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芳華》上映前受到檔期限制,裡面深層的原因直到看完整部電影才明白一點點。
但《芳華》的前期宣傳工作還是做得很到位的,在這個整容肆行的時代,找幾位「純天然」的美女演員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加之《芳華》又是著名作家嚴歌苓的精心之作,從內心上說,對這部電影的上映,我真的還是有點期待。
馮小剛是個很有意思的導演,個人淺這樣認為。建議看他的電影,先讀一下他本人的生活經歷,再來看他的作品,可能會更好一些。可以說,他導演的電影,從《甲方乙方》再到《有話好好說》,再到今天的《芳華》,讓人有回味、有想法、有深思。
看完電影《芳華》,首先情緒上比較憤怒,為主人公劉峰感到不公,為何小萍更想振臂吶喊。我想,大多數觀眾都會有這種想法。但至少電影結局還是溫馨的,再加上歌曲《絨花》的適時插入,這些都能平息一下自己心頭激蕩的情緒。
現在回頭想來,看完電影,最好都不走,都坐在坐位上,哪怕只有2分鐘的時間,給自己一點回味的時間,但現實不會給你這種機會,都是燈光一亮,全體起立,做鳥獸散。期盼著滕州能有一家這樣的電影院,給觀眾留下一點時間,休息一下,回味一下,不只是尊重,更是氣質,是涵養。
電影最後有一段話:我不想讓你看到我老去的樣子。表面上是告訴我們:人生短暫,芳華易逝。可電影折射出的不僅僅是這一點。
劉峰,是個善良、單純的軍人的代表,出身底層,沒有背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環境,他做的任何事情,在別人的眼裡都成了天經地義。雖說把最好的機會讓給別人也是出於一點點私心,他內心深處是喜歡林丁丁的,但這一點更能突出他是一正常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為什麼就不能喜歡一個女孩,為什麼就不能有愛情,雖然這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在林丁丁看來震驚、突兀,最後做出了違心的事情。最後看是林丁丁告發了劉峰,我認為對於一個17-18歲的孩子來說,這不存在道義的問題,他們所處的年齡和所處的時代,這對於一個追求美好的孩子來說,是第一選擇,我覺得到電影最後,我找不到一點遣責她的理由。而且馮導內心也是寬恕了小林子,她的生活至少是富足的、是滿足的。
劉峰是一個好人,一個對命運始終抗爭的人,電影整個過程就在突出他在掙扎,在努力。他的命運是他的性格造成的,可以說,他是那個特殊年代裡的一個群體的突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人,你就是再優秀,哪怕一點小小的錯誤,也會讓別人抓住,你再一任性,就沒有再迴旋的餘地。不像高幹子弟們,一切就好像早早排好了的,更何況是文革過後平反的幹部子弟們,國家對他的父母們有虧欠,於是各方面的資源就一下子向他們發生了傾斜。雖然對我們平常人不公平,但就我們國家的發展進程來看,這是自然的,是正常的。
何小萍,就像一棵小草,卑微而倔強。她善良、單純,她何嘗不想融入到溫暖的革命家庭,可除了劉峰,沒有人能夠向她敞開心扉,還好,我們感謝作家嚴歌苓、感謝馮導,給了她生活中的一絲光明。特別是在分隊長讓她演自己夢寐以求的主角,她提出了杜絕,並耍了小聰明,但我內心裡在為她點讚。這是一個卑微的生命的自然而然的對不公命運的抗爭,這也是她為數不多的機會,為自己,更為劉峰,她早已從內心深處把自己和文工團的人隔離開來,這是兩個世界的群體,他們的內心是永遠也不會走到一起的。
從當前來看,距那段故事發生的時間已近40年,但我們國家的群體、階層的分化也是更加顯著,而且以後分化得更深,會走得更遠。
《芳華》就是年輕,就是青春、就是汗水、就是經歷。電影裡舞動的青春的肢體、燦爛的陽光下處子的絨毛和純真的臉龐、年輕的汗滴、跳動的睫毛,再配上雪白的襯衫、軍裝,這是多麼讓人豔羨的芳華。我想,這種芳華,也只有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那個特殊的環境裡才能有。
感謝作者、感謝馮小剛導演,以他們的個的經歷和回憶,努力的讓我們經歷了一次芬芳的「芳華」的洗禮。
最後,我要說,芳華,我們是留不住的。歲月,我們更是留不住的。人的一生,沉澱下來的僅有一點,是戰友情,是感情,是對奉獻者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對自己一生的遵重!