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藝雙馨 藝苑巨擘
——深切緬懷劉文西老院長
文/郭線廬(陝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
劉文西老院長離開我們轉眼一年時間了,但每每回想起與老院長朝夕相處的那些蔥蘢歲月和點滴往事,他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令我感懷不已。
最難忘卻的記憶是2018年初,我急赴海南探望突發重疾生命垂危的老院長。在醫院陪伴他的那段日子裡,我親眼目睹了他與病魔頑強艱難地抗爭,渡過了常人難以逾越的生命險境並奇蹟般地恢復了健康,其堅強的意志力令人嘆服。在病榻之上的他,儘管意識時而清晰時而模糊,但他仍惦念著西美的發展建設,情牽著國家與人民的富強和幸福,更心繫著一生為之奮鬥的藝術事業,那純潔而真摯的家國情懷深深地感動和震撼了我。
因老院長數年間屢次與病魔相遇但終能康復,所以直到一年前他在西安舊疾復發時,我仍堅信他能夠像往常一樣再次戰勝病魔凱旋歸來。但事與願違,老院長這次就醫竟成為與我們永遠的訣別。作為劉文西老院長的學生,我們長期共同學習、工作、生活在西安美術學院,並於此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多年來,我曾陪伴他同赴陝北、海南、福建、江西、青海、甘肅及俄羅斯等地進行藝術採風和文化考察,也是在這期間,我對他精深的藝術思想,執著的藝術追求和鮮明的藝術觀點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並從他的言傳身教中收穫了受益終身的寶貴藝術養料和精神財富。
劉文西老院長作為新中國培養的藝術大家,對國家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陝西美術事業的卓越貢獻已然載入史冊。從「長安畫派」到「黃土畫派」,從石魯、趙望雲等先輩再到劉文西,一代又一代老一輩藝術工作者和優秀藝術家,為中國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和陝西美術事業的進步與提升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創造了大量影響深遠的精品佳作。也正是受益於「高峰」們樸素真摯的家國情懷,對國家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長久期待和堅定信仰,對「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的深入踐行,才造就了今時今日陝西文化藝術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以劉文西等為代表的當代優秀藝術家艱苦奮鬥和引領帶動下,陝西文化藝術事業人才輩出,成果豐碩,在改革、創新、發展之路上不斷攬獲榮譽和碩果,在持續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的同時,也為陝西高等藝術教育提升學術高度,加快學科建設步伐,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文西老院長作為一名影響巨大的中國人物畫家,他的藝術人生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近百次前往陝北寫生創作的藝術歷程。幾十年來,無論寒暑陰晴,他堅持深入黃土高原腹地,與人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長期深入觀察和細緻入微地了解人民、表現人民、歌頌人民,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和藝術感受描繪普通勞動人民的平凡和偉大,抒發對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從普通教師到國家級教學名師,從蜚聲中國當代人物畫壇到創立「黃土畫派」,幾十年來,他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勤勉創作從未中斷或停止,他用中國的筆墨繪製出一大批「以人民為中心」為創作導向的藝術精品,其宏闊的時代背景,深邃的思想意境,精湛的創作技藝,鮮活的人物形象,充分彰顯了堅定質樸的藝術初心。
他的作品把對人民的熱愛,對祖國的忠誠、對英雄的崇敬融入藝術創作,不但贏得了中國美協「終身成就獎」和業內外各界的廣泛讚譽,更被譽為新時代中國藝術家的典範和優秀楷模。劉文西老院長作為一名長期耕耘在高等院校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他始終秉持獨立的學術觀點,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兼容並蓄、精進不止的學術風格,精準客觀、鞭辟入裡地評價創作者及其作品所體現的學術水平和學術高度,為培養和塑造師生的藝術思想,為學院學科建設水平持續提升,為促進青年一代藝術家健康成長成才,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他畢生嚴以律己、愛生如子、為人師表,他的每一堂授課,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展覽都向我們生動詮釋了「在藝術教育這條漫漫徵途中,除了踏實勤勉,認真執著的探索與研究,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真理。
總書記近年來多次強調:「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 劉文西老院長作為當代陝西文藝的一面旗幟,正是用畢生的藝術實踐,堅定秉承「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堅定貫徹「藝術為人民服務」的創作宗旨,堅定投身西部高等藝術教育工作,把全部心血和才華奉獻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他的離世是中國美術事業、高等藝術教育事業和陝西文化藝術事業以及當代中國人物畫創作領域的重大損失。但他為我們留下的大量寶貴精神財富和藝術思想之光芒,將永遠激勵後學攀登不止,砥礪奮進。
面對新時代的改革浪潮和發展機遇,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切實引導廣大美術工作者和專業美術院校師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道德品質修養,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和做人處事陶冶情操、啟迪心智、引領風尚。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我們將繼承劉文西老院長遺志,以「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為牽引,肩負起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把「紅色記憶」、「革命記憶」深植於心,從延安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通過藝術創作和藝術精品引導人民群眾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要堅持守正創新,搶抓機遇,用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探索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路徑,藉助豐厚的地域歷史遺存、豐富的民族民間藝術資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揚中國精神,展示陝西魅力,講好陝西故事,努力推出更多獨具秦風秦韻的文藝精品與佳作,為推進陝西文化藝術事業創新發展再譜華章。
審稿:王美
編輯: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