷燁實施道德綁架,讓他救捲入謀逆案的顧廷炳和顧廷緯。
可他,憑什麼救?
四房五房始終不懂,他顧廷燁想要的只是一個公平。
聰明如顧廷煜,只有他懂顧廷燁的委屈和不公,於是他不顧長輩的臉面,公開了顧偃開的遺書,將他應得的一切都還給他,也不再立嗣子,讓顧廷燁不受非議的繼承寧遠侯府的爵位。
顧廷燁最終救了顧家兄弟,分家,趕走了四房五房,子女可依附於父母,兄弟可依附嫡親兄長,可卻沒有叔父依附子侄的,即使四房五房不願,卻也不得不離開。
而顧廷燁費盡心思地做這一切,不過是為自己討回一個公道,畢竟,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顧偃開對妻子,對兄弟,都是有情有義的,可唯獨對著顧廷燁,是不公。
顧偃開有其他人有多好,對顧廷燁就有多殘忍,以至於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不能與自己和解。
偏愛可以治癒一個人,也可以成為對另一個人的不公,顧偃開的有情有義,是顧廷燁的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