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駕鶴歸去佑長樂,但留芳華滿人間
——深切緬懷邵敬於老院長
2020.10.13
」
「
生孩子固然是很辛苦的事
但是沒有孩子的痛苦
只有沒有孩子的夫婦才能體會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邵敬於教授。
邵敬於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1935年3月生人。
196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獲碩士學位。畢業後,先後在上海第一醫學院婦產科醫院(現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華山醫院、中山醫院工作。
1985年起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工作,歷任婦科副主任、婦科主任、副院長。1992年起擔任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兼上海市婦女保健所所長,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當選靜安區第九、十一、十二屆人大代表,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百日競賽積極分子稱號。曾擔任上海生物醫學工程協會婦產科專委會主任、WHO婦嬰保健研究與合作中心副主任、上海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委員。
2020年10月12日晚7時22分因病於上海辭世,享年85歲。
邵敬於教授從醫五十餘年,長期在一線從事婦產科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他為婦產科醫學和婦幼保健事業傾注了畢生心血,在婦產科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他擅長女性生殖內分泌和婦科內鏡治療,以人類誘發排卵為重點,開展了歷時十年的「國產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的臨床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屬國內領先地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他首創子宮肌瘤挖除後瘤窩單線連續縫合和包埋技術;主持的課題《女性不孕不育症治療的臨床研究》榮獲「上海市臨床醫療成果二等獎」;主編的專著包括《HMG臨床應用》、《不孕不育症治療學》、《迷路療法》、《一種新型的尼爾雌醇——甲地孕酮周期宮內節育器處理》、《實用宮腔鏡學》、《性激素臨床應用》、《人類誘發排卵》、《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診斷與治療》和譯著《婦科腹腔鏡手術》等。
邵敬於教授主導推進了國產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填補了國內空白,為試管嬰兒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成為醫工結合的典範。
1986年8月,邵敬於教授在國內率先報導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使用國產HMG治療不孕症16例,其中1例Sheehan氏症候群者得孕,順利分娩一健康女嬰,給研究人員極大鼓舞。
國產HMG製劑於1992年順利通過國家衛生部評審並投入生產。由此,我國誘發排卵藥物由卵巢激素升級為垂體促性腺激素,極大地提高了誘發排卵的療效;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生產HMG的國家之一,成為生物製劑研製史上的光輝一頁。
邵敬於教授長期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擅長婦科內分泌疾病和女性不孕不育的診治。在他心中,「女性不孕不育症治療是不凡的事業」。他一步一個腳印,成為治癒不孕不育症的領軍人物。
1999年仲夏,一婦嬰創造了奇蹟:一名57歲絕經3年的婦女,經邵敬於教授精心治療後成功實施「贈卵試管嬰兒胚胎移植術」,順利分娩一健康男嬰,創下了亞太地區的最高齡紀錄。
談到自己的成就時,邵敬於教授總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他經常說:「生孩子是很辛苦的事,但是沒有孩子的痛苦只有沒有孩子的夫婦才能體會。」
在邵敬於教授引領下,一婦嬰成為上海市首批通過原國家衛生部審批、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之一。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一婦嬰的輔助生殖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從未忘記對患者的溫情關懷,致力於打造「溫暖」的輔助生殖醫學科。
邵敬於教授始終以「患者利益高於一切」的崇高境界,將一生奉獻給他的患者、學生和家人,演繹自己精彩激揚的人生。他的名字和成就已鐫刻在中國婦產科醫學史上,成為激勵年輕一代醫護人員奮發有為的精神楷模。
邵敬於教授(右)在德國基爾婦女醫院和Semm教授合影
1992年全國首屆手術性婦科腹腔鏡講習班開學典禮留影
邵敬於教授(右二)
1993年12月上海早產兒醫療護理中心掛牌
邵敬於教授(第一排左三)
1998年4月全國宮腹腔鏡學習班
邵敬於教授(第二排左三)
駕鶴歸去佑長樂 但留芳華滿人間
原標題:《駕鶴歸去佑長樂,但留芳華滿人間——深切緬懷邵敬於老院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